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解释,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①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________
②阴云密集,布满天空,指雨雪前的征兆。________
③用白粉妆饰,用玉砌成,形容雪景。________
2、照样子写出带有“清”字的词语,分别和下面的词语搭配。(填上的词语不重复)
例:(清爽)的天气
( )的溪水 ( )的足迹 ( )的汽水
( )的月光 ( )的回答 ( )的叫声
3、《穷人》一课中,采取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桑娜是一个________人。
4、写出下面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_________)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__________)
5、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 1256789( ) 1+2+3( )
333 555( ) 3.5 ( ) 5 10( )
9寸+1寸=1尺( )
6、根据这首诗的内容填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 (朝代)诗人 的作品,是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小儿子子聿。这首诗深刻地阐述了 之间的关系。这首诗告诉人们: 。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 ,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诗题中“示”的意思是 ,“子聿”是他的 。
(3)由“古人学问无遗力”中的“无遗力”一词,你会想到成语: 、
。
7、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绘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1】短文的中心是___________,围绕这一中心意思,作者写了齐白石指出张大千将_______、_______ 画错的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1)“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他感佩的是_________。
(2)第4自然段中的“反串”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生动写出了一幅作品的诞生过程,试发挥想象,感受绘画的魅力,并为这幅画拟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多选)
A.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
B.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C.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照顾到对方的面子。
D.要随时注意别人的错误,并及时提出来。
【5】通读全文,你认为张大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彩赏析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埋藏( ) 专长( ) 袒露( ) 诚恳( )
【2】概括出这一片段的主要内容。
【3】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 的感情。
【4】文段中画线句子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
A. 骄傲、诚恳 B.激昂、快速 C.庄重、舒缓
11、《外婆的银针》习出了作者与外婆间的血脉亲情,请阅读短文,完成对话。
外婆的银针
①随着时间流逝,那些银闪闪的金属已不再吸引我,但唯有一样在我心中历经沧桑,目睹尘世。
②那是外婆的银针。∥
③外婆的手很巧,但凡我的衣服被什么东西勾破,地都会月各种法子将衣服补得几乎完好如初。
④她总是从那个陪了她大半辈子的铁盒中取出线与银针。银针一闪一闪的,十分好看。她吮一吮那根细线,再举起银针,对着光源,将细线穿入孔,再打一个小结。我很喜欢看外婆穿细线的样子。她眯着眼,( )地盯着那银针的针眼,细线轻盈地穿过那个针眼,在针级的另一端,在耀眼的灯光下飘动,好像是一位灵逸的女子在光下飞舞。如线飞舞之际,像是闪上了全部的光芒,吸引着我。为此,我向外婆请教如何穿针。
⑤柔和的灯光下,外婆手把手地教着我。她用那双遍布老茧的手抓住我的小手,将银针对着光亮处举高。我眯着小小的眼睛,无论怎么穿,那细线都在针眼处扭着腰,奈何穿不过那个小孔。外婆慈爱地笑道:“别急,以后就好些了。慢慢来慢慢来……”她那微微泛黄的手抓住我的手,从容地,稳稳地将线的这头带到了那头。
⑥那时,我觉得外婆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⑦我在慢慢地长大,而外婆却在淅渐老去。她的皱纹多得让我数不过来,眼中的混浊开始渗透蔓延。她的行动有些不方便了,走楼梯时常要有人来扶她一把。她总是听不清我们在讲什么,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误解我们的意思。有时候我会被她的不断询问弄得不耐烦,懒得与她多说。时间一久,她便很少问我问题,如果有什么没听清,也装作没有听见的样子,继续忙着自己的活。她不再坚持很多事,也不再为一些小事与我们争执
⑧我以为她这是老了,懒得理这些琐事。∥/
⑨然而我错了,那天一打并宋门,就有见客厅灯火通明,外婆坐在正中央,举着很针,穿着线。她不停地在吮那根细线,不停地试图将线穿过银针,而她身边放的,则是前些天被我磨损的一双袜子。我走上前,许是挡住了她的光线,她皱了皱眉,脸上的沟壑全挤在一起,像一棵沧桑的古柏。她见到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回来啦。我想帮体补一下林子,扔了多可情。可惜了,穿了老半天,线都穿不上。唉,老了老了……”
⑩我凝视着地那已经举得颤抖了的左手,心中说不上是什么滋味。我握住外婆的手,在灯光下,慢移动着细线,直至它穿过针眼。细线在那一端移动着,像一个新的生命,在柔和的日光灯下,倾吐着生命的飞逝。
⑪“真厉害,你瞧,你一穿就穿过了,真好,真好……”外婆推了推老花镜,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和着她的皱纹,像一棵老树的年轮,一圈又一圈。
⑫我握住外婆那只布满老茧的手,眼眶微酸。人往往在一瞬间老去,而我,也在外婆老去的那个瞬间长大了。
⑬在银针心中,也许我们都算是厉害的存在。∥
(选自《北方人(悦读)》,2016年08期,作者是杜泱霆,有删改)
【1】小琳:你觉得“六神无主、全神贯注、神气十足”这几个词语中,哪个最适合填入第④自然段的括号中?
小美:我认为应该填__________
【2】小美发现,在这篇文章中,随着不同事件的发生,作者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以上是她梳理的导图,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3】小琳:我觉得第⑦和⑧白然段可以删去,因为题目写的是《外婆的银针》,可是这两个自然段都没有提到银针。
小美:我觉得______,因为_________。
【4】小美:我发现,作者很善于通过外貌、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
小琳:是的,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就用了___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让我感受到了_____
【5】小琳:作者在外婆老去的瞬间长大了,在生活中,你也有瞬间长大的经历吗?写写你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吧。_________
12、阅读练习
北京的色彩
①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②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里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③我带着一种南方人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④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像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⑤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同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⑥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⑦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凝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我常常把面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
⑧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北京城里无数个彩色的音符,自然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⑨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如果有人问:北京的色彩如何?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色彩有什么样的特点?选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北京的色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偏见”的意思是________,在本文中“我的偏见”是_________。作者想要赞美北京的色彩,却从自己对北京的偏见谈起,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第⑤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选文中,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振兴小学的李丽,放学后在公交车站等车,她应该看的站牌是( )
A.38路
B.169路
C.598路
【2】张涛所在的车站能同时看到三个站牌,他可能在哪一站?( )
A.文华路
B.翠湖宾馆、兰陵小区
C.市政府
【3】刘芳住在光明小区,周末她要去兰陵小区看望奶奶,然后约了同学去运动中心游泳.请写出她正确的乘车路线。
( )路看奶奶——( )路到运动中心游泳
14、请阅读以下三个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早在7000年前,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就已经完全掌握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食粮。70年来,我国的农业财政投入、价格补贴、贸易政策等多个方面,都在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秋分与农事生产的关系最密切。2018年6月,国家将每年农历秋分日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三】
9月23日,以“庆丰收·农民乐”为主题的合肥市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巢湖三瓜公社盛大开幕。本次丰收节包含了“二十四节气开馆仪式”等多项活动。二十四节气馆分两层,一层以图文资料的形式展现的节气文化,二层以全景VR形式,让游客身临其境。冬瓜村内,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展现最地道的农家果实。西瓜美食村的各种美食小吃,让你目不暇。
【材料四】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图1和图2,你发现了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与粮食的产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完成练习。
(1)你和家人一起去三瓜公社游玩,最想去的景点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三瓜公社游览导图,以________(填序号)为目的设计游览路线。(目的选项:①欣赏美景 ②品尝美食 ③增长见识)
起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点
15、照例子,选择一个词语或自定词语,发挥想象,把一种情感写具体。
例句:(沉重的心情)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欣喜落狂、激动、沮丧、饿、愤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
扩句
2.我日日盼新年。
扩句
3.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缩句
18、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必须要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说:“我种树不同于别人。”(改为转述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连接句子。
星期天,我们都在一起复习功课。我去他家。 他来我家。
___________________
20、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构成一组排比句)
21、习作风景线
题目: 鼓励
提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得到过哪些人的鼓励?他(她)在什么情况下鼓励过你?怎样鼓励的?这次鼓励对你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将题目补充完整,习作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