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阳泉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

    (2)_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春》

    (4)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鼓琴》

    (5)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

    (6)五谷:______、麦、黍、______、稷        五音:宫、______、角、徽、________

  • 2、谜语小天地(打一动物)

    “行也坐,坐也坐,卧也坐”是______

    “行也卧,站也卧,坐也卧”是______

  • 3、一字多音。(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难nán( )          横héng( )          磅bànɡ( )

    nàn( )                 hènɡ( )            pánɡ( )

  • 4、根据课内外的语言积累填空。

    1.(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银圈,(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 )。那猹却将身( ),反从他的胯下(   )了。每每读完这段话,眼前就浮现出一幅画。

    2.老子曰:轻诺( )”;庄子云:不精( ),不能动人。可见诚信是与人交往的根本。

    3.古诗中有情,情在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 “此夜曲中闻折柳,(   )。”

    4.《老人与海鸥》一文表达上很有特点,前半部分写(   ),后半部分写( ),前后是因果关系,字里行间都表达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情。

    5.《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是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我还读过他写的小说(   )。

  • 5、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1.《丁香结》一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了丁香花的外在,又联想到有关丁香花的诗句,引发了作者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使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启迪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闰土》一文通过写“我”和闰土交谈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年形象。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叙述顺序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

    5.《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日,在首都北京举行__________的盛况,是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先讲大典开始前____________的大致情况,然后讲_______________,接着讲___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

  • 7、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guī qí)  排(dá 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 8、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你认为诗句中哪个字或者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句后,尝试想开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是一国根据自己的空中防御需要划定的一个空中预警范围。通常情况下,以该国的战略预警机和预警雷达所能覆盖的最远端作为“防空识别区”的界限,可以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几十至数百海里不等,它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根本不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一般来说,设置“防空识别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国籍不明的飞机侵犯主权国领空,提示或警告进入“防空识别区”的他国军机不要误入或闯入主权国领空。防空识别区是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完全是一国的单方面行为。

    对于进入防空识别区的航空目标。国际上有通行的处置原则。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一方识别目标后,在实施G波道广播的同时,向军事最高当局通报情况,并加强雷达监控,同时立即提高防空导弹的警戒,命令空中待战的飞机前往这一区域,或者令地面战斗机做好拦截准备。通过对目标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和以往情报的进一步掌握,判断目标有无敌意。对于有无敌意的判断,通常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长短,如果较短,并依照指令行动,即可以认为“误入”或者“无害通过”,不采取武力措施。二是如果停留时间过长,不听从全球通用G波道广播劝告,目标继续沿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且飞行速度没有变化,无意进入对方领空时,一般采用跟踪飞行的方法进行监视;如果对方飞机续航时间过长,通常采用轮换监视飞机批次的方式保持持续监视。三是目标不听从劝告,且航行方向直指对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敌意,即可在目标进入领空时按最高当局指令采取攻击手段,将目标击落或者迫降。 

    自1950年美国最早建立空中识别区以来,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德国、缅甸、土耳其、泰国、中国台湾地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应地建立了海上空中识别区。尽管各国和地区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范围、作为限制对象的航空器的种类、目的等内容不尽相同,但防空识别区自20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 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成为国际法所默认的事实存在。

    与其他建立了防空识别区的国家相比,日本防空识别区的划定范围可以用“霸道”一词来形容。日本防空识别区是一个巨大的正五边形,其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中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呈重叠状态,西北部更是过分到距离俄罗斯海岸不足50公里。

    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一直向国民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其每年4次公布针对“可能侵犯领空”外国战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最近两年一直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在急升。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国海军运8电子侦察机尚在东海中线以西飞行,日本就已出动战斗机进行近距离跟踪拍摄,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则在中线以西的中国东海油气田上空大摇大摆地盘旋着。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覆盖大部分东海海域,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不配合识别或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

    1联系原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防空识别区最早由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每个国家和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目的、范围、限制对象的种类等内容都是相同的。  _________

    (2)长期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制造受威胁的假象;它一方面宣称针对中国飞机的紧急出动次数急升,一方面派巡逻机在中国海域上空盘旋。     _________

    (3)日本防空识别区划定的范围远要比其他国家更加霸道,距离我国大陆南海海岸线仅130公里,最南部与我国台湾的防空识别区重叠。   _________

    (4)我国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要求在区域内航行的航空器向我国通报飞行计划,对于保护我国领土和国家的主权安全意义重大。   _________

    2下面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防空识别区是空中预警范围,设立防空识别区不需要经过他国同意。

    B.防空识别区不等于一个国家的领空,也不等于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

    C.防空识别区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默认。

    D.防空识别区比领空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要大得多,属于国际法中的主权范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标在防空识别区内停留时间短,依照指令行动,从航向、机型、速度、姿态及以往情报的掌握来判断,若无敌意可不采取武力措施。

    B.一旦发现对方目标进入防空识别区,国际通行的原则是实施G波道广播同时通报军事最高当局,加强监控和警戒,命令飞机立即拦截。

    C.对在防空识别区外沿飞行时间过长,不听劝告而继续沿外沿飞行,速度没有变化又无意进入己方领空的目标,一般跟踪飞行进行监视。

    D.对于不听从劝告,航向直指己方领空,从机型、姿态、航线等能够判明有敌意的航空目标,在其进入领空时可根据指令将其击落或迫降。

    4本文①②段采用(     )说明顺序。

    A.时间 B.空间 C.总分 D.逻辑

    5第④段用了(     )说明方法。

    A.列数字  作比较 B.列数字  举例子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分类别

    6“最西部距离中国大陆东海海岸线130公里”中加点词语“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赞鲁迅

    文人有鲁迅,节高余敬崇

    昂首投足间,自有盟主风

    横眉千夫指,俯首孺子牛

    空前呼救孩,先人孰敢啾

    手持革命笔,辛辣讥讽陡

    愤概出呐喊,狂人震宇宙

    高山岂可仰,徒此重奇文

    1结合全诗,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节高______________

    昂首投足______________

    2写出和横眉千夫指,俯首孺子牛。”这一句意思一样鲁迅的原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愤概出呐喊,狂人震宇宙。”这一句中涉及的鲁迅的著作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山岂可仰,徒此重奇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文围绕一个字,描述了鲁迅先生在( )和( )方面的光荣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几句赞美鲁迅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与理解。

    【材料一】2016年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的“国际安徒生奖”,实现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曹文轩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辞世。陈忠实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于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

    【材料二】曹文轩访谈录:①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②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③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④什么叫读书人?⑤我这里简单下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材料三】悼念陈忠实的挽联:忠于人民,忠于生活,忠诚觅得原上鹿;______楷模,______经典,______赢得举世名。

    【1】结合【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4月,中国文坛“一喜一悲”,令人感慨。

    B.曹文轩和陈忠实都是著名作家,但他们面对的读者群体不同。

    C.曹文轩获得了诺贝尔儿童文学奖,实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史上零的突破。

    D.陈忠实的代表作获得教育部极大的肯定,入选大学生必读书目。

    【2】【材料二】的关键句是(  )

    A.句①

    B.句②

    C.句③

    D.句④和句⑤

    【3】依次为【材料三】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堪为 堪称 著作

    B.实为 实为 实绩

    C.创作 创作 创作

    D.文坛 文艺 文字

    【4】下列作家肖像画中,曹文轩和陈忠实分别是哪一幅?结合材料谈谈推测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题。

    为生活设定目标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那一年,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十七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澜……

    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惊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距离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这些人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功盖天下,有的却碌碌无为。

    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

    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明确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明确,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10年后,他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虽然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但95%的人还在。调查结果令他吃惊:属于原来的97%的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与平庸;而原来与众不同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他们10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地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卡耐基的结论同样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就像那匹老马与驴子,当老马始终如一地向西天前进的时候,驴子只是围着磨盘打转。尽管驴子一生所跨出的步子与老马相差无几,可因为缺乏目标,它的一生始终走不出那个狭隘的天地。生活的道理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1】以下对文章开头寓言故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寓言故事开头,生动形象的说明了道理,又有吸引读者的效果。

    B.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争吵的过程。

    C.马明白,自己之所以能够从印度取回真经,是因为它有远大的目标,并为此付出努力。

    D.驴子因为没有远大的目标,所以付出很多努力,却走不出狭隘的天地。

    【2】以下关于卡耐基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A.卡耐基发现,有明确的目标的人就一定能取得成就。

    B.卡耐基发现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

    C.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调查,其实没有必要。

    D.因为卡耐基的样本有5%找不到了,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他的实验是失败了。

    【3】第四段的第一句话“这是一个简洁的寓言故事,但我们从中却能看到一些生活的本质。”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说到“这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卡耐基的一份调查或许能够说明问题。”这句话中的“或许”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理,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一把黄油布伞

    ①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②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③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dào   dǎo)了,通身烧得火热。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④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买……咱买一把。”  

    ⑤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艰难,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⑥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⑦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终于有一天,娘织好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喜眉笑眼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⑧“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shì   sì)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⑨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了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用“√”给短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眉笑眼(_________________   半信半疑(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看见伞,我便会想起母亲,心里涌起温暖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伞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用排比的句式赞美母爱。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为什么会用“一把黄油布伞”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②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④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酽(yàn)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⑤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花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句;“五月丁香开满城,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结, ”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⑥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⑦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⑧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⑨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北方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⑩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的永久家园。

    【1】读短文第1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比喻句。

    丁香,绽满枝头,如( )( ),就像春天的( ),就像春天里的( )

    【2】短文3-4 自然段,介绍了丁香花的( )( )( )

    【3】下面诗句的序号填写到第5自然段相应的横线上。

    A. 同向春风各自开       B. 芬芳流荡紫云藤

    C. 一支红杏出墙来       D. 可爱深红爱浅红

    【4】丁香具有怎么样的特点,请概括地写出三处。

    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哈尔滨人,哈尔滨人具有怎样的精神?请画出短文中相关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露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 )

    【7】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动静结合

    C.以点带面

    D.先抑后扬

    【8】“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身为长春人,你心中的挚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8、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句子。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夜晚真黑。(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从小到大,你一定做过许许多多有趣的梦。请你以我的梦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