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笔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抖擞 杭洲 竞争 诗情画意
B.仿照 同胞 鞠躬 正襟危坐
C.慢游 侵略 祭祖 金壁辉煌
D.灰烬 郊外 建筑 众星供月
2、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出“静”的景象的是哪一项?( )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D.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运用错误的是( )
A.因为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次实验没有成功。
B.人民大会堂不但高大,而且庄严。
C.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国家。
D.台湾不是独立的国家,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辨字组词。
涎 ( ) 泛 ( )
蜒 ( ) 眨 ( )
怡 ( ) 踱 ( )
抬 ( ) 渡 ( )
5、选做题。
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___________)
2.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_______)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___________)
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sǔn shī háng zhōu yáo tái guī bǎo
( ) ( ) ( ) ( )
hóng wěi rù qīn tǒng zhì huī jìn
( ) ( ) ( ) ( )
7、根据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①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拌了个仰面朝天。( )
②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
(2)“________”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______” 指人四十岁;“_______” 指人七十岁。
(3)《两茎灯草》中“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这一描写生动表现了严监生的_____。
(4)“_______,_______” 说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心胸开阔,而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5)读了“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我感受到了诗人陆游对南宋遗民的深切同情;“_____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乡村农人的忙碌。
8、古诗中蕴含着哲理,传达着情感。请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抒发爱国之情:________
(2)劝诫他人惜时:________
9、台灯和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 黑暗── (_____)
【2】在文中找出三个反映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 _____ ____ 蜡烛_____ _____ _____
【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把短文分成两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 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 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1.把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2.用下列词语造句。
不仅……还……
有……也有……有……也有……
11、课内阅读。
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在画线句子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2.这几段话主要写诺尔贝研制出了 和
这两种炸药。
3.文中两处破折号的作用都是 。
4.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
5.摘抄文中描写实验危险的词句,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诺贝尔什么样的精神?
12、课外阅读
杨 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yōnɡ)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柳。
【1】说说短文围绕“杨柳”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蒸蒸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贪婪之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3然段中看出杨柳具有_______的特点,作者借杨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本短文和课文《落花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某真空抽气机使用说明书,完成各题。
一、各部件的功能及使用说明:
A.各部件功能
B.使用说明
1将抽气机的抽气口压在压缩袋气嘴上(如图1),接上电源,打开开关开始抽气。
2当压缩袋内的衣物或棉被等不再收缩时(如图2)(最长时间约为1分30秒),即可关闭抽气机,停止操作。
二、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B . C . -018 额定电压/频率 220 V/50 Hz
额定功率 200 W
最大真空度 6 kPa 噪音 80dB 防护等级 Ⅱ类电器
三、安全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1本产品是一台电动器具,您必须按照正常使用方法操作,切勿让儿童当玩具玩耍。
2本产品专门用于真空压缩袋抽真空,不能作其他用途使用,或进行其他异常操作。
3切忌将抽气口靠近眼睛、耳朵、头发或身体其他部位。
4本产品应避免接近发热器具或直接在太阳下曝晒,以免发生意外。
5 正常工作时严禁堵住出气口,避免在抽气口被堵情况下长时间运行本产品,以免电机损坏或本产品发热变形;使用时谨防沙子、小石粒等被吸入抽气口。
6 长时间持续使用可能使产品变得疲劳或发热加剧,损坏产品,持续使用本产品不得超过3分钟,发热发烫属正常,有火花也属正常。
7严禁在无人看护情况下使用本产品;不用时,请及时切断电源。
【1】持续使用该产品不能超过多少分钟?( )
A.1分钟 B.2分钟 C.3分钟 D.4分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该产品可以放在太阳下曝晒。
B.该产品可以用于吸取毯子、毛料等衣物上的灰尘。
C.该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发热发烫、有火花,属正常现象。
D.压缩袋里的衣物不再收缩时,还可再使用3分钟。
【3】妈妈在使用该产品时,有人给她打电话,她便先接电话,让产品自行工作,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
【4】奶奶想用该产品吹干衣服,你会怎么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
14、赏析佳句,并完成练习。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1】句子的中心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描写松鼠的特点时,用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连用三个动词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句子。
只要有人轻轻地靠近松鼠,它们就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清香父母茶
①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10余年了,只要想起父亲的宽容,母亲的关爱,便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映 印)于眼前。
②10年前,我在祖国南疆一个叫科甲的哨所当兵,生活的单调、训练的紧张,使我这个初入军营的学生兵非常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的亲人。一次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之后,我又累又渴,此时的我很想喝上一杯茶水,尤其想喝上一杯清香滚烫的家乡茶。我按捺不住饮茶的(希望 渴望),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问声平安,便是请爸爸买1公斤的新茶寄来。
③信是寄到父亲单位的,不巧父亲出差了。晚上单位的同事就将信送到我母亲手里,母亲一看内容,难过得眼泪直往下掉:可怜我儿,当边防兵可真苦啊,连菜叶都吃不上!母亲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去菜场(chǎng cháng)买了几十斤青菜,扛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菜叶拿去晒。
④那时正值江南梅雨季节,想要把菜叶晒干可真不容易,为了尽快把菜叶送到我手中,天(梢 稍)晴,母亲就早把菜叶拿出去晒,若遇上天下雨,不会骑单车的母亲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回家收菜叶。
⑤菜叶晒干了,父亲出差也回来了,看到满屋子的菜叶,很是纳闷,问到底是咋回事。母亲就拿出我的信给他看。父亲看了信,说:“边防兵再苦也苦不过南沙。南沙都有定期补给(gěi jǐ)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或许是知子莫如父,父亲猜我想要的是茶叶而不是菜干,于是给我寄了1公斤的茶叶,并写信问我要的是否是茶叶;同时说(希望 渴望)他给我寄错了,因为那饱含母亲深情的菜叶没有寄来。
⑥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真不知道,父亲后来是怎样把那些干菜吃完的。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词或拼音,共6处。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问题。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原意。
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和文章开头相照应的句子。
【5】请你用“ ”画出3处最能体现“母亲的关爱”的句子。
【6】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赞扬了________。读了这篇短文,你会想起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也会想起这样的俗语:________。
【7】“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我”为什么难过?请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故乡我爱你
①月如风,轻轻飘过记忆的海洋,勾起那潮水般的回忆。也许你拥有漓江的清澈见底,也许你拥有长江的汹涌澎湃,也许你也拥有青藏高原的风情万种,但我拥有的却是一个小小的村落——我的故乡
②我的故乡啊,是我童年快乐的场所,是哺育我成长的摇蓝,那儿有我勤劳、善良的长辈。
③古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块世外桃源。但故乡的人却没有沉浸在美丽的环境中。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开创新的面貌,靠的是那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那灵活的头脑,把故乡建设得格外美丽。
④故乡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没有闪烁的街灯,有的是双手开垦的梯田,有的是整齐的砖瓦房,有的是长势茂盛的庄稼,有的是一颗颗朴实的心。他们自己兴学办校,他们修建自己的发电站,他们用真诚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他们把一生的热情和青春融入了故乡那一颗颗大树的根系,沐浴在故乡的风雨中,他们留下了一片永不褪色的记忆。故乡的人啊,我爱你们!
⑤最值得一提的是故乡的栗子,满山遍野的栗子树,绿油油的叶子衬托出一团一团的小毛球,球内就装着栗子。那小毛球浑身是刺,形如刺猬一般,为了致富,故乡人绞尽脑汁,请专家,办夜校,搞实验,终于研制出新的品种,那又大又香的栗子哟,闪烁着故乡人智慧的笑脸,体现着时代的风采。故乡的人啊,我为你们骄傲。
⑥如今,故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在变,生活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我们小孩也在变,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是人们快乐的笑声,故乡美,故乡的人更美。
⑦故乡的一切一切早已在我幼小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那儿有祖国进步的真实写照,那儿有祖国强大的见证。
⑧我爱我的故乡,一个小小的村落!
【1】文章开头第一段中作者列举的漓江特点是______________,长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青藏高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这些特点与故乡村落的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
【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一句谚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里表达了对家乡的无比_________之情。类似的句子还有_______________。
【3】作者重点介绍了家乡的什么特产?简略写了家乡哪些变化?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 不如大拇指吃力, 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拖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它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他主干的。
【1】结合文章语言风格思考,在横线上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却……
B.虽然……但是…… C即使……也……
【2】文中写出了食指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食指工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读选文,你感受到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食指形象。
【4】请用“ ”画出你感觉风趣的语言。
【5】说说语言风趣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不仅仅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还为我国早期的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早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前,钱学森就以超前的眼光,提出了“两弹结合”的构想。他是核导弹研究设计的总负责人,是科学泰斗。他的超常智慧和杰出成就令人敬佩。而发生在1964年的一个小故事,更足以折射他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
1964年1月1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青年郝天护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信中指出钱学森新近在《力学学报》发表的一篇关于土动力学的论文中,一个方程的推导有误。
见信后,钱学森并没有不屑一顾。他迅即找来那篇论文,重新推导论文中有关公式的方程组,发现的确是自己的失误。
1964年3月29日,钱学森提笔给郝天护回复了一封信。信中说,“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这使我很高兴。科学文章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所以我认为,您应该把您的意见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短文投《力学学报》刊登,帮助大家。您以为怎样?让我再一次向您道谢……”
这封言辞恳切的信中,他称呼对方为“您”,而且在“您”字之前空了一格,以示尊重。短短的几百字信中,一共用了13个“您”。
收到钱学森亲笔回信的郝天护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信寄出后,他还曾后悔过,怀疑过自己不自量力:人家钱先生有空搭理我吗?但令他惊喜和感动的是,钱先生在信中毫无居高临下的气势,展现的是平等待人的长者风范、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和与人为善的诚实美德。他兴奋得在走廊里大喊:“钱学森先生回信了!”
在回信鼓励下,郝天护把自己的见解写成700字的短文,题为《关于土动力学基本方程的一个问题》,投给《力学学报》。编辑当时没有马上刊用,后来在钱老关心推荐下,发表在中国力学界的权威杂志《力学学报》上。《力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办,首任主编正是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能在这本重量级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有时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几十年过去后,郝天护由一棵学术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成长为固体力学专家,东华大学教授,曾连续多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1995年还被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当时钱学森的回信,给从首都下放到边疆的知青郝天护以极大的鼓舞,让他念叨了一辈子,感恩了一辈子。郝天护后来回忆说:“他的炽热回信对我的一生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使我在艰难条件下也矢志不移地崇尚科学。”
钱学森对待一个无名的晚辈后学能如此谦逊爱护,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虚怀若谷:_____
居高临下:_____
【2】短文主要介绍了“钱学森收到信,发现( )”→( )→郝天护收到回信→( )→郝天护成长为固体力学专家。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句子。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青年郝天护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给钱学森写了一封信。”郝天护的心情“惴惴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他可能会想:_______。
(2)“短短的几百字信中,一共用了13个‘您’。”日常生活中,“您”字一般用于______,从这封信中的称呼可以看出_____。
(3)“几十年过去后,郝天护由一棵学术幼苗长成了参天大树。”这句话用了___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
【4】为什么当时钱学森的回信让郝天护“念叨了一辈子,感恩了一辈子”?
_______
【5】你想用_____、_____(词语)来评价钱学森,用_______、_______(词语)来评价郝天护。
1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当年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后是怎么做的?请用文中词语概括回答。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大火连烧三天”,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
【4】对侵略者这一罪恶行径,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21、 按要求改写句子。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
(3)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修改句子。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调换词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通常一般一胎生三四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用带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不少老师,他(她)们各有各的特点,或严厉,或慈爱,或博学,或幽默,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慢性子,高矮胖瘦各有不同。他(她)们可能管理风格不同,但都是你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想一想哪个老师最让你难忘?他(她)有什么特点?这个老师有什么事让你难忘?以“我的______老师”为题,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特点鲜明,事件具体,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字体端正,书面整洁。篇幅400字以上。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名、人名。
题目:我的______老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