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义词。
干燥——______稀薄——______枯萎——______抵御——______
猜测——______紧密——______神秘——______相信——______
2、抄写句子,比比谁的字写得最端正、最漂亮。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追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脸 (________)地开采 哭得(________)
(________)的日子 (________)地控制 听得(________)
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细致,( )写起文章来内容很具体。
(2)李明( )能虚心听好意见,工作( )会做得更好。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通过描写万物在夏天里____________的状态,告诉我们人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地增长_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否则______________。
(2)《小站》一文抓住小站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3)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______________,不过夏天的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
(4)《盼》通过描写“我”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件_________而盼着_________的事,再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体现了童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在横线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3】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的品质。
【4】最后一句诗中的“任”字,写出了竹子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他还写过《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4】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8、诗歌赏析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原文的横线上应填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喜踏岷山。
【3】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9、课外新视野。
劳动最有滋味
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多乐趣。
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母亲在一入冬就必须积极劳动,给人家浆洗大堆大堆的衣服, 或代人赶做新大衫等,以便挣到一些钱,作过年之用。
姐姐和我也不能闲着。她帮母亲洗、做;我在一旁打下手儿——递烙( )铁、添火、送热水与凉水等等。我还兼管喂狗、扫地,给灶王爷上香。我必须这么做,以便母亲和姐姐多赶出点活计来,增加收入,好在除夕和元旦吃得上包饺子!
快到年底,活计都交出去了,我们就忙着筹备过年。我们的收入有限,当然不能过个肥年。可是,我们也有非办不可的事:灶王龛( )上总得贴上新对联,屋里总得大扫除一次,破桌子上已经不齐全的铜活总得擦亮,猪肉与白菜什么的也总得多少买一些。从大户人家来看,我们新这点筹办工作的确简单得可怜。我们自己却非常兴奋。
我们当然兴奋。首先是我们过年的那一点费用是用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来得硬正。每逢我向母亲报告:当铺刘家宰了两口猪,或放债的孙家请来三堂供佛的,像小塔似的头号“蜜供”。母亲总会说,咱们的饺子里菜多肉少,可是最好吃!当时,我不大明白为什么菜多肉少的饺子最好吃。在今天想起来,才体会到母亲的话里确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呀,我们的饺子不是由开当铺或放高利贷得来的,怎么能不好吃呢? 刘家和孙家的饺子想必是油多肉满,非常可口,但是我们的饺子会使我们的胃里和心里一齐舒服。
劳动使我们穷人骨头硬,有自信心。回忆起来,在那黑暗的岁月里,我们一家子闯过一关又一关,终于挣扎过来,得到解放,实在不能不感谢共产党,也不能不提到母亲的热爱劳动。她不懂得革命,可是她使儿女们懂得:只有手脚不闲着,才不至于走到绝路。
我还体会到:劳动会使我们心思细腻。任何工作都不是马马虎虎就能做好的。马马虎虎,必须另做一回,倒不如一下手就仔仔细细,做得妥妥贴贴。劳动与取巧是接合不到一处的。要不,怎么劳动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呢?
【1】加点的字注音。
【2】短文中有一些词语我们不熟悉,请你猜一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当铺——______
高利贷——______
【3】请找出短文中使用的叠词写在下面,并说一说使用这些词语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硬正”的意思是________。因为过年的那点费用是母亲、我、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用双手劳动换来的,所以来得硬正。
【5】请你说一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1)胃里舒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心里舒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6】老舍先生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生活,大人终年忙碌,像他这样的孩子也必须参加劳动。可老舍先生说“劳动最有滋味”。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人三天就会死亡。如果在酷热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部列为第一部。中国的古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饮足够多的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同时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感冒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他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00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他每日必须补充250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多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
A.喝足够的水,可以减肥。
B.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C.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
D.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2】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喝水喝可乐等饮料也可以。
B.喝足够的水可使感冒患者早愈。
C.老年人睡前尽量多喝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D.我们每日必须从饮水中获取2500毫升左右的水。
【3】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说明方法?(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作假设
【4】“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饮足够多的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句中的“大多数”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叶很喜欢喝饮料,常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洗得很干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的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锅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里,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才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继续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着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地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太清楚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自从医生宣布他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种情况,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苏醒。
儿子那天吃了母亲熬的粥,其实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好吃,有微微的煳味,而且还带有咸咸的眼泪的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 !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三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撒手人寰。临走时,她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1】解释下列词语。
如数家珍: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写了母亲对儿子的照料。
【3】文中母亲创造的“奇迹”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六自然段写粥不好吃,是因为_________;该段结尾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
【6】文中为什么要写“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快递员,你还好吗》,按要求作答。
快递员,你还好吗?
①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快递。一份文件,一本书,一袋山西大枣……都会快递而来。我的快递很多,几乎天天有,家里的门铃经常叮咚作响。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也没听到手机铃声,当时手机设置为静音状态。不过当座机电话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我觉得有点歉意。
③“你不要说了,快开门!”他还在喊,声音非常响,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会生气,我也不例外。顾客是“上帝”,“上帝”就遭受对方这样的待遇吗?
④我打开门,他站在门口,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大声说:“快签字!”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愤怒地把签收单又扔给他:“我不签字!”见我这样,他索性把快递单攥在手里说:“不签就算了。”说完,转过头大步朝小区门口走去。
⑤我紧追着他,就像一团火卷过去。到了小区门口,我追上了他。那里停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有个货物箱。我正要和他理论一番,他打开货物箱拿东西,我一下子愣住了。货物箱李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塞得几乎没有一点儿缝隙。说实话,自己虽然每天都收快递,但是从来没注意过快递员这一车的包裹,我不禁问:“这是你要送的……”“是,65件,上午要送完,下午的比这还多……”啊!想不到快递员这么辛苦,我有些吃惊。
⑥这是,我才细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只有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的脸被嗮得黑黑的,头发都被汗水打湿了,汗水顺着耳边留下来。我火全消了,心里还有些惭愧。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小伙子,对不起,我没有站在你的角度想,不知道你们快递员工作这么辛苦,刚才都怨我态度不好……”他的火似乎也消了,还没等我说完,就接过来说:“不,不,我也一样,不知道您睡着了,我太着急了,您原谅我……”我心里很温暖,涌满了特别的味道。我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⑦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慢一点。”我的语气里多了些关切。原来多了解别人,多体谅别人,竟然让我们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
⑧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有些惦念着,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还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1】请你用文中的词语,把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填写完整。
【2】“上帝就遭受对方这样的待遇吗?”这句话中的“待遇”指的是什么。( )
A.“我”迟迟不给快递员开门。
B.“我”不肯为快递员签字。
C.快递员对着“我”大喊大叫。
D.快递员一直不搭理“我”。
【3】“我紧追着他,就像一团火卷过去。”“我”想追上他干什么?( )
A.大骂一顿
B.和他理论
C.揍他一顿
D.赶他出去。
【4】“是你啊,你好吗?”文中出现了两次,朗读里分别要读出怎样的情感?( )
A.疑问 疑问
B.关爱 疑问
C.疑问 怀念
D.关爱 怀念
【5】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本文,你能明白是什么让“我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感动
去年冬天,沈阳某商厦突发大火,三层楼都被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围住了,大火逐渐向上蔓延,即将吞噬着商厦三楼趴在窗口呼救人的性命,有的人不顾危险选择跳楼逃生,有的渐渐被浓烟熏倒了,正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头戴坦克帽的叔叔不顾消防队员的劝阻,身穿厚厚的皮袄硬是闯进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火海中。据 一位被救者回忆,当她感觉自己离鬼门关不远时,忽然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坦克帽”来 。“坦克帽”背起她,探索着向外走去。在“坦克帽”的背上,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她知道,自己有救了!当她被消防员接过时,心想:我一定要报答我的救命人。可是,等她转过身准备问问“坦克帽”姓什么,住在哪儿时,却看见“坦克帽”又冲进火海中,只留下那永远印在她心里的背景。就这样,“坦克帽”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火海,先后从鬼门关抢回11条性命。
当“2005——中国骄傲”节目主持人将“坦克帽”叔叔请上台时,我才发现他是那么瘦弱、矮小,可是他留给我的形象却是无比崇高、伟大。虽然电视画面上我们只看到了冲天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还有一个头戴坦头帽的瘦弱背影,但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不顾个人安危,从大火中连续救出了11个人;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用并不宽阔的肩膀,托起了这11个人希望的明天;正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背影,在救过人后,选择了默默离开,默默地忍受着救人时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引起的肺部后遗症。
他接过主持人的话筒,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但那番朴实的话语,却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冲进去救人时,并没有多想,我知道,危险的确存在,可我只要多进去一趟,就能多救一个人的性命,多出一个完整的家庭。”
是啊,中国需要感动,但更需要有“坦克帽”这样奋不顾身、全身为人民的好叔叔,他们,正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吞噬:_____________ 豪言壮语: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叠词。
(________)的浓烟 (________)地承受
(________)的烈火 (________)地蔓延
(________)的皮袄 (________)地摸索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4】“坦克帽”叔叔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冲入火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温暖城市的细节》一文,回答问题。
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香港工作,今夏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香港来看望他。香港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安装。朋友的父亲到香港时,正赶上工人到家。
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足有五六十米长。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空调完全可以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朋友说,如果选用胶管,那么短短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烦恼了。
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朋友在香港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香港这座城市影响了。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几年前,一个朋友到香港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机没电了。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宾馆大门口的门童向她指了路,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童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她摇摇头。门童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①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童会不会借机向她收取费用。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的费用是包月的,他每个月费用都有余。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②她心里想,难道这门童食言了?( )只见门童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着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我把它删了。”说完,门童按下删除键。
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童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堪设想( ) 莫名其妙( )
【2】根据语言环境,写出词语的意思。
(1)善解人意:_________________
(2)食言: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5个字以内)。再写出第二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处加“ ”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描写。如果让你在第二处后边的括号内添加适当的内容,你会写:__________。
【5】读完本文,你想到了什么?请简单写下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仙境怎能离得开浩瀚的云海呢?(改为感叹句)
(2)这些松石也有挺拔之感,这些松石总显得有些朦胧。(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3)经过努力,我的学习目的提高了。(改病句)
(4)几缕朝霞染红了东方。(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6、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用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用“喜爱”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将句子变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句子。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夜晚真黑。(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习。
(1)例:“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 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用其他的词代替)
①看着纷纷飞舞的雪花,她____________道:“雪精灵实在是太美了!”
②“路上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每天早晨上学前,妈妈总要______我。
③“加油!加油!” 操场上传来同学们的阵阵____________。
(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仿照例句的形式补充句子)
阳光下的月季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把”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21、习作。
在小学生活中,我们上过很多课,参加过很多活动,这些课或活动有的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或一次活动进行写作。注意把当时的场面写具体,最好用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