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商丘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2.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______——鲁迅《学界的三魂》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有_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___——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2、读拼音,把词组补充完整。

    山洪páo xiào_______   huǎng rán_______大悟   cuò zōng_______复杂

    làn yòng_______职权  pāi shè_______电影  pān dēng_______高峰

  • 3、课文要点梳理。

    《有的人》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鲁迅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时,__________为纪念鲁迅而写,因此副标题是“_______________”。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还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 4、根据语境,填入合适的诗句。

    1.我乘船旅行,突然乌云翻滚,大雨倾盆,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包含作者的联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与朋友喝完酒后,约定重阳节时前来赏菊花,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按课文《花脸》的顺序排列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

    神气活现 跃跃欲试 垂头丧气 得意忘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精彩阅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中的“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它们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三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后两句诗可以看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__________;“尽开颜”一词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之情。

    【5】有人曾经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写过一副对联,请你试着写出下联。

    上联:过草地红军历经艰辛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①新社:春社,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在立春后、清明前。②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③元:同“原”。④斗草:古代妇女玩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1这首词的上阕依次描写了燕子、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

    2请把这首词中描写东邻女情态的句子找出来,画上“”。

    3下面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阕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与时令相符的景物的变化,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B.词的下阕写人,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态等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C.“疑怪昨宵春梦好”一句表现了东邻女对远方行人的思念。

    D.这首词美在情景,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流丽。

  • 8、课外阅读我能行。

    湖上寓居杂咏①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②,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①宁宗庆元二、三年之间(1196——1197),诗人定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六年,作《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本诗是第九首。②冥冥:昏暗的样子。

    【1】诗歌一、二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写出荷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片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不但……还……        B.……不是……而是……

    【2】“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句话在文段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文段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读画“ ”的句子,请你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年的故事

    chuán zhuàn)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做“年”。它长着狮子头,牛身子。生气时大吼一声,地动山摇。

    每当天寒地冻的时候,山中缺少食物,“年”便跑出深山,蹿进村庄,吃掉人畜,弄得人们不得安níng nìng)。

    人们和“年”不知斗了多久,渐渐地,人们发现“年”有三怕:一怕红色;二怕火光;三怕响声。于是,到了冬末,家家户户都把红色的桃木板挂在门上,门口点起火堆,敲敲打打,闹得震天响。这一次,“年”又蹿进村庄,一看到这些,吓得扭头就跑。

    后来,为了纪念胜利,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就张灯jiē jié)彩,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团团围坐,吃年夜饭。这种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这就是“过年”。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年”长得什么样?用“ ”在文中画出来。

    【3】“年”都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是用什么方法吓跑“年”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 11、名著阅读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和蔼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他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无情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1】上文选自___________(作者人名)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上文的“我”名叫___________。“他”是“我”的外祖父,外祖父经常毒打“我”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的“我”经历诸多不幸,最终却没有成为像外祖父那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敬佩“我”的原因,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就像______,______那样,到处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__,又想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请将文段补充完整。

    【2】文段中画“______”的句子,把羊群比作______,写出了羊群的______;用“无边的绿毯”比喻______,写出了______。羊群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写一个句子:______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借助骏马和大牛的表现,来表达自己______的情感。

    【4】文段所描写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并不茫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段话出自_____,是_____(作者)于1944年9月8日在追悼_____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2】司马迁是中国_____时期的文学家,他的《_____》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所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意思是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灯下的月光

    简平

    我总以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

    小时候,每天吃过晚饭后,外婆就会把饭桌擦得干干净净,随后,打开台灯,于是,我就和两个妹妹各坐饭桌的一边开始看书。那时候,我家只有一间屋子,饭桌就是书桌,摆放在朝西的窗下,一边紧靠着墙面,这样,台灯就可以固定地搁在桌上。因为那台灯也紧靠着窗台,所以就像是从天上照进来的月光。

    其实,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夜晚来临。夜晚来了,月亮就会升起来,妈妈就会打开台灯,和孩子坐到灯下,一起读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本身就如同童话般美丽。台灯下是一片光,那是窗外的月亮洒下来的,月光把孩子们一个个接到迷人的书里去。这是我们人生漫步的开始。当我们扬起红帆前往金银岛,在柳林风声中与卖火柴的女孩和木木相遇,加入铁木儿和他的队伍,循着绿野仙踪,去探访大座钟的秘密……善良、勇敢就这样通过阅读注入了我们的血液,将我们带往未来的日子。

    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里写道:“记住一本书是记住读这本书的那个孩子……看到一本儿时的旧书,深深地闻一下它的气息,刹那间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鲁斯特。”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童年美妙的阅读体验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人阅读经历的起点,它不但激发了求知的渴望,还因此形成观点,形成习惯,继续阅读。

    孩子的读书生活原本是包含了阅读的,但是,现实恰恰是一个悖论,阅读已经被繁重的课业给无情地挤走了,这让我无法理解。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即便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的美文,但是那种宁静的倾向于内心的没有功利的阅读却难以存在。教学将美文的阅读享受淹没了,一篇文章,若把它全部拆解,从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直到用词用句,如此琐细地一一分析,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这真是非常的可惜,倘若一个人在童年没能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对于以后长长的人生来说,是缺了一个很大的勾连之环的。这个勾连之环在前边是童年重要的记忆,在后边则是生命质量重要的延续和补充。阅读是帮助成长,提升人生的动力。阅读的丧失,不单单是不读书而已,那是进步的丧失,是幸福感的丧失,是内心世界支撑的丧失。

    如今,我早已长大,但我每天还是在等待夜晚来临。晚饭后,是我独处的时间,那时,我会走到书桌前,随后,打开台灯,开始阅读。

    1下列对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灯下的月光来指代自己的阅读,文题富有诗意,表达出作者在阅读中产生的温馨美好、舒缓平和的内心感受。

    B.灯下的月光很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享受着这美好的氛围,陶醉在这美丽的月光中。

    2下列对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读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很快乐也很自在。

    B.我们借助阅读感知美好人性,熏陶高尚人格,进而对未来的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孩子们每天在读书,但却没有每天在阅读这句话中,读书指的是__________阅读在这里指的是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认为童年的阅读是至关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清风”中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来续写,与前一个句子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例句: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我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不改变原意改写句子。 

    ①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换一种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内。学习语文,体现在课外。(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改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死亡在洪水的声音中逼近。(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

  • 18、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改为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下划线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或悲伤,或懊悔,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感情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泪水是成长的记录,每一颗晶莹的泪珠都折射着你走过的历程。回首往事,在你流泪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和启示呢?请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内容真实感人,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