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成语替换下列句子中的俗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让我这种小脑不发达的人去跳舞,那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强人所难)
B.你不要再这山望着那山高了,脚踏实地干点事才是正经。(见异思迁)
C.我这人就喜欢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
D.前怕狼后怕虎的人终究是干不了大事的。(狐假虎威)
2、“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哪位诗人的称赞?请选一选。( )
A.王维
B.张继
C.李白
D.纳兰性德
3、下列谜语中,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谜底:曼
B.草上飞。谜底:早
C.注册没有一点水分。谜底:珊
D.孔子出游载月归。谜底:用
4、我能比较后组词。
浸(_____) 陷(_____) 慌(____) 祭(____) 哨(_____)
侵(_______) 馅(______) 谎(____) 察(____) 销(_____)
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为了让儿子有个光明的前途,母亲只好忍受在____的环境里工作。
(2)与室内干燥的情况相反,室外竟是如此____。
(3)我喜欢的不是有很多华丽词句的文章,而是满带着真情实感的____文章。
(4)要相信,走过____的小路,就是宽敞的大路,只要向着目标努力,就可能获得成功。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看到四月的乡村里,刚刚结束种桑养蚕的农家又要开始忙活插秧了,我们会联想到范成大笔下的“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2)爱国,从古至今都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王昌龄以戍边战士的口吻抒发了豪情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陆游则感叹“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盼望朝廷能尽快收复中原。
(3)《朱子语类》中有言:“人有耻,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有羞耻之心,
不该做的事情不能做。《论语》云:“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告诉我们为人要坦荡、光明磊落。
(4)这学期我们一起漫步中国古典名著长廊,品读了许多精彩故事,如《儒林外史》中的“两茎灯草”;《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___”;《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
7、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满天下 人喧马_____ __________一色
____________汹涌 繁花似______ 犹_____不决
__________惜别 _____笔_____书 绿______成荫
8、我会查字典填空。
“窃”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在字典中“窃”的释义有: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在“窃读”一词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9、阅读短文。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①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只一脚,腾地踢到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的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的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②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③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1】与选文第三段 “当不过”的“当”的义项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例不当
B.敢做敢当
C.首当其冲
D.锐不可当
【2】作者着意描写了“三拳”,第一拳打在_________,从_________觉来写;第二拳打在_____,从____________ 觉来写;第三拳打在__________,从_______觉来写,都运用了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3】“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请简要分析“打得好!”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手法描写鲁提辖的?试着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短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语意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意思的递进
2.“ 、刹那间”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 、准确的特点。
3.用“”画出描写变色龙舌头长的句子。
4.我们为什么被它吓了一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变色龙长相凶恶,看着令人胆寒,它突然跳出来,因此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B.变色龙能够迅速变色,令人感觉害怕。
C.变色龙捕食速度很快,而且目标准确,令我们感觉很惊讶。
11、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
【2】抄出文中集中体现读书人创作的艰辛和锤炼语言的难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4】郭沫若认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于读书,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记下这一节,是这里着实使人迷恋,使人分外感觉到青岛那似海的胸襟。而造成这一感觉的,乃是建设者的聪明,是他们没忘为高楼林立的城市安上一双双明眸。恰恰是这双双明眸,倍加亮丽了青岛,让她永恒地展示着自己的个性。
(1)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永恒:________________ 不厌其详: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一双双明眸”到底是指的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城市的明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有这样的“明眸”吗?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在乡下压根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就蹬着他那辆已不可能再永久下去的老“永久”自行车,带着我便摸黑去赶热闹。
④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⑤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一天听说邻村有人结婚,晚上放电影,儿时的几个玩伴就邀我一同去凑热闹。我对父亲说:“爸,我去看电影了!”父亲说:“去就去么,还说什么,又不是小孩子了!”“你不去?”“你自个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
⑥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你的位置好!”一边托孩子骑在了自己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
⑦不知怎么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⑧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独自回家。
⑨敲门。父母已睡了,父亲披着上衣来开门,“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电影不好看吗?”
⑩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什么也没回答,只是把自己身上那件刚才出门时父亲给披上的大衣又披到了他单薄的身上……
【1】给短文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理解第④自然段中“水漫金山”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
【3】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这个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了两次“看电影”的场景,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是_______。
【5】文中最打动你的细节是哪一处,请用“ ”在文中划出来,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下你的批注: 。
【6】父亲关心儿子,儿子深爱着父亲。找出与第⑤自然段中“说完,回屋拿了一件大衣给我披上”相照应的句子,并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7】不知怎么的,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眼睛的湿润?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看电影时,被旁边那位父亲的举动感动了。
B.“我”被电影内容感动得落泪了。
C.“我”看电影时遇到一对父子,突然想起当年和父亲一起看电影的瞬间,并对父爱有了更深的感悟,从而流下泪水。
14、课外类文阅读。
纸上谈兵的赵括(节选)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候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吧。”
【1】请用“______”画出全文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2】从赵括对赵王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3】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劝说赵王不要拜赵括为将,赵王却听不进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赵王是个( )的人。
A.刚愎自用
B.有主见
C.善于用人
D.有大局意识
15、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1】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往北走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用“ ”画出来。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感觉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顿。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人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人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子就会生意了!”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在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哗啦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下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火车终于驶出了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进,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______) 吵闹——(______)
【2】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段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他的眼前为什么模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续
【2】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描写了母亲的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了母亲的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
【4】“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对母亲_________的情感。
18、阅读文学类作品
父亲的收藏
①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他甚至收存了莫扎特11岁时的一件手稿。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可惜的是,它们在茨威格自杀后全部散失了,有些可能永远从世间消失了。
②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轶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③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④“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⑤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 “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我对父亲说。
⑥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⑦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还有几封特别的信,是姐姐谈恋爱时她男朋友写过来的,不知怎么被父亲收着了。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⑧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注释: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1】对于本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真收藏着许多值钱的好东西。
B.父亲收藏三个儿女成绩报告书,奖状,证书等,歌颂了深沉的父爱。
C.在我的追问下,父亲拿出了自己的珍藏品。
D.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珍品。
【2】文中父亲和“我”都有一“愣”,对“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父亲的“愣”是对自己收藏的东西还能引起儿子的关注感到意外;儿子的“愣”是从父亲的与众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而震撼。
B.两处“愣”都表现出乎意料。
C.两处“愣”分别表现父亲和儿子的感动。
D.父亲的“愣”是对自己收藏的东西引起儿子的关注不知如何应对;儿子的“愣”是从父亲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而没有反应。
【3】我对父亲的收藏心理变化的过程是( )
A.狐疑——好奇——发愣——窃喜——忍不住
B.狐疑——好奇——窃喜——发愣——忍不住
C.狐疑——窃喜——好奇——发愣——忍不住
D.狐疑——窃喜——发愣——好奇——忍不住
【4】设置悬念的方法能激发好奇心,吸引读者,在揭示秘密之后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感情的共鸣。对本文设置悬念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这里的设置悬念与后文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收藏不值一提。
B.第四自然段写我的猜测,反复设置悬念。父亲的两次摇头,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当我知道父亲的藏品后,不禁由衷感动。
C.“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着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这里的“不慌不忙”“温和”表现的是父亲心理有秘密,只是在卖关子。
D.“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这句也是在设置悬念。
【5】结合文章说一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
19、阅读
《白鹭 》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莺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叫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一一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文章的第一段只有一句简短的话,你认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散文表现了郭沫若创作的何种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杜鹃”、“黄鹂”、“白鹭”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不少,请各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句
①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 ②建筑物装上这种玻璃。
21、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同学们,快乐的寒假即将来临,为了弘扬读书风尚,让大家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寒假。学校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过一个寒假,读一本经典”整本书阅读活动。你想为大家推荐哪一本好书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注意一定要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