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
A.书籍好比一服良药,它帮助我们治好身体的感冒
B.书籍犹如一把扇子,它帮助我们扇出身体的清凉
C.书籍好像一盏电灯,它帮助我们照亮教室的阴暗
D.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帮助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
2、有些形声字,是在____的基础上增加形声创造出来的。( )
A.象形字
B.多音字
C.独体
D.会意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过马路时要慢慢走,不能奔跑,这样可以防止交通事故。
B.朗读课文定要先做到熟练,否则就不能很好地表达作品的感情。
C.大年初一,我们会穿上漂亮的帽子、衣服、鞋子,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D.经过小老师的反复讲解,终于使我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
4、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4%)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 )。(《桂林山水》)这段话是将看到的与 结合起来写具体的。
5、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____________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
《索溪峪的“野”》一文,围绕着“野”字分别写了( )、( )、( )和(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7、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的画卷 _________的光芒 _________的街道
_________的建筑 _________的遐想 _________的技术
_________的境界 _________的原野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例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12分)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 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 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的这个世界。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1分)
(2)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与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词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没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4)读完短文,你认为助手是一个 的人。(1分)
(5)苏格拉底在死前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前,他对助手有暗示吗?请用“____”把相关句子画下来。(2分)
(6)读完短文,你想说点儿什么? (2分)
(7)读完短文,你一定有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吧,把你的问题写下来,能通过仔细阅读自己写出答案更好。(3分)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宝玉把风筝摔在地下的原因是:_________。
【3】选段体现了众人在放风筝时的_________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___________之情。
【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黛玉是一个( )的人。
A.心思细腻
B.城府很深
C.活泼可爱
【5】体会选段中加点部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漫步在郊外,在初秋的夕阳里。
冷风阵阵拂面,扯落片片黄叶。天空与大地共同烘托一个火红的主题。
秋天闪入我的眼。秋天浸黄的柿子在枝头跃动着向我招手;秋天酿熟的葡萄乌黑诱人;秋天烧红的花椒颗颗粒粒爆得令人心颤!
我看见秋宠出农人满颜的欢喜;我看见秋纵得诗人豪情奔涌;我看见秋在商人的货架上神采飞扬……我看见秋满世界疯跑着,荡入春天,闯进冬天……
秋天是沿着乡村小道晃来的,那个披红挂绿的村姑,挑着两筐葡萄,向我出售。末了,她又给我添了两串,好慷慨、好憨直的秋!
暮色打湿了我的脸□我吮食着甘美的葡萄□哦□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那葡萄□融入秋天□成了秋的一分子□
【1】给最后一个段落加上合适的标点。
【2】摘出三个描写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用“‖”分成三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短文前面的横线上。
12、课后提升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鲁达一次在茶坊吃茶,结识了史进,因久闻其名,便请他到酒楼喝酒。他们在途中又遇到史进的开手师父李忠,便邀请李忠一同前去。三人来到潘家酒楼,刚刚开始喝酒,便听到隔壁阁子有女子哭泣。
鲁达询问原因,却得知是民女金翠莲被恶霸“镇关西”强娶后拋弃。而所谓的“镇关西”,却是状元桥下杀猪卖肉的郑屠。
鲁达不禁bó rán dà nù ( ), 当场便要去打死郑屠,被史进、李忠苦苦相劝。他当即凑了十五两银子,给金老、金翠莲父女做pán chan ( ),让父女俩回去收拾行李,准备次日离开渭州。三人又喝了几杯,便离开潘家楼,在街头分手,各自返回住处。
鲁达次日一早便赶到金氏父女投宿的客店,安排他们安全地离开,直到金氏父女已经出城走远,方才离开客店。他赶到郑屠的肉铺,并以经略府的名义让郑屠亲自将肉切成臊子。郑屠先切十斤精肉,又切十斤肥肉,整整忙活了一个早晨,却被告知还要再切十斤软骨。
郑屠这才知道鲁达是在戏弄自己, nǎo nù ( )之下抄起刀便去和鲁达拼命,结果被鲁达一脚踹倒。鲁达怒骂郑屠,连打三拳,竟失手将其打死。他见情势不妙,一边声称郑屠诈死,一边迅速离开现场。郑家发现郑屠已死,便到官府告状。外面官兵搜捕,鲁达无处可去,只好跑到五台山出家避难,起法名鲁智深。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苦苦相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鲁达是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 、 、 、 ,主要画的是 。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
【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给短文加标题。
14、阅读短文。
微缩图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提到了多种书籍,文中哪个词最能体他们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一种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上,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说:“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 飘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能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他画了一个“爸爸”,又画了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 精细)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 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词用“\”画掉。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提示从短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1)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一)
秦兵马俑(片段)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gān gàn)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mó mú)氛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在 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国千乘的宏伟(姿势 气势),形象在(展示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 再)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答案下面画上对号。(3分)
(2)片段的第一自然段中,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兵马俑特征,就是( )。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所见,而且写了气相。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样写的好处是( )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的房东
赵海英
(1)我在新加坡留学时的房东先生是一个很独特的人。
(2)他很富有,又很贫穷;他很慷慨,又很吝啬。
(3)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退休前的他是电子工程师,收入很高。退休后他每月拿退休金,还时不时地赚些外快。他无子无女,独身一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他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人士。
(4)但是,让我们来看一下他的生活:他的大多数食物都是超级市场的降价食品;新鲜橙汁舍不得买,只买听装浓缩橙汁,回来兑水;面包也舍不得买,自己在家做;一日三餐简单得让人觉得难以下咽:两三片面包,有时涂点花生酱,几片生菜叶,外加一杯牛奶,有时加一只烤土豆。我从没见过他做鱼、肉、鸡、鸭等荤菜。
(5)他是个守财奴吗?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赞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
(6)由于以前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认识房东先生,所以他以很便宜的租金让我住在他家,除了我以外,他家还有6名中国留学生。他的家成了中国之家,他逢人总是自豪地说我们都是他的孩子。
(7)住进他家的第二天,他邀我出门散步,我欣然应允了。没想到,他一出门,就捡起了垃圾。路边的废纸屑、果皮、饮料杯,他都一一检起扔进垃圾桶里。别人家的报纸散落在地,他也捡起整理好,放在门前。有时一些废纸果皮正好在肮脏的水坑里。他也毫不在乎地捡起扔进垃圾桶。
(8)跟他走了一段后,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我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脸红。于是,我也袖口一卷,加入了捡垃圾的行列。而实际上,路人的脸上并没有不屑,而写着理解和尊重。
(9)他看见地上有一个易拉罐,就一脚踩扁,捡起放进口袋,并且得意地说:“可以卖几分钱呢!”看见地上有一枚一分硬币,又马上捡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唱起了他童年时代的儿歌:“谁捡到,谁收起;谁丢了,谁哭泣!”一脸天真烂漫的笑容。
(10)这是我在留学期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首歌也是我最难忘的一首儿歌。
(11)后来,我才知道,每个周末上午出门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例行公事。
(12)于是,只要有空,每个周末上午我都会和他一起出门捡垃圾,我们美其名曰“出门散步”。
(13)这是我以往从未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我把我的一切虚荣心都抛进了垃圾箱,我懂得了,给予是最大的快乐 。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舍不得(shĕ shè) 兑水(shuì duì) 散落(sàn sĕn)
【2】第(8)段中写“我从惊讶到犹豫再到脸红”,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写出你的理解。
(1)惊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脸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第(11)段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末捡垃圾是房东先生的一项公务
B.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C.周末捡垃圾已成为房东先生的一种习惯。
D.房东先生已把周末捡垃圾当作一项常规的公益活动。
18、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那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的呼唤:“琳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短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我”在山里奶奶家的快乐生活( )(多选)
A.乡村的美食
B.勤劳的乡亲
C.奶奶的关爱
D.乡亲的热情
【2】第三自然段中的“渲染”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
【3】给短文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
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 ”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你的阅读理解,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______)
(2)年纪轻,气势旺盛。 (______)
(3)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 (______)
【3】找出第①和第④段中首尾呼应的句子,用“﹏﹏﹏”画下来。
①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4】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5】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
A.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我”能言善变,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6】这篇文章说明( )
A.古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B.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C.大人们的家长作风是要不得的。
20、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文)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改写句子)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把”字句
②改为“被”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3、习作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个四年级学生所写的日记,请仔细阅读这篇习作,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一天,这一天即将迎来的是期末考试和春节。昨天我们考了科学和英语,今天考语文和数学,其实,只要不紧张正常发挥就一定能考好的,你别说我不还真觉得这张试卷和平常做得卷试差不多,也不是很难。还有,自己要给自己加油,也要自信,如果,你没了自信,就会考不好,如果你有自信,就会考好。如果,你仔细的话一定会发现这两个字“检查”。今天考试,我就用到了这两个字,我细心的检查发现了许多写错的地方,比如:每年迅期,山洪爆发,溪水猛张。叫我们从这句话里找出三个错别字,改过来,把正确的写在三个空格里,我写了“讯”“暴”和“涨”,可我在检查时发现了,不是通讯的讯,于是我就改成了三点水的讯——汛。
1.写一篇短文,对这篇习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析。
2.为这篇习作拟写一则简短的作文评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