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名著积累。
1.《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外祖母和外祖父是《童年》中对阿辽沙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人物。外祖母如一盏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他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的民间故事给他听。她慈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外祖父却经常毒打孩子们,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他吝啬、_______、_______。(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填概括人物品性的词语)
2、默写。
1.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
2.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3.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
4.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5.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3、比一比,再组词。
虑( )扭( ) 瞪( )译( )
虚( )纽( ) 澄( )泽(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
吵闹—________ 平静—________
肥胖—________ 整齐—________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昂首________ 惊____动____
________山河 排____倒____
____七____八 满腔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这些景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3】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意思,是古诗的“炼字”艺术。就如从第一句中的“翻”字,我们可以看到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从第__________句的__________字,我们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景中寓情,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心情。
7、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著名的咏________诗。
【3】用江船的明来反衬________云层的________。
【4】诗人用“潜”字描写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2句中“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还知道杜牧有哪些有关数字的诗句?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竹 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杆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取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取第___种解释。
2.这段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突出了竹子的品格是 。
7.读完全文,说说短文的中心思想。
10、阅读理解
竹节人(节选)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 )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样。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语言:
(1)①补充动词:从我们肩膀上______过来
②解释加点词语:鏖战尤酣_________
(2)读了画横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中的“怨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沮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文,说说文章最后“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真正的财富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
②几个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夜以抽彩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不管我有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幸运女神会厚待我们这个在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
③父亲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我几次想跳上车去,同父亲一起享受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一次,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别呆在这里,让我清静清静!”
④我无法理解父亲的感情。当我回家后( )地向母亲叙述时,母亲却似乎非常理解父亲,她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⑤“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汽车根本不属于我们,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亲回答我。我歇斯底里大叫:“哪有这样的事?汽车中彩明明是扩音器里宣布的。”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你看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⑥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彩票的角落上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吉米•凯特立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我有些不解。“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跟我讲了。当初父亲对吉米说,他买彩券的时候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咕哝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过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事。348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现在可以看得出来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
⑦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我们这儿,把别克牌汽车开走了。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候。
【1】选词填空:在文中第4自然段中括号处应该填( )。
A. 气愤 B. 委屈 C. 烦恼
【2】第4自然段中的“道德问题”是指( )。
A. 不应该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据为己有,是关于诚信的道德问题。
B. 做人应该助人为乐。
C. 我们应该互相帮助。
【3】文中两次提到“我家”是“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作用是( )。
A. 说明我家很穷。 B. 强调家里对这辆汽车的渴望程度很大。
【4】第6自然段中“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的”由此说明( ) 。
A. 父亲已经下定决心把汽车据为己有。 B. 父亲面临财富与道德选择时内心矛盾。
C. 父亲有骨气,不想选择财富,已放弃把汽车据为己有。
【5】文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常说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你认为对“新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一个人有骨气本身就是一笔财富。
B. 因为我们一家人有骨气,所有我们意外得到了一大笔财富。
C. 一个人有了骨气,就能够努力奋斗,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汽车之类的物质财富。
12、阅读理解。
微型电子计算机
①不久前,我看到一种新式的电子计算机。它只有日记本那么大,放在手心掂掂分量,只有半块砖头那么重。这种电子计算机叫“微型机”,又叫“袖珍机”。微型电子计算机虽小,本领却不小。那看上去像半导体收音机那样小巧的电子计算机,每秒钟竟能进行几万次计算!
②电子计算机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电子元件组成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一九四六年,名叫“埃尼阿克”。它的“细胞”是电子管。两、三个电子管,就有一个微型电子机那么大。当然,由成千上万个电子管组成的电子计算机,重达三十吨,要占好几个大房间,成为庞然大物。而当时每秒钟计算五千次,它的效应还不及现在放在手掌上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再说,电子管的玻璃罩容易损坏,坏了几只电子管,电子计算机就不能正常运算了。
③在一九四八年,人们发明了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电子元件——晶体管。一只体积比鞭炮还小的晶体管,可以代替一只普通灯泡那么大的电子管,这样一来,人们就用小巧的晶体管作元件,制成了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电子计算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耗电少等特点。
④循此继进,人们在一九六四年,制成更小巧的集成电路。所谓集成电路,就是在一小块只有几平方毫米那么大的半导体材料——硅片上,集中几十个二极管、三级管、电容、电阻等电子元件,这样一来,诞生了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
⑤在最近几年,人们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程度,在几平方毫米那么小的硅片上集中的电子元件越来越多,直至几千以至几万个,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象日记本那么大的微型电子计算机,便是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细胞”的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只消用几节很小的干电池作电源就行了,性能可靠,使用寿命又长。现在,更小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出现,国外有一种手表式的微型机,可以有显示时间、日历、计算、记忆等六种用途。作计算时期,可算到十一位数字。⑥小巧轻盈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被作为“电脑”装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导弹上,用来导航,自动控制飞行。它还可以用来自动控制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甚至自动驾驶汽车,还可以安排家务。
【1】第①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_________。
【2】本文说明微型电子计算机是按照( )。
A.电子计算机体积大小说明的。 B.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类型来说明的。
C.微型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时间顺序说明的。D.电子计算机的演变过程说明的。
【3】下面两句话中加横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句,简要回答。
①每秒钟竟能进行几万次计算。
② 它只消用几节很小的干电池作电源就行。
我选(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古文阅读
(材料一)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材料二)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分析判断)下面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B.“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唯一用过的笔名。
C.鲁迅的贡献不止在文学创作方面,在其他多个领域都具有重大贡献。
D.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可见他蜚声世界文坛。
【2】(品词析句)说说你对材料二中画线诗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鲁迅先生珍惜时间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平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用横线分别画出第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选“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中的任意词造句。
如饥似渴_________ 夜以继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会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古诗句或名言。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继承和发挥老一辈的革命精神。(用修改符号在答卷的原句上修改)
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截然不同”和“无济于事”两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20、句子易容(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改换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雨悄悄地来了。(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_______,谢谢你 (您)
提示: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感谢医护人员守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学会说感谢,常怀感恩心。请你以“ ,谢谢你 (您)”为题进行习作。横线上可以填某个人(如爸爸、妈妈、老师等),也可以填书籍、挫折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