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宁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和现代汉语相对应的一组是(       

    A.甚     聪明

    B.子家禽     丈夫

    C.为     假设

    D.子之盾     陷害

  • 2、“盛”(shènɡ)在字典里有多种解释:① 兴旺;②丰,华美;③ 热烈,大规模的;④深厚。

    “盛开”“盛会”“盛情”“盛装”四个词中,“盛”字的意思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 3、下面诗句加点词语注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黄沙百战穿(磨破)金甲 B.遗民泪(全,都)胡尘里

    C.青春(春天)作伴好还乡 D.(消灭,打败)楼兰终不还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从容——_________  笔直——_________ 汲取——_________

    优雅——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 容易——_________

    反义词:

    偶尔——_________  特别——_________ 容易——_________

    依赖——_________  从容——_________ 停止——_________

  • 5、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用“——”画出每组中不同类的词语。

    (1)大义(  )然 视(  )如归 (  )定自若 自私自(  )

    (2)米芾学(  精卫填(  夸父逐(  女娲(  )

    (3)气势(  )  (  )蹑脚  (  )涛汹涌  夜幕(  )

  • 7、读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

    1.你别看海面现在是fēnɡ píng lànɡ jìnɡ_______,两个小时后,就会掀起让人xīn jīnɡ dǎn zhàn________的巨浪。

    2.听了如何拼接的介绍,同学们xìnɡ zhì bó bó  ________yuè yuè yù shì_________

    3.日寇果然钻进布下的口袋,团长真是shén jī miào suàn_______啊,战士们qínɡ bù zì jīn______兴奋起来。

    4.看到小军xiōnɡ yǒu chénɡ zhú______的样子,尽管是bàn xìn bàn yí______,小朱还是紧跟他先前走去。

    5.shǒu jí yǎn kuài  _____是你的优点,但是如果不做充分准备,恐怕就会shǒu mánɡ jiǎo luàn________了。

    6.他常常干到bàn yè sān gēnɡ__________,这种敬业精神让人sù rán qǐ jìnɡ________

  • 8、回环诗。

    你能写出全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理解。

    甲骨文的发现(节选 )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将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将小的龙骨丢弃了。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劳作——_____ 刻痕——_____

    【2】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一)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二)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1】上面两个故事片段均选自古典名著( ),作者( )。请你再写出一个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

    【2】选段二中,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诸葛亮都做了什么?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颁布军令,不能随意进出,大声说话。

    B.让将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C.把旌旗都藏起来,把四扇大门都关上。

    D.鹤氅纶巾坐在城墙上,焚香弹琴。

    【3】仔细阅读两个语段,下列理解正确的项有(          

    A.语段二中,诸葛亮面临的危急的形势有:敌我力量悬殊;敌军来势汹汹,而“我”方没有任何准备;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众官“失色”;司马懿乃名将,大胆激进。

    B.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句中的“一定”“只”“就”写出了诸葛亮对取到十万之箭的自信。

    C.语段二写到了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剩两千五百军,这样的交代对情节和人物描写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删掉。

    D.语段二中“旌旗尽隐”“妄行出入及高言大主事,斩”“大开四门”,并且“扮百姓洒扫街道”,其实可以看出诸葛亮还是有点担心怕事、畏首畏尾。

    【4】下面是诸葛亮的三次“笑”,请你选择其中一处,联系上下文,来研读笑背后的心理。

    (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2)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我选择第( )句,这是一种_________的笑,这时诸葛亮心中想:____________

    【5】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结合上面两个语段说说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 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 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 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主要写的事物有________,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2】选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3】仿照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游乐园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爱什么?我会自豪的回答:我最爱语文课本.

    每天早晨,我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二遍.三遍……..(毫 豪) 不倦.

    上语文课时,我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课本里出现的少年润土,舍己为人的海里布,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放学回家,我常常( 仿  妨) 照语文课本练习写作.当我的习作在报刊上发表是,我打心眼里感谢语文课本.

      我爱语文课本,因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1)画出括号中不恰当的字.(1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骄傲(   )   专心致志(   )   感激  (   )

    (3)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段意(.4分)

     

     

     

    (4)作者为什么爱语文课本?在段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分)

     

     

    (5)给段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小心!你在吃塑料

    2019年8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饮用水中微塑料的分析报告,呼吁对自然界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在制造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另一种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

    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据统计,按照每个订单平均使用两个餐盒估算,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为4000万。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全球范围内,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很多都直接污染着环境,进入海洋食物链,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来。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1】从材料来看,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洋里的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是生产出来时体积就很小的塑料微粒。

    B.塑料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中包装、家庭消费品、建筑工程等使用较多。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料垃圾已经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周末妈妈不在家,爸爸想通过订外卖解决午餐问题。看到上面的材料,你会对爸爸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限塑”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你打算在生活中如何减少使用塑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却—____ 商议—____

    【2】听到诸葛亮要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

    A.因为箭有了着落,打败曹操指日可待。

    B.诸葛亮的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为诸葛亮中了他的圈套。

    C.周瑜看到了孙刘联盟中刘备一方的诚意。

    【3】读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周瑜为什么强调说这是“公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读出这句话的潜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通过对话描写,分别刻画了周瑜和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灰椋鸟》节选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意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________A.jiān   B.jiàn

    情不自________A. jìn   B.jīn

    2结合本文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百鸟争鸣________   A. 形容许多鸟在鸣叫。   B.一百只鸟在争论。

    2)呼朋引伴________   A.  呼唤朋友。 B.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   )句。

    A. 拟人句。 B. 比喻句。

    4这段话主要写了( )的场面。

    A. 灰椋鸟归林后热闹的场面。 B. 灰椋鸟归林前喧闹而热烈的场面。

    5树林内外,百鸟争鸣......这些灰椋鸟会谈论什么?你能写一句关于环保的宣传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10分)

    晏子使楚(节选)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是因为(  )(3分)

    A.楚王不敢得罪晏子,怕齐国派兵来攻打楚国。

    B.晏子的话迫使楚王必须打开城门,否则就承认楚国是狗国。

    (3)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2分)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末期,楚王________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______。(3分)

     

  • 17、阅读理解。

    草地夜行

    王愿坚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背上的行包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糟了。”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行包,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看。雨,哗哗地下着。“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童年的玩与乐》,编者:熊宁宁、徐轶有改动)

    【1】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主要讲了“我”掉了队,在__________的草海里艰难地前进。途中遇到了一个有着__________的肩膀、身材__________的同志。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自然段中说“唉!就是在这稀泥地上躺一会儿也好啊”,可以看出“我”当时又累又饿,非常想躺下短暂地休息一下。______

    (2)“背上的行包就像一座山似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句话说明行包很重,里边装满了吃的喝的。______

    (3)在写这位同志牺牲说的话时,使用了不少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在文中表示列举的省略。 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来刻画这位同志的。_______

    【3】人物的行为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读文中画线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当时的内心是________________

    A.气愤 B.不服气 C.悲痛 D.敬佩

    【5】有人认为,文中的“他”这样做不值得,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位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A)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liào)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B)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C)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道:“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呢!”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一怔。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于是他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张大力见了,  

    (选自《俗世奇人》稍作修改)

    1读短文拟题目:________,拟题目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当时“无人不晓的事”是“张大力____________”这一件事。

    3(A)句用_______这个词直接写出青石大锁的重,(B)句则是通过人们_____间接写出青石大锁的重。描写石锁的重,是为了__________。(C)句抓住张大力的动作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与神态_____,写出了他的身强力蛮。 

    4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 

    A.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

    B.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C.石锁上的文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5联系上下文,我认为张大力是个 的人。结合具体的语境,我把短文结尾补充完整。

  • 19、阅读短文《海上升明月》,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海上升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里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午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短文写了两次的海上生明月,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次海上生明月的景象是怎样的,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着的句子中“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指的是什么?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次的海上生明月景象,你更喜欢哪一次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红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要见我这样一个小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潭水很深,没有汪沦对我的情谊深。(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南方赶来的美丽的小燕子加入了春天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柳开出小花。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接过钞票。(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他并没有恶意,可是他们能换得开那张大钞票。(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家全都不明白严监生的意思,只有赵氏知道严监生的意思。(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展开想象,续写故事。(选做题)

    楚人被那人一问,羞得脸都红了。回家后,他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改变了自己的营销模式。第二天,他会怎么做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