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他是( )
A. 有二伯 B. 冯歪嘴子 C. 团圆媳妇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迫不及待 自做自受 莫名其妙 应接不暇
B.教诲 悔恨 诲人不倦 到霉
C.倒塌 供献 胆怯 宏伟
D.夜幕 日暮 暮色 羡慕
3、下列各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良辰美景 烟波浩渺 乐此不疲 碧波万倾 宿鸟悠鸣
B.巍峨雄奇 神机妙算 瞑目蹲身 序齿排班 抓耳挠腮
C.肃然起敬 情不自禁 矜持不苟 舍已为公 不由自主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 )
(2)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 )
(3)这本书内容很浅显。( )
(4)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
5、给下列词语加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________的升华 ________的仪式 ________的聋子 ________的潭水
________的味道 ________的典礼 ________的荧光 ________的美丽
6、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其运用的描写方法。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______)
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______)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____)
4.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kǒu shào jiāo shuǐ ɡāo bǐnɡ fēn fù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pián yi bō zhǒnɡ yùn wèi ǎi xiǎo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从来急;___________,光阴迫。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
2.《将相和》一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概括出了这个,就能加快阅读的速度。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通过_________的手法来写一种事物的速度比另外一种更快,最后用“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经常锻炼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那么,该如何选择锻炼的最佳时间和地点呢?
研究发现,一天中,空气污染有两个高峰期:一个在早晨,另一个在晚上。中午前后的空气质量最好。可见,选择早晨在绿树丛中进行锻炼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有专家认为早晨气温低,接近地面层的空气污染严重。而在有大雾的早晨,空气污染就更为严重了。如果在雾天进行锻炼,由于呼吸量增加,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毒物质,引起各种病症。
现在,你该知道怎样选择锻炼的最佳时间和地点了吧。
王爷爷准备开始锻炼身体了,下面列出了不同的锻炼时间和地点,在读过上面的短文后,你觉得其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早晨7点在马路边
B.下午2点在公园里
C.早晨5点在树林里
D.雾天中午在操场上
10、下面是小明进行的一项小调查。请你认真看一看,完成练习。
某小学五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用时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 家庭作业用时 | 睡眠用时 | 体育锻炼用时 | |||
用时情况 | 2小时以上 | 2小时以下 | 8小时以上 | 8小时以下 | 1小时以上 | 1小时以下 |
人数 | 84 | 16 | 27 | 73 | 21 | 79 |
【1】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该小学五年级的100名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2】根据以上调查,你会给教育部门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美文阅读。
围魏救赵
①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②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③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④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⑤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⑥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⑦孙膑胸有成竹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乘虚而入,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途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⑧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的大梁而去。
⑨消息一传出来,庞涓果然马上停止攻打邯郸,慌忙带领魏国的精兵回国支援。孙膑提前派了一路齐军埋伏在魏军的必经之路桂陵,等魏军奔到桂陵时,齐国军队忽然发动袭击。由于长途跋涉,魏国的军队非常疲惫,被齐军打得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留的部队,狼狈地退回魏国首都大梁。
⑩经此一战,齐国军队大获全胜,赵国的危难也得到了解除。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关系:
赵国都城:________________ 魏国都城:________________
齐国大将:________________ 魏国大将:________________
【2】齐国答应救援赵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节的“胸有成竹”,与文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差不多。
【4】“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之一。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概述这条计策的精妙之处:(至少两个方面,4分)
妙处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妙处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围魏救赵》与《田忌赛马》,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孙膑。
B.两个故事取胜的思维都跟平常不一样。
C.两个故事都可以看出田忌非常信任孙膑。
D.两个故事都可以看出孙膑擅长智取,是个有谋略的人。
12、课外阅读。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这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意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如文中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无论……都…… 既……又……
【2】在短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
B.根据人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方式对待。( )
【3】填空。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A.短文告诉我们:读书方法因人面异,我们要灵活读书。( )
B.短文告诉我们: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都适合我们。( )
【5】你认为哪个读书方法好?为什么?你有什么读书的好方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蜘蛛
①蜘蛛不像蚂蚁那样,为了生活,要依靠群体的力量获取猎物。他们是“单干户”。最多是夫妻两个守着一张网。蜘蛛凭借这网能捕食许多害虫,有时还能捕食到比自己大几倍的动物呢。
②蜘蛛织网的本领很高超。他能根据地形精确地“计算”出需要织多大的网,以确定用最省料的方法进行编织。当第一根飘忽的游丝粘在树枝、墙角等处时,蜘蛛便开始忙碌起来。它先用干丝在四周拉一个框架,再拉圆网的所有半径线,接着用棉丝在辐射状的蛛丝间细密地织网,最后还在网丝的交叉点上布置一些小黏球,来增加丝网的弹力。不到一个小时,蜘蛛就能织完一张精致的丝网。这时,它就退到一旁,静静地隐蔽起来,等待猎物自投罗网。不同的蜘蛛,编织的丝网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漏斗状的,还有的网像倒扣过来的盆子。
③看着结在半空中的、八卦形张开的蜘蛛网,你一定会问:蜘蛛织网的丝是从哪里来的?一根丝有多粗呢?蛛丝是从它腹部下面的丝囊尖端的突起中分泌出来的。丝在腹部中是粘稠的液体,当它一接触到空气,瞬间就凝固成了富有黏性和弹性的丝线。小昆虫一触到丝就会被牢牢粘住。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测到:一根蛛丝的直径大约是五微米,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80微米。也就是说,大约16根蜘蛛丝才相当于一根发丝,你说细不细?日本有位科学家曾用几个月的时间,收集了20万根蜘蛛丝,弄成四毫米粗的一束丝线去做实验,没想到它居然能承受六十五千克的重量,比同样粗的钢丝还厉害好多倍呢!这说明蜘蛛丝很结实,不容易断。于是,人类把蜘蛛丝材料加工成高强度纤维,用来制造渔网、降落伞、防弹背心、车轮外胎、整形手术用具和武器装备防护材料等产品。
④蛛网是蜘蛛的通信线、通行道、婚床和育儿室。你可能纳闷儿,蜘蛛在网上进退自如,自己为什么不会被粘住呢?原来蜘蛛腿上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油状液体,这是一种润滑剂,蛛网遇到它,便失去了黏性。唐代诗人元稹在《织妇词》中写道:“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住。”诗句中这个“巧”字赞美了蜘蛛自由行走的天性。你瞧,小小的蜘蛛有这么多奥秘,多有趣呀!
【1】读短文第②自然段,体会画曲线句子中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效果,将最准确的一项选出来。( )
A.表现了蜘蛛织网有顺序
B.表现了蜘蛛织网很迅速
C.表现了蜘蛛织网形状多
【2】短文第③自然段介绍了蛛丝具有粘性、弹性、__________和__________。特点。
【3】短文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同学们要以“我眼中的蜘蛛很聪明”为主题出一期小报。王红、张明、赵艳三位同学把从短文和资料袋中选择的资料已列在表格中。请你判断并简要回答:
资料袋 谜语: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打一动物名) 网上信息 —— 蜘蛛巧斗响尾蛇。蜘蛛凭借智慧能够进攻比自己大得多的响尾蛇。只见一只蜘蛛蹲在树枝上,看准了盘在地上的响尾蛇后,就顺着蛛丝悄悄地下滑,趁响尾蛇不注意,就猛地在它头上狠狠咬一口,再闪电般地弹回到树上。大约一分钟以后,中了蜘蛛毒的响尾蛇就慢慢地死去了。 |
姓名 | 王红 | 张明 | 赵艳 |
选 择 的 材 料 | 我从短文第二自然段中选择了下面的内容: 蜘蛛能根据地形精确地“计算”出需要织多大的网,以确定用最省料的方法进行编织。 | 我从短文第三自然段中选择了下面的内容: 人类把蜘蛛丝材料加工成高强度纤维,用来制造渔网、降落伞、防弹背心、车轮外胎、整形手术用具和武器装备防护材料等产品。 | 我从资料袋中选择了网上信息——蜘蛛巧斗响尾蛇。 |
(1)三位同学选择的资料,谁选的与主题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选择的资料,谁选的不吻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①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②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给人间降雨,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人间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③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到眼里。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恨。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④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⑤找哇,找哇,一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那天恰好街上有集市,一位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炒苞米粒。
⑥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再降甘霖。
⑦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不聊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②、④、⑥段的段意。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感知】根据上面的段意用简短的话概括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推理】创造性地复述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满。下列情节可以进一步充实的是( )
①皇帝耽误祭天时辰。 ②玉龙私自布雨。
③玉龙被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
④玉龙被解救后再降甘霖。
⑤人们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开花的金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5】【体会含义】根据短文内容,对题目中“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二月初二这天,玉龙被放,它仰头而啸,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B.二月初二这天,人们为了救玉龙全都炒苞米粒,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C.二月初二那天,玉龙违犯天规,为黎民百姓降甘霖,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D.二月初二这天,太白金星把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并再降甘霖,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15、阅读《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回答问题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长沙市芙蓉区的杜女士哭笑不得,她说现在这种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的事越来越多了,让家长们担忧,让老师头痛。
如今迈步都(dū dōu)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如:“衣衣(依依)不舍”──某洗衣店广告,“随心所浴(欲)”──某洗浴中心广告,“万室(事)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步步糕(高)升”──某蛋糕广告等等。
这些散(sàn sǎn )落在大街小巷、电视报刊的醒目广告语,很容易让尚缺乏识别能力的学龄期孩子产生混(hún hùn )淆(yáo xiáo ),因为这些同音字近音字混用的成语,比书本上正确的成语频率更高地出现在他们眼前,而且广告语本身又比书本内容更有感染和冲击力,久而久之,错误的写法就有可能被他们当成正确的了。这让家长和老师们无可奈何。
【1】用“√”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段文首尾照应的句子。
首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尾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段文内容填空。
(1)短文第二段内容紧扣着标题中的“___________”两个字来写,第三段则是扣着“_______”这两个字来写的。
(2)第一段写到的杜女士儿子误用误解成语的故事,其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滥用的现象,主要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联系上下文理解“哭笑不得”这个成语,“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意思是_____________。哭笑不得写出了老师和家长们对滥用成语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杜绝社会上成语滥用现象,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语段中加点字的“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警告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说明文《大白鲨》,完成问题。
大白鲨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
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会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 )
A.大白鲨应该会长更大 B.大白鲨还好就长这么大
C.大白鲨没法长得更大 D.大白鲨能够长到这么大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3】大白鲨捕食个子大的哺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
A.怕被人类发现 B.隐蔽身子便于捕食
C.提高肌肉温度 D.锻炼肌肉的爆发力
【4】大白鲨“受到误解”后所产生的后果是( )
A.数量急剧减少 B.控制海洋中哺乳动物数量
C.促进生存竞争 D.吞食动物尸体,清洁海洋
【5】你认为最有可能转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是( )
A.《民间故事》 B.《动物世界》 C.《科普童话》 D.《教育研究》
【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 )浪费了时间,( )搞坏了身体。
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意译)
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
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精读:________________
(2)浏览: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中提到的“学”“习”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画线句的原文吗?请选择正确答案(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想一想,怎样才能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走向春天
在北极圈附近生活着一种群居的驯鹿,每年它们要在生活区内南北穿越几百里,以此选择它们生存的栖息地。当北极圈一带的冬天到来,冰雪封山时,它们就要穿越生活区南边一条近百米宽的冰河,忍着时刻被冻死或饿死的危险越过河去。但河水不结出厚厚的冰它们是过不去的。它们要在寒风中等待着河上结出厚冰。在这期间,驯鹿们相互依偎在枯草或山岩的缝隙中藏身。但总有一些驯鹿被冻死在河的北岸。只有那部分幸存者们踩着冰河,在河的南岸上找到它们的越冬栖息地。当春天再来,河北岸上它们原来的生活区里又泛出绿色时,它们又得重回故里。并不完全因为它们思念这山或草,而是因为另一种更残酷的命运在等待它们。
春天一到,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上,各种猛兽都纷纷从更远的南方北迁,重回到它们原来的生活区。所以驯鹿们又不得不穿越冰河,重返自己的家园。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回归。
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冲不过冰河,它们就会被那些南回的猛兽们吃掉,那片草地仅仅是驯鹿们临时的寄居地。然而,刚解冻的冰河水流湍急,它们只有踩着漂浮在水流上的一个个大冰块,顺着水流返回家园。有的在河岸上挨不住冷被冻死,有的从冰块上滑进水中被淹死,场面非常惨烈。
面对这残酷至极的求生之境,驯鹿们却坚忍地站立在风中;面对凛凛冰河,遥望家园,静待远山那一抹淡淡的希望绿色。这是多么顽强的一种求生。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有时也会遏上这种生死存亡的大遭遇。那么,你有驯鹿一样的勇敢吗?敢像驯鹿一样,直面现实,迈向坎坷,向一切艰难或不幸,作最决绝的挑战吗?
【1】写出下列语句中标红词语的反义词。
(1)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______)
(2)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唯一逃命的跳板。(______)
【2】你知道驯鹿为什么要穿越冰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驯鹿顽强的求生毅力?请举出两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进行句段练习。
(1)“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请你用上例句的写法写一写“母亲做的蛋炒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句子从不同事物的表现描述“太阳的光很亮”。请仿照句子写一写“过年时,大家的忙碌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这句话写出了在紧急的时刻,“大家”关于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请你仿照例子写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上台演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
1.我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和我们形影不离。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之所以把“诸”念作“者”,是因为我只学过“者”字。
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忆读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写的。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仿写句子: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选做题)
课文先用神话传说开头,接着用多种说明方法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特点。请查资料,试着介绍月亮的相关知识,用上学过的说明方法,如果以传说开头就更棒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