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课文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浪淘沙(其一)》中,表现诗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表明湖阴先生勤劳、爱整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中,描写红军喜悦之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 ”这句诗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5)《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了石灰的开采、烧制过程,其中“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石灰的态度。
(6)《学弈》中,其中一名学生之所以学得好,是因为_____。(填写原句)
(7)当表达“听对方讲话收获很多”这个意思时,可引用“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
(8)美国军舰接连闯入南海,中国坚决反对并制止,因为“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江南春》中诗人将景色掩映于烟雨之中,增添了诗歌朦胧色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__________。
(3)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具体语境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 )地读着。
(2)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 )。
(3)我们会成为丰硕( )的果实,多么好的未来。
(4)飞来和花瓣,变成一朵朵馥郁( )的鲜花,开在老师的心田。
(5)亭亭玉立的风筝像鸟儿舒展地起舞,恬静( )的栖息。
6、古诗阅读。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
百川东到海, ?
少壮不努力, !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解释下列字词。
朝露:___________。 常恐:___________。 百川:___________。 徒:___________。
【3】《长歌行》出自《____________》,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
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赏析古诗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悲”“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历史课的开场白
——李晓彤
①这个学期的历史课开课之前,老师从班里选了一半学生,每天课间的时候,去他的办公室看一样东西。
②星期四这天,历史课上,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手里捧着一个大玻璃碗。
他先把之前选出的一半学生叫上讲台,那些学生对着玻璃碗里的东西发出一阵惊呼,赞叹、惊诧之情溢于言表。
③台下的另一半学生按捺不住,等他们走上来看过之后,却莫名其妙地互相交换着疑惑的眼神:玻璃碗的清水里泡着一株很不起眼、挺难看的蕨类植物,比铅笔略长些。一把枯草,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
④等大家安静下来,老师说:“植物学界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植物学者采集了一棵蕨类植物,制成标本,放进了实验室。11年后,有一天,他不小心把一杯水打翻了,水浸透了标本。过了一段时间,他惊奇地发现,标本干枯的叶子居然泛出了绿色。这种植物叫卷柏。”
⑤老师接着说:“这个星期,我选了一半学生,每天去我的办公室观察,从把干枯的卷柏放进清水里开始,他们观察到每一天发生的细微变化,一蓬枯萎、蔫巴的草,慢慢出现若有若无的模糊的绿色,然后叶子一点点展开,直到今天,他们看到了完全舒展的一株绿色蕨类植物。
⑥当然,有的学生一定会问:‘又不是生物课,你给我们讲这些干吗?’”
⑦老师说:“之前看过标本逐渐复生过程的那些学生,和只看到标本现在的状态的学生,对同一种现象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了解这株植物来历的学生表现出了赞美和感叹,尽管它很不起眼;而只看到这株植物目前状态的学生,则表现出淡漠和不解。为什么面对同一种现象,你们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⑧教室里一片寂静。
⑨老师郑重地提高了声音:“因为前面的学生看见了卷柏复生的历史,所以能从一把枯草里看到惊天动地的美。了解了一个事物的来历和发展的脉络,你就懂得了敬畏,就会客观冷静地看待它,而不是只要看见现象不够完美,就去一味苛责、批评。这就是学习历史对现在的意义—— 。”
⑩老师最后说:“很多人说学历史没有用,看看你们对待这株卷柏的态度,就知道学历史对价值判断真的有用。”
【1】短文在叙述过程中,第④⑤段运用了( )的叙述方式。
A. 倒叙 B. 插叙 C. 顺序
【2】读短文⑦⑧⑨段,根据两组同学看卷柏的不同表现,填写表格。
两组同学 | 态度上的差异 | 产生差异的原因(概括地写) |
之前看到卷柏的同学 |
|
|
剩下的另一半同学 |
|
|
【3】联系上下文,第⑨段的空白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A. 培养你看待事物的眼界 B. 激发你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C. 促进你思维能力的提升 D. 培养你善于观察的习惯
【4】联系你的实际,谈谈短文带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1947年,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刘邓大军向大别山挺进。
经过连续十几天的行军作战,8月23日晚上,先头部队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还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十八旅到达汝河北岸的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两岸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过不去。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旅长和政委正站在河边商量着进军的办法,一个参谋跑来报告:“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来了!”旅长和政委赶紧迎上去,只见刘司令员和邓政委由纵队首长陪同,大步走了过来。
邓小平政委叫参谋长打开军用地图,和其他几位首长一起分析了形势。情况确实很严重,大家不约而同地望着刘邓两位首长。
“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刘司令员扶了扶眼镜,用手指在地图上一画,接着说,“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他叮嘱旅长说:“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多么厉害,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支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逼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敌人的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十八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1】请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题。
【2】文章中“刘邓大军”中的“刘邓”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头部队十八旅在跃进大别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本文采用了_____的描写方法,其中概括描写的段落是_______,着重表现出我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大家纷纷查找资料,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加到活动中来,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习题。
材料:太空实验
王亚平阿姨最后做了一个太空欢乐球的实验。她把水球中的气泡抽走,将蓝色颜料慢慢放入水球。水球变成了漂亮的深蓝色。然后,她又将泡腾片放进水球,水球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小气泡。蓝色的水球中,黄色的气泡一会儿能看到,一会又看不见了,宛若一颗小小的地球。王亚平阿姨不禁发出了感叹,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如今,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相信未来,中国人的脚步一定会踏上月球、火星和更远的深空。
的确,和茫茫宇宙相比,不能不说人类是极其渺小的。正像宋代词人苏轼说的那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可是,对于人类的前途与命运而言,我们眼前不应该是一片迷蒙。我们一定会探索出最适当的方法,为全人类更好地生存,做出我们的贡献。
【1】下面词语中,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宛若(wǎn ruò)
B.感叹(gǎn tàn)
C.迷蒙(mí méng)
D.适当(shì dāng)
【2】文中“一会儿能看到,一会又看不见了”这个意思,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替换。这个词语是( )。
A.暴露无遗
B.时隐时现
C.跌跌撞撞
D.无穷无尽
【3】有位同学不能确定“蜉蝣”一词的读音和意思。他结合掌握的汉字知识和上下文内容,进行了推想。你觉得他的推想中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一项是( )。
A.读音fó yóu,可能是一种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读音fú yóu,可能是一种昆虫,和天地比显得渺小
C.读音tú qiú,可能是一片云朵,在天空中飘忽不定
D.读音pú liǔ,可能是一滴水珠,能映射万物的色彩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闻一则
①这两天,武汉同济医院门口的一座过街天桥突然火了,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观看。桥两边的栏杆上,安装了大量玻璃,每块玻璃上写着各个省市和人民解放军,在疫情期间援助湖北武汉医疗队的名称、医疗队人数、支援过的城市,并配有一幅各个省市的地图。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称,一个个鲜活的数字,让武汉人民、湖北人民永远铭记。
②记者来到这座过街桥上进行随机采访。桥上的行人明显比平时多了一些,大家驻足观看,或拍照留念,好像都想在桥上多停留一会儿,舍不得离开。一名七旬老人,看到桥上的数据后哽咽着对记者说:“感谢他们,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行了,武汉人民会永远记得他们。”说完,老人对着桥梁深深鞠躬致谢。一位大学生在每一块写有援助湖北医疗队名称的玻璃前都深深地鞠一躬。他说,今天是专门过来打卡的,要用这种方式感恩对武汉的支援。
③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座抗疫主题天桥,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大家走在这座天桥时,会想起全国的支援,唤起市民的战疫记忆。
材料二:网友留言
【1】这两份材料都和__________有关系。
【2】材料一的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叙述。从“面”的角度,写了__________,从“点”的角度,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材料一的第②自然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4】从网友的留言中我们能看到,有的留言表达了武汉人民对全国人民的感激之情,有的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与幸福,还有的表达了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句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
【2】围绕“盼”,作者的心情不断地发生变化:
( )→( )→(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描写,读来感觉与自己盼雨的心理不符,你觉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盼过什么?写一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界70年代,我国火警电话号码统一定为“119”。1992年,国家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
材料二: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的火灾,控制火势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引起的火情,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油类引起的火灾。 | 泡沫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附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 干粉灭火器 利用气体吹出磷酸铵盐等干粉来灭火。 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
材料三:发生火情,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牢记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对方,以便联系;报警后,立即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如果火情发生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进行部署。(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四:火场逃生口诀:
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
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改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
【1】这四则材料围绕消防安全介绍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火警电话机“119”消防宣传日、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根据上述材料,为下面题目选择正确答案。
(1)小强一家外出旅游,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们住进宾馆后首先应该做的是 ______
A.打听附近哪里有美食。
B.打开电视观看节目。
C.观察“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标志的位置及方向。
(2)学校要购进一批灭火器,图书馆应该配置 ______ 灭火器最合适。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判断下面说法或做法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位于商场七楼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们赶紧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______
(2)如果山林中刚开始起火,火势很小,材料二中的灭火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______
(3)林林想了解突发火灾时应如何报警,就重点阅读了材料三,并实际操作了一次。 ______
15、绿色的椰子树摇曳着绿臂,向滩边的仙人掌述说着什么。(仿照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剧发展、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变换语序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字。请将句子中的“说”改一改。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鲈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照样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六一”联欢会上,小红演唱了优美的歌曲和精彩的相声。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祖国在变,学校在变,甚至连你自己每天也都在变化,请你以“变”为话题写一篇习作,让大家在你的发现中感受变化的无穷魅力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