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句子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困难再多,他( )会完成这项任务。
A. 如果……就…… B. 不是……而是……
C. 即使……也…… D. 虽然……但是……
2、关于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七子之歌(节 选)》、《和平宣言(节选)》与《圆明园的毁灭》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之情,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朗读基调是赞颂的。
C.朗读第2——4自然段时应体现出欣赏、赞美、自豪之情,语气自然从容,语速宜缓,娓娓道来。
D.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要带着悲愤的语气,体现出痛惜、仇恨之情,声调可提高,“闯进、儿是、统统、任意”等关键词要重读。
3、关于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B.逐字逐句理解,反复琢磨,弄懂为止。
C.遇到难理解的词语,不用反复琢磨。
D.借助资料、电影或电视剧等加深理解。
4、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____) 乾(____)尸(____) 荫(____) 牌(____) 梭(____)
抗(____) 朝(____)户(____) 阴(____) 碑(____) 棱(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zhà yóu fēn fù máo tínɡ ài mù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bàn mǔ kāi pì xiān hónɡ nèn lǜ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我会填空。
“冠”有两个读音,在“冠军”一词中读______,在“衣冠”一词中读_______。
“冠”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帽子;②居第一位;③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请你给下面词语中的“冠”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冠军( ) (2)怒发冲冠( ) (3)冠名( )
7、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不饱食以____________,不弃功于_____________。——葛洪
2.克_______于邦,克_______于家。
3.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__。
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后也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中,是对当时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质问;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真诚劝告。
8、根据提示按原文填空。
1.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前仍然不忘国家统一,在《示儿》中,他期盼着收复失地,反复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读书,古人留给我们很多经典名句,值得我们好好借鉴。比如,朱熹就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_。
9、实用类阅读
蚂蚁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所具有的文明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蚂蚁的分工很明确。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予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①( )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它们特别热爱劳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②( ),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蚂蚊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③( ),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呢。“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具有与人类有相似文明行为的蚂蚁,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吞食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蚂蚁的筑巢会对房屋的某些部分(如地板、天花板等)造成损害,木蚁还会对所有木制品造成损害。黄蚂蚁和火蚁都能咬人,对于新生儿还会造成脐带感染和败血症。
【1】联系上下文内容,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恰当的括号中。
A.闷闷不乐 B.小心翼翼 C.全力以赴
①( ) ②( ) ③( )
【2】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最能概括短文内容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3】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蚂蚁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似的文明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①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②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她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③一路上跋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孟姜女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④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
分别 相遇 生死相离 成亲
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样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时间抓得更紧了。不管斗争多么激烈,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不足80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他在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什么两样。”
【1】解释词语。
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以继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 ”分别画出第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3】本文为了体现出鲁迅珍惜时间,作者选取了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触吧!请用几句话结合自己利用时间的实际情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蓝 鲸
鲸是海洋中个头最大的哺乳动物,而蓝鲸又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种。
一头大蓝鲸就是一座小山。它的体长可达30多米,体重有170多吨,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尤其是它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3米多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
蓝鲸的脊背呈浅蓝色,尾巴宽阔扁平。它在水中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它经常潜入水中。每次浮出水面换气时,会从鼻扎内喷射出高达15米左右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喷泉。蓝鲸的力气很大,它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
蓝鲸吃东西与众不同。它只要把大嘴一张,猛地向前一推,大量的鱼虾和海水就会一涌而入。这时它把嘴巴一闭,舌头向上一卷,海水就会从鲸须的缝隙间排出,而大批的食物就会留在口中,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人们把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做“鲸吞”。蓝鲸的饭量大得惊人,它每天要吃4顿饭,每顿竟能吃下4吨鱼虾。
蓝鲸浑身都是宝,由于过量的捕杀,蓝鲸已经濒临灭绝。目前,人类正在采取措施,拯救这一珍稀动物。
(1)用“ ”画出描写蓝鲸吃东西与众不同的句子,人们把这种吃法叫做“_______。”
(2)短文在介绍“蓝鲸”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判断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①一头大蓝鲸就是一座小山。( )说明了____________。
②尤其是它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 )说明了____________。
③它在水中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27千米。(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juàn liàn( )。岸英奔赴( )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难道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juàn liàn( ) 奔赴( ) 特殊( )
【2】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意思。
①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4】第①段中,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凡人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②段画线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翠鸟
在我生活的气候环境中,翠鸟是最美丽的鸟类。生活在欧洲的翠鸟颜色鲜艳、富丽、闪亮,它们像彩虹一样色彩斑斓,像珐琅一样光彩夺目,像丝绸一样光泽闪亮。翠鸟的后背中部和尾巴上端是鲜艳的蓝色,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宝石般的光泽;翅膀是绿色和蓝色相间的颜色,大部分羽毛有着海蓝色的斑点;头部和颈部的羽毛是蔚蓝色的,上面点缀着一些浅蓝色的斑点。翠鸟胸前的羽毛呈现出淡淡的黄色,看起来像是燃烧的红彤彤的煤炭。
在阳光的照耀下,翠鸟的外表显得非常美丽,在它们居住的地方,阳光赐予了万物丰富的色彩。虽然我们无法确定翠鸟是不是来自东南方,但从整体上来说,它们的原属地可能是东方和南方。因为欧洲仅有一个种类,而非洲和亚洲有二十多个种类,美洲炎热地区至少存在八个种类。
虽然翠鸟当初生活在炎热的地区,但它们慢慢习惯了低温,甚至已经适应了欧洲的寒冷。在冬天,我们依然能够看见翠鸟的影子,它们会沿着小溪行走,当发现水中有鱼时就钻入水底捉鱼,然后带着猎物回到岸边。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德国人将翠鸟叫作“冰鸟”。曾经,贝隆以为翠鸟是候鸟,只是经过我们这里,其实,它们在下霜时也住在这里。
翠鸟的飞行速度很快,喜欢沿着小溪飞行,一边从水面上掠过,一边发出“叽!叽!叽!”的叫声。春季,翠鸟的叫声会发生变化,当它们站在水边鸣叫时,虽然水流声和瀑布声都比较大,但我们依然能够听见它们发出的声音。翠鸟活泼好动,爱从远方飞到河边的树枝上,然后去水中捉鱼。它们静静地站在树枝上,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等着小鱼游过来,当发现鱼之后,它们马上进入水中,迅速扑向猎物,几秒钟就能抓住鱼,然后回到岸边享受战利品。
如果没有距离水面比较近的树枝,翠鸟就会站在岸边的石头上或者沙滩上,一旦察觉到有小鱼经过,它就会直接冲向水中。我们常常发现,翠鸟在极速飞行时会猛然停下来,然后在一个地方待几秒钟,冬天更是如此。当水面结冰之后,翠鸟只好离开河边,寻找休息的地方。在休息时,它常常待在将近二十尺的高空中,当它想去另一个地方时,便会降低高度,待在距离水面很近的地方,然后又飞到高处休息,它会反反复复进行这种动作。这表明翠鸟常常去低处捕捉昆虫或者小鱼,但往往毫无收获,它为了寻找食物总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
翠鸟在小河边或者小溪边居住,但不筑巢,它常常使用水鼠或者蟹虾的洞,然后将洞挖得深一些,将入口修补得狭窄一些。在这个巢穴中,还有一些小鱼刺、鳞片等东西,所以看起来不像翠鸟的巢穴,但在这里能够找到它产的蛋。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翠鸟是亚洲最美丽的鸟。 B.翠鸟是非洲最美丽的鸟。
C.翠鸟是欧洲最美丽的鸟。 D.翠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2】下列关于翠鸟的种类的描述与文本相符的一项是( )
A.美洲有二十多个种类。 B.非洲和亚洲有二十多个种类。
C.非洲至少有八个种类。 D.欧洲有不止一个种类。
【3】下列信息与文本相符的一项是( )
A.春季,翠鸟的叫声会发生变化。
B.翠鸟是一种会迁徙的候鸟。
C.翠鸟不能适应低温的气候。
D.翠鸟只捕捉小鱼作为食物。
【4】第一自然段大量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5】“它们的原属地可能是东方和南方”,句中“可能”一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认真阅读“它们像彩虹一样色彩斑斓,像珐琅一样光彩夺目,像丝绸一样光泽闪亮”,仿照句话的写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填空。
(1)选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从“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刘伯承正在承受着________________。你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刘伯承。
(2)文中画“﹏﹏﹏”的句子充分流露出了沃克医生内心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朗读这句话时要用_________(A.激动高昂B.低沉缓慢)的语调。
【2】选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沃克医生呢?
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不恰当的是( )
A.刘伯承不使用麻醉药接受手术,手术中一声不吭。
B.刘伯承手术时抓破了新床单,却还在数刀数。
C.刘伯承像神仙一样厉害。
D.刘伯承有着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
16、阅读提升,根据选文内容完成填空。
1943年秋天,赵疃民兵负责人赵同伦从区武委会领来了两颗地雷,他和赵守福等民兵凑在一起研究出拉线、绊线等几种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200多个日伪军出来抢粮后,从赵疃西大道回据点,赵同伦率领赵守福等提前在路上埋下两颗绊雷,一下炸死13个敌人,民兵们心里乐开了花,都盼望上级多发一些地 雷。可是,那时八路军兵工厂的条件很差,地雷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赵守福他们日夜琢磨,根据放炮打石头的原理,很快研制出一颗“石雷”,经过试爆,效果很 好。于是,他们就地取材,把漫山遍野的石块利用起来,制成各种拉雷、绊雷、滚雷。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起初,地雷战仅在靠近敌人据点的小纪、行村、大山等区开展,后来渐及全县,榆山、龙山、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区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埋雷技术和地雷战术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地雷品种由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梅花雷、头发丝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标语雷、飞行雷等30多种。埋雷方法也由预埋待炸发展到飞行爆炸,由单一布雷发展到大摆地雷阵。赵疃的民兵创造了空中绊雷,专打敌人的指挥官和骑兵。一旦得到敌人出动的情报,民兵们就提前做好准备:大小路口、山坡、树林、河套、瓜 田、菜园、门阶下、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后来,敌人抓来一些老百姓,强迫他们走在前面开路。民兵们连夜发明出一种“长藤雷”,把引爆索线加长,等群众安全走过再迅速拉火,使地雷专在敌人脚下开花。
【1】快速阅读短文,计时______分钟。
【2】用“ ”画出最能概括地雷战特点的一句话。
【3】地雷战和地道战一样,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作战主动程度看,地雷战主要用于______,地道战主要用于_______。
17、阅读理解
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断)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拔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1】分别用“○”和“△”标出描写林冲和洪教头动作的词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比赛不公平,不好使出真本领。( )
(2)从“一棒落空”“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可以看出洪教头急于获胜,脚步不稳,已经呈现败势。( )
(3)“权且”的意思是暂且;“彩头”在文中指“一锭五两重的大银”。( )
【3】“此情景”指的是什么?请你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林冲用几招打败了洪教头?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片断内容,说说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 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1】贾岛骑在毛驴上比划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我能行。
读书破万卷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南京国学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少年。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原来,他请求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馆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馆长同意了,但他对面前这位文弱的少年用一年时间要读完数万卷书,心里也不免有些怀疑。
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几年以后,《中国思想史》一书从他的笔下诞生。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后来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
【1】听了少年的请求,馆长为什么非常吃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长同意了少年的请求后,为什么心里又有所怀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读书的方法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
【4】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改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缩句)
2.小溪干涸了。(扩句)
3.那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4.流水发出声音。(改为拟人句)
5.小明急得走来走去。(改为比喻句)
6.看到眼前的一幕,我们怎能不兴奋、激动呢?(改为陈述句)
22、圆明园的毁灭怎能不说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倾心表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美,每一个季节都有每一个季节的故事。请以“冬雪”为主题,写一写你眼中的雪景或雪景中发生的事。
本次习作可以写雪景,也可以写雪景中发生的事,先想清楚你要写什么,再给习作定一个合适的题目,若写景,要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写出雪景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若写事,要写雪地中发生的事,叙述完整,重点部分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注意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