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勉强 牡烈 豪迈 拴住
B. 誓死如归 价格不菲 不屈不挠 悬崖绝壁
C. 无微不至 问寒问暖 不期而然 一见如故
D. 六神无主 百战百胜 九年一毛 五湖四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坛 粘污 朵朵冷艳 缕缕幽芳
B.大低 撩乱 颇负盛名 能诗善画
C.隆冬 眷恋 不甚在意 漂泊他乡
D.静遇 梅花魄 低头折节 葬身异国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起我们这儿的美景,那真是半信半疑。
B.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那么从容镇定。
C.灵活的嘎子没有摔过傻大黑粗的小胖墩儿。
D.这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游客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树从来就________。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________ , 长出________。不管遇到________还是________ , 它总是那么________ , 那么________ , ________也不________。
(2)忽然,像被一阵风________ ,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________ ,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________ , 群马疾驰,________ , ________向我们飞过来。
5、观察图画,然后写出相应的诗句或名言。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6、先把下面的名言补充完整,并在括号里写出作者,再选一选。(填序号)
A.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________的,但还是让我在___________做叶的事业吧。(_______)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_______)
1.我们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鼓励人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
2.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了奉献的精神。
7、找朋友。(写近义词)
安静——( ) 侵犯——( )
幼稚——( ) 轻松——( )
寂寞——( ) 等候——( )
8、比一比,再组词。
虚(_________) 辨(__________) 惨(_________) 僧(_________)
虑(_________) 辩(__________) 掺(__________) 赠(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哦 爸爸认输了 爸爸认输了 随着弟弟的叫喊声 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 是啊 我认输了 认输了 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请给文章写上合适的题目。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疾言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年气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短文中的反问句(两句),并把其中一句改为陈述句。
【4】请给文中划线的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请用“﹏”画出短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
【6】爸爸原来以为 ,“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 ,二是
【7】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用“ ”画出描写主席动作的句子,从中表现了 。
【2】读下面的短语,谈谈你的体会。
整整一天 一支接着一支 热了几次
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选文末尾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白公鹅(节选)
这只白鹅在整片河湾里最引人注目。它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
可最糟糕的是,白鹅把我下了鱼饵的一片水面,也划为自己的地盘。我们为这片水面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它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有时它率领一伙公鹅横成一排,直奔钓竿,而且还要赖在那里;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要不,它就与邻近的鹅群来上演一场厮打,弄得满河里漂浮着撕咬下来的乱羽。如果赶上这么一场耀武扬威的乱子,你就甭想有鱼咬钩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引人注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耀武扬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语言幽默风趣,可以看出作者对白公鹅的尊重,没有把它们当作动物,而是当作一个对手
B.“厮打”“耀武扬威”两个词语明贬实褒,反衬出白公鹅的可爱之处
C.“青草茂密的河岸属于它,水边最洁净的沙滩也属于它。”这句话写出了白公鹅的生活环境,突出了它的无礼、霸道
D.“有时它们在河对岸洗澡,大声叫唤,拍打翅膀,互相嬉戏。”句中的“洗澡”“嬉戏”写出了它们的快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中白公鹅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体现白公鹅具有领导才能的句子。
【5】请你也运用这种明贬实褒的方式写一段话,描写某一个人物或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以下材料,按文后要求答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小木箱,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穿他的老底,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什么也没有,难道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怪,怪,怪!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多嘴多舌。
④他那时不过40多岁吧,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我童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这最最简单又百看不厌的土戏法里消磨掉的。他给了我多少快乐呢!
【1】和《刷子李》一样,文章题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做人物名片。
快手刘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 特长:___________________ 随身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绰号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第③自然段写了“我”看快手刘表演戏法的一次亲身经历,请写出“我”在观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4】读文章结尾画“ ”的句子,“百看不厌”写出了_____________,“消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从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的情感。
13、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聚集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了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收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 建筑面积(平方米) | 编设床位(个) | 建设用时(天) | 参与建设人数 |
火神山医院 | 3.39万 | 1000 | 10 | 4000以上 |
雷神山医院 | 7.97万 | 1500 | 14 | 7000以上 |
小汤山医院 | 2.25万 | 1000 | 9 | 7000以上 |
【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可以看出广大网民对医院建设信任度不高。(______)
(2)火神山医院是第一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______)
(3)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途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______)
(4)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三所医院都是为了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______)
【2】面对疫情而建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打发—— 规矩——
(2)《晏子使楚》中的“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意概括成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②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
(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 ”的句子是楚王嘲笑晏子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晏子这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①德国著名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年幼的他,还不会说话就自己学习计算。在他三岁时的一天晚上,他竟然帮助算工钱的父亲纠正了一个计算错误。
②长大后他成为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③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孩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
⑤“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地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⑥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⑦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⑧老师头也不抬,挥着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⑨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⑩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⑪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候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⑪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这样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老师头也不抬就说高斯算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高斯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第一段能感受到毛泽东对爱子的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毛泽东是一位________的父亲。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来表现毛泽东____的心情的。
17、课外阅读。
访梅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的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跟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一天,他提出要外出作画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儿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疑惑,更有了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他去了。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了;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地看,看着看着,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找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衬在雪里,似乎在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一定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在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的,甚至连别的什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之间,又觉得舅爷可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不该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吃惊,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气,蒸气是什么,蒸气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那么说,”我们一时狐疑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的多了,使你烦躁,绿的多了,使你沉郁,黄的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1】短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
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这段话描写的两个方面是( )
A.刷墙动作 刷墙效果
B.刷墙动作 刷墙声音
C.刷墙神态 刷墙效果
D.刷墙神态 刷墙声音
【3】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语段阅读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1】用“﹏﹏”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2】这段话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静 动),突出了夜晚戏院散场后,威尼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过程。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蜻蜓飞得那么快,我哪里追得上?(改陈述句)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杨万里写的。(修改病句)
(3)这个地方这么小,怎么开宴会?(改夸张句)
(4)枝头的画眉在不停地叫着。(改拟人句)
21、句子加工厂。
(1)飞机在山势险峻、丛林密布的山区绕圈儿飞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结束了,我紧张的心渐渐平稳下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救援卫星怎能管得了这么具体、这么细的事情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一群孩子从公园里挤了出来。(改成比喻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把”字句)
【4】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被”字句)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6】老师要求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23、习作。
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选印象最深的来写,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表达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不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