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B.“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宝玉道:“拿下来给嫣红姑娘送过去罢。”
C.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无名指和小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D.你是不是干了坏事你自己心里清楚。
2、下列句子中“温和”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夕阳将温和的余晖洒在它们的身上,叶子金灿灿的。
B.老师走过来,温和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C.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美丽的春姑娘姗姗而来。
D.温和的阳光,洒在妈妈晾晒的被子上。
3、学校食堂要张贴一条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B.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光阴。
4、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获取资料。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收集信息,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下面( )里填上人体某部分名称,组成四字成语。
( )枪( )剑 袖( )旁观 孤( )难鸣
( )( )之言 ( )有成竹 屈( )可数
6、按课文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2.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4.____________,万马齐喑究可哀。
5.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
6.白日依山尽,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冷(_____)热(_____) 锲而不(_____) 半途而(_____) 坚持不(______)
(_____)山(____)岭 (____)水穿石 持之以(_____) 孜孜不(______)
8、根据读音规则,标出加点字在朗读时的读音。
一(______)心一(______)意 纹丝不(______)动
青山不(______)老 一(______)拥而上
9、快乐阅读。
高尔基和孩子们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非常关心和体贴儿童,所以孩子们对他十分爱戴和信赖。
有一回,在一个偏僻的城镇上读书的一名小学生,不小心把学校图书馆的一本《童年》弄丢了。他跑了几家书店也没有买着,非常着急。于是,便冒昧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本书作者的帮助。高尔基接到信后□随即将珍藏多年的一本□童年□寄给了这位小学生□难怪孩子们常说□□有了困难找高尔基□他一定能帮助你解决□□
高尔基对于孩子们虽然非常喜欢,但当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时,是从不骄纵宽容的。一次他收到一群四年级学生给他的信。信中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语法错误,他非常生气,回信中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们:“四年级的学生啦,写得如此不通,实在可耻,很可耻!”
当然,对孩子们取得的成绩,他总是喜在心里,乐在眉梢,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从不过分夸奖。尤其是对那些较早地崭露出智慧锋芒的孩子更是如此,以避免他们滋生骄傲的情绪。有一次,高尔基会见一位仅9岁的小诗人,小诗人当面朗诵了自己的诗作,非常流畅,也很优美。高尔基听了深为惊奇,心里暗暗赞叹,但当面却没有给孩子过多的赞扬,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深情地说:“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
高尔基就是这样以他全心的爱,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
【1】在第2自然段中的“□”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短文通过________件事说明高尔基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可见高尔基对孩子既有________的爱,又有________的爱。
【4】 “好好学习吧,不要太累了,要记住你还是个孩子呀!”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一张桌布带来的奇迹
①1948年10月,一位年轻的牧师被委派到一个老教堂工作。教堂所在的小城原本很富庶,教堂也曾经富丽堂皇,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战后的经济困难,教堂年久失修,已经有些破败了。尽管如此,年轻的牧师和他的妻子都为能来到这所教堂工作而自豪。他们决心很快将它修复,还它以昔日的辉煌。
②一到任,夫妇俩就动手干起来,他们粉刷四壁、修理桌椅、装饰顶棚,好让教堂能在圣诞节前恢复昔日的模( )样。然而不巧的是,圣诞节前两天,一场暴风雨侵袭了这一地区,从教堂顶棚靠近祭坛的地方裂开的缝隙中渗进的雨水浸透了墙上的石灰,使它们像海绵那样脱落下来,在刚粉刷一新的墙上留下一片难看的水斑。牧师和妻子一个多月的劳动成果被大雨给破坏了。望着难看的墙皮,他们难免一阵沮( )丧。显然,圣诞节前是再也来不及重新整修教堂了。
③下午,牧师和妻子参加了教会为年轻的成员举行的慈善竞拍。一件竞拍品吸引了牧师的目光,那是一块近15英尺长的金黄与乳白相间的绣花桌布。他欣喜若狂,以6.5美元的最高竞价把它买了下来。他想把它挂在祭坛后面,遮挡被雨水浸坏的墙面。
④圣诞节的前一天,雪花夹着呼啸的北风吹了整整一天。当牧师去关闭教堂的大门时,他看到一位老妇人站在附近的公共汽车站等车。他知道,公共汽车至少要过半小时以上才能到,便邀请老人到教堂里暂避风雪。老妇人告诉牧师,她是战争难民,家并不住在附近,她到这里是来应聘给当地一个富裕人家的孩子当家庭教师的。但因英语不好,她未能得到这份工作。
⑤老人低头祈祷一阵后,慢慢抬起头来,紧盯着牧师正在张挂的桌布,她突然冲向祭坛,尖叫着说:“这是我的,这是我家请客用的桌布!”然后,老人兴奋地给牧师讲了这块桌布的历史,还把她特意绣在桌布一角的她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指给牧师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她和丈夫居住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他们曾参与反对纳粹的斗争。纳粹侵占奥地利后,他们决定逃到瑞士去,为了增加逃生的机会,他们决定分头行动:她先走,独自一人离开维也纳。后来她听说,丈夫惨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
⑥牧师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他坚持让老妇人带走这块桌布,但老人沉吟片刻后谢绝了。她说她已不再需要这块桌布,而且让它挂在祭坛后面也非常合适……
⑦一位老绅士犹(yù)着不肯离去,欣赏着这块桌布。终于,他迟疑地对牧师说:“真是不可思议,许多年以前,我妻子也有一块这样的桌布,她只在非常特殊的时刻才用到它,但那时我们住在维也纳。”听到这话,牧师抑制着激动的心情,尽量用平静的语气给老人讲述了前一天晚上来教堂歇脚的那位老妇人的故事。
⑧“这难道是真的吗?”老人禁不住泪流满面,“她真的还活着?怎么才能找到她呢?” 牧师记起了老妇人去应聘的那个富裕家庭,老人(chàn)抖着站在旁边听他给那家人打电话询问老妇人的名字和住址。牧师开上他的旧汽车,拉着老人到城市的另一端去寻找老妇人。他见证了这对患难老夫妻久别重逢、涕泪交流的动人场面……
⑨圣诞节的夜晚,纷纷扬扬的雪花仍在下着,空气里飘来醉人的馨香。
【1】给下面的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模(________)样 沮(________)丧 犹_______(yù)(chàn)_________抖
【2】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富丽堂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1)那是一块近15英尺长的金黄与乳白相间的绣花桌布。(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知道,公共汽车至少要过半小时以上才能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难道是真的吗?”老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说说文中“那张桌布”带来了怎样的“奇迹”?(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2段着力描写教堂的破败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⑨段都写了“雪花”,请分别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某校五年级学生四大名著阅读调查统计表
四大名著 | 《西游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读原著% | 85 | 25 | 36 | 10 |
看影视% | 98 | 83 | 86 | 16 |
【1】四大名著中,就读原著这种阅读方式而言,该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读的书是_____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更喜欢以__________方式走近名著,你觉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下午的游戏时间,班里的同学纷纷离开教室。库伯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起身时,他突然发现,那张十美元的钞票静静地躺在丹尼斯的课桌下。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一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库伯张开嘴,刚要叫第三声,一个念头忽然从脑中闪过。十美元哪!家境贫寒的库伯想起商店橱( )窗里那些价格不菲( )的漂亮玩具和文具,那都是父母不可能满足他的。现在眼前就有十美元,这对他来说,是多大的诱惑呀!
没有人注意到教室里发生的事情。可一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他竭力说服自己,那只是从地上捡到十美元;但是,另一个声音总是不断提醒他:那不是捡,是偷!整整一个下午,库伯一直非常不安。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下午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走了,库伯为什么没有离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伯看到地上的十美元之后,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 。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 。库伯又 ,依然 。
【4】这十美元对于库伯的诱惑是( )
A. 可以买到橱窗里的漂亮玩具和文具
B. 可以送给更多需要的人
【5】库伯捡到这十美元后的心情是非常 ,他想要找个机会 ,这说明库伯 。
13、 诉说母亲(节选)
敬一丹
①记不清我妈妈对我说过多少话,但有几句话却会记一辈子。
②“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妈对我这样说。那时候,我家六口人散落在四个地方:爸爸进了呼兰的军管会学习班,妈妈去了北京的凤凰山农场,姐姐去了密山的生产建设兵团,我与两个弟弟留在哈尔滨上学。和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家庭一样,家已经没了家的样子。幸好姥爷赶来,这个家才算有了一个大人,我半懂事不懂事的,就开始帮助姥爷持家了。
③当时,家里的一切对外联络都由我担当。写信给天各一方的爸爸、妈妈、姐姐,寄信、寄邮包、发挂号信都是那时学会的。记得姐姐那时信里常写着:给我寄点补丁来吧。我每每对着这样的信发愁,我拿什么寄给她呢?弟弟的裤子还没有补丁呢!那时布票多珍贵啊!布票、棉花票、线票、粮票、油票、肉票、豆腐票、糖票……都小心地放进抽屉里。我熟知那种种票证的用法,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精打细算。
④妈妈偶尔回家看到我给弟弟补的裤子上补丁摞补丁,她说:“享福不用学,吃苦得学啊!”其实,当我还是小女孩时,我就已经跟妈妈学了。妈妈曾拿来两块布,剪上三角口子,绷上方补丁、圆补丁、大扣子、小扣子,让我和姐姐学着做针线活儿,像完成作业一样让她检查。那时我没想到玩一样学的本事,到过苦日子时用上了。
⑤后来我想,假如当时妈妈说:“可怜的孩子!”我也许会哭,为自己,为弟弟;而妈妈说:“得去学吃苦。”我就不以为苦是苦了,而是受了一种鼓励,去学我该学的,甚至以苦为乐。于是,我补衣服的针脚越发细密了,还学会了做棉衣棉裤、缝手套、纳鞋底、绣花。我很有兴致地在书包上绣上红字:为人民服务。还在枕头上绣上菊花,叫作:战地黄花分外香。
⑥苦日子把“物尽其用”四个字深深地烙在我的行为里。衣服褪色了,染一染;短了,接一接;实在太破不能穿了,也不能扔,用来扎拖布。直到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新式拖布,但我仍喜欢自己扎拖布,扎好了,抖落抖落那整齐的旧布条,仍能体会到一种快意,一种成就感。
⑦妈妈的话让我学会吃苦,学会一种积极实际的生活态度,确实让我受用一生。
(选文有删改)
【1】(提取信息)用“﹏﹏”画出第②段中母亲所说的一句话。
【2】(合理选择)对母亲说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出母亲的坚强,表明她首先能在艰苦的生活中乐观无畏。
B.这句话是母亲对儿女最好的教育,事实也证明让儿女受用终身。
C.这句话是母亲告诉儿女要学会吃苦,学会享福。
D.这句话教会了作者如何去面对生活中各种挫折与磨难,成了她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使她能够在平凡小事中不断获得满足。
【3】(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第④段中画“____”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的场景,抓住母亲的动作:__________,表现了母亲的___________。
(2)第⑥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表观点)仔细读读下面这两句话,想一想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我熟知那种种票证的用法,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精打细算。
(2)那时我没想到玩一样学的本事,到过苦日子时用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悟道理)为什么吃苦也需要“学”呢?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亚运之韵展时代华彩
第19届亚运会即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自北京亚运会到杭州亚运会,33年亚运圣火绵延,这是一届“中国特色、精彩纷呈、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
品运动之韵,绘体育强国之梦
2023年是国家设立8月8日“全民健身日”的第15年,杭州紧紧抓住亚运会举办的契机,掀起全民参与、全民健身、全民运动的健身热潮,致力建设健康杭州、健康中国。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浙江省部分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让亚运场馆不仅成为举办赛事的场地,更是服务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石。本届亚运会创造历史,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给国人带来一次又一次欢欣与鼓舞,对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是极大的推动和助力。
沐文化之韵,赏中华文明之美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杭州第19届亚运奖牌“湖山”、火炬“薪火”,设计灵感都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吉祥物组合“江南忆”,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展示中国江南文化,呈现杭州山水景观;会徽“潮涌”展示杭州亚运会理念和中国文化;开幕式以水为串联、潮为意向,是钱塘奔涌澎湃的记忆,是体育奋勇争先的跃动,是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
以数字之韵,兴数字强国之路
作为国际级的重大赛事,杭州亚运会接过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全球首创性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邀请全球超过1亿人参与数字火炬传递,代表着科技与体育的结合,展示了中国在数字化时代的前沿地位。打造国际大型赛事史上首个运动员村全面数智化管理的实践——“云上亚运村”,推出全国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覆盖礼宾、抵离、交通、食宿、医疗等各环节全周期,开启数字观赛之旅;推出沉浸式体验数字场景,亚运场馆内为运动员配置各种数智化设备系统,有效保障服务效能,升级优质服务。面向亚运,数字力量赋能助力;借助数字,杭州亚运尽显“数”智。杭州作为数字化改革的先行区,以杭州亚运为契机,乘“数”而上释放数字化红利,在数字浪潮中勇立潮头、逐浪前行。
中国体育正展开一幅更加壮阔的时代画卷。
①改编自《人民论坛网》作者:史佳
【1】短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来写“以亚运之韵展时代华彩”。
【2】“开幕式以水为串联、潮为意向,是钱塘奔涌澎湃的记忆,是体育奋勇争先的跃动,是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以数字之韵,兴数字强国之路”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一项内容与短文内容不符,把它选出来。( )
A.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浙江省部分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让亚运场馆不仅成为举办赛事的场地,更是服务于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基石。
B.北京亚运会是1990年举办的,办赛理念也是“绿色、智能、节俭、文明”。
C.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是“湖山”,火炬为“薪火”,吉祥物为“江南忆”,会徽是“潮涌”。
D.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自信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
【5】杭州亚运会已经闭幕,但其展现的时代华彩依然绚烂。请你利用短文提供的信息(能结合自己的了解更好),向同学介绍“无与伦比的杭州亚运会”,不少于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巩乃斯的马(节选)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词语。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倏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摘抄这个段落中的四字词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句,这样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语段,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金奖章》选段,回答问题
乌鸦大吃一惊,抬起头来。使者已经走到他面前,把金奖章挂在了他的脖颈儿上。乌鸦连忙说:“您大概弄错了!我既不像黄莺和百灵那样会唱歌,又不像喜鹊那样会说好听的话,也不像老鹰那样有力气,我怎么可能得到奖章呢?”
【1】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给加横线字注音
脖颈儿________
17、读课文,回答问题。
(1)同学们是怎么发现李兰带的不是纯净水,而是凉白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怕李兰要面子,没有告诉她真相,你认为母亲是虚伪的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说:“心要是穷了,就真穷了。”这是什么意思?李兰后来对“穷”有了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完成练习。
( )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 )永远是那么亲切。( )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 )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1】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下面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侧重表现绍兴的乌篷船比姑爹的小渔船精致多了。
B.虽然姑爹的乌篷船破旧,但是非常亲切,令人难忘。
C.姑爹的乌篷船承载着“我”求学路的回忆,所以非常亲切。
19、碗
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ū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
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
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抬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
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ěng)咽(yè)的小姐姐喝。小姐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
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
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端着碗(zhe zhuó ) 猜不着(zhe zhuó zháo )
【2】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
【3】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
①表示省略了的话。( )
②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通过并讨论了《班级公约》。(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还没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改为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大篮子装满了又香又甜的大桃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仿写)
她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着________________。
(4)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是比金钱更重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却笑了笑说:“我也相信你,这钱足够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和丈夫被一块醒目的告示板引入了一片桃林。(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真是应该好好珍惜。(改为反问句)
23、习作。
你一定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有些事情却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没有告诉对方。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用书信的形式把想说的话告诉他(她)。请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理解和接受你的看法。
要求:(1)用书信格式。(2)结合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3)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