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
( )风凛凛 排山( )海 全神( )注 技高一( )
2、看拼音,写词语。
pí juàn tuí rán jǔ sàng dǐ y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páo xiào yōng dài bào yuàn yōu l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辨字组词。
削( ) 挟( ) 挽( ) 蜿( )
峭( ) 陕( ) 勉( ) 豌( )
4、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他是一个年轻的画家,但他很孤独,(______)他贫困潦倒,无人赏识。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用《宿建德江》中的一个对偶句来说就是:___,_______。
2.如果我要描写夏日暴雨骤来时的景色,可以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诗句“_____,____”来使我的文章更美。
3.秋夜,我在乡村田间漫步,面对着丰收之景,我可以引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词句“____,________ ”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4.去朋友家做客,见到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村庄,村庄外面青山连绵不断,我不禁吟诵《过故人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我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
6、古诗词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这首词的______。
【2】这首词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从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3】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 、 、 、 。
【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3】“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4】“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由_____代词人_____________所作。根据词作可知,词人看到了_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嗅到了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能够表现出词人为农家感到由衷的喜悦,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西江月”是标题,“夜行黄沙道中”是副标题。 ( )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点明了是夏季,正是稻谷扬花的时候。 ( )
(3)这首词的第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结构严谨。 ( )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5G生活“触手可及”
材料一 1G到5G的发展
(注:1G、2G、3G、4G、5G,分别指第一、二、三、四、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材料二 5G的特点
4G:理论最高下载速度,达到每秒100MB。 5G:数据传输速度可达到每秒10GB(1GB=1024MB),也就是说,1秒钟可以下载10部1G高清电影。 |
5G时代家中的卫生间、地下车库等网络信号都很强。1平方千米内可以同时有100万个网络连接,生活在人员密集、流量需求大的区域的用户,也能享受到高速网络。 |
5G让万物智联成为可能。我们的眼镜、手机、衣服、鞋子都有可能接入网络,成为智能产品。家中的门窗、加湿器、冰箱等都可能进入智能时代,汽车、井盖、垃圾桶、电线杆这些公共设施,也会进行联网工作。 |
【1】选择。
①5G指的是____
A.网络 B.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
C.手机 D.智能设备
②从材料二来看,5G具有下面哪些特点?____(多选)
A.下载速度快 B.资费低
C.容量大,覆盖面广 D.让万物智联
【2】仔细阅读材料一,综观1G到5G的发展,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一)请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1、以上文段可以用 这个小标题概括。
2、用“——”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3、为什么当“我”说“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时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1、对比阅读课文《青山不老》与《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完成练习。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
汽车蜿蜒盘旋,渐入青山深处。今年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马不停蹄,在重庆市江津区翻山越岭,调研土壤质量变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保护青山、保护土壤。我国西南地区山多地少,耕地坡度大、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制约农业发展。同时,一些坡地未被良好利用,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其实梯田比坡地更能保护水土,适度发展农业和保护土壤可以兼顾。”谢德体建议把坡耕地整修成水平梯田,进行宜机化改造,既能开发更多耕地,又能更好保护土壤。
留住土壤,还要净化土壤。谢德体认为,防治土壤污染要尊重客观规律,强调分类施治。对污染较重的土壤,不再种植粮食、蔬菜,改种花卉苗木等观赏性作物。
如今,谢德体足迹遍布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大的责任。在重庆,只要能叫得上名字的山,我基本都跑过了。”谢德体说。今年全国两会,谢德体带来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选自中国经济网 作者:刘新吾、常钦 网传时间: 2021-03-10)
【1】根据文本内容,填空。
《青山不老》中的老人与《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中的谢德体他们都对青山有着不解之缘。老人用一生_________了绿洲,堪称了不起的奇迹;而谢德体为_________青山,_________土壤而马不停蹄地奔波。虽然他们身份不同,老人是 _______________,而谢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们改造环境,造福人类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与青山同在。
【2】《青山不老》中的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3】《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中谢德体为防治土壤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心里是怎么想?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老人与谢德体的事迹,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烁。走不多远,我的衣角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 ”呀!
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2从一根树枝上飞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哪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陶醉。或许是因为“ ”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同时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看上去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光芒,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远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似乎也惊诧于眼前的景象,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地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睛,望着这太阳的恩赐,心里涌起一种庄严、圣洁的感觉。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丛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寂静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幽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并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就足够了!
【1】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 D.两个黄鹂鸣翠柳
【2】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本文不仅语言优美,还充满了联想和想象。用“ ”画出一句含有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并简单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4】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 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看许多朋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艘灰色和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开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联系上下文,说说是什么让作者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画上“﹏﹏﹏”,再仿写一个比喻句。
【3】“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全文中共出现了儿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要离开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的希望和誓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拓展。
一棵老松树死了,动植物们都来悼念它,兔子妹妹发现树枝上有一封遗书,便大声读了起来: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棵活了九百年的树,大家一定认为我是老死的,其实我的死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
首先,土壤遭到破坏。一千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个草木茂盛的大草原。但是近一二百年来,人类过度垦殖,放牧,使土壤沙化。有些地方还打上农药,肥沃土壤变成有害土壤,草原大片大片地在地球上消失。树啊,花啊,草啊都别想活了,我( )生命力强,( )也招架不住土壤的污染。植物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远离有害土壤,不然就要送命了。
其次,空气遭到污染。人类把废气、浓烟排放到天空,天空没有以前那样蓝了,天上的小鸟、大雁也少了许多。现在人们还用叫什么电冰箱的电器,里面的氟利昂,导致天空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臭氧层空洞”日益扩大,强烈的紫外线照到我们身上会使我们得病的,何况你们飞行的鸟类。鸟类朋友们,你们要到臭氧层没有遭到破坏的地方去。
最后,水质受到污染。人类的工业废水,没经处理就倒进河里,河水变浊、变臭,鱼、虾无法生存。鱼弟弟你要尽快告诉你的同伴,叫它们到河水清澈的地方去吧。
你们快走吧!人类破坏环境的速度不断加快,你们再不逃,就会没命的。
动植物们急忙收拾东西准备搬走,但是又有一个难题摆在它们面前——它们应该往哪儿搬呢?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对“它们应该往哪儿搬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搬去的地方太多,它们不知道怎么选择。
B.可以搬去的地方太远,它们不知道怎么去。
C.环境污染太严重,它们已经没有可以搬去的地方了。
【3】这篇文章从老松树的角度出发,展现了__________的严峻问题,请你为它补上一个题目:________。
【4】土壤遭到了什么样的破坏?请根据文意,抓住要点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松树到底是怎么死的?请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1)大水淹没了庄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18、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节人》一文中,同学们、老师们玩竹节人时入迷的样子你还记得吗?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彩的童年 冬日的早晨 饱经风霜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仿照例句写一写。
忙 悔 盼
(例)甜:我的作文在校刊上刊登了,老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1)“减负”为孩子们赢得课外时间。“减负”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给他起名叫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欣被授予评为南丁格尔奖章。(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都为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的品质而感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识无止境,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
题目:______的爱
有一首歌唱道:“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天,这是生命的源泉。”生活中,处处谱写着动听的爱的旋律,抒写着人间真情。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吧!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3.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