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包袱 惩法 酥软 一饮而尽
B.由忠 屏障 脚腕 一声不吭
C.眷恋 妒忌 纵横 出谋划策
D.恢复 瘙痒 街接 磨拳擦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圆明园中,有金壁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B.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C.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翰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速度快得多才行。
D.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白鹭站在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姿态 迷人 箩筐 美中不足
B.至少 伶居 成熟 神奇十足
C.糕饼 完整 尤其 香飘十里
D.提前 杭州 简易 蹦来蹦去
4、辨字组词。
莱____ 瑰____ 销____
茉____ 魂____ 消____
5、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词语。
10月16日,又一个不xún cháng( )的夜晚,距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jiàn gé( )一个月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huǒ jiàn( )发射升空,现场zhèn tiān dòng dì(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dā chéng(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进驻天和核心舱,他们将在太空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正式迈入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中国的航天发展,让西方人nán yǐ zhì xìn( )多少人ài mù( )虚荣,但几代航天人jù jué( )诱惑,在yǐn bì( )的大漠fā shì( )要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
6、“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句子训练
1.爷爷的书法写得越来越好,我赞美道:“爷爷,您的技艺真是芝麻开花——_________”。向爷爷询问原因,他说:“台上三分钟,___________,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记住了爷爷的话并努力去做,希望能像爷爷一样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填写恰当的歇后语和谚语)
2.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蔼可亲的李老师给大家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坚持课外大量的阅读,增长了许多知识。(修改病句)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痴迷。法布尔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恩难忘。面对老师,你会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
毫不犹( ) 风欺( )压 不( )争辩 众志( )城
安然无( ) 满腔( )火 一如既( ) 励精图( )
这个玻璃盘很坚固,从桌面上掉了下来,仍( ),没有裂缝。
9、拓展阅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又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才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一个草料场。这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个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离草料场不远的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里,掩上门,把被子往地上一铺,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谁知这场大雪却救了林冲一命。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起了大火。那火借着风势越来越大。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外面有人说话。原来是陆谦、富安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风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了这三个仇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①打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料场起火是意外吗?是谁放的火?为什么放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在有些季节里,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几斤。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几斤珍贵的水。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向来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地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停了下来。老牛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么喝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犟(juéjiànɡ)。人和牛就这对峙(zhì)着,性急的司机反复按喇叭,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地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它还是不肯让开。老牛凄厉的哞(mōu)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静寂中慢慢往回走去。
【1】给这段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任凭:_____________
恼羞成怒:_____________
【3】“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吗?“凄厉的哞叫”是指_____________;“仰天长哞”是指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写到“泪水”,但“泪水”的含义却不一样:运水战士和司机的“泪水”是指_____________;小牛的“泪水”是指_____________;老牛的“泪水”是指_____________ 。
【5】认真阅读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在这段文字里,最能表现老牛性格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的语句是第( )、( )、( )句。对老牛这些行为的描写更突出了此时此刻的老牛_____________。
【6】这段短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老牛浓浓的母爱。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以“水”为中心,可用文中的四个字来概括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索水成功;④老牛让水。
11、美文冲浪岛。
从头再来
卡莱尔经过多年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部著作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珍贵 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进一步(完善 改善)。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的几页外,已经全部被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纪录 记录)。但是,卡菜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了。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只要出现了一个结局,不管这结局是胜还是败,是幸运还是厄运,客观上都是一个崭新的从头再来。
【1】选择括号中使用正确的词语,用“√”标出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费尽心血——(______) 出乎意料——(______)
【3】卡莱尔遭受的“厄运”是什么?他是如何面对这“厄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_”画出文中揭示道理的句子。
【5】下列选项与短文主题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巴尔扎克
B. 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机会一样。 ——契诃夫
C.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刘欢《从头再来》
D.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劝学》
12、课内精彩回放。(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色素的配(pèi 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白鹤太大而嫌(jián 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1】用“/”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音节。
【2】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素”指的是______,“黛”指的是______。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都很适宜。
【3】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
A.适宜
B.配合
C.寻常
【4】第三段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鹭的美。
13、阅读短文。
卢沟桥
①卢沟桥在北京郊区的永定河上。它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②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它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桥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短的16米,长的21米多。石拱之间有石桥墩,把11个桥拱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叫连拱桥。以前永定河发大水时水势很猛,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连拱桥却完好无损。桥宽约7.5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桥面用石板铺成,两侧有石栏、石柱,石柱上面有精刻的石狮,共501个。这些石狮姿态各异: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相互戏耍,有的像在倾听流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③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旅行家来过中国,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栏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④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发起攻击,我国军队奋起反抗。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从此,我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
⑤现在,卢沟桥附近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每年7月7日,这里都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历史,悼念先烈。
【1】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
A.时间推移顺序
B.空间转换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D.事物的不同方面
【2】读短文,判断下列句子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卢沟桥是一座石拱桥。(_______)
(2)“有的像在倾听水声,有的像在检阅桥上的车马”,这是比喻句。(_______)
(3)“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_______)
(4)马克·波罗写过一本书,叫《马克·波罗游记》。(_______)
【3】“观”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有:①看;②看到的景象;③看法。“奇观”一词中的“观”的意思是________。“观潮”一词中的“观”的意思是__________。
【4】引号的作用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讽刺或否定;③表示需要着重强调的部分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中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他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柱子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
【5】概括《卢沟桥》一文的主要内容,你认为最准确的是( )
A.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B.卢沟桥设计科学,闻名世界。
C.卢沟桥在永定河上,它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早在13世纪就闻名世界。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
D.卢沟桥设计科学,闻名世界,1937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6】我们曾学过《赵州桥》,读了本文,你认为卢沟桥与赵州桥有什么共同点(请写出一点)____________。在对桥的长度等进行描写时,两篇文章都有详实的数字,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精彩赏析阁。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
罐头。
(1)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的 。
(2)省略号表达出了:
①
②
(3)“我”为什么给母亲买水果罐头?
15、读文章,答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①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②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③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修改,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但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④“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⑤母亲笑靥(yè,指嘴巴两旁的小酒寓)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文思泉涌:_______
笑靥如花:_______
【2】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请分别概括短文中勾画的五处场景。
(1)______(2)______
(3)______(4)______
(5)______
【3】上面的五处场景,哪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______
【4】“骄傲”的意思①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②自豪。
第二段“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这句中“骄傲”一词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我还能用它的另一个意思造句:____。
【5】文章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揭示了中心。请结合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文中“如此简单”的理解。
________
16、阅读。
敢说实话的人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的,一位48岁的学者被日本侵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日本军官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得不照做。但是他说:“我是向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你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
日本军官说:“可以给你20分钟。”
在这20分钟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的人民当作奴隶,削弱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有效果,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当报应来临时,压迫者有时会比被压迫者更惨。
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自得的韩国翻译听了学者的这番话后热泪盈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译完这段话就把学者带回了监狱。
再次审讯的时候,照样需要先给日本军官鞠躬,学者照旧说,自己是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这次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扬扬自得:_________________
【2】“扬扬自得”是AABC式词语,我能照样子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翻译是个韩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国翻译先前还是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后来却“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位学者,这位学者给我们的印象是:________
【6】文中一共有三次鞠躬,含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文章,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用“﹏﹏﹏”画出来。
【2】读小说与看电影或卡通相比有哪些优点?请写在下面。
读小说:______________
看电影或卡通: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作者把_____比喻为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4】作者认为求学问的主要方法和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________。
18、阅读理解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作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见,赵王为什么犹豫不决?蔺相如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
【2】渑池会上,秦王逼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
【3】在赵王去渑池会见秦王这件事上,廉颇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
【4】请用四个字给这个小故事加个标题。
____________
19、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年 龄
历史老师说,您的年龄最大,
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语文老师说,您非常年轻,
正焕发出火红的青春。
从方志敏伯伯的遗著里,
我见到您苍老、忧愁的皱纹;
在今天的山山水水中,
我却看见了您青春的笑容……
啊!妈妈,
您当然和普通人不一样,
——只要沐浴着阳光、雨露,
就会越活越年轻!
【1】理解词语的意思。
德高望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沐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方志敏伯伯一样的烈士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说的“苍老,忧愁”的皱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的笑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祖国会越来越年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 人们称之为碧莲山。(加上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小娃娃当作礼物送给妹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秀峰是桂林市内的一座奇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万花筒。(12分)
(1)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话。
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
(2)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狼论个头和力气比不过狮、虎、豹等。
狼也有胜过狮、虎、豹的地方。
(3)读一读,回答问题。
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儿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①请把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
②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用“尖锐”的不同意思写话。
尖锐(表物体):
尖锐(表声音):
23、课内品读
(1)检验大舞台。再来一次。
(2)诗的前两句描写 景物:几间简朴的 ,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
生长的余地;一畦一畦的花木,装点着小小庭院,井井有条,全出自主人的 。后两句描写 :一条快活的 ,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 ,不待邀请(yāo qǐng)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茅檐,花木,近水远山,诗人的视线步步延展开去,联成一幅田园山水画屏,写出 先生院落的整洁幽雅(yōu yǎ)和周围景色的优美可人。
(3)“护”字和“绕”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呢?
(4)肖华同学说:“《书湖阴先生壁》这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你同意肖华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好好想想,有点难度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