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南京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中有“锺期久已没,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不由得想起曹植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这样的爱国之士古来有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位卑未敢忘忧国”的__________

    (3)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__________。”

  •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的声音   )的手掌

    无声地(  真诚的(

    稚气的( 尽情地(  

     

  • 3、读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_____的江水从xuán yá_____峭壁上冲下来,映入yǎn lián_____的是漫天的云烟,令人yìn xiàng_____深刻。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势不________    心________    ________不安

    自作________ 不假________ ________澎湃

    (1)小强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见老师来了,立即____起来。

    (2)这次篮球联赛,红队在最后关头转败为胜,____

  • 5、古诗积累。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我会默写这首诗: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朗诵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明月/ 别枝/ 惊鹊

    B. 七八个/星天外

    C. 听取/ 蛙声/ 一片

    D. 旧时/ 茅店/ 社林边

    2词中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象。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

    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 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 8、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②江隈:江湾。

    【1】“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冰雪人民币

    她在冰天雪地里提着包等出租车。一辆一辆从她眼前开过去的车没有空车标志,这样的天气找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

    她在几个人的争夺中胜出。拉上她的司机一开口,她就听出他是郊区农民,车上还散发着浓浓的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气味。放在平时,她一定会换一辆车。

    冰雪阻碍了车的速度,车用了比往日多一倍的时间才到达。

    她以要投诉车内气味为理由少给司机10块钱,司机和她激烈争吵了十分钟。

    她像一个受害者,又像一个获胜者。

    车在冰雪中继续爬行。

    一种快感让她感到轻松。轻松时刻她才发现她的包随着被她骂的司机走了。

    她呆住了,包里的人民币有十万块!

    她找她能找的所有人,别人说你没记住车号光凭气味恐怕是找不到了。想碰碰运气,可以站在原地等。夜比以前任何一天早来了许多。冰雪几乎要把她变成冰雕。

    一道光柱熄灭,真的有辆车在冷得透不过气的夜里停在她面前。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

    司机递给她的是她的包,包还是那么沉。

    她冻僵的手从包里颤巍巍抽出一沓人民币给司机。

    司机不要。

    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

    司机向她伸出手:你把刚才少给我的10块钱还给我。

    雪又下大了。

    1选文主要讲一个人打车时跟司机____________,结果司机还了回来的故事,赞美了司机的_______品质。

    2理解句子,完成练习。

    1这样的天气找车很难,她手里的包越来越沉。句中这样的天气______,这句话写出了长时间等不到车时她内心的_______

    2车门里飘出她熟悉的气味。句中熟悉的气味是指__,表现了她看到巨款失而复得的__,体现了她内心的___

    3她在冰天雪地里提着包等出租车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句子实际上交代了出租车司机所处的环境,暗含了出租车司机赚钱的辛苦。

    B.反衬出后来司机冒雪送还装着巨款的包的高尚品格。

    C.天气不好,她等出租车等得很辛苦。

    4对题目冰雪人民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10万元巨款展开故事情节。

    B.巨款的失而复得,突出了司机的高尚品质。

    C.冰雪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D.冰雪渲染出极端恶劣的环境氛围。

    5她的泪流出来,在脸上结成了冰。她当时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与欣赏。

    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睡觉原本是我们每日必做的事,可如今,想拥有一夜好睡眠竟成了许多人的“奢侈品”。

    现在的我们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白天很疲倦,总想打瞌睡,而到了夜晚,很小的声响也能让我们从睡眠中醒来,偶尔还会觉得呼吸困难;早上体力不支,不想起床,晚上却精神十足,难以入眠;浅睡、失眠、肢体抽动等睡眠状态都出现了。

    这不禁让人发问: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如果将睡眠问题归结为枕头、卧床或者被褥不免避重就轻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那些睡稻草、睡大地、睡马路的人,一个个都睡不着、睡不久、睡不实。

    我们越来越忽视早餐,而把晚餐当成最为丰盛、最应该享受的宴会。我们的晚餐可以从6点吃到8点,晚餐时吃下的那些大鱼大肉,带着满身的油腻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里,待上比蔬菜和水果长得多的时间,即便我们已经想睡了,但是身体却不能答应,再加上饭前的酒精,饭后的浓茶、咖啡,这时,不是我们说想睡就能睡得着的。

    当我们看到那些通宵达旦的电影院、KTV、健身房、酒吧以及棋牌室里人来人往时,我们都不得不无奈地惊叹,现在的人们已经将一天中最好的入睡时间点,给了丰富的夜生活,而不是温馨的家,温暖的床。大行其道的休闲娱乐,正悄然无声地吞噬着本该属于我们的睡眠时间。

    当我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都市生活中,不得不面对那些无法回避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的时候,没有哪个现代人可以将它们连同自己的衣服一起轻松地脱掉,然后,毫无牵挂地躺进自己的被窝入睡。

    我们的神经已经开始习惯不分昼夜地思考关于成功、地位、名利和财富之类的人生话题。为了得到这些东西,我们不惜牺牲睡眠,将白日里的那些战斗的战线拉得更长。

    归根到底,导致睡眠问题的正是我们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当我们在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而不能放下自己那颗世俗的心灵时,我们的睡眠根本无力劝诫主人珍惜一下卑微的自己。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在面对生活的种种琐事之余,请关心一下自己的睡眠问题吧。否则,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生活质量。

    阅读链接:

    链接一:为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于2001年发起一项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并将每年春季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自2003年将世界睡眠日引入中国。(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链接二:国家心理卫生所所作的一项不完全调查显示:

    调查对象

    平均每天睡眠时间

    中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的占比(%)

    中小学生反映睡眠质量不好的占比(%)

    小学生

    约为7小时

    72%

    超过50%

    初中生

    约为6小时

    高中生

    仅为5.5小时

     

     

    链接三: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人们对睡眠的重要性却普遍缺乏认识。(新华网)

    1我国72%以上的中小学生睡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质量不好 B.睡眠时间不足

    C.平均睡眠时间不足6、7个小时 D.平均睡眠质量不好,占比超过50%

    2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枕头、卧床或被褥。

    B.自身无法节制的欲望。

    C.丰盛的晚餐、提神的饮料,大行其道的夜间休闲娱乐。

    D.对功名、地位、财富的追求,放不下现实生活的心灵。

    3对第3自然段的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过渡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对“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的关注与思考。

    B.过渡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出下文“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C.总述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发读者对“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的关注与思考。

    D.总结作用,并用问句形式,引出下文“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

    4阅读链接材料与《谁偷走了我们的睡眠》一文,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睡眠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B.要认识睡眠的重要性,重视睡眠问题。

    C.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睡眠不足、质量不好的问题。

    D.睡眠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成年人、中小学生中。

    5文中用“杀手”来比喻“睡眠背后存在的问题”,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本文提供的信息,提出三条建议,以帮助都市人解决存在的睡眠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为开国大典忙直播

    杨兆麟

    ①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举国同庆的光辉节日,永远彪炳史册。而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工作,也是中国人民广播史上的重要一页。

    ②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俯瞰广场,受阅部队全体肃立,广场的南部站满了各界群众,都在静静地等待着那个庄严的时刻。

    ③下午2时55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健步走上城楼西侧的台阶。主持庆典筹备工作的周恩来,早已提前来到城楼上,以他一贯的严谨、负责的作风,仔细检查了各项工作,特地询问了实况广播的准备情况。

    ④我们目送毛泽东等走到城楼中央,下午3时整,庆典开始,他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整个广场欢声雷动,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到全国的城市和乡村,并且远达海外。千千万万的人民聚集在收音机和高音喇叭周围,聆听着首都的声音,热烈庆祝新的历史时刻的到来。

    ⑤我们四个人配合默契,工作很顺利。丁一岚和齐越认真地交替朗读实况广播稿,把眼前的动人情景报告给海内外的亿万听众。胡若木和我由于事前进行了采访,撰写了广播稿,具体了解庆典的程序,用手指或者点头示意,告诉他们应该播出哪一段。

    ⑥阅兵式开始以后,朱总司令和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站在检阅车上,先检阅了排列在广场上的部队,随即驶向东长安街。

    ⑦随后,朱总司令回到城楼上,宣读了命令,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领土”。然后进行分列式,海军、步兵、炮兵、装甲兵、坦克兵、骑兵方队,伴着雄壮的军乐,陆续通过广场。人民空军的银色战鹰凌空飞过。天上地下,无比威武壮观。

    ⑧在分列式的最后一个方队走出广场以后,整个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华灯齐放,光彩夺目。等候在东长安街和东单一线的群众游行队伍,挥舞着各色鲜花和彩旗,浩浩荡荡,欢呼着通过天安门广场。正阳门外一阵轰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向夜空。直到晚上9时20分,庆典快要结束了,毛泽东大声向广场上的群众说:“同志们辛苦了,大会结束了。”按照原定的程序,我们在9时25分宣布了实况广播结束,整个广播持续了六个半小时。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文章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领导人入场 、主席宣告、________________等场面,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________的心情。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俯视——(________) 威严——(_________) 普天同庆——(_________

    【3】“彪”字我们不认识,要使用________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虎身上的斑纹,引申为有文采;②小老虎;③身躯魁梧;④姓。文中“彪炳史册”的“彪”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4】第④段中画“   ”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理由是什么?(   

    A.可删可不删,因为画线的内容与开国大典关系不大。

    B.不能删去,画线的内容通过描写海内外同胞对开国大典的关注,侧面突出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全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兴奋和激动。

    C.必须删去,因为文章主要写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画线的内容与中心没有关系,显得累赘。

    【5】第⑧自然段中画“﹏﹏﹏”的句子属于场面描写中“______”的描写,这句话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突出表现了人们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文后问题。

    材料一: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材料二: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喧嚷声汇成了一片。大家成群结队地涌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车子由欢呼着的村民拉着,簇拥着。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材料一]是一个比较经典的 描写,这个片段运用的是 的写法。先从面上整体写了 ;然后在点上重点列举了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的不同表现,请用“ ”画出点上描写的句子;最后再次回到“面”上,写了

    【2】[材料二]描写了一个热闹的欢迎场面,这个场面擂写写材料二截然不同,是借助两个重要元素来描述和渲染气氛的。一是___________大:通过“发疯般的钟声”“高声喊着”“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嘀嘀嗒嗒的喇叭声”“喧嚷声”“欢呼”,这些词语的出现,让场面显得足够火爆;二是人数多: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营造出场面的壮观。这两不元素交织在起,将二个热闹的场面表达得淋漓尽致。

  • 13、课外阅读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

    2015年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

    陶艳波的儿子杨乃斌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地训练儿子。整整3,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陶艳波成了杨乃斌的同桌的你”。

    乃斌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乃斌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3年你太不容易了!

    2011,失聪的杨乃斌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人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如今,乃斌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陶艳波说:“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斌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1短文中的主人公是陶艳波,她的儿子叫_____,从小因病_____,她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成了儿子的_______

    2陶艳波是怎么照顾儿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乃斌在生活学习中自卑了吗?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儿子吃得好睡得好就是父母的幸福

    B. 儿子过得幸福了父母就会感觉幸福

    C. 儿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儿子的财产就是父母的财产

    D. 这体现了父母对儿子的爱

  • 14、阅读理解。

    地球的癌症

    荒漠化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的土地退化,它包括风触和水触导致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以及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如沙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今年的6月17日是世界抗荒漠化及干旱日。联合国公报显示全球现有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全球荒漠化的土地达3600万平方公里。近20年来,全世界荒漠化的土地仍在继续扩大,荒漠化吞噬土地面积相当于美国可耕地面积的总和。荒漠化是全球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非洲地区荒漠化最为严重。我国受荒漠化影响的区域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荒漠化的危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

    荒漠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它使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遭到吞食,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荒漠化是一个环境问题

    B.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

    C.荒漠化的危害

    D.荒漠化对我国的危害

    【2】“地球的癌症”指的是什么?是如何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画线句子中“之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土地荒漠化,你还知道哪些环境问题?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这不是院中的丁香的香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 18、字句改为字句。字句改为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苑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生活中充满关爱的事情随处可见:亲人的疼爱、老师的关爱、伙伴间的友爱…… 细心的你一定感受到了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件有爱的故事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要求:①请选择合适内容写出真情实感:②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