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本溪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要查的字

    音序

    部首

    再查

    几画

    应选的解释

    勤克俭

    ____

    ____

    ____

    能够( ) 严格限定( )

    战胜( ) 重量单位( )

    情绪

    ____

    ____

    ____

    发生( ) 发泄( )

    搞弄( ) 不安静( )

     

     

  • 2、看拼首,写词语。

    táo zuì níng jìng wǎn lián  ēn cì   h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   )

    zī rùn kuí wú zhēn zhì  méng lóng xuán yá qiào bì

    (   )  (   )  ( ) (   ) (   )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重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是因为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

    2.《迢迢牵牛星》借________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忧思,诗中大量运用________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3.李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瞬间让我拨云见日茅塞顿开,颇有“________________”之感,李明生长在农村,对花鸟树木十分了解,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喜欢阅读《________》这部外国名著,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________的人。

  • 4、规范书写词语。

     

     

  • 5、课文精彩回顾。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___国著名音乐家_______弹琴,有感于_______而即兴创作出《________》的传奇故事。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能力考查

    (材料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材料二)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2岁的于谦写下《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祥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因此,这首《石灰吟》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于谦人生的追求。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材料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清]郑燮《竹石》)

    【1】有同学对(材料一)中的“焚”字不理解,请你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用等方面大胆解读“焚”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材料三)中空白处的诗句。

    【3】阅读(材料一、二),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与《石灰吟》中的“若等闲”,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于谦用“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C.于谦采用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石灰吟》与《游子吟》相似,都是思乡思亲诗,表达诗人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怀。

    【4】(材料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材料一、三)两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请结合(材料一、二、三)或平时的阅读收获,写出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阅读

    浪淘沙(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②江隈:江湾。

    【1】“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苏轼词两首,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蕭蕭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材料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苏轼和这两首词,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材料一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萧萧暮雨,子规声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C.材料二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4】第二首词是苏轼流传最广的诗词之一,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题。

    大数据点餐

    [材料一]

    一家披萨店,外卖电话响了,店长拿起电话。

    店长:XX披萨店。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的?

    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披萨。

    店长:请问您是陈先生吗?

    顾客:你怎么知道我姓陈?

    店长:陈先生,因为我们联机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接了三大通信服务商,看到您的来电号码,我就知道您贵姓了。

    顾客:哦,我想要一个海鲜至尊披萨。

    店长:陈先生,海鲜披萨不适合您,建议您另选一种……根据您的医疗记录,您的血尿酸值偏高……您可以试试我们店最经典的田园蔬莱披萨,低脂、健康,符合您现阶段的饮食要求。

    顾客: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这种?

    店长:您上周在一家网上书店买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谱》其中就有这款披萨的莱谱。

    ……

    店长:我这边看到您家是在解放路东段22号。您名下登记有一辆车牌号为XXX的轿车,这辆车目前正在距离您家不到两分钟车程的地方。如果您等不及,可以回家拿了现金,开车来店里取,这大概要10分钟,正好是一个披萨出炉的时间。这样,您总共只需花15至20分钟就可以将披萨拿回家,比我们送货上门要快。

    顾客差点儿晕倒。

    [材料二]

    近年来,“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的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1在[材料一]中,披萨店运用了各方面的大数据,一下选项中没有被运用到的是(  )

    A.通信 B.医疗 C.体育运动 D.网络购物 E.交通

    2[材料一]中所提及的“CRM”意思是(  )

    A.客户关系链接 B.客户关系服务 C.客户关系总结 D.客户关系管理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大数据”的真正含义是(  )

    A.信息时代产生的部分数据 B.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

    C.每个人的生活轨迹 D.海量数据在人为控制下的数据整合

    4读完这两则材料,你发现大数据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中的披萨店为客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但是顾客差点儿晕倒,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谈谈你对大数据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说明性文本。

    中国“天眼”工程

    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又被形象地称作中国“天眼”,是由国家科教领等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中国科学家独创设计和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设的一个约30个足球场大小的高灵敏度巨型射电望远镜。

    FAST可把中国空间测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将深空通讯数据下行速率提高100倍。其应用价值可以是为自主导航这一前瞻性研究制作脉冲星钟;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为国家安全服务;提供高分辨率和高效率的地面观测;跟踪探测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服务于太空天气预报。

    FAST项目的科学意义非常重大。建望远镜是瞄准21世纪的科学前沿,寻找暗物质、暗能量。现在宇宙中有99%的质量和能量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的特性是什么。FAST不仅让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之振奋,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也在紧盯着它——寄希望于这个最大的“天眼”或许能找到外星人,并解开宇宙起源之谜。

    中国“天眼”有多大?据统计,沿着FAST的圈梁走一圈用时43分钟。“天眼”的“眼眶”是一圈钢铁结成的圈梁,登上圈梁往下看,巨大的天坑里,星罗棋布地排列着一个个“网结”。FAST的圈梁被50根6米到50米高低不等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约1.6公里。FAST口径有500米,组成的球形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

    中国“天眼”的视野有多远?据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技术人员介绍说,探听地球之外的音讯,“天眼”的能力和其大小息息相关。简单来说,眼睛越大,看得越远。尤其特殊的是,这只“天眼”并非“死眼”, 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更大天区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中国“天眼”的视野有多远?据专家介绍,哪怕是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中国“天眼”也有可能捕捉到,还可能发现高红移的巨脉泽星系,实现银河系外第一个甲醇超脉泽的观测突破;用于搜寻识别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有望对认识宇宙起源与演化过程作出贡献等等。

    (选自《百度百科》)

    【1】对FAST的应用价值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为自主导航制作脉冲星钟

    B.诊断识别微弱的空间讯号

    C.提供不同效率的地面观测

    D.跟踪探测日冕的物质抛射

    【2】对第一自然段中“是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是国家科技基础设施的唯一

    B.是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的一个

    C.是国家科技基础设施的核心

    D.是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中的重点

    【3】第四自然段中“星罗棋布”写出了“天眼”的什么特点?(     

    A.天眼的巨大,天坑的巨大

    B.“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

    C.“网结”的数量多,散布范围窄

    D.“网结”的排列有序,非常整齐

    【4】第五自然段中为什么写到“如同人类转动自己的眼珠,调整视线的指向,遥远的太空对它来说 

    将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      

    A.举例子说明“天眼”可自如转动调整视线的指向

    B.举例子说明“天眼”不仅非常大,视野也非常远

    C.打比方说明“天眼”不仅非常大,视野也非常远

    D.打比方说明“天眼”可自如转动调整视线的指向

    【5】最后一个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的“有望”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你想探究“中国‘天眼’的视野有多远”这个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请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就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很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觉得不可思议,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就发达了?”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1】给文章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课外内容填空。

    对待一枚硬币,英国青年_________,犹太青年__________。结果,英国青年_________,犹太青年______

    【3】你觉得犹太青年成为大老板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情?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翻箱倒柜:___________________

    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

    【3】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表现出“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闰土》节选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biān  biǎn),撒下(bí  )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fū  )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xūn  xùn)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大竹________(biān  biǎn)     ________(bí  )谷

    ________(fū  )在          ________(xūn  xùn)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如许:________

    ②单:________

    3文中已经用“‖”分为四层,这四层写了和闰土的四件事,请你写出每件事的小标题。

    4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我这样理解的:________

    5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

    A. 对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赞叹。

    B. 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C. 表达了对闰土生活的忌妒之情。

    D. 表达了对深宅大院里的生活的厌倦。

  • 14、课外阅读《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   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合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猜谜   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鲁迅用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

    养鱼   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苔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习武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回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踉跄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30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意思相符的四字词语。

    (1)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 )

    (2)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2】文章围绕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介绍了鲁迅先生种花、________、篆刻______、养鱼、_____、绘画这七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3】鲁迅先生对“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的态度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兴趣广泛的鲁迅先生。请写出一句你积累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再写一写你从这句名言中体会到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名言:_____________

    (2)体会: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改为字句:

    (2)几个唯一的听众在倾听我的弹奏。

    修改病句:

    (3)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善待它。

    改为反问句:

     

  • 16、句子练习。

    1.大家都被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2. “神舟九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教室里一片欢腾。(改为比喻句)

    3.他在狭小的房间里执著地研究着。   (改为夸张句)

    4.杨利伟自豪地说:“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改为转述句)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花儿开了。

    (2)荷塘里的荷花都打着朵。

    (3)绵绵的春雨还在下着,滋润着的麦苗。

    (4)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就要到来。

     

  • 18、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为转述句.

    鲁迅先生对我说:曹先生的书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百花园

    请你选择一位教过你的老师,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表达你的怀念与尊敬之情。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