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同音字。
hè ______色 显______ 仙______ 祝______
jiǎo ______子 ______拌 ______刑 ______步
2、补充词语,并从中任选一个造句。
心(____)肉(____) (____)不(____)当 (____)志(____)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展示。
1.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孙中山:“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李纲立下的铿锵誓言“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声。
3.毛泽东《七律·长征》一诗中具体描写“山”的诗句是“__________”;具体描写“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可以用曹植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讴歌狼牙山五壮士。
4、加标点,想想引号的不同用法。
毛主席在城楼上不断地向群众挥手________不断地高呼________人民万岁________同志们万岁________
5、按要求写词语。
蹑手蹑脚(ABAC):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孜孜不倦(AABC):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小心翼翼(ABCC):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1】“翻身的人儿”指像三黑这样有了自己_______ 的农民。
【2】“笑嘻嘻”充分表达了三黑_________ 的心情,表达这种心情的ABB式词语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是为翻身的人儿能过上______________的生活而高兴。
【4】这节诗抓住了三黑 ______ 、 _______、_________等的描写,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__________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7、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 B. 忆秦娥
【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 ”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____)
(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____)
(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____)
(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____)
(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____)
8、课内古诗词阅读。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诗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凿:开凿
B.若:好像
C.等闲:平常
D.浑:浑浊
【2】根据诗句意思,在下列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关联词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A.尽管 尽管 只要 都
B.只有 只有 只有 才
C.不论是 还是 即使 也
D.即使 也 无论 都
【3】对该诗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句的前两句写石灰的开采、烧制过程;后两句写石灰的品格。
B.“要留清白地人间”是对全诗的总结,画龙点睛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全诗前两句纯粹写石灰,后两句借石灰的高尚品质来抒发诗人洁身自好、坚贞不屈的品质。
9、课内阅读。
城外校国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文中哪些词语写了丁香的气味、颜色、形状?说一说,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文中引用这两句古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
B.作者在文中以细膩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
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D.“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丁香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整本书阅读。
两位舅舅刷的从座位上弹起来,扑到饭桌上,对着外公乱吼乱叫,像狗一样排牙咧嘴,来回摇晃着身体。
外公恼火地拿勺子敲打桌面,脸涨得通红,声嘶力竭的喊道:“都给我滚出去,看你们除了要饭还能干什么!”
外婆一脸痛苦:“孩子他爸,都分给他们吧。分了干净,你也好落个清静!”
“你给我闭嘴,这还不都是你给惯的!”外公两眼冒火,很难想象一个个子那么小的人可以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
母亲站起来,慢慢走到窗前,背对着大家,静静的站在那里。突然,米哈伊尔舅舅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
于是他弟弟大吼一声,一把揪住他,两人便在地上扭打起来,喘着粗气,又叫又骂,打得不可开交。
【1】这个片段节选自下面哪一部作品( )
A.《故乡》(鲁迅)
B.《童年》(高尔基)
C.《小英雄雨来》(管桦)
D.《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
声嘶力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聋发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采用__________描写塑造了两位舅舅的形象,使用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外公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描写方法。
【4】你能通过这一情节的刻画,体会一下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吗?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各不超过10个字。
两位舅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五十年前的梦想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三十一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便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自己是未来的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里游泳,喝了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总统,因为他能背出二十五个法国城市的名字。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肯定是英国的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三十一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五十年前的梦想?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后,为他刊登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其中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手里仅剩下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了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孩子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放弃过。五十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经实现了那个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其他三十位同学,只要不让儿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跟我学:小学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总分总、分总等。而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是总起,然后举例(分开来陈述),最后是总结,所以可以断定是总分总结构。
1.第2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这三十一个孩子在作文中都设计了自己的未来,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这些设计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些设计中可以看出这群孩子有哪些共同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人都很想知道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本,唯独戴维不需要那个本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中“飘逝”的意思是什么?“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大约是在1817年诞生的。那时的自行车还很原始,除了车身和两个木头轮子之外,它( )没有坐垫,( )没有轮胎,这种自行车骑起来当然很不舒服。一直到充气轮胎被发明出来之后,自行车才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说起来很有意思,自行车的充气轮胎竟然是位医生发明的。这位医生叫邓洛普,居住在爱尔兰。邓洛普的儿子很想有一辆自行车,为了满足他的要求,邓洛普就买了一辆送给他。小男孩很开心,他骑着车在铺满鹅卵石的街上跑来跑去。不用说,在这样的路上汽车肯定会颠簸得厉害,一不小心还容易摔跤。看着儿子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邓洛普非常心疼。有一天,邓洛普用一根橡胶水管在花园里浇花。当他将橡胶管握紧、放松,再握紧、再放松的时候,橡胶的弹性启发了他的思维。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子在行进时的震动呢?
按照这一大胆设想,邓洛普马上动手做了起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试验,他终于用浇花的橡胶管制成了一个轮胎。但是,( )这种轮胎装满了水,( )骑起来非常不方便。后来,邓洛普开始用气体来代替水。经过多次试验,充气轮胎终于在1888年诞生了。刚开始,这种新轮胎遭到了人们的嘲笑,但是,骑自行车的人很快就发现,用这种轮胎跑得更快,也更平稳。
有个叫迪克罗的商人在得知了这一消息后,专门开办了一个工厂来生产这种轮胎。后来,这个工厂就逐渐发展成大名鼎鼎的邓洛普橡胶公司。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原始的自行车轮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自行车有哪些弊端?
______________
【3】“他想:能不能把这根灌满了水的橡胶管安装到自行车轮子上,借此减少车在行进时的震动呢?”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谁的哪些发明也是从生活中受到的启发?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阅读。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每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材料二 手机伤害孩子的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的颈椎,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有专家表示,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同时,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会逐渐丧失求知欲,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这段时间迷上了玩手机,请你借助材料二的内容,劝劝他,对他讲讲玩手机的坏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图书漂流活动”海报,完成练习。
【1】取标题“图书漂流活动”的副标题还空着,请你取个别致而吸引人的副标题。
“图书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2】读信息
根据海报内容,下列哪一项说法不正确?( )
A. 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 4月23日之后,“图书漂流”现场活动便结束了。
C. 接受师生捐赠图书。
D. 教材和教辅类用书能捐赠。
【3】改病句
“注意”里的第2条是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一粒种子的力量很大。(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火星上非常干燥。火星上氧气含量极少。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一个词语代替“说”字,改写下面的句子,且意思不变。
科学家说:“如果人类还不爱护环境,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毁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很多的情感体验,或欣喜或沮丧,或欣慰或忐忑,或感动或难过……选择印象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要求:(1)题目自拟。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