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福州软木画颇负盛名,作品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B.学校运动会的各项工作都已做好,只等天气好转立即举行,真是神机妙算啊。
C.他听了那些话喜不自胜,兴冲冲地跑了出去。
D.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样子。
B.妈妈开心得活蹦乱跳的,仿佛中了特等奖似的。
C.当时多亏李小乐手疾眼快,拉了我一把,不然非让那辆车碰伤不可。
D.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告诉我们班团体操得了第一的好消息。
3、描写人物时,为了能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为了突出爸爸幽默这个特点,可选择下列事例哪些事例( )
①他自称“大帅哥”,管妈妈叫“大美女”,叫我“小逗号”。
②他每天都乐呵呵的,时不时地讲个小笑话逗大家乐。
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
④用幽默的话语开导我。
⑤每到星期天,就动员全家人大扫除。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根据课文内容,将赛马的过程和最终结果补充完整。
5、按要求组成新字并组词。
加一笔
史——_______——_______ 梢——_______——_______
侍——_______——_______ 勿——_______——_______
减一笔
鸣——_______——_______ 来——_______——_______
兵——_______——_______ 幼——______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kuáng bēn páo xiào xuě zhōng sòng tàn tóng guī yǔ jìn
( ) ( ) ( ) ( ) ( )
7、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____ !
8、量词填空
一(____)大伞 一(_____)绿叶 一(____)小鱼 一(____)蝈蝈一(____)手枪
一(____)科学家 一(____)石头 一(____)白马
9、课外阅读。
大闹天宫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借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
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
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
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傲来国( ) 孙悟空( ) 金箍棒( )
阴曹地府( ) 生死簿( ) 弼马温( )
哪吒( ) 蟠桃园( ) 被擒( )
刀砍斧剁( )
(2)把下列词语放回到短文中,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并写下来。
①勾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锻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毫发无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遣兵——( ) 捉拿——( )
建议——( ) 勾销——( )
管理——( ) 逃离——( )
(4)认真读一读短文,想想孙悟空都是怎样大闹天宫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田忌赛马》选段,完成问题。
田忌赛马(选段)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田忌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无所谓。
B.田忌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无可奈何。
C.田忌对这场比赛的结果已在意料之中。
【2】根据选文内容,连一连。
齐威王 | 田忌 | 结果 |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 田忌胜 田忌败 田忌胜 |
【3】“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孙膑告诉田忌什么?把他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片段,完成后面小题。
八达岭长城的四季景色确实美不胜收。每当春临大地,岭上阳光明媚,山谷绿意盎然,有桃花、杏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簇拥着古老的城墙。那时的长城犹如在花海中穿行。八达岭之夏,骄阳似火,但时时会有凉风袭来。如若在烟雨迷蒙中看长城,它好像一条出水的蛟龙。八达岭的金秋更加迷人,那时秋高气爽,万木争艳,鲜红的枫叶,最惹人喜爱,有人说这是筑城者的血染红的,您看多么意味深长。冬日的八达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城墙楼台,轮廓分明,博大雄伟。
【1】短文围绕______________写的。
【2】短文画“﹏﹏﹏﹏”语句采用了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短文画“____”语句采用了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若在烟雨迷蒙中看长城,它好像一条出水的蛟龙。”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礼让
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做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鹊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我说:“比我强不到哪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我感到有一肚子的委屈。
父亲到外面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
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1】题目是“父亲的礼让”,读完文章,你知道父亲“让”出了______________,从中知道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特别想要这个名额,一心想要争取。
B.加点的词语说明这件事很严肃。
C.加点的词语说明“我”态度坚决,希望父母也重视。
D.加点的词语完全可以去掉。
【4】认真体会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 )
A.父亲在老师面前好面子。
B.敬重老师;希望老师善待孩子。
C.尊重老师;向老师证明家里条件不错。
D.讨好老师;帮孩子争取贫困生名额。
【5】父亲为什么礼让?请你简要地概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良苦用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完短文,你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简要地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用“_____”标出其中一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我顺着街心公园边的小路,在昏暗的路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人影闪了出来,吓我一跳。
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女孩儿。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头上扎着一条小辫子。我镇定了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女孩儿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我疑惑地打量着她。“叔叔,您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摊买份晚报?”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五十米远的地方(居然 竟然 果然)有个报摊。
“买晚报?”我有些惊讶。
“嗯,买份晚报。”女孩儿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 放 递)在我手里。
我很诧(chà)异,心想:“你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这点儿小要求哪能拒绝。我走向报摊,把硬币递给卖报的妇女,取了报,转身回来。
“你怎么还站在树后面?”我问。
“怕被我妈妈看到。”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你妈妈?”
“就是那卖晚报的。”
“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晚报呢?”我怔怔地盯着女孩儿,不解地问。
女孩儿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
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她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像一个小花瓣一样从树影下飘远了。
【1】请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在后面括号里打“√”。
A.一枚硬币( ) B.最后一份晚报( ) C.晚归路上( ) D.请人买报的小女孩( )
【2】文中括号里用哪个词最恰当?用“ ”画出来。
【3】对“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排序正确的是( )
A.惊讶——疑惑——不解——诧异——恍然大悟
B.惊讶——疑惑——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C.疑惑——惊讶——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D.疑惑——不解——惊讶——诧异——恍然大悟
【4】小姑娘要“我”去她妈妈那里买报纸的原因是( )
A.她想看报纸。
B.她想让妈妈多一点收入。
C.她想让妈妈早点吃晚饭。
D.她想让妈妈早点卖完报纸回家。
【5】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
表示看的词语:_____ ______ 表示奇怪的词语:_____ _____
【6】“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但是“我”的心里想对小女孩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会使用75%乙醇消毒液
认真观察左面75%乙醇消毒液的宣传图片,完成练习。
【1】小华的妈妈买了一瓶75%乙醇消毒液,假如你是小华,请你告诉妈妈如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在室内使用75%乙醇消毒液后,要及时通风换气。(______)
(2)利利的妈妈怕断货,就在家中囤积了大量75%乙醇消毒液。(______)
(3)张军的爸爸将75%乙醇消毒液存放在电源插座附近。(______)
【3】在室内使用75%乙醇消毒液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用本自然段的一句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③段,回答问题。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摘;②开采;③搜集;④精神,神色。根据本段阐述特点,我认为“采”的本义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依照下面示例,从“尘、畎、诽”中任选一个,说出这个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联想。(2分)
示例:“悟”左面是“心”,右面是“吾”,合在一起就是“我经过思考而有所领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
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
C.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
D.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体,“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
17、美文赏析
火起来的“地摊经济”
①伴随着“地摊经济”这股潮流,一则一年前的旧闻也再次登上热搜,一个名叫杨博超的初中生因为利用假期,摆了8天地摊轻松就赚了1万7的新闻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注意。
②这个读初二的德州男孩跟他妈妈要了800元,买了400多个玻璃杯和300多个乒乓球,在元宵节灯会上租了个场地,摆起了地摊。在大多同龄人只知道打游戏、吃喝玩乐的假日里,他却赚到了他自己的“第一桶金”。
③此事引发了网友热议,并上了热搜,网友这样评论道:“有头脑,有执行力,有领导力,成功是必然。”“王健林给儿子王思聪5亿,最后赚了60多亿,翻了12倍,而小杨同学用800赚了17000,翻了21倍。”……这孩子实在不简单。
④小小年纪就自己赚到了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收入,虽然这笔钱在一些人看来并不算多,但他的思维和头脑却让人深感“后生可畏”。
⑤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离开了父母完全就是等着饿死的状态。因为他们从小根本不知道没有父母的照顾,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活下去。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现在国家允许摆地摊了,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
⑥家长带孩子摆地摊有诸多益处。
⑦首先,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挣钱的快乐和辛苦。一直待在温室中的孩子,相信经历这番摆摊体验之后,更能理解生活的艰辛,从而会更努力去读书,追逐梦想。
⑧第二,让孩子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⑨第三,通过摆摊这样的经历孩子更能增加人生的阅历,懂得只学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历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⑩第四、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摆摊,产生共同语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是靠整天对孩子说教来树立权威的。家长要通过带着孩子摆地摊,让孩子看到你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想办法战胜困难,从而对你们产生佩服这样以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包括沟通就会变的特别容易。
⑪摆摊创业不专属于成人,生活的历练会让孩子独立性更强,也让孩子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无论想法的对与错,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宝贵的经验财富。
【1】理解文中词语“后生可畏”的意思。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出生的孩子,令人畏惧。 B.年轻人比较胆小。
C.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D.小孩子无所畏惧。
【2】在文中找一找,杨博超的“第一桶金”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突出说明杨博超的不简单,文中划线的语句使用了( )的写作手法。
A.借景抒情 B.对比 C.托物言志 D.伏笔照应
【4】“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杨博超的事例起了怎样的示范作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打 “√”或“×”。
(1)课堂学习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历练。(_____)
(2)孩子要敢于尝试,在生活实践中历练自己。(_____)
(3)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离开父母的照顾他们也可以生活好。(_____)
(4)假期,每个学生都要去摆地摊,这才算成功。(_____)
【5】第⑥自然段与第⑦、⑧、⑨、⑩自然段,属于( )结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分——总——分
【6】这篇文章,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孩子应专心学习,家长不该带孩子摆地摊。
B.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对孩子成长有益处。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 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 把我叫到书房里 (郑重、敬重、庄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 原来是那幅墨梅 就说 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护、保存、保留)!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名气、气节、风气)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困难、磨难、灾难),受到怎样的(欺侮、欺凌、侮辱),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秉性”是________意思。梅花的秉性________。
【2】外祖父让外孙女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让她保持________。
【3】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举出3~5个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少年林肯
林肯曾任美国总统,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林肯的少年时代家境困窘,他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劳动。在空闲的时候,他就抓紧学习,认真读书。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术,蘸着自制的黑墨水练字。到了夜晚,他就利用火炉里射出来的亮光看书。他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上很远的路。
有一次,他向邻村大叔借到一本向往已久的《华盛顿传》,他高兴极了。但这本书因为屋漏被雨淋湿了,真是乐极生悲。林肯皱着眉头,暗暗思忖:向人家借来这样珍贵的书,现在弄湿了,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早,林肯哭丧着脸赶到邻村那个大叔家里,先诚恳地道了歉,接着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大叔家劈柴、烧饭,整整忙了三天。这位大叔被林肯诚挚的行动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过珍爱的《华盛顿传》,回家了。
【1】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林肯刻苦学习的句子来。
【2】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3】大叔为什么要把《华盛顿传》送给林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变一变。
1、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外祖父说:“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李丽坚持练习书法。李丽能写一手好字。(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神舟”5号顺利升空了,全国人民无不欣喜万分。(改成反问句,句子意思不变。)
【3】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改成“把”字句)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改成“被”字句)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6】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改病句)
23、习作
经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有趣和神奇。在学习中,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收获吧!选一两件事把它写下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