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吉安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静——(    )   继而——(    )

    立即——(    )   强制——(    )

     

  • 2、给下列加点字补齐音节。

    h____堂大笑       j____        ____ǎn       h____

  • 3、隔海相望的陆地,____,相视一笑,泯灭__________。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人们彼此互赠的礼物,________

  • 4、看拼音写词语。

    tuí rán                       dàng yàng                       dǐ yù

    ( )                    ( )             (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盼》中,“我”盼望的是_________,为了表现“我”心中的“盼”,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 ):闯进门来。闼,小门。

    1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潋滟___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雨亦_________ A.奇怪。 B.奇妙。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个“跳”字,一个“______”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______。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______”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3】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其中诗句中的“湖”是杭州西湖。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晴方好”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能想到其他诗人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什么“儿童相见不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果然 突然 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ー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 突然 忽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厚墩墩 ______________

    嘻嘻笑 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描写小杨树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_____写成______________

    【4】从选段中找出两句“作者盼望下雨”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快乐阅读。

      (甲)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镶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选自布丰的《松鼠》)

    (乙)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

    有时,松鼠(   )到我的肩上,用小嘴(   )我的脸,还轻轻(   )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又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2.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松鼠,但文体不同,(甲)段是   文,(乙)段是   文。

    (甲)段主要介绍了松鼠的   ,写出了松鼠   的特点;(乙)段主要写了松鼠的   ,表现了松鼠 的特点。

    3.读了上面两段文字,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 11、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有改动)

    【1】填空。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加点词“莫不”可以分别替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不同的表示同一意思的词。

    【2】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写划船时声音洪大、场面壮观的句子。

    【4】描写船与船竞赛的是第 自然段,这部分内容属于(详写 略写)。对于短文的详略安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文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中心突出,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

    B.短文第二自然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划船前的准备,稍显多余。

  • 1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

    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叶片轮生,每株8到19枚,排列紧密。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它的花是粉色系、呈星形。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

    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家庭栽培时,春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夏季高温高湿,对长生草是个考验。这个季节要避免它晒到直射阳光,但又不能太暗,需要明亮的散射光。还要少浇水,因为空气湿润,土壤很热,过多的水会把植物闷死。可在凉爽的夜间稍微浇点水。如果长生草是超级大群生长的,就很难在特别潮湿的环境里生长,那么最好忍痛分株,否则容易腐烂。

    ⑦长生草容易染上“根粉蚧”(一种吸食根部汁液的白色小虫),可以用蚧必治、速扑杀或呋喃丹等药物灌根,但这几种药都属于高毒性农药,最好不要轻易使用。最安全的是整盆土倒掉,清洗根部后,将它植入新土中。

    ⑧造景时可以将长生草群植在一起,形成“百花齐放”的壮观美景;也可以利用长生草侧芽繁殖的特点,打造长生草“瀑布”;还可以把它种在墙缝里、砖块间,欣赏它原生的味道。

    ⑨长生草,是欧洲的老明星,中国的小新贵。永恒之莲,魅力无限。

    (选自《博物》,有删改)

    【1】选文②~⑧段主要从____________、培植方法和造景方法等四个方面介绍长生草。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长生草的____________的特点。

    【3】分析选文第⑨段加点词语“小新贵”的妙处。

    【4】嘉琪的妈妈买来了长生草,细心培植。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妈妈把它放在窗台上,让它享受充足阳光。

    B.夏天,妈妈担心长生草缺水,每天早晨都给它浇水

    C.发现长生草生出白色小虫,妈妈给它清洗根部,更换土壤。

    D.为提升长生草的观赏性,妈妈买来大花盆,进行群植。

  • 13、阅读短文《父亲》,完成第习题。

    ①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②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③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④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⑤画像?他A(瞪       眯)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B(瞪       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儿,嘴角狡猾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得全买了。”

    ⑥“嗯!”她应着。

    ⑦“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⑧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⑨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C(飘       游)走了。

    ⑩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移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子一样D(滚       爬)出眼眶……

    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1】文中A、B、C、D处依次应填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段中“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中“熟悉”指什么内容?“遥远”又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回答。

    “熟悉”:________________       “遥远”: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⑧段画线句写“他”看到年轻父亲牵着儿子的情景,牵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和曾作为父亲的慈祥,但这些瞬间便逝了,表明老人内心的孤独。

    B.“他”是一个被儿子及儿媳遗忘了的慈祥、温厚、孤独、苍老的老人。展览馆的画像正是他真实形象的写照。

    C.结尾一句“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与开头“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膝盖展平”相照应,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示了“呼唤人间亲情”的中心。

    D.文中的“她”是一个即将毕业的美院女大学生,正为作品发愁时,热情的“父亲”主动为她解决了这一难题。

  • 14、__________________

    ①诸位同学,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就送你们一句话吧。

    ②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竭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如果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会被后来的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购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个小时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个小时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看几乎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个小时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个半小时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我要看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说说文末的“器”是什么意思,再写出一个含“器”字的成语,使所含“器”字的意思与文末的“器”意思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与其意义相近的古诗句。(至少连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列举了达尔文的事例作为论据,请概括一下,写在横线A处;另外在横线B处再补充一个同类事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你觉得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处应填的名言是(  )

    A.易卜生说:“你的最大的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B.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C.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郭爱克说:“科学就是勤奋,勤奋就是要紧紧抓住时间。”

    6.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给这篇文章加上一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 16、句子大变身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改为转述句)

    3.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次序改变,意思不变)

     

  • 18、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闰土是闰月生的。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怀念着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都要经过勘测。(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意思重复的病句。当句子中出现语意重复或者重复的成分时,找出重复的部分,去掉其中一个。如下面句子中合适适宜意思相近,则任选一个去掉。

    3.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适宜的线路,詹天佑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清从你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一篇习作。习作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题目白拟,字数在45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