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藕断丝连 亭台楼阁 不容争辩 一如既往
B.风期雪压 倾盆大雨 千篇一律 低头折节
C.夜以继日 浮想连翩 如饥似渴 毫不忧豫
D.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安然无样 再接再厉
2、对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昼出耘田夜绩麻(在田里播种)
B.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C.稚子金盆脱晓冰(幼小的孩子)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3、下列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丽丽的连环画,让我看得如痴如醉。
B.赵王得到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C.小红津津有味地看故事书。
D.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荒无人烟。
4、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含有反义词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含有近义词的: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形容学习刻苦的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李白的“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著名作家_____在《落花生》一文中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白鹭》为我们描写了三幅画面:__、___、____,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6、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卷____________________ 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填入诗句。
小明平时学习不认真,放学后总是贪玩,爸爸便用陶渊明的诗句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会用岳飞的词句告诫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1)与hū xiào( )而过的流星体相比,光的速度快得令人nán yǐ zhì xìn( )。
(2)我不rěn xīn( ) 看着母亲用皲裂的手指数着揉得皱皱的毛票。
(3)地道的出口也开在yǐn bì( )的地方,有的在旁边挖一个xiàn kēnɡ( ),ɡuǎi wān( )的地方挖一些岔道,用来迷惑敌人。
9、课外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
那日,朋友生病住院,我买了一束鲜花去探望。病房里,除了朋友外,还有个小女孩,正躺在床上,默读英语。
从朋友口中知道:这小女孩是个初三的学生,中考前夕病倒了,一直躺到现在。但她很坚强,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自学各门功课,每天还主动帮助工作人员打扫病房,给其他病人端茶送水……多可爱的小姑娘!我突然萌生了也送她一束鲜花的念头。
第二天,我特地买了一束鲜花。走进病房时,女孩正躺在病床上看书。我悄悄走近她,把那束鲜花举到她的床前,“来,送给你一束花。”“啊!”小女孩显得有些惊愕,但随即紧紧地抱住鲜花,“太美啦!”一个个粉红的、淡黄的生命在女孩的手上轻轻颤动。嗅着花香,小女孩笑意盈盈地看着我,表情里充满了谢意。
我正要走出病房时,忽听小女孩喊道:“叔叔,谢谢您!”我心头顿时一热。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也曾有人在我需要关爱、需要鼓励时给我送过鲜花。正是那些代表友爱的鲜花,让我体味到了生命的愉悦和满足,只要想起我曾拥有的那份鲜艳和芬芳,就会从心底深处泛起一种异样的温暖来。
朋友,请您记住,送人鲜花,手有余香,无论什么时候!
【1】联系上下文,说说花在小女孩手中“轻轻颤抖”,意在表现女孩_________的心情。
【2】作者要送给小女孩一束鲜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花的鲜艳和芬芳让我感到。
B.朋友送给我许多我喜欢的花,我很感激、很幸福。
C.朋友的关爱让我感到温暖。
D.朋友送我的花,我感到很好看。
【4】“送人鲜花,手有余香”这句谚语的含义是指( )。
A.将鲜花送给别人,自己的手上一定会留有鲜花的芬芳气息。
B.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与鼓励,友爱的鲜花能给别人带去生命的愉悦和满足,而送花人自己也会感到幸福与温暖。。
C.采来鲜花,虽然花送给了别人,但是花的香气久久的不会散去。
D.把鲜花送给别人,自己的鲜花也有香气。
10、读课文片段,作答。
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哒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用“——”在文中画出能说明“协调”一词意思的语句。
【2】围绕“搭石”给前两个自然段拟个小标题。____
【3】从前两个自然段所描述的内容中,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美,_________美,________美,_______美。
【4】假如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一组人物,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第一组人物:提着菜篮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
第二组人物:骑着自行车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第三组人物:行动不便的孕妇,年幼的小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小节运用________(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既赞扬了搭石________的精神,又赞扬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还指出搭石是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纽带。
【6】请仿照最后一句话,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_____,联结着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①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②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以下哪项没有在文中提到 ( )
A.太阳体积大
B.太阳温度高
C.太阳距地球远
【2】文段①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文段①中划线词语“差不多”中的“差”读音是( ),用一个词_______把“差不多”换下来,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4】“差不多”能不能从原文中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②说明的太阳特征是____________,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2、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的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的,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
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玩玩。
不要采 妈妈制止我 花生的花 不像桃花 梨花 花生的花 没有一朵是 空花 开一朵花 地下就长一颗花生 你采掉一朵 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妈妈还骗你, 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子是自己的功劳。 ”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的小黄花默默地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1】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 ______ _______ _______
星星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章中找出四个成语并选择两个解释词义。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花生花“蕴藏着另一种美”。这“另一种美”是指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有一个联想,由_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经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文中没有标点的语段加上标点,正确的的是( )
A. “!”:“,,。,' '。,,,。”
B. “!”。,,,“”。,。,。
C.“,”,“,,,,' '。,;,。”
D.“。”:“,,,,”。“,。,。”
13、阅读理解
手和脑的故事
一天,手欣赏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一件作品,骄傲地说:"我确实是万能的,如果没有我,怎么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的东西,人们哪里有美满的生活呢?"他得意扬扬,越说越兴奋,大有目空一切的气势。
大脑听了很不服气,大声地说:"你这么自大,太过分了。其实,你有什么了不起了 如果不是我在动脑筋,你哪有这样的成就?你不过是依从我的命令行事罢了。"手立即加以反驳:"胡说! 你只是空想,不做一事,哪里比得上我一天到晚都埋头苦干,制造出无数有用的东西!"
他们因为吵了嘴,就谁也不理睬谁。大脑每天计划怎样改良机械、怎能设计精密的仪器,希望用机械来代替人力,减轻人们的辛劳,却始终无法实现。而手呢,也只是习惯了整夫忙忙碌碌地工作,但是做出来的东西,总是缺乏良好的性能。至于什么缘故,他也莫名其妙,弄不清楚。
眼睛看见他们互不相让,又气又急,就对他们说:"你们这样相持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必须互相配合才对。手的劳动依靠大脑的帮助,才能进步;大脑的思想,得到手所提供的经验,也就更灵活,更精明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收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
听了眼睛的忠告,手和脑都觉悟过来,他们从此和好如初了。
【1】用"√"选择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兴奋(xīng xìng) 提供(gòng gōng)
缘故(yuǎn yuán) 理睬(cǎi chǎi)
【2】手和脑为什么争吵?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和脑争吵后谁也不理谁,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觉悟”是什么意思?手和脑觉悟到了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5】眼睛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在文中横线上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材料一】初识袁隆平
①“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哀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袁隆平的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chóu),淡泊名利,一个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材料二】稻田里的守望者
①据统计,在1978到1988年间,因为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中国粮食累计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这些粮食不知道多养活了多少人。①②2000年,他的超级杂交稻,有数十个百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②2004年,亩产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
③2017年,87岁的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湘两优900”创下亩产记录,亩产高达1149公斤。
④2020年,90岁的哀隆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实验试种海水稻。他计划用8年时间,在全国盐碱地种一亿亩海水稻,这样可以多养活一亿中国人。
【材料三】
【材料四】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①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②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
⑤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凤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⑥★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⑦ ③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⑧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
【1】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下文“一个农夫”,我知道“田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直观呈现了袁隆平对名声和金钱的态度,我知道“淡泊名利”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采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时间进行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一中摘录与材料三照应的语句。(用原文作答,独立成段、行款整齐、书写美观)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材料三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读读材料四中借“★”的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母亲对袁隆平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3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材料四中画“______”的3处句子、体会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选填体会情感的方法(用2B铅笔填涂)
A.倡助具体事物 B.抓住直接抒情语句 C.朗读 D.场景、细节 E.想象
文中语句 | 表达的思想感情 | 体会的方法(选填序号) |
第①处句子 | ①______ | ②______ |
第②处句子 | 对母亲的愧疚 | ③______ |
第③处句子 | ④______ | ⑤______ |
【7】袁隆平不仅是“______”“______””获得者,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人。
15、 理性的爱
①有一位女孩,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发烧,不幸导致了失明和耳聋,大家凡事都会让着她,迁就她。日复一日,过分的纵容和宠爱无疑助长了她的任性与暴戾,致使她在家里为所欲为,摔东西,把睡着妹妹的摇篮推翻……干尽坏事,但是大家都对她抱着一种心酸的宽容。
②女孩长到5岁时,家里给她请了位家庭教师,但她根本不买老师的账,甚至有一次趁着老师不注意,竟把她锁在楼上,着着实实把老师捉弄了一把!
③更令人头痛的是,她吃饭时,向来没有规矩,明明知道如何使用刀叉和汤匙,却不肯如法使用,故意用手抓取食物,并且不管是谁碗里的饭莱,只要她高兴,尽可随手去抓。有一次,她闻到老师碗里有她爱吃的香肠,便习惯性地伸出了手。出人意料的是,老师迅速按住她的手,硬是慢慢掰开它,把那根香肠夺了回来,女孩气得满地打滚,号响大哭。
④女孩的父亲不高兴了,黑着脸对老师说:“她是个可怜的残疾孩子,我们总该有雅量容忍她一点吧!”“我知道她残障、受挫折、自暴自弃、可怜……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她被宠得无法无天了,这样下去会毁了她的,先生,你答应过我,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她。”老师深深吸了口气说。
⑤餐厅里后来只剩下老师和孩子两人,整整一上午,老师甚至动用了武力,强迫孩子吃饭时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老老实实地使用刀叉、汤匙,饭后叠好餐巾……紧接着,老师争取女孩家人的同意,单独与女孩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渐渐驯服了她的骄横,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后教她盲文,教她手语,教她说话,直至充当她的眼睛,陪着她读完哈佛大学的德克利夫学院。
⑥这个女孩就是被马克·吐温誉为20世纪两个奇人之一的不朽奇葩——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而她的所有成功无不渗透着恩师安妮·沙莉文毕生的心血。
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纵容某个生命的自暴自弃或自甘堕落,哪怕是出于心底的同情。明智的选择是像安妮·沙莉文老师那样,用一种理性的爱去驯服她、喚醒她,让残缺的生命也能绽放出完美的人生。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暴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幼的海伦·凯勒干过哪些自暴自弃、无法无天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与第⑥自然段中加点的“毕生”一词相照应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懂得感恩是人类的美德。请以海伦·凯勒的身份打个电话给安妮·沙莉文,向她表达感谢之情。(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艾糕糕
郊外的春天,从脚下一直铺到天边,浅绿色,翠绿色,深绿色,还有各种花的黄色、白色、紫色……我在草地上躺下来,忽然,感觉到一种似曾相识的香气萦绕在身边。“艾草!”我一个激灵坐了起来,眼前真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艾草。家乡这个时候该是家家户户都在做艾糕糕了吧?
小时候,每当清明前后,我总爱提着篮子去采艾草,等篮子满了,便一蹦一跳地唱着歌回家去让妈妈做艾糕糕。我总要看着妈妈把艾草揉进米粉里,看着洁白的粉团渐渐变成绿色。然后,自告奋勇地去烧火,一边烧,一边嗅鼻子,看锅里飘出艾糕糕的香味没有……
想着想着,心里便盈满了淡淡的芳香,是艾糕糕的香味,也是家乡的香味……
◆在文中画出写“我”十分喜爱艾糕糕的句子。
◆你从文章最后一段体会到了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是各国科学家,尤其是材料专家特别关注的一组元素,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有关部门列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元素。而在稀土中,更重要的是重稀土。重稀土元素包括钆(ɡá)、铽(tè)、镝(dī)、钬(huǒ)、饵(ěr)、铥(diū)、镱(yì)、镥(lǔ)和钇(yǐ)9种元素。重稀土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石油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材料二】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稀土被人们称为新材料的“宝库”。____
(2)重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可替代物品有很多。____
(3)重稀土资源丰富,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____
【2】从材料二可以知道,______的重稀土储量最高,占总量的______。重稀土储量排在第四位的是______,占总量的______。
【3】这两则材料介绍了重稀土哪些方面的知识?请概括。
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太阳奇观
2009年7月22日上午8点左右,“天狗”开始一点点地咬食太阳。太阳逐渐“消瘦”起来,到了上午9点多,它已经被“天狗”吃去了一大半,此时的太阳就变得像一个弯弯的“金钩”。在美丽云彩的映衬下,便形成了“金钩挂日”的天象奇观。一个多小时之后,太阳又慢慢地恢复了正常。“金钩挂日”属于“日食”的一种。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只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日食分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全环食,日偏食指从所在位置观测日食时,月亮所处的位置只能挡住太阳的一部分;日全食则是指月球阴影完全挡住太阳。发生日食时,我们所看到的是日全食还是日偏食取决于我们观测时所在的地球位置。发生日食时,在地球上的人看来,就好像有一只动物在一点点地啃噬太阳。
一般来说,人们所看到的太阳总是圆的,但天空中也曾出现过方形的太阳。1933年9月13日日落时,在美国西海岸,一位叫查贝尔的学者拍下了方形太阳的照片。那么,为什么太阳会变成方形的呢?
原来,这和变幻莫测的大气有关。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上层空气温度比较高,靠近地面和海面的空气温度则相对较低,这样就使得下层空气密集,上层空气稀薄。日落时,光线穿过密度不同的两个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光线会弯向地面一侧,而不再是走直线。这样一来,太阳上部和下部的光线被折射得几乎成了平行于地平线的直线,这种光线反映到人的眼睛里,就会形成太阳被压扁的视觉效果,也就出现了奇妙的“方太阳”。
太阳不仅会变形,还会变色,比如有人曾经见过绿色的太阳。
人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实际上它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和太阳变形的原因一样,当太阳光穿过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时,七种颜色的光都会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偏转角度的大小与光的颜色 (波长)密切相关。这种“色散现象”会使白光重新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在这七种单色光中,紫光的波长最短,色散时角度最大;红光的波长最长,色散时角度最小,其他的单色光依照顺序排列其中。
日落时,首先没入地下的是红光,其次是橙光、黄光,这时地平线上还留着绿光、蓝光、靛光和紫光。由于后三种光波长太短,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时,会被大气中的尘埃微粒散射开,所以人的肉眼几乎觉察不到,能够到达人眼的就只剩下绿光。于是,人们眼中就出现了绿色的太阳。当然,所谓“绿色的太阳”不是指整个太阳都是绿色的,而是太阳的边缘呈现绿色,但在观看者看来,绝对是绿色的太阳!
这种由自然创造的神奇景象只能在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或快落入地平线时才能见到,因为形成绿色太阳奇观的条件之一是让红光、橙光和黄光偏转到地平线之下。
(选自《千奇百怪大探秘》,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金钩挂日”的天象奇观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金钩挂日”是一种日食现象。
B.“金钩挂日”是一种月食现象。
C.“金钩挂日”是地球被“天狗”吃了。
D.“金钩挂日”是月亮被“天狗”吃了。
【2】下列对日食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日全食是指地球阴影完全挡住太阳。
B.日食只在地球运行至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发生。
C.日食是因为有一只动物在一点点地啃噬太阳。
D.我们看到的是日全食还是日偏食与我们观测时所在的地球位置有关。
【3】文章介绍了哪几种太阳奇观? ( )
A.日偏食、日全食、“方太阳”
B.日偏食、日全食、绿色太阳
C.日食、“方太阳”、绿色太阳
D.月食、“方太阳”、绿色太阳
【4】下列信息与文本相符的是哪一项? ( )
A.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B.“方太阳”和绿色太阳都和大气层无关。
C.“绿色的太阳”是指整个太阳都是绿色的。
D.查贝尔在美国东海岸拍下了方形太阳的照片。
【5】“太阳不仅会变形,还会变色,比如有人曾经见过绿色的太阳”,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般来说,人们所看到的太阳总是圆的”一句中的“一般来说”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文章后,你还有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课内片段,做下面各题。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军令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2】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①“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②“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的回答( )
③“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④“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3】选段最后一句话,周瑜高兴的是__________,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__,可以看出周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20、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运用该句的说明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收获”一词的含义写句子。
(1)取得成熟的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心得、战果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读完了《外婆和鞋》,相信你也会被深深地感动。是的,在生活中,外婆的爱是点滴的,母亲的爱是慈祥的,父亲的爱往往是深沉的,甚至是严厉的批评。更多的是这种爱表现在细微之处,一双鞋、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张纸条,都是爱的体现。请你以《爱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