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期末朝阳四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弱冠指男子三十岁左右的年纪。

    C.不惑指人四十岁了。 D.古稀指人七十岁了。

  • 2、小明在日记中要写“出谋huà策”,但是他拿不准用哪个“huà”字。查《现代汉语词典》后,发现有四个“huà”,根据意思,小明应该选择的一项是(   )

    A.画:用笔做出图形 B.划:计划 C.话:说、谈 D.化:变化

  • 3、下面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B.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C.刷子李刷完一面墙后,坐在凳子上休息,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D.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只手提着梢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6、填空。

    ( )心所( )   ( )( )   ( )( )   绞尽( )( )

    ( )不自( )   ( )( )   ( )( )   ( )( )

  • 7、按要求填空。

    1.在《猴王出世》文中,“猴王”是指_______________,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____

    2.《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 8、巧变汉字,再组词。

    例:艘(一艘)

    搜(搜索)

    _______  施________  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回放。

    跳水(节选)

    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船长的儿子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在括号里。

    _______帆船 一_______早饭 一_______帽子

    _______横木 一_______绳子 一_______猴子

    【2】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因为 因而

    (1)_________猴子显然知道水手们拿它取乐,所以它就更加放肆起来。

    (2)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哄笑激怒了孩子,________引得孩子爬上了桅杆去追猴子。

    【3】指出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将正确编号填入括号中。

    A.说明 B.转折 C.声音延长

    (1)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______

    (2)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______

    (3)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2000年6月1日。_______

    【4】从哪里看出猴子更加“放肆”?请用“ ”在文中画出。

  • 10、阅读综合训练。

    藤野先生(节选)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A)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C)“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阅读短文,按照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

    2对画“____”部分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析错误的是(   )

    A.A处“翻出”“指着”是对藤野先生的动作描写

    B.B处是对藤野先生的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C.C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D.这三处都是通过语言描写将人物的形象刻画细腻的

    3当“我”打开讲义时,为什么“吃了一惊”?为什么又感到“不安”和“感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打“√”。

    怀念□   无奈□   敬仰□   感激□

  • 11、课外阅读。

    周末下午,我带着妻子儿女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   ),一定要上街买点儿好(hào hǎo)吃的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家,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到菜市场(需 须)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人往,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的人群匆匆而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霎时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过马路时,她总是先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  )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2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皱纹满面,手指枯瘦,(  )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捋头发一样一一捋散了。但,永远也捋不去爱子的情肠。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了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  )小时候(  )每逢过马路都是您牵我(  )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  )母亲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

    1认真默读短文,在①②自然段中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音节和字。

    2根据①②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在括号内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3在⑤⑥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4在第⑦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5联系上下文,边读边体验,写出自己对句子的感悟。

    (1)①中年近花甲的母亲高兴是因为

    (2)④中的心灵震颤起来是因为

    (3)⑦中母亲眼里闪过惊喜是因为

    6第⑥自然段写20年后许多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是运用了____的写法,突出了 。文章最让你感动的是

  • 12、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聚集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了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收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编设床位(个)

    建设用时(天)

    参与建设人数

    火神山医院

    3.39万

    1000

    10

    4000以上

    雷神山医院

    7.97万

    1500

    14

    7000以上

    小汤山医院

    2.25万

    1000

    9

    7000以上

     

    【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可以看出广大网民对医院建设信任度不高。(______

    (2)火神山医院是第一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______

    (3)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途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______

    (4)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三所医院都是为了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______

    【2】面对疫情而建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爬山的汉子

    最初认识他,是在一个笔会上。组织笔会的朋友王少军,中途领着一个人给我引荐。少军说,这是他同村的本家兄弟王少山,做太行崖柏生意的。我看那汉子脸色赤红,走路扎实稳健,想他定是个常走太行的人。

    他请我为他写“凌云”二字。我知道,一般来说,求这俩字的,除了喜欢这幅字的章法气势之外,一定还是心怀凌云之志的人。

    晚上一起吃饭,我问他一些崖柏的事。他很认真地给我介绍关于太行崖柏的知识。他说,他多次爬太行山,去实地考察崖柏。我问,听说太行山崖柏都生长在险峻之地,你爬山不会有危险吧?他说,没事,去了很多次,习以为常了。他又对我说,他老家沂()水的几座山,他的艺术馆所在地——青州小李广花荣占山为王的清风寨,他都如履平地。

    我不禁钦佩这个沂蒙汉子,一个把爬山这样轻描淡写的人,一定是身体与精神都特棒的人。但是,这个时候,王少军突然说:“少山,你给鲁老师看看你的腿!”我惊诧道:“腿怎么了?”王少山很不好意思,在少军一再示意之下,卷起裤腿。我和所有在场的不熟悉他的人,都惊呆了——他的左腿是义肢!我们一个下午的笔会和晚餐,大家都在谈论爬太行山,爬他家乡沂蒙山区的山,他也一直在给我介绍他爬山的经验和感受。可是,他居然是一条腿!

    他向我们介绍起他的经历。他自幼跟人学做生意,但在29岁那一年,遭遇车祸,他失去了左腿。他说:“那时我就想,我不能躺在床上啊,我有两个孩子,上面还有老人。”于是,他就告诫自己,要像健康人一样自食其力,活得有尊严。开始,他让自己在平地上适应;后来,就去爬村子附近的山;然后,去爬沂水最高的山。

    我想象得出,他爬山时的那种坚毅、坚强和目光炯炯的神情。

    1下列对文中“凌云之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形容人很傲气 B.形容人有远大的志向

    C.形容一个人喜欢白云 D.形容路很难走

    2对王少山的人物刻画,没有用到下列哪种方法?(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3短文第5自然段写道:“开始,他让自己在平地上适应;后来,就去爬村子附近的山;然后,去爬沂水最高的山。”这句话表明王少山(  )

    A.靠爬山来进行身体康复 B.喜欢四处游历

    C.靠爬山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D.特别喜欢爬山

    4最初认识王少山,“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请“我”写字,“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他很认真地给“我”介绍关于太行崖柏的知识,“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他向“我们”介绍起他的经历,“我”觉得他是一个____的人。

    A.心怀凌云之志     B.常走太行

    C.坚强      D.身体与精神都特棒

    5如果让你送一句话给王少山,你会选择(  )

    A.满招损,谦受益。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14、课内阅读

    沃克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一次愣住了 竟有点口吃地说  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面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

    2阅读全文,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的军神形象?请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手指(节选)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读读而线句子,这个句子是个(   )句。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2除了选文中列举的,自己的食指还帮你做了哪些事情?(请举出3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描写了食指___________的外形特点,列举生活事例,表现了食指勤奋、___________、敢于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 16、课内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

    1在短文方框内加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从短文中找出描写凡卡挨打的至少四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含义。

    挨了一顿 发: 酒:

    4下面这句话,应该在什么地方作语气停顿?请用∥在句中标示出来。

    5下面这句话,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请在重读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6短文已经用∥划分为三层,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或者句子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与欣赏

    童年的烤地瓜

    ①走在大街上,每每听到小贩们叫卖烤地瓜的声音,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在秋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会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中。

    ②那时,村中很多农户家中养着三五只羊,除了上学外,放羊割草成了我们这帮小孩的主要任务。秋天,地瓜收获的季节,我和一帮小伙伴一边放羊一边找个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乐最解馋的时候。我们常把羊群放到田间的沟渠边,然后开始分工。先选一个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负责挖坑垒窑,有的拾柴烧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垒窑这可是个功夫活儿,在沟壑的边沿,挖个土坑,下面留一个烧火口,上面用土块垒起来,下面用大的土块,往上逐渐用小的土块,围拢成一个中空的圆锥体,没有经验的往往垒到一半就坍塌了,还要重新开始。每次挖坑垒窑的工作都是由年龄最大的雪宝负责,不到半个小时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样的土窑就垒好了。地瓜当然是就地取材,离谁家的地近就去谁家地里“偷”,时间长了,也就总结出一个经验:如果地瓜秧长得粗壮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开了,那么准会在下面挖出一个大的地瓜来。雪宝每次都告诉我们,挖地瓜的时候不能连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个后再用土埋上,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

    ③土窑和地瓜备好后,我们这帮小伙伴围成圈,开始点火烧窑。先把拾来的干草点着,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间的玉米秸、干树枝烧。烧火时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块坍塌。红红的火烤着雪宝的脸,不一会儿工夫她就满头大汗了。野地里,火就着风势,越烧越旺,等到烧得垒在上面的土块大部分都变红就可以停火了。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为了把热量封存好,还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着哪儿热就往哪儿培土,直到摸不到热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

    ④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我们各自放羊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有人说应该熟了。几个小伙伴围在一起,小心扒开土与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冲出来。这时,小伙伴们一个个眼睛瞪得圆圆的,暗暗地咽着口水。选一个人拣出那些热气腾腾的地瓜,接着按照人数将地瓜平均分开。拿到地瓜后,每个人都边吹着热气,边从左手换到右手……把烫手的地瓜掰成两半,热气顿时冒出来,香气扑鼻。经不住诱惑的小伙伴把黄黄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着急,心急了不烫着也得噎着。有的一边吹着气,待热量散尽再慢慢享用。一阵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顺手一抹嘴,瞬间成了花脸。你指着我乐,我指着你笑,脸不黑的,也要给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嘴唇乌黑地赶着羊群回家,远处村落灯火渐起,不时传来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饭的声音。

    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怀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时光。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地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客。在街头巷尾能见到卖烤地瓜的推车,烤地瓜已成为一种小吃。走在街头巷尾,在香味的诱惑下,我总情不自禁地要买两块烤地瓜,以表达自己对逝去的那段童年时光的美好追忆和对现在富足生活的珍惜。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______      不由自主__________

    引诱______)   小心谨慎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挖坑垒窑→偷挖地瓜→________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______→抹黑取乐

    3阅读第④段,请你找出写作者记忆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用“﹏﹏﹏”画出来。

    4用“  ”画出下面一段文字中表示人物动作的词,再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这时把坑里的灰烬扒出一些,将垒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块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块一块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块全部压在地瓜上面,用脚把烧红的土块踩碎,盖在地瓜上面。

     

    5请你描写出你喜欢吃的一道美食,与大家分享。(用上适当的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古典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刘玄德三顾草庐(选段)

    却说刘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1下面关于阅读古典名著方法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古典名著会遇到不懂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B.听名人对古典名著的评述,能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C.遇到一些特别难以理解的语句,不用刻意琢磨,只要知道大概意思即可。

    D.电影或者电视剧是对名著的精加工,观看电影或电视剧是可以代替名著阅读的。

    2对选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备在隆中遇见诸葛均 B.刘备对张飞极为不满

    C.刘备在草庐等候孔明醒来 D.刘备在草庐见到了孔明

    3“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下面的词语跟“晋谒”意思相近的是(  )

    A.下拜 B.拜访 C.相见 D.进来

    4三顾草庐说明刘备是个非常敬重人才的人。故事中还讲到两个敬重人才的人,他们是(  )

    A.关云长 B.齐桓公 C.东郭野人 D.周文王

    E.姜子牙

    5孔明辅佐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还知道孔明的哪些事?简要地写出两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火车票票面信息阅读。

    下面是刘飞的火车票,请根据这张车票完成下面各题。

    【1】火车票上有一些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在括号里写出来。

    2019年12月04日07:48开——(_________

    ¥443.50元——(_________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次列车是由北京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____

    (2)刘飞乘坐的列车是G102次。(____

    (3)刘飞拿着这张车票上车后,坐在了08车12C号的二等座上。(____

    (4)本次列车的检票口是A7。   ____

    (5)刘飞当天没赶上这列车,他可以第二天再用这张票坐车。   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问我:你了解什么是诺贝尔奖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仿写句子)

    老师教给我,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银杏树发芽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在这金色的海滩上完成一座最美的雕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姑娘救了那只受伤的蝴蝶。(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我写我心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让自己感动的人或事,请你写一写。要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的顺序来写。注意写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