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灾难(nán) 酬谢(chóu)
B. 狂风怒号(hào) 誓言(shì)
C. 牺牲(xī) 说谎(hu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迫不及待 急不可待
B.一如既往 一成不变
C.失魂落魄 魂飞魄散
D.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3、下列词语中,加点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 坚固
B.呼应 弗能应
C.冀复得兔 重复
D.或曰 或多或少
4、【春风读书我参加】请把在课本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填在横线上吧。
(1)了解了二十四节气知识,我知道了农民种田辛苦: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须知“______,______”,有些人好日子过惯了,就受不了艰苦的环境,忘了“居安思危,______”的至理名言。
(2)春天的______告诉我,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最美;夏天的夜晚告诉我,暗夜____________最美;秋天的黄昏告诉我,夕阳斜照时急急匆匆的点点归鸦最美……
5、关于节俭的名言。
(1)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司马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6、读拼音,写词语。(11分)
(1)秋天来了,树木开始kū wěi( )、diāo línɡ( ),而jú huā
( )却开放了。
(2)中秋jiā jié( ),全家人一起赏月,开怀畅饮。
(3)战士们热血fèi ténɡ( ),ánɡ shǒu tǐnɡ xiōnɡ( )走向悬崖。
(4)国庆节,我们去泰山旅游,来到hún qiān mènɡ rào( )的泰山脚下,我们就开始pān dēnɡ( )陡峭的泰山。
(5)新年到了,孩子们dǎ bàn( )得jùn qiào( )无比,跳起了欢快的wǔ dǎo( )。
7、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落________( ) ________( )
挣________( )________( )
给________( )________( )
8、 区别字组词。
铺( ) 咕( ) 喘( ) 杈( )
捕( ) 估( ) 端( ) 叉( )
9、课外阅读
手术成功了
一天放学,我回到家,打开鸡窝,高兴得叫起来:“成功了!成功了!”爸爸听了连声问:“什么成功了?”“试验成功了。”我一边说一边拉着爸爸来到鸡窝前,指着那只吃了塑料管的小鸡说:“鸡嗉里的塑料管‘消化’了。”“哪有这种事?”“不信你摸摸看。”爸爸一摸鸡嗉,更惊奇了,问我是怎么回事,我高兴地向爸爸讲起了事情的经过。
自从发现小鸡误吃了不能消化的塑料管后,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把小鸡嗉里的管子取出来呢?我左思右想,突然眼睛一亮:有了!医生能给病人剖腹取出瘤块,使病人康复,难道鸡嗉就不能剖开吗?我就借它做个试验吧。于是我第一次当了外科医生,我想好了动手术的步骤后,拿来消毒药水、剪刀、镊子、针线,并请小表弟做我的助手。
手术台就是小椅子。我让小表弟把鸡仰在椅子上,按住小鸡的脚和头部,不让它乱动。我先用剪子剪去鸡脖子下的毛,然后用棉花蘸上消毒药水擦洗要开刀的部位,又用一只手捏着鸡嗉上的皮,先划破鸡皮再刺破鸡嗉,这时,鸡“叽叽”地乱叫起来。看着小鸡痛苦的样子,我的手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但是为了小鸡的生命,为了试验,我还是硬起头皮,继续将口子划大,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镊子伸进鸡嗉,夹住管子的一端,慢慢拔了出来。这时从刀口处冒出许多红色的血和气泡,小鸡发出无力的叫声,我心里一阵紧张,连忙用针线将伤口缝好。
手术后,我把“小病号”放在温暖的窝里。小鸡两眼眯着,缩着脖子,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动。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今天,我回来,看到小鸡不但没死,反而能找食吃了,这不是说明手术成功了吗?爸爸听了我的介绍,忍不住哈哈地笑起来,夸我敢想敢干,将来可以当医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担心______ 温暖______ 紧张______ 成功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康复:__________________
左思右想:______________
【3】在“我既希望着又担心着。”这句话中我希望什么?担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第二、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给鸡动手术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断,完成练习
(一)《诺贝尔》片段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pēng)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 ):“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 )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说”,含义是不同的。请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意思是说的词语。
2.文中画“ ”一句话,这句话表面上写火星接近炸药的过程,实际上它还包含着 。
3.用“ ”画出最能体现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的词句。
4.忘我的实验成为众多科学家成功的标志,读了这个片段,你想怎样夸夸诺贝尔?
11、课外阅读。
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好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有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出根烟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泌出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疾步跟上小川,满脸堆笑,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里,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污秽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的,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______) 心不在焉(______) 肮脏(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敏捷(______) 快乐(______) 聪慧(______)
【3】“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这句话表现了小川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数第2节,“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锁”为题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7】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这篇小说写了几把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要是你在现场,你会如何安慰伤心的李小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仔细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说说五壮士为什么跳崖?
13、竺可桢
竺(zhú)可桢(zhçn)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15岁那年考上了上海的澄衷学堂,他的学习成绩是谁也比不上的。可是,论身高,却比同班同学矮了一截;论体重,他比同学轻十斤八斤。他这副瘦弱的身子成了同学们嘲笑和挖苦的对象:“这么矮小单薄,准活不到20岁!” 竺可桢听了十分生气,但他一想,谁叫自己不争气,身子骨长得这么小呢。再说,一个男子汉也无须为一两句嘲讽的话而跟人吵架。晚上,竺可桢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心事重重:我们的祖国灾难深重。人民贫困衰弱,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现在自己也被人看不起,被骂为短命的人。想到这里他自言自语:“既然自己立志为拯(zhìng)救祖国而努力学习,首先就得不甘示弱锻炼自己的身体!”于是竺可桢从床上爬了起来,连夜制订了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还选一条“言必信,行必果”的格言,抄写在床头。
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鸣起床,跑步、舞剑……
一天清晨,竺可桢刚一醒来,听到窗外滴滴答答的雨点声,他向外一望,大雨正密密麻麻地下着。今天要不要按时进行锻炼呢?他犹(yóu)豫(yù)了一下,马上又坚定起来,不行,只要有了第一回间(jiàn)断,就可能有第二第三回的间断了。于是他迅速跑出宿舍,冒雨坚持跑完了规定和路程。
就是这样,竺可桢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健壮了,体质增强了,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他是个“智体并重”的好学生。
【1】本文赞扬了竺可桢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A. 不怕困难 B. 智体并重 C. 言行一致
【2】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竺可桢为什么把“言必信,行必果”这句格言抄贴在床头?
A. 竺可桢把这句话抄贴在床头是想时刻提醒自己要说话算话,按锻炼计划锻炼身体,坚持到底。
B. 竺可桢喜欢这句格言,觉得这句格言写的非常好。
C. 竺可桢想要记住这句格言,怕自己会忘记,就贴在床头每天看。
【4】(多选)下面哪些举动可以看出竺可桢是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 )
A. 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鸣起床,跑步、舞剑……
B. 竺可桢听了同学嘲笑的话十分生气。
C. 下雨了依然坚持跑步锻炼身体。
14、读书,人才更像人
——严文井谈读书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教科书不过是古往今来的各种书籍当中的一小部分,你不得不尊敬它们,但不必害怕它们,更不要被它们捆住手脚。为此,我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我没能考进大学,我并不认为自己不好学。
如果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答,我就去向古代的智者和当代的求索者求教,按照一个明显的目的,我打开了一本又一本书。
有的书给了我许多启发,有的书令我失望。即使在那些令我失望的书面前,我还是感觉有收获。那就是:道路没有完毕,还得继续走下去。
书籍默不作声,带着神秘的笑容等待着我们。当你打开任何一本书籍的时候,马上你就会听到许多声音,美妙的音乐或刺耳的噪声。你可以停留在里面,也可以马上退出来。
至于我,即使那本书里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鸣、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
书籍对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即使你没有上过任何学校,只要你愿意去求教,它们都不拒绝。
我读过一点点书,最初是为了从里面寻找快乐和安慰,后来是为了从里面寻找苦恼和疑问。
只要活着,我今后还要读一点点书,这是为了更深地认识我自己和我同辈人知识的贫乏。
书籍,在所有动物里面,只有人这种动物才能制造出来。读书,人才更加像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庞大(________)拒绝(_________)苦恼(__________)深刻(_________)
【2】文章第一自然段划线句子描述的是(__________)。
【3】找出与标题“读书,人才更像人”相照应的句子。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代表的含义。
至于我,即使那本书里有魔鬼在嚎叫,我也要听一听,这是为了辨别小夜曲、牛鸣、苍蝇的嗡嗡、狮吼和魔鬼的歌唱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也是知识。
【5】文章主要描述的是关于读书中的什么问题?
【6】对于作者的在读书中的感悟,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15、阅读。
《雨中的西湖》
①我看过晴天水平如镜的西湖,欣赏过阴天浓雾弥漫的西湖,却从未观赏过雨中烟雾迷蒙的西湖。趁着这秋雨连绵不断的时候,我前往西湖,一睹为快。
②乘着小船,我静静地欣赏眼前的美景。细雨如丝如线,如烟如雾,淅淅沥沥地飘洒在西湖上,在湖面上留下无数小水花荡漾开来。湖面上,一只只小船轻轻驶过,每只船后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整个湖面上飘着欢声笑语。湖里,一条条小鱼跳出水面。四周,峰峦叠嶂的山环绕着西湖,静静地矗立着的山峰被层层薄雾裹住,好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③西湖的东、西。北三面都种着大片荷花。( )已是秋天,( )荷花依然开得那么旺盛,好像是在向我们展示生命力的顽强。一朵朵娇嫩粉红的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伸展开来,在秋雨中尽情嬉戏。荷叶展翠叠翠,浑圆宽阔,一张张荷叶展开笑脸,一个个珍珠似的水滴中荷叶上滚来滚去,煞是好看。秋风吹起,送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远处,大堤上游人有的撑着伞,有的甚至淋着细雨,走着笑着,尽情享受着这大自然的恩赐……
④雨中的西湖有着别样的美—晴天的西湖( )令人陶醉,( )雨中的西湖更富有诗情画意。正如苏东坡赞美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西湖,无论何时,都是那样的魅力无穷!
【1】文中画线句子用于开头导入,这种写法既照应了文题____________,又暗示着雨中西湖有着_____________。
【2】请给文中两处关联词选择正确的选项:(______)(______)
A.因为……所以……B.固然……但……
C.虽然……但是……D.不仅……而且……
【3】文段②按照___________顺序,先后介绍了湖面上、湖里、湖周围等景物,文段③不仅写了_____________,还写了_____________,从侧面体现了____________。
【4】作者生动描绘了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美景,结尾借用苏被诗句总结全文,真实自然地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朵朵娇嫩粉红的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伸展开来,在秋雨中尽情嬉戏。”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荷花戏雨的景象。
B.“荷花依然开得那么旺盛,好像是在向我们展示生命力的顽强”依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荷花生命力的顽强。
C.“静静地矗立着的山峰被层层薄雾裹住,好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依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6、遗忘曲线
记忆的数量(百分数)
【1】根据上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上图写两条复习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冯友兰
①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大学问家,从小说话就结结巴巴,有些口吃。年轻时候的一件事表现出冯友兰与众不同的胸怀。
②顾颉刚也是我国著名的大学问家,也患有比较严重的口吃。有一年,他因病从北京大学休学回家,同寝室的两位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家乡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谁也不肯说话。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默,想找个人说说话。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
③顾颉刚主动和这位年轻人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是……是……是去苏州的吗?”因为和陌生人说话免不了有点紧张,顾颉刚口吃得很厉害。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想了想,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④“出去……去……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顾不得自己口吃。
⑤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
⑥“你什么时候到……到……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
⑦年轻人依旧微笑着沉默不语。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那位年轻人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会顾颉刚的室友,只是一个劲儿微笑着,室友见状,便不再理睬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⑧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用我的口吃嘲笑你的口吃。”
⑨顾颉刚感动地说:“口吃的人最怕别人嘲笑了!冯友兰用自己的沉默来表达对口吃患者的尊重,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
【1】第②段中“口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的“木疙瘩”指的是____________
【3】文章的主人公是( )
A.冯友兰 B.顾颉刚 C.室友 D.另一个室友
【4】顾颉刚找陌生人说话的理由,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想看看陌生人是否口吃
B.想让自己口吃得更厉害
C.想让大家多交一个朋友
D.想让大家的心情好一些
【5】请你围绕冯友兰“年轻时候的一件事”并根据段落提示来概括文章内容。
起因(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第③至⑦段):_______________
结果(第⑧至⑨段):_______________
【6】第⑥段中“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中的“冷遇”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7】冯友兰不肯和顾颉刚搭话的理由,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他不想让别人发现自己也口吃
B.他不想和火车上的陌生人说话
C.他不想让口吃的对方误会自己嘲笑对方
D.他不想让人打扰自己闭目养神
【8】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读者冯友兰具有什么优秀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与理解。
妈妈做的饭
曾锴
我小时候胃口差,身体弱。为了照顾我,母亲下班后到家,却还是不顾疲劳去市场上挑一条新鲜鲫鱼煮给我吃。
贪玩的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就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终于撵上了,就连哄带骗地喂我吃一口。身旁的小伙伴总是咽着唾沫无不羡慕地说:“你好亭福呀!”那时候我总是不以为然——这不就是家常便饭吗?
亲戚家的孩子出远门,母亲总会要他们带上自己亲手做的泡菜。不管哥哥姐姐们是否情愿,她总坚持把瓶瓶罐罐往别人手上塞,有时弄得大家都挺尴尬——拒绝吧,对长辈不敬;接受吧,路上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碍手碍脚。
没想到,我第一次出国就走得很远。这次岀门时,轮到母亲给我塞泡菜了。我觉得这些东西又重又难照看,硬是半推半就地把它们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到了那个盛产甘蔗和朗姆酒的国度,才知道人们恨不得吃米饭都拌果酱,物资匮乏,口味又单调。对于来自天府之国,从小口味重的我,哪里受得了这个罪?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生怕我吃不好,赶忙给我寄了一个包裹。当时我们住在乡村,取件要专门排号,再搭车进城。那天,赶了一小时路,排了一小时队,终于等到了我的包襄。我把它抱上车,一个人在车厢后面打开纸箱,里面全是吃的——有小时候母亲不允许我吃的零食,有她自己学着做的牛肉豆豉酱,被塑料袋密封包扎得严严实实,撕开一条缝,香气逼人。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独立,然而,当时收到箱子时却忍不住热泪盈眶。
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辣,而古巴又没有辣椒,于是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二荆条辣椒,晒干、去把儿、翻炒,混合芝麻一起打成粉末。每次打辣椒面的时候,她总是被呛得眼泪直流。一大瓶辣椒面用熟油泼了以后罐存,就餐时放一小勺,感觉不只是饭菜有了味道,一天的生活都是麻辣鲜香的。一罐辣椒面够吃小半年,当我打开盖子,看见里面还有“存货”,就感觉生活还有奔头。等到要见底了,就知道自己快要回家了,于是生活又有了盼头。
终于,从古巴归来,上班了,住在教师宿舍,不想做饭,就常常一个人在学校外面的小市场和学校里面的食堂随便糊口。
返校的时候,妈妈塞給我一个饭盦,我推辞道:“你吃吧,学校有食堂”结果,她还是悄悄地把饭盒塞进我包里。就在那天,下班很晩,外面街市上人山人海,食堂里又只剩下残汤剩饭,我失落地回到宿舍,突然想起包里还有一盒饭,顿时打起精神来!吃着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里就一个声音——“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妈妈好!”
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任何时候,无论你成功或失败,回到家,走进门,永远在餐桌上等待着你,期待全家人团聚的妈妈做的菜。
——《意林》2018第24期
【1】“那个盛产甘蔗和朗姆酒的国度”指的是哪个国家( )
A.中国
B.古巴
C.巴西
D.美国
【2】“当我打开盖子,看见里面还有存货”中的“存货”指的是什么( )
A.鲜鲫鱼
B.朗姆酒
C.豆豉酱
D.辣椒面
【3】“心里就一个声音——‘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妈妈好!’”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跳跃
D.语言中断
【4】母亲往亲戚家孩子手上塞泡菜时,为什么有时弄得大家都挺尴尬( )
A.因为出远门时,母亲总会要他们带上,觉得很不好意思。
B.因为母亲送的这些泡菜用瓶瓶罐罐装的,又重又难照看。
C.因为拒绝和接受都不好处理,要么不敬,要么碍手碍脚。
D.因为大家都不爱吃泡菜,却只能被迫收下,心里不情愿
【5】下面是母亲打辣椒面的过程,“混合芝麻打成粉末”处于哪个位置( )
①买新鲜辣椒→②晒干去把儿→③翻炒干辣椒→④泼熟油罐存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6】本文围绕“妈妈做的饭”写了多件的小事表达母亲的舐犊之情,下列哪一项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 )
A.母亲下班后到家,不顾疲劳去市场上挑新鲜鲫鱼煮给贪玩的“我”吃。
B.“我”嫌泡菜又重又难照看,硬是半推半就地把它们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C.母亲生怕“我”吃不好,赶忙给在国外的“我”寄了一个装满吃的包裹。
D.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辣,买来材料打辣椒面,她总是被呛得眼泪直流。
【7】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端着碗追赶喂食,你赞同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自然段中“连哄带骗”的意思,请联系上下文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凸起,凶相毕露。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你别看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捉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片段中表示“看”的词语有: 、 、 。
【2】从“迅雷不及掩耳”看出 。
【3】第二段中引号表示 ,破折号表示 。
【4】“我们被它吓了一跳”的原因是: 。
【5】联系全文,概括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变色龙靠( )来判断昆虫的位置,用( ) 来捕获食物。
【6】用“——”线画出正确读音 伺(cì sì)机 刹(chà shà)那间
【7】“刹那间”可以换成词语: 、 、 。
【8】变色龙,学名 ,因为它能够 ,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 。现在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 像这样的三字成语你还知道 、 、 、 。
【9】课文主要从 、 、 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 ,因为 。
【10】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凶相必露( ) 指手划脚( )四肢短脚( )
【11】端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
【12】作者是从 和 两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是按 到
的顺序来写的。
【13】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4】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 。
【15】关于变色龙舌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跟它的身子差不多长。
B.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比它身长的两倍多一点。
C.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
【17】这段话中“迅雷不及掩耳”是个六字成语,请把下面的六字成语补充完整。
真金不怕( ) ( )不如一见
有眼不识( ) 士可杀( )
有志者( ) 天有( )风云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写把字句。)
②爸爸对我说:“我晚上要七点钟才能回来。”(变成转述句。)
③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变成陈述句。)
21、照样子,把下面加点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全神贯注
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加工厂。
(1)一阵急促的报警声突然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传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是小动物。(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关联词语,把四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鲸用肺呼吸。鲸是胎生哺乳的。鲸不是鱼。鲸是哺乳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三色光。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平原地区看到松鼠是很少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表达。
1.著名作家汪曾祺有一本书叫《生活,是很好玩的》,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很多好玩的事物,也许是一件特别的文具,也许是家中一件新买的智能小家电,也许是一件带给你健康的体育器材……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把它的样子和主要特点介绍给大家。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写清事物的样子和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③不少于400字。
2.从小到大,哪位同学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是机灵精怪的“智多星”,还是幽默风趣的“开心果”?是才华横溢的“特长生”,还是聪明严谨的“小学霸”?先想想这位令你印象深刻的同学有什么特点,再选择一两个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