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伊春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文填写

    (1)读《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我发现了_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闲识得东风面, _________。”我们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中,满怀希望和梦想。

    (3)“__________”,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多么普通平凡,都应心怀祖国,心忧天下,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正向鲁迅先生说的: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 2、按要求写句子。

    (1).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我想到了白居易写的       ,       这两句诗。 

    (2).写一句霍金的名言:                               

    (3).写一句关于修改习作的名言:                              

    (4).读着《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怎么能舍得放下呢?(改成陈述句)

                                                                                  

  •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全神( )   ( )凛凛   忐忑( )

    ( )翼翼   ( )天工   一望( )

    1.补充的词语中,“___________”一词是用来形容艺术的。

    2.画线词语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

  • 4、看拼音写词语。

    duō  suō tú  láo jǐng  tì àn  d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跟随着课文,来到海南三亚,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_____,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_____的弹跳,再以一个_____________的优美姿势入了水;来到浙江金华,怀着好奇的心情_____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______,到______,到______,没有一处______了,才让管理处的工人拉船进内洞游玩。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我能行。

    湖上寓居杂咏①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②,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①宁宗庆元二、三年之间(1196——1197),诗人定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六年,作《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本诗是第九首。②冥冥:昏暗的样子。

    【1】诗歌一、二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写出荷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十五夜望月》,完成后面的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秋佳节,望月思亲,情真意切。从你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也是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诗人思念故乡,期待团圆的诗句。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下面对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A.这是唐朝诗人王建写的一首描写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绝。

    B.“中庭地白树栖鸦”是写那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C.“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通过委婉的语气,道出了心中入骨的相思之情。

    D.这首诗写得很美,但没有体现“诗中有画”的艺术魅力。

  • 8、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唐〕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在本诗中指什么?渠水非常清澈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最后一头战象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摊、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踩、踏)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昂、仰)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蹦)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1选段出自课文《 》,作者   。主要写了一头战象语段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我和波农丁,这段文字可以用小标题概括

    2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凝望   摩挲  

    久久   曾经  

    (2)反义词:膨胀   炯炯有神  

    3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震耳欲聋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

    A. 罢不能   B. 求知   C. 摇摇   D. 盖弥彰   E. 山雨

    4第一自然段中,我们不仅从 送食物,可以感受到寨子的人们对战象难以割舍的情感;还从从  

        两个细节,感受到战象对寨子及寨中的人们的依依不舍之情。它没有忘记   。

    5用小标题概括选段所描写的两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段中画线的句子从   三方面对嘎羧进行描写,体现了战象嘎羧   的高尚情怀。

    (1)“久久凝望里,嘎索会想象到怎样的景象?

     

    (2)嘎羧为什么对那块礁石亲了又亲”?

     

    (3)从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中,你听出了嘎羧在说些什么?

     

  • 10、(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 而不能落后于人 即使是坐公共汽车  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   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 我不能 或者 太难了  之类的话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 名列前茅 。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出类拔萃 ,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来,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第一自然段中空白处缺少标点,请你加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以置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4、下边这段话应该加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5.作者列举玛格丽特的哪些行动来说明她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6、用“   ”画出最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 11、课内阅读。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嗄羧后面,想看个(明白 究竟)。嗄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 注视)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chǎng tǎng)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呕————发出震耳欲聋的吼(hǒu kǒu)叫。这时,它身体(鼓胀 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bēng běng)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嗄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1在括号中用下划线选出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2按要求写出词语。

    A、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雄浑。 (   )

    B、碧波荡漾的近义词。(   )

    C、目光明亮,有神。(   )

    3从第一自然段描写嗄羧动作的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当年嗄羧_______________的地方。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和述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嘎羧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想一想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几段话,回答问题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 12 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讶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珍藏看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的音乐家,我惟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默默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在木椅上,微笑着,手指悄悄要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惟一的听众……

    (1)第一段和第三段开头划线的秘密含义相同吗?结合文意说说。

    (2)文中划线句是人物的什么描写?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3)请结合文章内容,想象一下老人作为惟一的听众的心理活动。

    (4)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圣诞节来临的时候,你会以什么方式祝福老人呢?

     

  • 13、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有可能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桥》一课的写作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B.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5】文章以《桥》为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02年10月中旬,英国《卫报》评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包装、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易降解,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木,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化学气体。其中一种被称为二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熔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属“实至名归”。

    材料二:

    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某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生产的塑料袋消耗的石油占全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

    材料三:

    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购买者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其间共有57个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的统计图:

    1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酸奶杯、雪糕杯不属于塑料袋家族。 ______

    (2)焚烧塑料垃圾会释放多种有毒化学气体。______

    (3)材料中“最糟糕的发明”和“光荣”这两处双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______

    (4)“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将近480万吨石油”,句子中“仅”和“近”删去后,意思不会改变。   ______

    2分析材料三的图表,你能得出关于使用塑料袋情况的哪些结论?(至少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限塑令颁布实施以来,情况不容乐观。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地说明使用塑料袋的危害。(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扩句。(至少扩两处)

    桑娜站起来。

    浪花高。

     

  • 17、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照样子,写人物说话,不用“说”来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文章难道不是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强烈对比中彰显人物品质吗?

    (2)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3)真正的伟人怎能强迫别人尊重自己呢?

     

     

  •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习作要求:

    以“________课堂”或“课堂_________”为题,写出自己在课堂上的独特体验。

    习作指导:

    1.课堂是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回忆一下哪些课堂是你不能忘记的,选择其中最怀念的一堂课。

    2.通过给课堂过“电影”,确定习作主题并补全题目。

    3.理清写作思路,思考详略安排,列出习作大纲。

    4.通过课堂再现来展现自我独特的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