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期末许昌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此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举例子

  • 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颜真卿的楷书具有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特点。

    B.“颜筋”是形容他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

    C.颜体以瘦劲著称,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 3、小雪在高考中取得了全省第一名,某保健品公司找到小雪,要求小雪为其产品代言,但小雪知道这种宣传是骗人的,根本没什么效果。如果你是小雪,你会怎么做?(  )

    A.你们这个产品是骗人的,我可不能为你们做宣传。

    B.你得让我无偿试用一个月后才能给你们做广告。

    C.对不起,我对保健品没有了解,没有亲身试用过,不知道它的真实效果,请原谅我不能做这种宣传。

    D.我从来不用保健品,也没法给你们代言啊!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划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那群毛头娃崽们见李善才把瓜待弄的这么好,知道李善才本意是让他们来偷爪,于是照常来偷。________

    2)娃崽们又来偷瓜,被铁蛋他粮发现了。________

    3)俺是姑意让他们偷我的瓜的呀!________

    4)再一瞧,是一园脑袋,便发声喊,跳起来撵。________

  • 5、阅读《从军行》,回答问题。

    1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

    A.边塞诗 B.田园诗 C.山水诗

    2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地域广阔。

    3“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中体现战斗频繁、激烈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从军行》艺术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很好地烘托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应为“遥望孤城玉门关”。用倒装句是为了突出孤城戍守的悲凉。

    C.本诗结尾融情于景,气象雄浑,含蓄丰富地表达了边塞将士的豪情壮志。

  • 6、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词语巧搭配。

    _____地耸立   _____的宝石

    _____地睡着   _____的叫喊

    _____地舞蹈   _____的家庭

  •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3)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4)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

    (5)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三国演义故事》节选

    那年,曹操占领了荆州,又派兵追赶刘备。考虑到自己兵马少, 抵挡不住曹操,刘备决定先撤退。

    在撤退过程中,当地很多百姓追随而来。大家扶老携幼,推车挑担,慢慢腾腾地赶路。见此情景,不少将领劝说刘备:干脆把百姓留下吧!曹军追上来,可就完啦!”“想想后面的曹军,可都是轻骑,一天一夜能跑三百多里呀!”“!刘备回过头望着连哭带喊的百姓们,眼泪差点儿掉下来,我怎么忍心丢下这老老小小不管呢?走,一起走!刘备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就这样,军队中夹杂着许多百姓, 一天才走十几里地。结果,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了。

    一场恶战开始了。曹军的兵力强盛,把刘备的人马打得七零八落。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被冲散,不见了踪影。

    忽然,有人来报告他说:赵云将军不见了!

    刘备大吃一惊,心想:赵云是自己得力的战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好哇!这时候,有人说看见赵云往北跑了,还断定:赵云一定投降曹操去了!

    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

    正说着,又有人高声喊:赵将军回来了!刘备高兴地迎上前去,只见赵云抱着他的儿子,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刚才断定赵云去投降曹操的人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所以,刘备虽然兵力弱,但还是有很多能人愿意投奔他,并助他成就了大事业。

    1根据上下文,试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扶老携幼: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章划分段落(用标出),再把下面的段落大意补充完整。

    1)由于刘备坚持带百姓一起撤退,在长坂坡_______

    2)曹军大败刘军,赵云_______

    3)很多能人投奔刘备,_______

    3读第 57 自然段,从中摘录描写刘备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语句,想一想,它们各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动作描写   ②外貌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心理活动描写

    1)刘备几步走到赵云跟前,握住他的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______

    2胡说!刘备非常生气,赵云跟我多年,忠心耿耿,他不会扔下我投降曹操的。______

    5读了故事,你觉得刘备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对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船长(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2】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进海里。下面不是船长考虑到的一项是(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3】“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

    【4】选文讲述了在危急关头父亲救下儿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

  • 11、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读了这两句话,我觉得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园子。(填恰当的四字词语)

    【2】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喜欢吃黄瓜,觉得结不结瓜都不重要

    B.“我”在园子中感觉十分自由,所以觉得黄瓜也是自由的。“我”将自由的感受寄托在了黄瓜上,这是一种寄情于物的写法

    C.爷爷种菜是为了打发时光,是为了获取一份闲适的心情

    D.“我”当时还小,不懂得爷爷种菜的辛苦,也没尝到收获的喜悦

  •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

    小玲起身到花坛边,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苞蕾。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了闻,可是不小心作业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语文的张老师:他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批改作业。一次,他牙疼,连续三个晚上彻夜未眠,但每天还照常给学生上课,同学们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她用心爱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

    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小珍怕打搅老师,就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把茉莉花放在窗台上,让茉莉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小珍退到一棵树底下。张老师似乎闻到花香,发现窗台上放着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 

     回到家,小珍浮想联翩:老师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他们用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一旦鲜花开放,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她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做一个对建设祖国有用的人才。

    1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须用上茉莉花一词)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各段小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描写小珍________“‘辛勤的园丁”“祖国花朵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说说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②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③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④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⑤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⑥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短文通过写秋悄悄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秋的___________感情。

    2(1)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

    3展开你的想象,秋还能走进哪里?仿照文章第3自然段的写法,用自己的话再写一处,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秋悄悄走来,走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景色的诗句,请你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shì s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jiàn jiān)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吩咐________ 记念_______  慌忙_______  登时______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

    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吗?(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手指

    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有位老奶奶,被人称为“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能种出纯白金盏花的人。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还没见过。但是,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株颜色稍淡的,让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  

    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白色金盏花的种子寄到了20年前的那家园艺所。她没考虑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验证那些种子。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种的花,是雪白的。但因年代久远,奖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老奶奶对着电话说:“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

    1联系上下文,文中画“  ”的地方应填(   )。

    A.始终如一 B.循环往复 C.有始有终

    2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什么?用“  ”在文中标出来,并改为陈述句。 

     

    3关于短文为什么以“绿手指”为标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C.主人公老奶奶一直想得到“绿手指”的称号。

    4老奶奶会怎样培育黑色的金盏花呢?仿照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 10 4 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 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 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 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________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上波浪线,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____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

    《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节选)

    这大圣拨转云头,径回东路,霎时按落云头,立在红砖壁下。八戒见了欢喜道:“师父,师兄来了!来了!”三藏即与本庄老者同沙僧出门接着,同至舍内。把芭蕉扇靠在旁边道:“老官儿,可是这个扇子?”老者道:“正是!正是!”唐僧喜道:“贤徒有莫大之功,求此宝贝,甚劳苦了。”行者道:“劳苦倒也不说。那铁扇仙,你道是谁?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红孩儿的母,名唤罗刹女,又唤铁扇公主。我寻到洞外借扇,他就与我讲起仇隙(仇恨),把我砍了几剑。是我使棒吓他,他就把扇子搧了我一下,飘飘荡荡,直刮到小须弥山。幸见灵吉菩萨,送了我一粒定风丹,指与归路,复至翠云山。又见罗刹女,罗刹女又使扇子,搧我不动,他就回洞。是老孙变作一个蟭蟟虫,飞入洞去。那厮正讨茶吃,是我又钻在茶沫之下,到他肚里,做起手脚。他疼痛难禁,不住口的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将扇借与我,我却饶了他,拿将扇来,待过了火焰山,仍送还他。”三藏闻言,感谢不尽,师徒们俱拜辞老者。

    【1】文中“行者”指的是,他是怎样借来芭蕉扇的,用自己的话简要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读过的《西游记》简要回答:这次借来芭蕉扇,过了火焰山吗?如果没过,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西游记》,你知道铁扇公主与“行者”有什么仇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售我写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写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赞美”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由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美极了”的母亲,又有爱说“糟透了”的父亲。他们都是出于对我的爱。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美极了!”……“糟透了!”……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帆。

    1“美极了”和“糟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怎样的?

    母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感到庆幸”?(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选文的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节选)

    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常到那里饮蜜茶。我常觉得,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zhēn zhèn)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价格zhàng   zhǎng)了一倍有余。我说:“怎么这样贵?比去年涨了一倍。”照顾店面的是个眉目清秀的小女孩,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

    小女生说:“蜜蜂酿一滴蜜,要飞很远的地方,要探过很多花,有时候摘蜜,要飞遍一整座山头哩!还有,飞得那么远,说不定会迷路,说不定给小孩子捉了,说不定飞得疲juǎn juàn)累死了。”

    听了这一番话,我欣然付钱,离开小店。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爱的小女生说的话,一任想象力奔飞。

    也许真是这样的,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来的,我们一口饮进一杯蜜茶,正如饮下了几只蜜蜂的精魂。

    蜜蜂是一种奇怪的动物,飞来飞去,历遍整座山头、整个草原,搜集花的精华,一丝一丝酝liàng niàng),很可能一只蜜蜂一生只能酿成一杯我们一口喝完的蜜茶吧

    蜜蜂虽不澡身,但是它每天啖蜜,让人们在夏季还能享受甘凉香醇的蜜茶。在啖蜜的过程中,有许多蜜蜂要死去,未死的蜜蜂也要经过许多生命的熬炼,熬呀熬,才炼出一杯蜜茶。光是这样想,就够浪漫了,够令人心动了。

    在实际人生中也是如此。生命的过程原是(   )的,情感的追寻则是(   )的,如何在平凡的生命中酿出一滴滴的花蜜,这花蜜还能让人分享,还能流传,才算不枉此生。虽然炼蜜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要飞过高山平野,一定要在好大的花中摘好少的蜜,或许会疲累,或许会死亡。

    可是痛苦算什么呢?每一杯蜜都是炼过几只蜂的。

    1给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短文中画横线的语段运用了( )等描写方法。

    A.外貌、语言 B.神态 C.动作

    3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A.平淡无奇 B.雪上加霜 C.出奇制胜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诗句( )描写的意境是一致的。

    A.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来的”一句中的“千辛万苦”具体指什么?请在文中用虚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6“光是这样想,就够浪漫,够令人心动了。”此时的作者,对蜜蜂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将下列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注意要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决不会忘记。

    (2)灾区人民遭受了灾难,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3)你办事认真,这件事你去办,我们肯定放心。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孙膑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第一人称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桂林山水怎能不令人陶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她那乌黑的头发中已出现了几根白色的银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①把那么一套不像样子的衣服卖给一位脾气特别的百万富翁!(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还没有来得及插上一句嘴,他已经把我的尺寸量好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

    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它们带给人的感受肯定不是唯一的,我们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感悟,一般读完一篇文章,哪些方面能引发你的感触? 选择你喜爱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一篇你的读后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