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惊滔骇浪 碧波荡漾 微波粼粼 风平浪静 B. 栩栩如生 唯妙唯肖 以假乱真 身临其境
C.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举世闻名 名闻遐迩 D. 苦思冥想 绞尽恼汁 深思熟虑 哎心沥血
2、对下面语段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像帆一样,既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它们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A.鸵鸟双翅退化。 B.鸵鸟善于奔跑。
C.鸵鸟不会飞翔。 D.翅膀保持平衡。
3、“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与这句话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
A.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B.这道题真的很难吗?我看并不是。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谧的,是梦幻的。
D.抬头望去,一匹白绸缎从悬崖上源源不断地飘落下来。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
A.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B.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C.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
D.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望着妈妈笑。
5、“浮”组词错误的是( )
A.漂浮
B.浮云
C.浮烂
6、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投降 降落 未肯降
B.弯曲 歌曲 曲折
C.铺路 铺开 铺水中
D.空隙 空气 天空
7、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舒适 违抗 无可耐何
B.训斥 求绕 哄堂大笑
C.分辩 即使 亭亭玉立
D.严厉 助威 奔流不息
8、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不改变句子原意。
(1)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_____
(2)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_____
(3)宇宙是未知的,我们将继续探索它的奥秘。 _____
(4)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_____
9、默写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诗人以“______”字贯穿全诗。
2.我认为诗中“______”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的盛情。
10、课外阅读。
我家养鸡(节选)
有一天,妈妈从乡下探亲回来了,带回了大小四只鸡!此起彼伏的鸡叫声带给我们很多欢乐。
给鸡找食的任务当然交给我们了。每天放学以后,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鸡。然后,我就提着小竹篮出去挖蚯蚓,或是网捕飞虫,或是在路边捡烂菜叶。为了找到足够的鸡食,我得走很远很远,天黑时分才能回家。
哥哥姐姐比我忙,常常为了赶课外作业而不能陪我去找鸡食。更气恼的是,他们俨然已经是半个大人了,经常附和着爸妈,用大人的腔调来提供杀鸡的理由。他们议论着应该杀那只黑的,然后再吃那只白的……这种议论总引起我的一场大吵大闹大哭。
不准杀鸡!——我吼得天昏地暗。
尽管一次次抗争,鸡还是一只只少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生蛋最多的黄母鸡。这只鸡孤零零的,在小院子里跑来跑去,哪儿也找不到它的朋友。直到放学时分,才有我来给它喂食,对它说话,把它抚摸。它对别人似乎都有些畏惧,见人就惊慌地躲避,但对我十分亲热温顺,似乎已熟悉我。我压它低头,它就久久地低头;我压它蹲伏,它就久久地蹲伏,非常听话。眼睛老投注于我,好像看我还有什么吩咐。有时候发出低声的“咕咕咕”,似感激,似撒娇,又似不安地诉求什么。
最揪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最后一只鸡也不生蛋了。那几天父母好像在悄悄议论什么,我的心情越来越乱,也越来越沉重。
一天,我放学回来,见小院子里空荡荡的,只剩下那个粘满糠粉的鸡食盆,而厨房里飘来一丝鸡肉的香味。我明白了。我知道我无能为力。我再也忍不住,跑到卧室扑倒在床上,伤心地大哭起来。
几块鸡肉被夹到了我的碗里,是母亲特意留给我的。一餐又一餐,它们被热了一次又一次,但我还是没有去碰它们。
【1】全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我”是怎样给鸡找食的?请用“横线②”画下来,并结合标下划线的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五自然段中,可以体会出“我”与黄母鸡之间有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现最后一只鸡被杀了之后,“我”的表现怎么样?请用“横线①”画出来。
【5】为什么那几块鸡肉被热了一次又一次,而“我”始终没有去碰它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的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的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是对周恩来的_______描写,从“清晰而坚定”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3】魏校长听了他们的话,“为之一振”的原因是( )
A.魏校长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宏伟的抱负。
B.魏校长觉得他的话太天真了。
【4】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dī tí)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nèn 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ì 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cào zà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蟋蟀不吃洞口那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丛草不好吃
B.那丛草可以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3】这两段文字的观察顺序是( )
A.从外到内
B.从左到右
C.从远到近
【4】请用“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片段或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互惠互助
你知道吗?动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呢。
蜜獾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捣毁 销毁)野蜂巢。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往往扇(shān shàn)动着翅膀,做出特殊的动作,并发出“嗒嗒”的声音。蜜獾得到信号,便匆匆赶来,爬上树去,咬碎蜂巢,赶走野蜂,吃掉蜂蜜。导蜜鸟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去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海葵虾和红海葵也合作得很好。海葵虾的两只大螯各自夹着一只红海葵,整天东游西荡。一旦遇到危险, 海葵虾立即提起红海葵,红海葵便用有毒的触手对付来犯者。这样,海葵虾可以到处觅食,不必为安全担忧;而红海葵只要海葵虾吃剩的食物就可以饱腹了。
鳄鱼和千鸟的互惠互利更为有趣。千鸟( )在凶猛的鳄鱼身上寻找小虫吃,( )进入鳄鱼的口腔中,啄食残留的鱼、蚌、蛙的肉屑和寄生在里面的水蛭,帮助鳄鱼清洁口腔。有时鳄鱼把大口一闭, 千鸟就被关在里面。然而你不必为千鸟担心,( )千鸟轻轻用喙击打鳄鱼的上下颚,鳄鱼( )会张开大嘴,让千鸟飞出来。
【1】将第2自然段中不恰当的音、词划去。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特别——(_______) 担心——(_______) 残存——(_______) 经常——(_______)
【3】从下列几组关联词中选择正确的填入第4自然段的“( )”中。
因为……所以…… 不但……还…… 只要……就…… 不是……而是……
【4】本文告诉我们动物之间有复杂的联系:不光有__________,还有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得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具体指什么?请用“ ”画出来。
【5】蝙蝠的嘴相当于雷达的_________,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的___________。
【6】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你知道有哪些呢?(至少举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宁可卖房度日,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庞大的怪物。(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病句。
①教室里传来了雷鸣般的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川、河流、森林把朝霞染得一片通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姑姑买了香蕉、梨子、茄子、苦瓜等水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4处毛病,请修改在横线上面。
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项蓝色的帽子。他每天几乎差不多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不是打扫卫生,就是批改作业。课间的时候。他总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我们都很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地球上的恐龙大约一定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明湖岸边裁着无数数不清的倒垂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真 (可以填高兴、难过、烦恼、后悔……)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题目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把经过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