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段意串联法,把各段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
B.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
C.可以给故事情节“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D.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身段
B.崩踏
C.拒绝
D.繁殖
3、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C.《我的“长生果”》中“长生果”加引号,是特定称谓。
D.《题临安邸》是林升写在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4、诵读积累,准确填空。
(1)春天最美是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染上___,飘着___。
(2)《示儿》作者是___朝诗人___。诗的前两句是___,___。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___的情感。
(3)明月松间照,___。
(4)___,非是藉秋风。
(5)余___读书有三到,___、___、___。
(6)“知之为知之,___,___也。”这句话出自___
(7)“人生自古谁无死?___。”这句话出自文天祥的《___》。
(8)酒入___,化作___。选自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5、看拼音,写词语。
fán zhí hǎn jiàn jiào huì shǔ jià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lí míng zào yīn ding zhǔ fáng à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猜字谜。
相传苏东坡去拜访一位朋友,来到一个岔路口,他犹豫不决,不知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这时,恰巧有位老人坐在路口的大石头上休息,苏东坡便上前询问。谁知道老人听后一言不发,却转身躲到石头后面,又露出头来看看苏东坡。苏东坡应该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请填在括号里。 ( )
7、看拼音,写词语。
感恩在kùn jìnɡ____中帮助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jiān dìnɡ le xìn niàn_____;感恩在shùn jìnɡ____中忠言提醒你的人,是他们帮你jiào zhènɡ le hánɡ xiàn_____;感恩污蔑你的人,是他们让你知道正人先正己。
8、同音聚会(填写同音字组成词语)。
juàn ( )恋 疲( ) 手( ) 画( )
chóu 忧( ) ( )缎 粘( ) ( )恨
9、阅读现代文,完成练习。
书架
冯骥才
①人们大凡都是先有书,后有书架的;书多了,无处搁放,才造一个架子。我则不然。我仅有十多本书时,就有一个挺大、挺威风、挺华美的书架了。它原先就在走廊贴着墙放着,和人一般高,红木制的,上边有细致的刻花,四条腿裹着厚厚的铜箍。我只知是家里的东西,不知原先是谁用的,而且玻璃拉门一扇也没有了,架上也没有一本书,里边一层层堆的都是杂七杂八什么破布呀、旧竹篮呀、废铁罐呀、空瓶子呀等等,简直就是个杂货架子了。
②至于拿它当书架用,倒有一个特别的起因。
③那是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儿,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一位皓首霜须、精神矍铄、性情豁朗的长者;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几乎瞧不见一块咫尺大小的空墙壁。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宁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老山羊那样一缕梢头翘起的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说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
④反正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瞧,《敏豪生奇遇记》啦,《金银岛》啦,《说唐》啦,《祖母的故事》啦,《铁木儿和他的伙伴》啦……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不过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爷爷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就来和我吵闹。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囊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⑤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不起色,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⑥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⑦书是无穷无尽的。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浪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
⑧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分处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融成一滴。
⑨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也是无穷无尽的了。
⑩我爱这一架子书。
(选自冯骥才的《书架》,有改动)
【1】选文围绕“书架”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条简要写一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1)“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一“大书架”了。”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起句 B.中心句 C.过渡句 D.总结句
(2)多选题。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
反正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瞧,《敏豪生奇遇记》啦,《金银岛》啦,《说唐》啦,《祖母的故事》啦,《铁木儿和他的伙伴》啦……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A.细节描写 B.动态描写 C.场景描写 D.静态描写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大洋深处,有谁到过?”(“大洋”指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写一写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这一架子书。”(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这一结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童年
①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红萝卜。
②“您真糊涂,我的好太太。”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
③我想了又想,怎样才能给这个双下巴细眼睛的红发胖女人来一次更痛的打击。我观察邻人们闹矛盾,知道他们互相报复的方法是:切掉猫尾巴,把狗给毒死,打死公鸡和母鸡,或者半夜偷偷地进到仇人的地窑里,把煤油倒入腌白菜和黄瓜的木桶里——但是这些办法都不合我的意,需要想一个更惊人更厉害的方法。
④我想到了一个好法子。我瞅酒馆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我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⑤“我叫你知道厉害,”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你干吗要这样做?”“她拿胡萝卜打你嘛……”“你是为了我吗?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到顶楼念书去吧……”
⑥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阿廖沙,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
(有删改,作者:高尔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请在括号里打上“√”或“×”。
(1)“我”喜欢酒馆女主人,因为她总对“我”露出和蔼的笑意。 ( )
(2)邻人们闹矛盾时那些互相报复的方法,都不够表达“我”的恨意。( )
(3)外祖母整天不理我”是因为她没有将“我做的事放在心上。 ( )
【3】根据短文,回答问题。
(1)第④自然段中说,“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觉得奇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细致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有一个怎样的外祖母?请在文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还没满一周岁呢!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 ),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的手在( )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撇了撇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地踏上了旁边的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是( )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着。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 )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永远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有多少第一次啊!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是( )
A.猛烈 积蓄 憋足 绽开 B.强烈 积蓄 憋足 绽开
C.强烈 积累 憋足 展开 D.强烈 积蓄 鼓足 展开
【3】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信心十足:_________________
幽默:_____________
【4】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文中一位老奶奶和小男孩妈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想法有所不同。你赞同谁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中“第一个高地”指的是:_________
【6】你是怎样理解“人生有多少第一次啊”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节选)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此句属于______(动态/静态)描写。
(2)“这情景”指的是( )
A.明亮的黑夜。
B.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C.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D.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2】选文第2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声音延长 B. 转折 C. 解释说明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归途中的沉思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老师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詹天佑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摩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 ),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垂挂着屏幕,詹天佑正在听课。
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屏幕上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 )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英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 )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用”然”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2】请把文中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与“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一句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描写了詹天佑的神态,表现了他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请用“﹏﹏”处。
【5】如果当时你也在欢迎詹天佑回国的现场,见到詹天佑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年9月29日,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请选择其中一位,简要写写其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______;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______;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______;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______。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只要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选择合适的一组词语,填入第二语段的横线上。( )
A.历史书 科学书 文学书 哲学书
B.历史书 科学书 哲学书 文学书
C.科学书 历史书 哲学书 文学书
D.科学书 哲学书 文学书 历史书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自身的阅读收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非连续文本阅读。
[甲]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乙]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1】从文段中找出词语的反义词。
矮矮地__________高兴__________
【2】写出野兰的生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________。
【4】用曲线画出[甲][乙]两个文段中点明人生哲理的句子。
【5】[甲]中第一自然段加点的“一样”指的是__________。
[乙]最后一节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6】对[甲][乙]两个文段的异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二者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且通过人物对话来点明中心。
B.[甲]借花生来说明做人要做默默奉献,不求虚名的人。[乙]借野兰来说明人要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低俗,不媚俗,这样才能对社会有贡献。
C.[甲][乙]两文段中作者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惋惜”到“高兴”。
D.两文段都表明了“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观点。
【7】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你最喜欢谁?默写有关它的一首古诗。诗题《__________》
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类文阅读。
小麻雀(节选)
我没了主意____把它放了吧____它可能死____养着它吧____家里没有lóng( )子。我捧着它,好像世界上一切的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我不知怎样才好。后来我把它捧到wò( )室里,放在桌子上,看着它,它还是那样的lèng( )了半天,忽然间向左wāi( )wāi( ),用它的黑眼睛piǎo( )了我一眼,又不动了。可是现在它身子长出来一些,头垂得更低,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了。
(提示:文章记述的是雨后一只受伤的小麻雀又落猫口,险些丧生,后被“我”救起的事。)
(1)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填标点。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A.十分珍爱这只受伤的小麻雀。
B.表现作者要用自己的双手拯救一切弱者。
C.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也反映了作者想拯救它但又无能为力的复杂心情。
18、课外阅读。
空城计(节选)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军中,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远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有人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________、高潮和________四个阶段。
【3】阅读第1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⑤、⑥自然段,完成下面习题。
(1)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诸葛亮不弃城而走的原因。
(2)请用“ ”画出诸葛亮敢使“空城计”的原因。
【5】课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5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欣赏。
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 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第一自然段作者把 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 的情景。
2.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说说你从明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成反问句。
(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死说明了当时社会的残酷。
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成功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学生,应该用积极的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工程师:(12分)
(1)难道诸葛亮没有借到十万支箭吗?
改成陈述句:
(2)树叶在飘动。
扩写句子:
(3)改成拟人句: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知识。
②明媚的春风出开了洁白的梨花。
(4)将下面的词语组成三个意思不同的句子:
完全 大家 说服 没有 她
22、按要求写句子。
1.把花养在屋里观赏。养在窗外让大家一起分享。(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如果你种下的是汗水,明天收获的将是无限的希望;
如果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钱能买来漂亮的眼镜,却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金钱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从下面两个作文话题里任选一个,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恰当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标点符号占位要准确。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1)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感受到许多来自父母的爱,请选择一件或几件能够体现父母爱的事,完成一篇习作。
(2)这学期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感动的、难过的、紧张的、兴奋……请选择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