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词语不都是同类的一项是( )
A.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B.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不慌不忙 各种各样
C.争先恐后 返老还童 七上八下 深入浅出
D.邯郸学步 滥竽充数 掩耳盗铃 双龙戏珠
2、下面的诗句中, 与重阳节有关?( )
A.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用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B.不管天气多么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C.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D.虽然这部电影我没看过,其他同学也看过。
4、下列加点成语或名言警句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明刚才说图书是他撕坏的,现在又说是同桌撕的,真是自相矛盾!
B.水果摊老板为了提高利润,把普通苹果混在红富士里滥竽充数。
C.今天我在学校犯了错。老师不但没有责备我,还耐心地教导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作文课上,老师点评了我的习作,特别指出文章的结尾写得非常精彩,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5、看拼音,写词语。
mò shuǐ_____ zhú gān_____ suì piàn_____ làng huā_____
duó qǔ_____ suī rán_____ wǎng qiú_____ zǒu láng_____
6、根据例子和要求填写词语。
①写出三个形容山岭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写出三个和时间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③写出两个形容人好学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④补充完整:光彩夺目的(____________) 和颜悦色地(____________)
喉咙干得(____________) 空气(____________)
7、辨字组词
内______ 建______ 组______ 误______ 查______
闪______ 健______ 阻______ 娱______ 杳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kuā jiăng yán lì dào lǐ
wèi yăng chăo jià wēi wŭ
9、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那孩子又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就像一朵白云悄悄地飘过来。他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来栽进土里。噢,他刚才不小心踩倒了几棵花苗,从自己家里移来几棵补上了。
云儿多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的心。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朵朵云儿也似乎高兴地笑了。
1.读下面的句子,圈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他一手抱着一个花盆,来到风筝坠落的地方,蹲下来,一双小手扒开松土,小心翼翼地把花盆里的花苗拔出来栽进土里。
2.读句子理解意思。
风筝又飞起来了,在天空中飘飘扬扬,天空变得越发美了。
(1)“越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
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离去请教作业。从不让时间白白度过。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字的批语和提纲。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
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一处承上启下的句子。
【3】请选择三个最能表现“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这一点的句子,用“√”标出来。
(1)很早起床( ) (2)不浪费一分一秒( )
(3)高声朗读( ) (4)抓紧业余时间( )
(5)冷水浴后( ) (6)边读边做笔记( )
【4】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
……
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
“飞吧,你飞吧!”
【1】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陪伴着常年呼吸不到自由空气的人们”中的“人们”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小萝卜头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蝉
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蝉就占据了我屋子前面的树。屋里我是主人,屋外却是蝉的天下。
我喜欢观察蝉脱壳。幼虫蜕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外面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的翅膀,只留下腹部还在那旧皮里。
蝉脱壳的时候,可以说是在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向下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爪钩住那层旧皮,使它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蜕出来。那些旧皮就只剩个空壳,成了蝉蜕。整个过程大约要半个小时。
刚蜕皮的蝉,用前爪把自己挂在蜕下来的空壳上,在微风里颤动,样子很柔弱,颜色还是绿的,直到变成棕色,就跟平常的蝉一样了。
雄蝉是天才乐师。它的腹部有发声器,能发出声音。每年夏天,大概 有两个月的时间,蝉的乐声总在我耳边。我常常看见一些蝉停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地狂饮树皮里的水分。夕阳西下时,它们才沿着树枝慢慢地走动。无论是饮水的时候,还是走动的时候,它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演奏。
蝉的视觉非常灵敏,它有5只眼睛,左右和上方发生什么事情,它都看得见,只要看见有什么东西来了,蝉就停止演奏,悄悄地飞走了。
蝉的听囊在体内,即使再大的声音也不能使它受到惊扰。站在蝉的背后,你尽管拍手,吹哨子,高声讲话,它都满不在乎,仍旧镇静地演奏它的音乐,好像没有事一样。
有一回,我借来两支土铳,装满火药,安好引线,搁在门外的树底下,还把窗户打开,怕把玻璃震碎。砰!土铳响了,可是乐师们照常演奏它们的音乐,没有一个表现出出受到惊扰的样子,乐声的音调和音量都没有丝毫变化。第二枪跟头一枪一样,对乐师们同样没有什么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实验,可以说明,蝉虽有听觉,可是它所能接受的声音和人是不一样的。
【1】第2自然段至第4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读短文,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论 |
验证蝉是否受声音干扰 | _______ | _______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蝉的触角有发声器,能发出声音。( )
(2)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大约要一个小时。( )
(3)蝉的视觉非常灵敏,它有5只眼睛,左右和上方发生的事情它都看得见。( )
【4】选文中作者对蝉的观察非常细致。请选择一种你熟悉的植物,写写你的观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么多好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1)根据含义,从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①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________
②(书法、绘画)老练而雄健有力。________
(2)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________?“我”认为“煮书”是________,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________。
(3)读短文后说说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
(4)写两句课外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顾客泄气了。但栽缝又拍拍他的肩,说:“您放心,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
顾客感动极了:“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根本不用。”裁缝解释说,“因为您的布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
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
“您可别忘了,”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1】联系上文,说说顾客泄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2】裁缝为什么不用接袖子也能给顾客做一件漂亮的春装呢?用“ ”画出相关语句。
【3】顾客的心理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体会到顾客____的特点。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慨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从高处往下看
B.靠近,对着
C.到达,来到
D.照着字画模仿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
A.梅花艳丽俊秀。
B.公鸡画得漂亮。
C.想临摹《梅鸡图》。
D.整个《梅鸡图》太有味道。(有改动)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味道”的意思是( )
A.酸甜苦辣等味
B.香、臭等味
C.趣味,情趣
D.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秋天庄稼丰收了……(写出具体的丰收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用加点的词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当我们做了错事,班主任老师就用《周易》中的“_____,_______”来劝我们改正错误。当我们改正之后,他又用《左传》中的“____________?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来宽慰我们。
17、口语交际。
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你会怎样劝说他呢?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哟!
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庆龄说:“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体会加点部分,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那里有名贵的各种花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这则寻物启事有三处明显错误,请修改。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体育课后,我把写有名字的蓝球一个落在了操场上。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6月16日
三(3)班 周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病句
(1)王献之早早每天起来写字。
(2)王献之跟父亲从小练字。
21、习作。
题目:快乐的节日
提示及要求: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节日,重点围绕着“快乐”来写一写。2.可以写节日期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场面描写体现快乐的氛围。3.要流露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不少于3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