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闲散(sān) 纤细(xiān)
B. 仿佛(fú) 撒腿(sā)
C. 匀称(chèng) 异地(yì)
D. 欧洲(zōu) 衣裳(shɑng)
2、《赶海》一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我”小时候唱的那支歌,这种写法叫( )
A. 总领全文 B. 总结全文 C. 首尾呼应 D. 承上启下
3、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词语与学习无关的一项是( )
A. 学而不厌 B. 废寝忘食 C. 鸦雀无声 D. 勤学好问
【2】《和时间赛跑》一文告诉我们( )
A. 一时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3】《争吵》中父亲把戒尺折断是想让“我”明白( )
A. 一个人犯了错误,就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要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B. 戒尺是用来进攻的,“我”却不知道打克菜蒂一顿,真是太傻了。
4、下列习俗中,与春节无关的一项是( )
A. 贴春联 B. 吃汤圆 C. 吃饺子 D. 舞狮子
5、注音并组词
几 相 磨 模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6、填空
看着荷叶一片紧挨着一片的样子,我想到了_____一词;想象着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我想到了______一词。
7、照样子在( )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例:(绿色)的歌 (金色)的梦
( )的晚霞 ( )的月光
( )的秋天 ( )的心情
8、看拼音,写词语。
mò shuǐ pò suì mó gū rǎn hóng hú lu
dà shī dǎn xiǎo huān yíng tòng kǔ shuì yī
9、阅读《燕子》选段,完成文后的练习。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吹拂 ( )的春天
( )的图画 ( )的燕子
【2】照样子,写出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烂漫无比 ______ _______ _______
【3】句子中划线部分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替换。
【4】从文中选择一句比喻句和一句拟人句写在横线上。
比喻句: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
【5】用“像……似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古怪的风
风是个很古怪的东西,它的脾气谁也捉摸不透。
春天,它很活泼、很温柔。轻轻地给杨柳梳(辨 辩 辫)子,给小河穿上带波纹的绿衣,亲吻人们的脸,吹醒了一个冬天的鲜花们去点缀整个春天。
夏天,它很懒惰。因为天气热,它便偷懒在家睡大觉,逗得人们老想念它。它呢?对于人们的叫骂爱理不理的,好像这些都与它无关似(sì shì)的。
秋天,它很勤快。跑遍城市和山村,吹红了山上的果子,吹黄了树叶,吹来了丰收,吹开了农民的笑脸。
冬天,它很调皮。雪花姑娘刚给大地盖好雪毯,它就把雪毯吹开,看大地妈妈和她的孩子睡得(de dé)是否香甜。它还爱搞恶作剧,吹冻了冰雪,一些不怕冷的(贪 贫)玩的小朋友出门摔上几跤,它便坐在树枝上笑,笑得连枯枝也“啪啪”作响。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或读音,在上面打“√”。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并写下来。
近义词:懒惰(_________) 顽皮(_________) 和顺(________)
反义词:勤劳(_________) 粗暴(_________) 歉收(________)
【3】填空。
风的特点是(________)。表现在:春天(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
11、美文赏析。
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刻着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名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1】写乾隆皇帝题字的故事是从_______描写卢沟桥,并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卢沟桥常被冲毁,已破败不堪。
B.卢沟桥曾经是抵抗日本侵略的地方。
C.卢沟桥的石狮数不清。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句“缅怀历史,悼念先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杂(zá)货店的老爷爷
①我家楼下有一间杂货店,卖东西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老爷爷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细长的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就像两个小月牙。听妈妈说,在她还是我这么大的时候,老爷爷就已经在这里。只是当年,老爷爷还是一个强壮的大叔,头发也还是黑黑的。
②每天早上经过杂货店,我都能看见老爷爷拄着拐(guǎi)杖(zhàng)坐在店门前,戴着老花镜,一边看报纸一边听收音机。当有熟人经过时,老爷爷就会取下老花镜,笑眯眯地打呼,时不时还会聊(liáo)几句家常,附近的街坊都会专门到这里买东西,一是因为杂货店里的商品永远物美价廉(lián),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老爷爷一直诚实守信,深得大家信任。
③记得一次妈妈和我去杂货店买完东西后,回到家才发现钱包不见了。可是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丢了,只好原路寻找。当走到杂货店时,老爷爷一看见我们就急忙跑过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钱包,塞进妈妈手里,气喘吁(xū)吁地说:“你的钱包丢在我店里了!刚刚你们走得太快,我都追不上。”妈妈笑着说:“太谢谢您了!”老爷爷摸了摸自己那一头银发说:“物归原主是应该的。”
④直到今天,这个老爷爷依旧每天坐在杂货店门前,看着报纸,听着收音机,时不时笑眯眯地向我们打招呼。
【1】从文中找出一个适当的词语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
老师说_____________是最可贵的,欺(qī)骗他人的做法不可取。
【2】为什么大家都爱去老爷爷的杂货店买东西?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能概括第③自然段主要内容的一个词语是( )
A.睹物思人 B.物归原主 C.物美价康 D.物有所值
【4】文中老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
A.狡猾 B.严肃 C.善良 D.诚实
1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啜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1】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______)的身段 (______)的角
(______)的珊瑚 (______)的腿
【2】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句,表达了鹿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不改变句子意思,给画“﹏﹏”的句子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在朗读时要读出(遗憾、叹息)的语气。说一说为什么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前后有了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 的,胡须也 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 的。
【1】把下列词语填入句中横线上。
一翘一翘 一张一张 一突一突
腿末端那副钳子_______的,胡须也_______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_______的。
【2】这句话描写的是________,依次描写了小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小虾________的特点。
15、课外阅读,完成问题。
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上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机、生命),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
一阵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叫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 柔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拔 挺立),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
【2】用“/”划去(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3】“疾”字是(___)结构的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部,再查(___)画。“疾”字在字典里有四个意思:①疾病 ②痛苦 ③痛恨 ④急速,猛烈。“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应取第(___)种意思。
【4】按下列形式写出词语。
水灵灵:_______、_______ 生机勃勃:_____、______
奄奄一息:_____、_______ 歪歪斜斜: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内容,选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用“√”表示)
(1)表现了作者喜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 )
(2)赞扬了作者喜爱小草的思想感情。 ( )
(3)赞扬了小草坚强不屈,有顽强的生命力。 ( )
(4)赞扬了小草的美丽可爱。 ( )
16、照样子,写句子。
(1)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散发出香气。(把句子写具体,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鱼缸里养了金鱼几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创作沙龙。
①小虾有趣。(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特别自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有趣的故事,不仅留下的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20、修改病句。
1.老师鼓厉我要继续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来电话了,明明迫不急待地拿起话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娟神密地看了我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们在一起谈笑风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路上的汽车穿流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写一份关于领校服的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