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神农架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补充成语,再选择两个写几句话。

    _______一发 粉身______ 排山_________

    居高_______   ________大无朋   _________芳自赏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看拼音,写字词。

    tiān yá______     yīng_____

  • 3、填空。

    宋朝诗人朱熹在《春日》一诗中交代天气、地点,点明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目之所及,只见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发生机,诗人顿生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脱口而出。“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难道不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这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意思。

  • 4、填空。

    “滥”字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__,含有“滥”字的成语是____________。“滥”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不加选择,不加节制。②流水漫溢。为下列词语中的“滥”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收费____  泛____  ____

  • 5、读句子,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_________

    3.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土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文阅读。

    立春偶成

    【宋】 张栻

    律回①岁晚②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③。

    【注释】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②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③参差:不齐的样子。

    【1】这首诗写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____________时的情景。

    【2】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3】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紧紧把握住立春这一节气,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此诗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①新社:春社,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清明前。②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③元:同“原”。④斗草:古代妇女玩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1这首词的上阕依次描写了燕子、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

    2请把这首词中描写东邻女情态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与时令相符的景物的变化,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B.词的下阕写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态等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C.“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句表现了东邻女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D.这首词美在情景,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流丽。

  • 8、阅读下面的诗文,答题。

    【材料一】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选自孟浩然《宿建德江》)

    【材料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选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材料三】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 (选自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材料五】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选自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材料六】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波浪不止深几许,南湖今与北湖平。(选自韦庄的《暴雨》)

    【1】补充【材料一、二、三、四、五】中空白处的诗句。

    【2】阅读【材料一】,说说哪一个字堪称全诗的“诗眼”,并简析其用得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一、材料二】,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三】,诗中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作者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江南春天的特点的?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 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请你再写两句类似这种借古讽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四】,诗中后两句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且余味悠长,请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再写两句像这样对仗工整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材料五、六】,同样是写雨,我更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句子,完成练习。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

    【1】朗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的____的语气,需要重读的两处是“_____”和“_____”。

    【2】我们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盲姑娘不但______,而且______。她真是贝多芬的知音啊!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八百万吨和三百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五百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1】从材料二中,你发现的问题是:( )针对以上问题,你的解决方法是:( )

    【2】有些人请客摆阔气,认为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请你劝说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餐馆老板,你准备采用哪些有效措施,既能鼓励广大消费积极加入“光盘行动”中来,又保证餐馆不折本。

    (1)餐馆大门口,地面,墙面等全方位,将“说直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改编成“光盘行动”海报宣传标语——( ),让宣传入脑入心。

    (2)推出“( )”,老板将免费赠送( )( )活动。

  • 11、阅读材料。

    北海公圆简介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北海公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建园历史】

    最早的北海只是一处普通的水域,水中有岛名“瑶屿”。金代开始挖湖堆山,扩大瑶屿,改称“琼华岛”。岛上建“瑶光殿”“广寒殿”,又从今开封移来大量太湖石堆叠假山,北海便初具规模。元代继续扩建琼华岛,改称“万岁山”“万寿山”,并以此为中心建造大都城,所以有“先有北海后有北京”的说法。

    【布局规划】

    北海公国内亭台别致,游廊曲折。全园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富有浓厚的幻想意境色彩。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花木芬芳,亭台楼阁,叠石岩洞,绚丽多姿,犹如仙境。琼鸟上有高67米的藏式白塔(建于1651年),还有清乾隆帝所题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阴”碑石等。东北岸有画舫斋、天王殿、五龙亭、九龙壁等建筑;其南为屹立水滨的北海团城,城上葱郁的松柏丛中有造型精巧的承光殿。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琼华岛上树木苍郁,亭台楼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北海园林博采众长,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公园门票】

    北海公园:旺季(4月1日-10月31日) 门票:10元/人 联票:20元/人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 门票:5元/人。联票:15元/人

    琼岛门票:10元/人

    团城门票:1元/人

    【开放时间】

    北海公园 6:00—22:00

    琼华岛景区 8:30—18:00

    大船码头 9:00—18:00

    【1】根据材料内容,选择正确的做法。

    (1)星期天,你和同学一起到北海公园游玩,如果你们想游览整个公园景区,应当购买______

    A.北海公园门 B.琼岛门票 C.北海公园联票 D.团城门票

    (2)暑假的一天,你和六位同学一起到北海公园游玩,如果买联票,总共要花______

    A.60元 B.120元 C.140元 D.105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海公园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B.元代开始继续扩建琼华岛,并以此为中心建造大都城。

    C.九龙壁是北海公园最有名的建筑,也是北海公园的标志。

    D.北海园林北方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和江南园林的宏阔气势。

    【3】据材料内容,将小明和小亮的对话补充完整。

    星期天早上7点,小明和他的朋友小亮就到达了北海公园。小亮兴致勃勃地说:“早就听说北海公园的水很漂亮,咱们先去码头坐船吧!”小明根据公园的简介提出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不如我们先去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脸(节选)

    ①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拜年时亲友塞到手心里的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除此之外,我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一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

    ②一年年底,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从挂满一条横竿上的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凸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着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③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龇着黄牙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说着就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使我快活至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④到家,人见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⑤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妖魔鬼怪进不来!”我愈发得意,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三十夜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1短文围绕“花脸”讲了四件事:一是爱花脸,二是_________,三是_________,四是_________

    2如果带着“写‘花脸’制作指南”这一任务读短文,那么文中(   )的内容,要仔细阅读。

    A.第①②段 B.第②③段 C.第③④段

    3如果带着“体会演‘花脸’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这一任务重点读第⑤段,可以用(   )的方法来读。

    A.寻找中心句 B.查找资料

    C.圈画描写“我”与客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关键词,展开想象

    4短文第①段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引出下文。 C.升华主题。

    5读第②③段,品悟“我”的心情。

    (1)“我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着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这句话是对“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不敢用手指”可以看出“我”很__________,从“我要那个大红脸”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__的心理。

    (2)“这刀!这花脸!”这里连用两个感叹号,写出了“我”当时既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13、课外阅读。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

    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蝴蝶在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一天早晨,我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棵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己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旧满是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树干上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1】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的笑是对“我”无知的嘲笑。

    B.母亲是被“我”炫耀的样子逗笑的。

    C.母亲之所以摇头,是因为“她”知道这棵樱桃树最终的命运就是死亡。

    【2】第2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极力状写樱桃树花开之盛和“我”对樱桃的憧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母亲抽打樱桃花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

    (2)“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未经抽打的樱桃树反而死了?请在文中用“ ”画出有关句子。

    【5】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抽打心中的樱桃花”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鱼竿和鱼篓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鱼竿和鱼篓的故事广为人知。

    两个年轻人外出旅行,因为迷路而越走越远,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眼看所带的食物没有了,正在绝望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人。老人手里拿着一个钓鱼竿,鱼篓里有一些鱼。他们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说:从这里出去走到有人烟的地方,至少有十天的路程,我把手里的两样东西送给你们,请你们自己想办法渡过难关吧。

    年龄大些的要了_________________,他说:我没有力气去钓鱼了,我吃着这些鱼回去。他想,有鱼果腹,还愁饿肚?年轻一些的拿了钓鱼竿想,鱼竿在手,何患无鱼?他们高兴地和老人告别,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

    拿了鱼的那个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瞬间,连鱼汤也被他喝了个精光。他饿了就吃鱼,走了一半多路,就饿死在了空空的鱼篓旁。

    而拿了钓鱼竿的人呢?他提着钓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能够钓鱼的地方走去。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碧蓝的湖面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很多年以后,又有两个年轻人同样因为迷路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样,在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拿着钓鱼竿和装有一些鱼的鱼篓的老人。他们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分别送给他们每人一样东西以后就走了。

    两个年轻人商量:我们不能分开,两个人的力量和智慧肯定比一个人大,我们共同吃着这些鱼去寻找钓鱼的地方,边钓鱼边向有人烟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

    他们俩同甘共苦,精打细算,每顿只煮一条鱼。果然,在鱼篓里的鱼将要吃尽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钓鱼的地方。而后,他们把钓到的鱼晒成鱼干,向着前面走,不久又发现了钓鱼的地方……十几天以后,他们成功地从死亡之地突围,回到了出发之地。

    澳大利亚人把这个故事作为他们民族的座右铭,告诉自己的子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诚合作,而不要自私狭隘。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的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

    2短文讲述了几组年轻人的故事?结果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结果会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小练笔

    (1)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①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②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饿              盼望       喜欢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用“弹琴”这个情境,就心情好这种状态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你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微笑、诚信、梦想……”中选一个话题来写一写吧。

    要求:1.题目自拟。

    2.注意把让你生活变得美好的原因写具体,有真情实感,语句流畅,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书写规范,字迹工整。

    4.字数500~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