1、写出加点字词的含义。
(1)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__________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____
(3)今乃掉尾而斗____________ (4)尾搐入两股之间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这_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__的声音,经过_________广播,传到__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__________的心一齐欢悦起来。
3、请你尝试着写出以下几类成语各两个。
AABC式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字中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的语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梦想是一把利剑(____)帮你扫清障得(____)梦想是一盏明灯(____)给你照亮前程(____)梦想是一座丰碑(____)陪你见证辉煌(____)
5、课文理解与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文,从_____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_______。
6、按要求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8、先补全这首诗,再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②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③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④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⑤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⑥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⑦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给第3自然段“□”里加上标点符号。
(2)“含糊”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含糊地回答“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5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线的句子,填空。
“轻易”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父亲不肯轻易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表现了李大钊____________的精神。
10、课外阅读轩。
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
一位美国朋友说:“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这难听的话刺到了我们的痛处。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朋友的这番话有一定道理。
黄土高原曾经郁郁葱葱,黄河的水也曾经清澈碧绿。随着“坎坎”的伐木声,河畔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河水由清变浊,由浊变黄,河改名叫黄河。黄土高原被人们无情地剥去外衣,裸露在风雨之中。近5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表层土有0.07厘米厚。若筑起高和宽均为1米的土堤,至少可以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长期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了,每年随之而去的氮、磷、钾约3000万吨,相当于100座年产20万吨化肥厂产量的总和。在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区,每个劳动力耕种着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七倍以上的农田。他们早出晚归,累死累活,即便是苍天保佑,风调雨顺,一亩地才打三四十公斤粮,收二三十公斤油籽。
黄河浑浊不堪,因此有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之说。黄河的年径流量为432亿立方米,远比世界上的一些大河少,但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公斤,每年输沙量达16.4亿吨,两项指标均高居世界各大河之首。黄河的流域面积不及密西西比河的1/4,但年输沙量却是密西西比河的5倍。
注入黄河的泥沙使黄河的河床每年增高5-10厘米。在黄河下流的一些地区,河床已高出两岸十多米,成为一条空中“悬河”,真的如李白所说的那样,“黄河之水天上来”。多少年来,这条悬河成为架在人们头上的长剑,历史上曾发生过1500多次大决口。黄河成为一条害河,人们望黄兴叹,谈黄色变。
据研究,形成一厘米厚的表土,约需100年到400年时间,而若无植被的保护,风雨在短短的几个季度就可把这些沃土冲光。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
【1】笫四自然段中列举了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之水天上来”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成为“悬河”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样的田野上,我们为子孙后代播种的是美好的希望吗?”作为结束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读选段②,填空。
(1)文中列举的可再生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人们保护利用可再生资源,就可以__________;如果人们随意破坏,就可能__________。
(3)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一是因为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
【3】根据课内外知识的了解,请列举出四种你所知道的生态灾难。
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这两段的内容,设计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井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líng)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蝥(máo),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结合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轻捷: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文字写了“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哪几件有趣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里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分别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词来描写菜畦和桑椹;分别用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词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地描写百草园的景物。
【5】文章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桥(节选)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dǎo dào)。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sì shì)的折(zhé shé)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mò méi)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我会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理解句子,完成练习。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这两句运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了当时__________。
(2)“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这两句话都是对村民的_______描写,表现了村民们____________。
【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写出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慌乱的表现形成对比,突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B.老汉身材高大威猛,站在桥前,就像一座山一样纹丝不动。
【4】面对乱哄哄的人们,老汉当时是怎样想的呢?
老汉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听录音。本录音将播放三遍,认真倾听,按要求做题。
听力材料:
2017年北京市发布《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提出对东城、西城核心区的背街小巷进行全面整治。要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环境。为使责任能落实到街道、社区,市领导还提出了要建立“街长”“巷长”制。西城区有1400多人成为街巷长,他们将在三年内,承担起1015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任务。
西河沿街的街巷长针对私家车乱停放的问题,先了解不同时段胡同里的停车情况,再挨家挨户了解车主们的诉求,还考察其他胡同的先进做法。经过与车主们多次座谈,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街道统筹与马路对面的某地下停车场签订停
车协议,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解决了问题。
德胜街道的街巷长建了一个名为“双旗杆西路工作动态”的微信群,群里有西城区城管队、工商所、食药所、安全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有周边邮币卡市场、写字楼的负责人,有住宅小区保安部和保洁队的负责人,还有共享单车公司的运输维护人员等。平时,街巷出现各种情况,大家都会在第一时间把文字和图片上传到微信群,谁主管谁处理,并不断将进展动态发到群里。这种“微信群协调各方,追踪街巷动态”的工作方法提高了效率。
椿树街道的街巷长和工人们一起粉刷院门、更换门牌、安装报箱、组装晒衣杆,给地上的雨水篦子加盖儿,在公厕旁种绿植……短短几个月,胡同大变样,红门灰墙为街巷增添了几分老北京的韵味。
在每一位街巷长的心目中,胡同不仅是老北京的记忆,也是如今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他们说:“我们的工作就像手拿绣花针,要带领大家认真地织绣出背街小巷的美景。”
【1】本录音的主要内容是( )。
A. 介绍了西城区街巷长对背街小巷的环境进行整治提升的具体做法及环境变化
B. 宣读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
C. 说明胡同不仅是老北京的记忆,也是如今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
【2】西城区需要在三年内进行环境整治提升的背街小巷有( )条。
A. 659 B. 1015 C. 1400
【3】西河沿街的街巷长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卫生状况脏乱 B. 居民私搭乱建 C. 私家车乱停放
【4】德胜街道的街巷长主要的工作方法是( )。
A. 走访、考察和座谈 B. 在微信群里协调各方开展工作 C. 摆事实讲道理
【5】与街巷长的任务完全不吻合的一项是( )。
A. 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环境
B. 让胡同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标志
C. 解决幼儿入园、学生入学和升学的问题
15、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闹着玩的吗?(改成陈述句)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无分文。 我只能装作选书的样子,偷看几则小故事,然后溜之大吉。(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21、梦想空间。(发挥想象写一写)
当“我”得知自己“唯一的听众”不是一个聋子以后,“我”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并发挥合理想象,写一段话替换这个省略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