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成语
______古通今 同舟共__________ 开卷有__________ 循规______矩
天道______勤 ______塞顿开 才华横__________ 鞠躬尽__________
斩钉______铁 声色俱__________ 含辛__________苦 眼花__________乱
2、知识梳理。
《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______________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_______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2——3):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
第三部分(4):写夏天里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
3、读完课文,你觉得郝副营长的愿望是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不用墨线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草原》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_________。
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民族,自古以来,有不少表达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如,三国时曹植曾慷慨豪言:“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国言志:“________,________。”
5、来中国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有的
说:“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 ________ D __________ E喜踏岷山
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____(填序号),因为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 ,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_________。词中的“见”读______,意思与“_____”相同。
【2】在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3】画“﹏﹏﹏”的句子,是作者由_______联想到即将到来的_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表达了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是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共十期。
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在题目设置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题目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丰富的诗歌类别,节目中的所有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为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比赛场面,节目还运用了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
节目中设计的嘉宾解读环节,是该节目的亮点之一。点评嘉宾结合现场嘉宾作答的题目,讲述诗词中的故事,既挖掘了节目的深度、又增加了看点。
《中国诗词大会》,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获得了口碑与收视的双丰收。
材料二:
节目由董卿主持,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担任文化嘉宾。下面是对他(她)们的介绍:
董卿: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主持节目:《欢乐中国行》、《我要上春晚》、《朗读者》 | 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等。 |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 | 郦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于谦》等。 |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代表讲座:《百家讲坛》主讲《王立群读〈史记 〉》系列。 |
|
【1】两个材料中为我们推荐的节目是 :___________,如果要了解这个节目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应选择材料___。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节目的基本宗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想要了解主持人和嘉宾的情况,应选择材料______。从材料中可以知道:《朗读者》 节目是由_________主持的,四位嘉宾都参与过的另一档节目是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的短文中间部分是从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一档节目的。
【4】读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我们诵读过的古诗词,谈谈你在诵读古诗词中感受到的“美”或者“趣”。
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那年,我在一家图书馆当管理员,可经常发生图书不翼而飞的事情。为防止这种偷书现象的继续发生,我在图书馆的墙上挂起了一块告示牌:凡偷窃书籍者,罚款200元。可偷书现象仍屡禁不止。
一次,朋友来看我,我向他诉苦。朋友看了一眼墙上的告示,笑着说:“凭你一双眼睛,怎么看守得过来呢?”
“但图书馆不可能再增加管理员。”我说。
“你可以借助读者啊,让读者帮助你参与管理。”
“读者?偷书的就是这些读者,让他们参与管理这怎么可能呢?”
“偷书的只是个别人,你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放到你的对立面,而应该换一种眼光,把他们看成你的朋友,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和你一起参与管理。”
朋友要我拿来纸和笔,写了一条新的告示:凡检举偷窃书籍者,奖励200元。新告示贴出后,图书馆再也没有出现丢失书籍的现象。
“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放到你的对立面,而应该换一种眼光,把他们看成你的朋友。”这句话让我终生受益。换一种眼光,不是与人为敌,而是与人为善,这样,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事事顺心起来。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词语。
不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人为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大量采用了 描写方法?用“ ”画出来
【4】文中第一种眼光和另一种眼光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向命运挑战
一个人有了聪明才智,并不一定能发挥出来。要取得相应的成就,还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17岁时,他考取了著名的牛津大学,21岁时,却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医生说他至多只能活两年半。就像正要开放的花朵遇到严霜的打击,霍金的人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他在命运面前软弱一下,对自己说“算了,反正一共只有两年半了”,就可能痛苦地生活,平庸地消失。但是,霍金心里想:反正就是一死,命运的能耐再大,最坏也不过如此。他对命运说:“随你的便吧。”他对自己说:“时间只有两年半,不算多,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疾病不断地向他进攻。他的病情渐渐加重,肌肉一天天地萎缩下去,走路越
来越不稳,连站也变得困难起来。为了与咄咄逼人的病魔斗争,他努力锻炼。他
坚持靠自己的力量上楼。腿的力量弱了,他就用手拉着扶手艰难地走上楼去。
病情不断地加重。霍金终于站立不住,坐上了轮椅;他的手指失去了活动的能力,十个手指中,只有两个还能活动。1984年,他说话已经相当困难,吐字不清,说几个词要花好长时间。1985年,他又得了肺炎,治疗时切开了气管,从此就再也不能发声,只能在心里讲话。后来,人们为他在轮椅上安装了一台电脑和语音合成器。他用仅有的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相应的句子,经过语音合成器发出声音来。他就用这个办法,进行学术交流,做学术报告。
在他的挑战面前,命运好像作了退却,一个两年半过去了,又几个两年半过去了,他还坚强地活着。
霍金向命运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脚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由别人或机器帮忙,体重只有40公斤。但是,他的大脑还很行。他让助手把资料摊在小桌上,一页页地阅读。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
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在大脑中想
象着、推论着、计算着。他思考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一种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他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风行世界,发行量达1000万册。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了世界。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神秘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霍金遇到了哪些不幸?他又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霍金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你会向他提出些什么问题呢?(至少提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练习。
顶尖人才是怎样学习的
中国杰出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 17岁即参加成人比赛,一举拿下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打破11年无人得到金奖的纪录,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一家国际名媒采访吕思清:“您年仅17岁就站在世界巅峰,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吕思清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句实在话,学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古至今几乎无一特例。在事业领域,如果不具备自我约束精神,缺乏执着的追求,纵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快乐学习法,是以普通大众为主的。而顶尖人才,大多用的是痛苦学习法。”
媒体又提出这样的疑问:“众所周知,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素以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曲目难度大令人望而生畏。您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幸运还是实力呢?”
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如同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1987年,中国文化部推荐我去参加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旅途并不顺畅,折腾了将近30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钟,辗转到了热那亚。安排好住宿酒店已是晚上9点,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我整理好行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兴冲冲地说:‘终于可以出去吃饭了!’可是,我的老师却严肃地说:‘不行!你看你飞了将近30个小时,晚上再睡会儿觉,就是40多个小时。将近两天的时间,你的手指都没动过琴,一定会对你的比赛产生影响。所以,你现在赶快把琴拿出来练吧!’我只得饿着肚子拉琴,这还能忍受,最难挨的是时差效应,再加上在飞机上没有睡好,我整个人就像是浮在云端,在梦里晃晃悠悠地拉琴。拉拉拉,一直练了两个小时,快11点钟,老师才肯让我罢手。在酒店附近一家中餐馆,我抱起一碗酸辣汤,风卷残云般喝到肚子里,我敢保证,那是我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味……”
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2014年,被称为“古典音乐男神”的吕思清依然非常忙碌,现在他已安排好明后年的档期了。但是,不管多忙,吕思清每天总有一个项目雷打不动:拉不少于三四个小时的琴。 在他心目中,练习高于一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望而生畏——_____________
娓娓道来——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5自然段用了很多数字,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思清为什么说那碗酸辣汤是他“人生最绝妙的美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说说吕思清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妈妈的手
妈妈的手是粗糙的,手背上可以看到几根明显的青筋。你乍一看,一定会觉得这双手没有什么稀奇,可这双手却令我羡慕。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杂草丛生,干巴巴的。妈妈拿来铁锹,一下一下地挖。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这双手就把这一片荒地变成了菜地。平时,这双手没歇过,不停地为家人服务。买菜、煮饭、缝缝补补、拖地板、整理房间,家里所有的活全包了。
妈妈的手不仅勤劳,还很灵巧。一块布经她裁剪,就成了样式新颖的裙子;一套旧衣服经她拼凑,就能改成我喜欢的新衣;几个线团经她编织,就成了漂亮的毛衣。秋季的一天,妈妈正在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细地瞧。那双手一针过来一针过
去,针针显得那样欢快,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准确,我简直看呆了!
(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手“平凡”表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排比句,用“____”画出来,再试着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的手“不一般”表现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果然 毅然 断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èn kā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sāi sà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wù è)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jǐ jī)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
( )——( ) ( )——( )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6.读了这一选段,你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把”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16、照例子,选择一个词语或自定词语,发挥想象,把一种情感写具体。
例句:(沉重的心情)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欣喜落狂、激动、沮丧、饿、愤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晨风中,一株带露水的小草是风景;溪水中,_____________是风景;草地上,____________也是风景。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4)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5)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6)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7)黄河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缩写句子)
(8)战士们击落了四架飞机和三辆坦克.(修改病句)
20、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就是一处你随时乐意去就去的故地。”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情趣高雅,读书还使我们学会思考,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请选择一本你读过的最喜欢的书,抓住书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见解。也可以写一写你与这本书之间发生的故事,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清楚。
③不能透露自己的学校、姓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