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兴安盟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拼音,写词语:

    yún  yá   dà dù hé páng bó wēi yí mín sh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先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_____)(_____)落魄   _____)暑(_____)夏    震耳_____)(_____

    恋恋(_____)(_____  _____)不(_____)待    一如(_____)(_____

    1.上面的词语中,描写人物神态的是_____________;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是__________;描写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

    2.画“    ”词语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 3、读拼音,写词语。

    dǐ yù(___    cí chǎnɡ(____   jǔ sànɡ(___)gē da(____

    tuí rán(____  xiànɡ pí(____   chōu ti(____     mí yǔ(____

  • 4、写出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母亲哪!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嗍着我的脂膏。( )

    母亲哪!忙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

     

  • 5、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天____之音  ②妙笔生____  ③雅____共赏  ④________神工

    ⑤美不____收  ⑥引人入____  ⑦独____匠心  ⑧________人口

    (1)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内容丰富,十分_______

    (2)他唱的歌_______,男女老少都爱唱。

    (3)展览会上的工艺品琳琅满目,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 7、阅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1】这两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恨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反复运用“恨不得”起强调的作用,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用“恨不得”写一句话,表现你对某事物的热爱之情或厌恶之情。

    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

    满分5 manfen5.com

    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如下几种:长亭 、杨柳 、夕阳、日暮 、酒 、秋等。纵观古代的送别诗,赠别也罢,留别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触发心中情,是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陈。

    (1)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选择其中的一首写下来,和大家交流吧。

     

     

         

     

    (2)我们室六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小学校园,离开多年的师长,朝夕相伴的小伙伴,临别之际,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

    满分5 manfen5.com

     

     

  • 10、课外阅读。

    梯子

    ①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小小的风筝飞呀飞,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

    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儿子猴子一般地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②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儿子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③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④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讶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⑤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⑥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红一阵白一阵的。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⑦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⑧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很疑惑,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⑨爸爸笑出声来,说:“我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⑩之前的笑容,又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对第③-⑦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A.爸爸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儿子按照爸爸的要求和故事中的儿子一样跳下了梯子,最后他的爸爸接住了他。

    B.儿子从墙上跳了下来,父亲接住了他,最后和父亲拉着风筝走了。

    C.风筝落到了墙头上,爸爸和儿子去拿风筝,期间爸爸跟儿子做了一个小游戏。

    D.儿子克服恐惧,跳下了梯子。

    【2】从文中找出儿子前后心理状态变化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括号中。(限二字词语)

    开心——( )——( )——开心

    【3】“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红一阵白一阵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谈谈年轻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现代文阅读。

    (一)夏之韵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一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简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辛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的劳作与丰收的热望。

    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二)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诀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化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部依法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部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般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⑦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一一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⑧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夏之韵》是围绕哪个中心意思来写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之韵》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在赞美夏季的同时又将夏与春、秋两季相提并论。这一写法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苦夏》第③自然段围绕划线句子的中心意思,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对夏情有独钟,但喜爱的理由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他们喜欢的理由。

    《夏之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两篇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苦夏》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

    B.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视觉、触角、嗅觉等感官来描写,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C.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都是用不同的几个方面或者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D.两篇文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 12、读语段,完成练习。

    艺术与历史息息相关。透过艺术品,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那事、那景: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记载着明清两代历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录下兰亭山水美景、与友雅聚之乐;一根小小的马鞭见证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史……

    (1)对这段话所表达的观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见证历史发展。

    B.不同艺术各具特色。

    C.书法艺术独树一帜。

    D.京剧艺术别具一格。

    (2)下列词语与语段中所描写的艺术相对应的一项是(   

    A.余音绕梁 天籁之音 字正腔圆

    B.金碧辉煌 天籁之音   黄钟大吕

    C.余音绕梁 笔走龙蛇 黄钟大吕

    D.金碧辉煌 行云流水   字正腔圆

    (3)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根据这些特点可判断( )是他的作品。人们常说的“颜精柳骨”中的“柳”是指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他的作品是( )

    A.       B.       C.

  •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就是这位老人,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世纪,耄耋( mào dié)之年仍扑在田间地头,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文段中,“耄”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__

    【2】根据图片和文字信息判断,“耄”指的年龄段是(      )

    A.四五十岁

    B.六七十岁

    C.八九十岁

  • 14、门庭若市

    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问妻子和客人,自己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他们都说邹忌漂亮。他遇到徐公,发觉自己比不上。他对齐威王说: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偏爱和有求于我;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比我多。齐王觉得很对,下令能指出自己缺点的,一律重赏。于是,门口进谏的人像赶集的人一样多。

    【1】为什么邹忌的妻子和客人都认为邹忌比徐漂亮?( )

    A.因为邹忌的确是齐国最漂亮的人。

    B.因为妻子偏爱邹忌,客人有求于邹忌。

    C.因为妻子和客人没见过徐公,不知道徐公长得怎样。

    【2】为什么邹忌把妻子和客人都认为自己比徐漂亮的事情告诉齐威王?( )

    A.他想让齐威王评判齐国究竟谁最漂亮。

    B.他想让齐威王判断妻子和客人所说是否属实。

    C.他想以此劝谏齐威王,要广开言路,听一听不同的建议。

    【3】读完文章后,你认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

    A.软弱无能

    B.虚心纳谏

    C.刚愎自用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照样子,仿写句子。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秋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正太郎真想替小狐狸解开铁链子。(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狐狸救出了小狐狸。(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1)这个怪人是谁呢?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这是一个 句,我来仿写一个:(3分)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1分)

    蜗牛不是爬行。 蜗牛是滑行。

     

    (3)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其中一个作用写一个句子。(5分)

    破折号的作用: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西里克已经能够吞下整条鱼了——但是得靠卡特琳帮忙才行。(  

    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花了二十五年。  

    我们————自己的——祖国。  

     

     

  • 19、按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到了正午,天安门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一个场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仿写一个人物入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写出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构成一组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_________让我着迷

    提示:先想一想让自己着迷的事物,补充题目;再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重点部分要写得详细、具体。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