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比喻鲁迅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
。”
2、拼写小关卡。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词语。
(1) mánɡ ɡū niɑnɡ( )对音乐的酷爱深深打动了贝多芬。
(2)贝多芬坐到钢琴前,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qín jiàn( )来。
(3) bō ɡuānɡ lín lín (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4) 有一年,贝多芬到lái yīn hé( ) 散步,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
3、默写古诗。(8分)
4、比一比,组词语。
撤____ 晋____ 寇____ 仍____ 剂____
撒____ 普____ 冠____ 扔____ 挤____
5、区别字组词。(4分)
奥( ) 悼( ) 棒( ) 祭( )
懊( ) 掉( ) 捧( ) 察( )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
A.曲牌名 词牌名 B.词牌名 曲牌名
C.词牌名 词题 D.曲牌名 曲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7、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先补充诗句,再用“/”画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这两句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 ③渡(_____)
④夺(_____) ⑤翻(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开颜”的意思是__________。最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5】你还知道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些故事?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请把爱心放在不经意间
四年级的教室里,同学们紧张地进行期中测验,监考老师也静静地守在这里。教室最后一排有一个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的,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但腼腆的他想等考试结束后再冲向洗手间。可漫长的考试一直没有结束,小男孩忍得满头大汗。忽然,最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小男孩羞愧地想:“这下完了,如果同学们发现,我会被笑死的,再也不会有人和我一起玩了,怎么办啊? "小男孩眼中充满了泪水。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答题,没有人发现他的异常。
只有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不安,他轻轻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明白了一切。随后,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起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水溅得小男孩满身都是,大家都回过头来看着老师和小男孩。老师连忙向小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干净的裤子换上。
小男孩回到教室时,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没有一个同学嘲笑也,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的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陆续离开了教室,小男孩最后一个走到老师身旁,他怯生生地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
老师拍拍男孩的头,微笑着说:“不要紧,我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检测(_____) 幸亏(_____)特别(_____) 讥笑(_____)
【2】文中“最尴尬”的事是指什么事情?发现这件事后,小男孩是什么样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发现后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想对小男孩和老师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凶手WIFI
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1】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中没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B.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C.家中没必要安装无线路由器。
D.不要将路由器放在卧室内,尤其是床边。
【2】关于WIFI信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人的健康。
B.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水芹的健康。
C.WIFI信号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
D.WIFI信号没有危害。
【3】第4自然段用得最多的是哪种说明方法?(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
【4】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Pad都可以连接WIFI。WIFI可能损害人的健康,那我们人类是不是该停止使用WIFI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在明显下降。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材料三】网上有人问:“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有什么意义?”
网友溪山:
当孩子去旅游,感叹瀑布壮美时,不会只是说:“哇,好酷呀,中国最美景啊!”而会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网友mupeng:
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古诗词。我不觉得很痛苦,古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慢慢地,我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我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我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北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地奔走,到了家,在炉前烤火,外边大雪纷纷扬扬。我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我背的那些古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我遇到了某个风景,涌起了某种心情,就忽然明白了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情 词 景),记住了(情 词 景),也记住了(情 词 景)。
【1】在【材料三】中的三个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圈出来。
【2】下列不是【材料一】所传达的信息的一项是( )
A.习总书记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
B.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就是“去中国化”。
C.中国文化就是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程。
D.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3】在一次“小学生该不该背古典诗文”的辩论会上,你作为正方代表,请参照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三点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高铁时代
材料―:我国遵循“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指导方针,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代表符号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创造”的最佳诠释。尤其是高铁的核心部件—牵引电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已成功实现百分之百的“中国创造”。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这个最美的国家名片正快速走向世界。
材料二:近年,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无是,有猛进,已渐渐成为广大旅客首选的出行交通工具,那么,高铁究竟为何如此受旅客们的青睐呢?
从最初的“绿皮车”到快速列车,速度的提升缩短了旅程,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对于高铁,速度更是在快速列车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在这个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时代,跟时间赛跑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坐过高铁的都知道,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伯仲,细节也是追求尽善尽美。不仅提供无线witi、充电插座、沙发床、平板电脑等用品,而且商务座还有乘务员贴心服务。
说到服务,就要谈一谈价格了。众所周知,同里程的高铁价格是低于航空价格的,出行千里仅百元。近期铁路集团投入的高铁快运服务,货运价格也低于其他快递行业,而且朝发夕至,效率可见一斑。
材料三:
【1】下列选项与材料内容是否相符,相符的在( )里打“√”不相符的打“×”。
A.高铁舒适度高,服务质量跟航空不相上下。( )
B.近期铁路集团投入的高铁快运服务,货运价格比其他快递行业低,能够早上发货,晚上到货。( )
C.我国高铁技术实现了“引进技术—中国创造一中国制造”的三阶段跨越式发展。( )
D.中国高铁的核心部件已完全实现“中国创造”。( )
【2】方唯爸爸要从常熟出发去上海出差,必须在6月4日上午9:00前到达上海虹桥站,符合条件的车程最短的车次是( )
A.C3801
B.C3705
C.G7325
D.G8287
【3】小丽和妈妈要外出旅游,妈妈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举棋不定,如果你是小丽,你如何说服妈妈乘坐高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聊聊火山资源
①火山虽然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但是它也并非一无是处。火山资源的利用也可以带给我们生活的乐趣与便利。一般来说,火山资源主要体现在它的旅游价值、地热利用和火山岩材料方面。
②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地热能是一种廉价的新能源,并且无污染,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从医疗、旅游、农用温室、水产养殖一直到民用采暖、工业加工、发电方面,都可见到地热能的应用。人们曾对卡迈特火山区进行过地热能的计算,那里有成千上万个天然蒸气和热水喷口,平均每秒喷出的热水和蒸气达2万立方米,一年内可从地球内部带出热量40万亿大卡,相当于600百万吨煤的能量。冰岛由于地处火山活动频繁地带,可开发的地热能为450亿千瓦时,地热能年发电量可达72亿千瓦时,那里的人民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资源,虽然目前开发的仅占其中的7%,但已经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多效益。其中,雷克雅未克周围的3座地热电站为15万冰岛人提供热水和电力,而整个冰岛有85%的居民通过地热取暖。
③地热资源干净卫生,大大减少了石油等能源进口。自1975年后,冰岛空气质量大为改善。冰岛人还善于提高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包括进行温室蔬菜花草种植、建立全天候室外游泳馆、在人行道和停车场下铺设热水管道以加快冬雪融化等。
④现在,全世界有十几个国家都在利用地热发电,我国西藏羊八井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地热实验基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⑤同时,火山活动还可以形成多种矿产,最常见的是硫黄矿。陆地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常结晶出自然铜和方解石;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常可形成规模巨大的铁矿和铜矿。另外,我们熟知的钻石,其形成也和火山有关。玄武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火山岩,同时它又是良好的建筑材料。熔炼后的玄武岩称为“铸石”,可以制成各种板材、器具等。铸石最大的特点是坚硬耐磨、耐酸、耐碱、不导电和可做保温材料。
【1】本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火山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山和地热是一对孪生兄弟,有火山的地方一般就有地热资源”一句中加点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读文章第②—④段,说说地热资源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材料,做练习。
关于阅读
材料一:“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北大举行的一次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因为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以前语文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的试卷也都增加了。原来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目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大量的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连卷子都做不完。
材料二: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认为:一个人最迷人、最值得赞美、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确,阅读是一种优雅的姿态。一卷在手,平添几分儒雅。腹有诗书,其品自高。阅读,可以让你如春风一样温柔;阅读,可以让你如夏荷一样清纯;阅读,可以让你如秋菊一样________;阅读,可以让你如________________。书读得多了,便会有脱俗之感,使人举止得体,谈吐不凡,气质高雅。
材料三: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某小学对本校六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阅读时间,读书计划,读书笔记每天阅读时间,百分比,有无计划,百分比,是否做读书笔记,百分比
1小时左右,10%,有计划,10%,每读必做,5%
半小时左右,40%,有时候有计划,20%,有时会做,20%
没有阅读,50%,没有计划,70%,老师要求才做,75%
【1】对材料一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谈的是语文高考的改革,但与小学生也是息息相关的。
B.温儒敏甩出“耸人听闻”的话,目的是让高中语文老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C.温儒敏谈高考改革,目的是用高考的指挥棒倒逼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D.大量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需要,也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2】阅读材料二,根据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词句。
【3】阅读材料三,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小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_。
【4】请用一段话来概括这三则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用上“不但……而且……然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渔夫对安娜说:“你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式。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选材与表达。
从下列三组习作材料中选择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要求:中心明确,故事完整,情节吸引人,能够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题目:寻 场景:冬日黃昏,车来车往的公交车站 人物:一只与主人走失的金毛犬 公交车司机 乘客 | 题目:暖 场景:正在开展大课间的操场 人物:糊涂虫小轩 热心肠小文 温柔的班主任大白 | 题目:助 场景:周末清晨,热闹的菜市场 人物:卖菜大婶张阿姨 帮妈妈买菜的豆,豆独自买菜的八旬老人王大爷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