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耸立的建筑 宽松的原野
B.沉沉地入睡 平稳地穿过
C.金色的沙漠 雄厚的画卷
D.豪放的感受 新鲜的空气
2、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涧泉 避暑 托男挈女 B.亨福 玩耍 力倦神疲
C.石窍 宽阔 瞑目蹲身 D.石竭 安眠 抓耳挠腮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班的男同学爱踢足球和篮球。
B.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端正了学习的态度。
C.没有不承认他们的成功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D.芳芳的语文成绩不但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4、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手法,写出了_________ 。我也能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lì biān xuǎn nǐ rén lún kuò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xiàng kǒu ōu zhōu tiān yá bēi wēi
(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
6、下面的句子描写的都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读一读,按要求填空。
(1)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人物:__________;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人物特点:_____________。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人物:____________;描写方法:___________;人物特点:_____________。
(3)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
人物:____________;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人物特点: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luán shēnɡ rónɡ yán
( ) ( )
xiá ɡǔ yǔn shí
( ) ( )
miǎo mánɡ ɡuǒ jiā
( ) ( )
zhènɡ shí dàn shēnɡ
( ) ( )
8、古诗积累填空。
《鸟鸣涧》中,通过鸟儿的鸣叫来表现山林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王维作为山水田园派诗人,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如《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以清泉的流动衬托山中的寂静。
9、课外阅读我能行。
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
在通往某旅游区的路旁,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老人有一口井,据说打到 了泉眼上,不仅水量充裕,而且特别清澈、甘甜,来往的过路人喝一口他的井水,总 忍不住要喝第二口。
在旅游的旺季,那些来自远方城市的大小车辆,总会在老人的小屋前停下来。 那些游客中偶尔有一人喝了老人的井水,总会惊讶地大声呼唤同伴快来品尝。于 是大家拥到老人的井旁,痛快地喝着井水,不住地赞叹,说那井水比他们随身携带 的高级饮料还好喝。有的游客干脆倒了饮料,灌上井水。还有人觉得不过瘾,就向 老人借个壶装上满满的一壶,带在身上。
老人看着那些城里人畅快地饮着井水,听着不绝于耳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嘴里不断地嚷着:“好喝,就多喝点儿,这井水喝不坏肚子,还治病呢。”
游客中有人就嬉笑说:“老人家,喝你的井水,你应该收费啊!”
老人却摇头:“喝点儿水,还收什么费呢?愿意喝,你们只管喝个够! ”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老人和他的那口井不知接待了多少游客。有一 年,老人病了,被他的儿子接到县城里了,他的一个侄子来替他看屋。
游客又来喝井水了,他的侄子见此情景觉得发财的机会来了,就灌了许多瓶井 水,摆放在路口,标价出售。奇怪的是,竟无人问津。老人的侄子就埋怨:这些城里人真抠,光想不花钱喝水!游客们则议论纷纷:井水都拿来卖钱了,这人挣钱真是挣绝了,再说他那瓶子干净吗?水里放别的东西没有?
于是,在老人的小屋前,人们下车也只是方便方便,没人去讨水喝。人们似乎 忘了或根本不知道眼前还有一口清泉。
老人病好归来后,又开始免费供应井水,前来喝水的游客又渐渐地多了起来, 他们纷纷给老人带来很多物品,有的还很贵重,老人推都推不掉,还有不少人真诚 地邀请老人去城里做客......
为什么会这样呢?道理很简单:一样清澈、甘甜的井水,慷慨地馈赠,得到的是 真诚的感激和酬谢;而一味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无端的怀疑和无情的冷落。正 如那句俗语所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给他人一些滋润,自己也必将得到滋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充裕一( ) 畅快一(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地馈赠,得到的是 ;而 地贪图回;报,收到的则是 。
【3】对待那甘甜的井水,老人是怎么做的?他的侄子是怎么做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
【4】甘甜的不仅仅是井水,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老人的侄子是( ) 的人。
A. 有经济头脑 B. 金钱至上、没有爱心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则徐请客
①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②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③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④“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⑤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⑥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1】找出文中两个带动物的成语,并联系上下文解释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自然段“□”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点心”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对林则徐的描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林则徐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性格。
【5】对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向这些外国人科普吃槟榔芋泥的方法,要等它凉点再吃,否则会烫到
B.将这槟榔芋泥比喻我们中国人,虽然外表看着冰冷,实际是热血爱国的。你们想要用鸦片毒害我们,是会遭到我们中国人的反抗的
C.上次你们用冰淇淋让我受辱,这次我用槟榔芋泥也让你们出尽洋相
【6】林则徐是清末著名的禁烟英雄、爱国将领,我学过他的一句爱国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语段精读。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选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 。
【2】用“ ”画出描写病人神态的语句。
【3】文中的叠词“一刀刀”是为了突出手术________________ 。“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为什么沃克医生的双手有些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汉字的魅力及命运
如果查一查全世界的“文字户口本”,汉字已经五千多岁了。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载体,掌握好汉字和汉语,打好汉字语言基础,是进行一切文化再创造的基石。我们的《诗经》《楚辞》和唐诗宋词,都依赖汉字才传承至今。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这话听来似乎玄了一点,但汉字的深邃与学问却真的字字如经,意蕴万千,奥妙无穷。这里讲一句成语,看其“文化史”的蕴涵。
“过门不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它的“文化感”和“历史感”都十分鲜明:上古尧、舜时代,出现过一次洪水泛滥的巨大灾难,这场水灾前后经过了二十多年,受灾地区广,损失严重。先是尧当政,特派过一位治水的总管,名叫蘇,命他平定洪水,拯救灾民。可是他水来土掩,积土阻水,九年不治,因失败而被处死。尧让位舜,舜又任命禹继续治水。《庄子•天下篇》用六个字描写禹治水的劳苦:“沐甚雨,栉疾风。”《列子•杨朱》说:禹“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孟子•离娄》也说:禹“三过其门而不入。”对于禹的艰苦卓绝的精神,人们历来都十分景仰。后来“三过其门而不入”或“三过家门而不入”,就成了赞扬公而忘私者的美言,进而简化为“过门不入”。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汉字,也只有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象形等特征,其自身的结构就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元素,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质。没有汉字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可以说汉字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和重要标志。
数千年发展积淀的汉字书写和传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键盘敲字使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由于丢掉了笔,淡漠了书写,汉字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笔下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与神韵;还使一些在校的孩子和青少年,把学习掌握外语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首选,致使对有五千多年传统的汉字有了生疏感,少了亲切感。作为汉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汉字很自信。汉字的生存史和发展史,还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事物的存在与灭亡,都不是外在力量所能左右和决定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生命力。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颠扑不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沐甚雨,栉疾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成语为陈寅恪先生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之高论,作了最有力的佐证。你还知道哪两个成语可以为陈寅恪先生的高论作佐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汉字有无穷的魅力,除了文中所提到的内容,你对汉字还有哪些了解?请写出两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祖父·后园·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前说:
“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1】祖父说,今天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真的是这样吗?
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里可以看出“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①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②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③一掉准掉在身上。④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⑤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⑥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⑦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⑧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⑨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⑩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语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从( )几个句子中读出刷子李的手艺高超。(填序号)
【3】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哪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第九句中“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写出了刷子李刷墙的效果好。
【5】为什么要提到“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感悟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 急)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极 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文中的( )里选择恰当的词。
【2】第二自然段中哪个词能概括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威尼斯小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是对(____________)的描写:①小艇的静态 ②小艇的动态 ③新月的静态
【4】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5】《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作者在描写威尼斯的时候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进行描写。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的童年(节选)
窗外,雨的帘幕层层地、轻轻地、若隐若现地遮掩了远近的山脉和田野。风吹得树木左右摇摆,雨淋得花草弯了腰也低了头。夏日的梅雨,来得总是那么急促和匆忙,让人出乎意料。悄悄地掩上门窗,将从天上喷洒下来的水珠挡在窗外,可是雨点却又偏偏打在屋顶上,滴答滴答,像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将屋瓦当成一面小鼓,兴奋而轻快地打了起来。
记忆中,也是这样一阵雨从午后断断续续地直下到傍晚,下得屋前沟里的那块木板也浮了起来,沟水涨得四处流溢,湿漉漉的柏油路光滑得像可以在上头溜冰似的。雨不停地下,我的心也像那块木板一般浮躁起来,我盼望能在雨中尽情嬉戏一番,可是又逃不过父母的监视,只有无奈地望着雨稀里哗啦地继续洒落。
好不容易,雨势稍小,再也顾不得会被父母责骂,悄悄套上雨鞋,偷偷溜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会合,顺便也拖走了那块木板。我们把木板当成跷跷板玩了起来,一高一低,好不快乐,好不尽兴,大伙儿的笑声震天地响。闹够了,就把雨鞋灌满水,来来去去地走,雨鞋叽咕叽咕地响着,我们也嘻嘻哈哈地笑着,走到那棵常年青翠的柏树下,大家合力摇落一树晶莹的雨珠,让它滴在脸.上、头上,沁凉而舒爽。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也露出半边红艳的脸庞。此时,一道弯弯如带的彩虹,也伴随着夕阳遥挂在天际,相互辉映。夕阳、云霞、彩虹,我们欢欣地呼喊,举手指向那道彩虹,喃喃地数着:红的、黄的、绿的……哎呀,好多呀,在我眼里,彩虹也不止七种颜色了,它的亮丽缤纷,让我怎么也数不清。此刻,天色和谐,就这么边数边赞美地送走了一轮夕阳、满天的云霞与那道梦幻的彩虹。
这虽然只是宇宙间短暂的停留,但在我心中却铭刻成永恒的回忆。
【1】窗外的雨激起了作者的回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童年的雨趣。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将画“﹏﹏﹏”的部分中的“打”换成“擂”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____”的部分形象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为抒发作者______之情作了铺垫。
【5】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暂的停留”指的是童年的雨带来的短暂快乐
B.“永恒的回忆”是指童年的雨带来的快乐成为值得“我”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C.童年的雨太过短暂,以至作者总是怀念,并因此闷闷不乐
17、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 ”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园林之一。她虽然名为山庄,规模却是很宏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悟 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裾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zhé)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她,她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 引诱)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镇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等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晴。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 倾泻)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吸引,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把文中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用“/”画去。
【2】短文采用先_________后________的写作方法,由美丽动人的山庄全貌转而写到迷人的塞湖风光,对塞湖奇观进行了细致描绘。
【3】文中画线句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作者把“她”比作了________,这样描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分析句子,回答问题。
(1)“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这句话写出了湖水的_____(动态 静态)美,读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我的刘老师(节选)》,完成练习。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每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短文写了刘老师三件事情,请用小标题概括:(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2】“我”的刘老师教的学科是( )
A.语文
B.数学
C.历史
D.地理
【3】“我”大学报考历史学系的原因是( )
A.这是作者小时候的理想
B.刘老师帮“我”填报的志愿
C.父母给“我”选的
D.“我”深受刘老师的影响
【4】“每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着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这句话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5】“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从这句话体会到作者内心的( )
A.厌烦
B.激动
C.敬重
D.欣喜
【6】老师说自己的残腿是女娲造人时“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这事表现了老师的( )
A.幽默乐观
B.卑微内向
C.勇敢向上
D.敬业爱生
【7】联系上下文,猜想短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本文是写刘老师的,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与刘老师无关,可以删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短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班长为我们牺牲在草地里,我们怎能不伤心呢?(改成陈述句)
2、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改成转述句)
3、雷雨前,人们经常可以看到闪电和雷声。(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2、请根据要求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2、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一至第四单元中,我们学过五首古诗(词),我能把我最喜欢的一首默出来 .(5分)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