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的好朋友小丽要搬走了,她很难过,下列句子可用来安慰她的是哪一项?( )
A.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去了新地方会交到新朋友的。
B.你要搬到别的地方了,不知道我们的友谊能维持多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距离不会隔断我们的友谊,以后常联系。
D.无论你会不会忘记我,我都不会忘记你这个朋友的,祝你开心、幸福。
2、下面谚语与秋天无关的一项是( )
A.立了秋,把扇丢。
B.二八月,乱穿衣。
C.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
D.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港(gǎng) 睫毛(jié) 冲刷(chōng) 冲我笑(chòng)
B.冰雹(báo) 晕倒(yūn) 屡次(lǔ) 慷慨(gài)
C.抚摸(fǔ) 旗帜(zhī) 海啸(xiào) 一缕(lǒu)
D.神圣(shéng) 宴会(yàn) 迸发(bѐng) 覆盖(fù)
4、对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题西林壁(题写,书写)
B.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C.醉卧沙场君莫笑(操场)
D.诸儿竞走取之(跑)
5、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花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课文《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唱的是哪种剧()
A.京剧
B.豫剧
C.川剧
7、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发扬——传统 作用 民主 威力
B.保存——实力 古迹 纪录 信息
C.交流——思想 经验 文化 意见
D.改善——生活 环境 条件 关系
8、补充下列词语,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___)以(____)日 小心(___)(____) 隐约可(___) 不可(___)交
魂(___)魄(____) 绿树成(___) 狂风大(___) (____)(____)发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该读____,同“寨”。( )
A.zài
B.cái
C.zhài
D.chái
【2】“但闻人语响”中的“闻”意思是( )
A.用鼻子闻味
B.用耳朵听见
C.用眼睛看见
【3】理解古诗,对的画“√”,错的画“×”。
(1)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寂寞凄凉的悲苦感觉。( )
(2)“返景入深林”是指回到深林再次观赏风景。( )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运用反衬手法,以动衬静,用人语响表现山中的空寂。( )
(4)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学画回忆(节选)
丰子恺
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发生冲突,互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先生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又知道画是我所作,便厉声喊我走过去,问我:“这画是不是你画的?”我回答一个“是”字。他拉开我的抽屉,搜查起来。我的画谱、颜料,以及印好而未着色的画,就都被他搜出。我以为这些东西会全被没收了;结果不然,他只把画谱拿了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先生旋转头来叱一声:“读!”大家朗朗地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放假的时候,他见到我,换了一种与前不同的声调说:“这书明天给你。”
第二天早上我到私塾,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照这样子画一个大的么?”我支吾着说“能”。我没有防到先生也会要我画起画来,其实我向来只是“印”,不能“放大”。这个“能”字是被先生的威严吓出来的。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色彩的。”我只得说“好”。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家惊奇和羡慕地对着我看。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直到放假。
放假时我挟了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大姐教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页中间。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取出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我依照她的指导,竟用柳条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我用毛笔勾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师傅,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还有几个老妈子,更加热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张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这画送到先生那里,先生高兴得很,立刻把它张挂起来。
这些事情都过去好长时间了。今天来看,假如我早些学木炭写生画,早些受美术论著的指导,我的学画不会走这条崎岖的小径。唉,可笑的回忆,写在这里,给学画的人做借镜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崎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大姐的指导下,是怎样成功完成先生交代的任务的?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信息
在画谱书页中放一张纸→__________→用柳条画格子→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1)从文中加点的“过了好一会儿”中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先生要“我”画孔子像时,同学们很是惊奇、羡慕,而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你怎么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情的?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将画好的孔子像交由先生手里,从先生的反应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想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波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着。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1】收庄稼前,村里的风俗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这句话中“秋虫唱着”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3】第2自然段写了“我”和“阿妈”在哪里走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月亮时“我们”看到了什么?用“ ”在选文中画出来。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爬山虎的脚(节选)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1】细读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看看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请把表示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2】作者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是因为他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察。
【3】请从两个角度在文章的空白处做批注。(两个角度:写得好的地方、给你启发的地方。)
13、阅读小木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长 城 风 光
放假了,爸爸带我去北京八达岭游玩,我( )了长城风光。
来到长城脚下,我们沿着入口的公路顺坡而行,不一会儿便来到长城上。仔细看城墙,足有几十米高,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垛口,站在垛口处可以看清周围的一切。城墙上面很宽很宽。听爸爸讲可以并行八辆马车。城墙如此坚固,真是古代北方的屏障啊!从垛口处俯视长城内的下面,一条小河两旁树木茂盛,到处是竞相开放的野花和丛生的杂草。我抚摸城墙大块大块的青砖,不禁想到:这样高大的山,这样崎岖的路,当时既没有汽车又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把一块块青砖运上来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进尾的万里长城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转过身来看长城之外,最醒目的是烽火台。我在书本里常常看到这个古代战争的“报警器”,这次我终于看清了它的面目。只见它高高耸立,呈小山形状,顶是平的。前面是一条通道,左边有个石梯直通上边。虽然经历了无数年代,( )了无数狂风暴雨的侵蚀,入耳整个外形依然可见。陡然间我仿佛看到了烽火熊熊燃起,侵略军铺天盖地而来,无数炎黄子孙奋起反抗!。
站在长城上,望着这一切,我浮想联翩。我想,我作为炎黄子孙,我应该……
(1) 选择填空。 (8分)
①文中的前后两个括号应分别填写词语( )和( )
A、饱含 B、饱受 C、饱赏 D、饱满
②文中标“ ”句子的正确理解是( )
A、 说明长城修得很长,很壮观。
B、 说明长城是宏伟的。
C、 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③这篇短文的观察顺序是( )
A、由远及近 B、由近及远 C、从头到尾 D、从尾到头
(2) 请你结合短文的内容,写出被“……”号省略去的话语。(6分)
14、课外阅读。
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声,我唯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低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当父母的心理的不平衡吧。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病,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地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运出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对“辉煌的表情”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闪亮的眼神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
【2】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悄悄地”照应了第二段中的_____________。这里的“证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标题“儿子的礼物”有双重含义,一是物质上的礼物,即___________;二是精神上_____________。
【4】你给父母送过什么礼物?说一说为什么送这个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她是一位谦虚、美丽、漂亮的姑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巨人看到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和欢乐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的学校是个美丽的地方。(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当小医生。
1.我们要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
______________
2.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插图很美丽。
______________
3.给逃难的人一碗饭吃,每个善良的人大部分都会这么做。
______________
4.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不知什么时候,天空已布满乌云。屋边的小树在大风中轻轻地摇曳。张大爷望望天空,断定可能要下大雨,就一袋一袋立即把粮食往家里扛。
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列病句。
(1)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会表达
《秦兵马俑》导游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