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乌海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把新补充的句子意思写出来。

    1.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②江清月近人。

    2.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棵高山榕》一文中,第一、二、三自然段写高山榕   。接着回忆   的过程。

    (2)先把诗句补充完整,按要求写出诗的大概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

      ,   

      , 

    第一句诗的大概意思是:  

     

  • 3、认真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好的故事》是文学家________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在_____________的矛盾中,启示人们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词语。

    (1)我只好打开电视,__________(不出声)地听英语讲座。

    (2)我挺着脖子,__________(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地跑下了楼梯。

    (3)我几步跑回家,__________(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

  • 5、我会填。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句话用____一词代替了“说”,我知道还有这些词语____________也能代替“说”。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自 嘲

    鲁 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②泛:漂浮。③中流:河中。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____

  • 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杜甫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歌。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押in韵,韵脚有森、音、心、襟。

    B.诗中“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它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C.“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D.文题“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呼唤。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庭院中。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象是____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幽静。 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 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 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月亮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联系上下文,解释“水落石出”在文中的意思。

    水落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关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种学说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说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不能删掉,因为“可能”表示推测,去掉后则变成了肯定,表意则不够准确.严谨。

    B.“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这一句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来说明月亮和地球的关系。

    C.古往今来,人们给月亮起了许多好听的名字,如玉盘、蟾宫、玉兔、婵娟等。我国最早登月的航天飞行器月球车,就是以玉兔来命名的,叫“玉兔号”。

    D.关于月亮,古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如吴刚伐月、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

  • 10、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猛,……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 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节选自《故乡》

    【1】请在文中用“ ”画出两处描写闰土的句子。这两处分别对闰土的( )、( )、( )、( )进行了描写。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一句中,你认为闰土“欢喜”“凄凉”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给文段加一个题目,你会选择_____________,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你的理由。

    A.中年闰土 B.再见闰土 C.无法跨越的厚障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练习。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网要》指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者一个人的文化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9.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材料三】书法是杨明的第一特长。他回忆小学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很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十分享受这个过程。杨明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爱上了书法,老师也通常在练得好的字上画图,每次看到自己的图多了就会感到特别开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两条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和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你觉得写好书法的关键要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将下面的一句话工整地抄写下来,并对自己的书写做出相应评价。

    一笔一划写字,一言一行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qiǎo qiāo)然流露出()、()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5)读了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 13、牵着母亲过马路

    周末下午带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我耐心地听她诉说。人老话多,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年过去了,昔日的泥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掠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睛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6段中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________手法来突出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 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 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 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文学类文本《母亲的心》,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心

    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儿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捡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我。

    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这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用双手捞起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cǔn)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中重复,她的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文章中母亲为“我”找螃蟹的故事发生在(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下列不是母亲找蟹的原因的一项是(       

    A.母亲爱子心切,想满足孩子。

    B.“我”久病初愈,想吃螃蟹。

    C.春天的溪流里有很多的螃蟹。

    D.家在偏远山村,买不到螃蟹。

    【3】文章第八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的作用是(       

    A.说明螃蟹非常难抓

    B.为后文写母亲抓回母蟹作铺垫

    C.表现母亲矛盾的心理,说明母亲的善良

    D.表现母亲是一个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女人

    【4】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阅读文本,请用小标题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___

    【5】“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请联系上下文,猜猜母亲此时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溪水寒冽的春天”“春寒料峭的日子”文中有多处这样的环境描写,这样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一处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两层含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①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②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

    那票据好像黄叶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地落到地上。

    ________________

  • 16、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难道不吸引我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在旧社会,没有谁能改变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仿写句子)

    如果,你是___________,我乐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比喻句补充完整)

    (3)报告厅内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国像天空,我们就像天空里的小鸟;祖国像_____________,我们就像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 20、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开学以来,学校或者班级开展了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选择-个最感兴趣的写下来,注意写好场面描写,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