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烟台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语文中的地理。

    ________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_______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______是我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所以被称为“_________”。因为泉多而奇特,所以山东的省会________被称为“_______”。

  • 2、听短文,完成练习。

    1.按原文填空。

    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_______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的意思是鲁迅不喜欢喝咖啡。(_____

    (2)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没有浪费时间。(_______

    (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像鲁迅那样珍惜时间。(_______

  • 3、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口(huō   huò) ___________             差不齐 (cēn     cān) ______________

    (fèng   féng)___________             着观战(zǎn   cuán)______________

  • 4、下面的人物分别出自哪本古典名著?请在横线上写出来。

    鲁肃  ______________

    武松  ______________

    林黛玉  ______________

    猪八戒  ______________

  • 5、《西游记》的故事结构巧妙,情节曲折跌宕,耐人寻味,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________。你认为小说中最精彩的故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用得极妙,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21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开发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识(下图)

    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的唯一指定标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将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意在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推动全党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1】下列关于标识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嵌入数字“1921”代表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B.活动标识由党徽、数字“100”“1921”“2021”和光芒线组成,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

    C.56根光芒线将数字“100”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展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寓意奋进之光照耀中华大地、照亮未来之路。

    D.活动标识只能用于党和国家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其他群众团体无权使用。

    【2】“七一勋章”要颁授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0、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我奇怪这树与草场之间竟没有一丝的过渡,不见丛生的灌木、蓬蒿,连矮一些的小树也没有,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而且整齐得像公园里常修建的柏树墙。大自然中向来是以驳杂多彩的色和参差(cān cī       cēn cī)不齐的形为其变换之美的。眼前这种异样的整齐美、装饰美,倒使我怀疑不在自然中。这草场不像内蒙古东部那样风吹草低见牛羊,不像西部草场那样时不时露出些沙土石砾。它像什么?像谁家的一个庭院。“庭院深深深几许。”①这样干净,这样整齐,这样养护得一丝不乱,却又这样大得出奇。本来人总是在相似中寻找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苏州园林那样的与自然相似的人工园林,获得了奇巧的艺术美。②现在轮到大自然向人工学习,创造了这样一幅天然的装饰画,便有了一种神秘的梦幻美,美得让人分不清真假,分不清是在天上还是人间。

    【1】划去文中加点词不正确的读音。

    【2】文中草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美”,即异样的________________美、________________美,以及神秘的________________美。

    【3】说说“冒出草毯的就是如墙如堵的树”中“冒”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哪句是写草场的景色的?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匆匆(节选)

    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③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这篇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在第①段中作者是怎样将时间的流逝这一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连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这些问句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12、   森林是什么(节选)

    森林是什么?恐龙时代,人类原始部落时代,森林应当平行于一切生物,它悠久于人类,又受难于人类,忽然间好像又受恩惠于人类。现在全世界环保意识普及,众口一词,凡森林都要保护。

    德国南部黑森林地区,有一座在松林中开辟出来的小城弗罗伊登施塔特,完全被密林包围,坐森林小火车可以到达。站在市中心广场,从任何角度都能见到无边的松林。

    书上说,吃在法国,穿在英国,住在德国。表面上看,人们未来在居住方面就该学德国。我们在斯图加特居住的索里图德宫,当地人叫它皇宫,周围是走不到边的树林,多是橡树林,间杂小姑娘似的白桦。到秋天,橡子噼里啪啦砸头。皇宫后面的一片林子里钉有一块木牌,上面画有一只鹰,后面的林子里木牌上画了一只蝴蝶。开始我们并没注意这些奇怪的标志,后来很快发觉,德国是如此干净,干净得让人害怕!我们住处的周围没有蚊子、青蛙、蜥蜴、蚂蚁、蜜蜂,也没有蝴蝶,只有人,和人牵着的稀奇古怪大如豹或小如鼠的宠物。仔细观察,他们的密林里只有植物,少见动物。问了留学生,才知道这是今天德国人特有的困惑。德国的森林,大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工种植的。战争结束,人们渴望平静安定的生活。大规模人工绿化的结果是,自生杂林被砍伐了。成片地种松树,种橡树,一年又一年地喷洒强烈的杀虫剂,动植物的生态链、食物链完全被破坏了。这是一种高度文明下的错误。今天的中国,很多地方正在盲目种树,重犯德国当年的错误。

    人为了森林而制造森林,致使今天的德国孩子们,在标有蝴蝶的林子里很难见到蝴蝶。那种像两片彩色叶子一样飞舞的昆虫,在德国成了珍稀物种。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破坏______    平常_____    动乱______

    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德国哪几个地方的“森林”?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指出了一些国家的人们在“森林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犯下的错误是:为了森林而盲目地制造森林,___________ ,成片地种松树,种橡树等,严重破坏了动植物的 __________

    4通过阅读本文,你觉得在“森林”这一问题上应该怎么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类文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文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百草园的荒凉。

    【2】捕鸟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具体描写捕鸟的语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写生动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读完课文后,如果想要画出地球的样子,需要仔细阅读第________自然段。用_________(颜色)画出地球的美丽可爱。

    2阅读作者如何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这个观点,应该这样阅读:首先找到______仔细读;其次梳理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说明观点的。

    3如果为“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个主题,从这篇课文中搜集部分材料写一份倡议书,课文中_________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即可。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直坐在门边的冼星海激动得站起来,一把将稿子抓到手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有把握把曲谱好!一定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改为 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改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字。

    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字句改为字句。字句改为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英雄的事迹也许是轰轰烈烈的,也许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汇集而成的。只你用心发现,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请用你手中的笔,写写你身边的英雄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