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一首诗中的括号里应该填写哪一句?( )
娉娉袅袅十三余,(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A.时有幽花一树明
B.满架蔷薇一院香
C.豆蔻梢头二月初
2、下面的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光的是:( )
A. 两个黄鹂吗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C.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掷出(zhèn) 谣言(yáo) 携带(xié) 逆风(ní)
B. 鸳鸯(yāng) 纤细(xiān) 模型(mó) 实验(yàn)
C. 耕地(gēng) 栅栏(cè) 碍事(ài) 海豚(tén)
4、下列词语搭配错误的是( )。
A.擦洗干净 B.泛起波纹 C.使劲欣赏
5、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补全思维导图。
6、读拼音,写词语。
1. 春天来了,yuān yanɡ(______)睡在沙滩上,小燕子在空中飞行,ǒu ěr(_____)会lüè guò(_____)湖面,它们飞行的zī shì(_____)是那么优美。
2.将要开放的月季花bǎo zhàng(_____)得fǎng fú(_____)要 liè kāi(_____)似的。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① 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缩写画线部分; __________
(2)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①“我”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以问句结尾,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B.这句话体现了妈妈对“我”的了解与关心
C.这句话体现了年幼的“我”对妈妈的依赖
8、看拼音,写词语。
1.两个小家伙刚跳进游泳池,就开始在水里pū teng,小手bō dòng
着浪花。
2.粗略一看,这只是一台pǔ tōng的飞机mó xíng
,细看才能发现其中的机关。
3.弟弟把肥zào pào弄得满地都是,我想:这可má fan
了!
9、我是阅读小能手!我会读一段话,完成练习。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着瓜溜走了。
【1】选择( )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表示。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画出来。
【3】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门牙_________。它的四(zhī),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_______,连_____也拿它没办法。
【4】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在( )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5】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很多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作用,选一种动物写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说明文片段,完成后面的习题。(运用关键句概括语段大意)
松毛虫蛾母亲一次产下的蛾卵非常多,蛾卵很小,像一些白色珐琅(fà láng)质小珠子。它们紧紧地挤贴在一起,而且排成整齐的队伍,形成9个竖列,每个竖列有35个蛾卵。那一个圆柱体上卵的总数大概就300个。啊,这真是一个庞大的家庭!
一个竖列的卵和相邻两个竖列的卵交叉贴靠着,不留一点空隙,看上去就像一根微型的玉米棒,非常精巧、可爱。蛾卵牢牢地黏合在一起,像被人用胶水粘贴起来的。这些蛾卵在被产下时就由一种像漆一样的黏性物质给粘贴起来,保护性鳞片那宽阔的基部就固定在这片“漆”上。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删改
【1】这两段文字的大意是( )
A.介绍了松毛虫蛾的特点。
B.介绍了松毛虫蛾一次产下的蛾卵多及蛾卵的样子。
C.介绍了松毛虫蛾卵的精巧、可爱。
【2】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选一选。(填序号)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举例子 D.作比较
(1)蛾卵很小,像一些白色珐琅质小珠子。( )
(2)它们紧紧地挤贴在一起,而且排成整齐的队伍,形成9个竖列,每个竖列有35个蛾卵。那一个圆柱体上卵的总数大概就300个。( )
(3)看上去就像一根微型的玉米棒,非常精巧、可爱。( )
【3】“保护性鳞片那宽阔的基部就固定在这片‘漆’上。”这句话中的“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最后一片树叶
秋风紧了。树上只剩下最后一片树叶。
一只鸟儿飞来了,停在枝头。他听到树叶正在叹息,就问:“你发什么愁?告诉我,我是一只快乐的鸟儿。”
树叶说:“你很快乐,我可不快乐,我快要死了。”
鸟儿笑了□说□你应该快乐才对呀□你知道那些已经落在地上的树叶在哪里吗□
树叶说:“不是掉在地上烂掉了吗?”
“但是烂掉的叶子都变成了肥料,藏进了树妈妈的身子里。”鸟儿望着树叶说,“他们在那里等着,等到春天一来,就会再长出来,变成一片片又新又绿的叶子。”
“是吗?”树叶听得出了神。
鸟儿笑着说:“是的,他们只不过是藏起来,躲过冬天罢了!”
啊,一场多么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呀!树叶听了,变得像鸟儿一样快乐了。
这时,一阵秋风吹来,那最后的一片树叶轻轻地飞下来,看上去就像在跳舞。
【1】这个故事发生在_________季,主要写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对话。
【2】请给短文第4自然段的“□”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树叶在叹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一写这片叶子在飞下来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瞭望塔。
仰望布达拉宫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作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作红宫。无论是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飘荡。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在文中找出和“耸立”意义相近的词。
【2】作者对布达拉宫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用“”划出。
【3】作者写了自己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处仰望布达拉宫所见到的景观,让人如临其境。
【4】你读后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
13、阅读有关传统节日的短文,并做题。(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
年的来历
“年”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动物,它来自我们的想象,据说会带给人们厄运。这里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年”是一头带有双角的猛兽生活在海底,每年的除夕,它就浮出水面来到岸上,吞吃活人和动物,人们都非常害怕它。于是,每到除夕,人们就携老扶幼逃到山上,躲避“年”。
有一年的除夕,一位长须老者走进了村庄,他向村里的人乞求食宿,但这个时候大家正忙着上山躲避“年”,人人都仓皇逃命,所以除了一位老妪之外没人注意到这位老者。她对老者说:“快上山吧,‘年’就要来吃你了!”老者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快逃命吧,不出几个时辰,‘年’就要来了。”老妪又一次叫道。但是老者还是面带微笑,他说:“如果让我在你家过一夜,我保证把‘年’赶跑。”“但……”最后,老妪实在没有选择了,因为她不得不马上上山,于是她就把
老者一个人留在了她的家里。
半夜里,“年”果然来了。它看到老妪家的门上贴着红纸,屋子里又烧了一团火,于是浑身颤抖,发出一声怪叫。它对着屋子,怒目圆睁,然后猛扑上前,就在它要冲进屋子时,里面传来了爆竹声,“年”再一次浑身颤抖,再也没有靠近的勇气了。最后,门打开了,先前向老妪乞讨食宿的老者穿了一身大红衣服,面带微笑。“年”看到后扭头就逃。
原来,“年”怕红色、火焰,还有爆竹声,从那以后,人们就知道如何赶跑“年”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些风俗越传越广,人们称之为“过年”。
【1】结合第一自然段,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件事。
【3】过年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4、读课文第6自然段,完成练习。
1.“谈笑风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台风来临的时候,人们为什么还谈笑风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炒栗
我的家乡是北京,糖炒栗子是我家乡的特产,尤其是产自怀柔的油栗炒成的糖炒栗子,更是皮薄,味甜。
每年初冬时节,街边卖炒货的小店门口便会支起一口大铁锅,许多棕色的栗子和无数黑乎乎的小石子伴着糖稀在铁锅里被两个铁制的叶片有节奏地慢慢地翻动,随着铁锅不断地加热,栗子的颜色由浅变深。
这时,一股股栗子特有的香气便飘了出来。无需老板特别的吆喝,闻到这馋人的香气,许多人停下脚步,买上一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每到这时,我也会迫不及待地买上一大袋,大快朵颐一番 。
炒熟的栗子油亮油亮的,冒着热气,在寒冷的冬季为我们带来丝丝暖意。趁热吃。咬一口,把外皮咬破,然后剥壳除膜,把金黄色的栗子塞进嘴里,感觉热乎乎,香喷喷,甜滋滋的。那滋味真是美极了!还等什么,再来一颗吧!
如今,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上海生活了,每到冬天,我都会怀念北京的糖炒栗子,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
【1】照样子写词语。
甜滋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油亮油亮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我的家乡是__________,特产是__________,她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那感觉出栗子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家乡的特产是什么》赶快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学完本文,你一定深受启发,那就以“寒风凛冽”为主题画一幅画吧,看谁最有创意。
17、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死海为什么能将人托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除了《海底世界》告诉我们的,大海还有什么秘密呢?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你对大海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老鼠,你一定要改掉挑食的坏习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这学期,我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刚的错别字大大退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到夜晚,整个香港成了海洋的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家乡是南京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改进了不守纪律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一定有很多玩具吧?从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抓住玩具的外形、功能等主要特征,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习作。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