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妈妈不轻易麻烦别人”中“麻烦”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
A.真是不好意思,三番五次地麻烦您,我很不安。
B.不用这么麻烦,你可以直接在官网上报名和缴费。
C.表弟可淘气了,经常惹出大大小小的麻烦,让大姨很头疼。
D.下雨天戴眼镜是件麻烦事,因为雨水总会打湿镜片,容易看不清东西。
2、选词填空。(4分)
无论……都…… 关切 优良 普遍 教导
虽然……但是…… 关怀 优异 普通 教育
我是一名( )的小学生,已经上五年级了。在学校,老师给我无微不至的( ),使我( )遇到多大的困难,( )能努力克服。( )我要转学了,( )她亲切的( )让我终身难忘。也许过几年老师不会记得我这个学生了,可是我永远忘不了老师,是她使我有了( )的成绩,让我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3、风景名胜的“胜”正确的解释是哪一项( )
A.胜利
B.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C.比另一个优越
D.能够承担
4、联系上下文,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大:___________ 很难得: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1)傍晚,向远处(______),绚丽的晚霞与连绵起伏的群山连在一起,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2)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______)一下,就得花半天的时间。
(3)秦王双手捧着璧,一边(______)一边称赞。
(4)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研究树叶的秘密。面对那么多的树叶,同学们不仅仔细(____),还认真地记录发现的密码。
6、读拼音,写词语。
1.苏州的cì xiù( )被yù wéi( )“民间艺术一绝”,民间艺人能在chóng dié( )的布上用针线jì lù( )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2.一棵松树从dǒu qiào( )的山谷fèng xì( )中探出了头,它像píng fēng( )上的美景一样在欢迎从远方来的bīn kè( )。
7、回顾语文学习生活,完成填空。
(1)《将相和》是一个历史故事,是根据汉代________写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会面、____________”三个故事构成。
(2)《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学了这一课后我们知道了: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谈读书》里都介绍了那些读书方法?(任写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我国文坛上涌现出多少爱国人士!“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是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殷殷希望;“山外青山楼外楼,________________。”是林升对统治者的声声谴责;______________ ,其道大光。_______________,一泻汪洋……是梁启超对祖国的声声赞美。
(5)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司马光说:“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用纯说:“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1.家乡的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xùn qī__________shān hóng bào fā______________,溪水猛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2.水坑中的石头放 píng wěn______________了,我们才能过去。走的时候,身体要保持 píng héng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老师的手
感恩节那天,报纸刊登了一则故事:有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叫班上小朋友画出他们感恩的东西。这些小孩多半来自贫苦家庭,所以她料想他们多半会画一桌丰富的感恩节佳肴,外加一只香喷喷的火鸡。但看到道格拉斯的作品,她惊讶不已,上面画了一只手!
这是谁的手?班上的小朋友都兴致勃勃地开始猜测:“这一定是赐给我们食物的上帝的手。”一个小孩说道。“是农夫,他用这手养出火鸡。”另 一个小孩也发表了意见。在一阵猜测后,小朋友们又跑回座位继续画画。这时老师走到道格拉斯身旁,弯下腰问他这是谁的手。“那是你的手,老师。”他怯怯地回答。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她常这样握孩童的手,但对道格拉斯而言,意义重大。也许过感恩节的真义并不在于接受他人给予我们的有形物质,而是借此机会回馈他人,无论是如何微小的付出。
【1】女教师猜想这些小孩会画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格拉斯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面一句话的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
道格拉斯个子矮小,样子也不讨人喜欢,但老师在下课时总会过去牵牵他的手。
①这位女教师喜爱每一个孩子,并不会因生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歧视任何一个孩子。
②这位女教师习惯于下课时握着每一个孩童的手,包括道格拉斯。
③道格拉斯虽然又矮又丑,但老师认为他长大以后会成才,所以通过牵手去安慰他。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 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潇潇,绿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 “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积聚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拔地而起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淋浴。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窜出石缝钻出来……
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呀!
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呜为它们唱歌,山花舒瓣对它们欢笑,松柏婆娑给它们鼓掌……长,长吧!高高的蓝天多么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作贡献。
(1)填空。
①作者把竹山和竹林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声音比喻春雨的沙沙声。
③文中描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
A.“我”爱竹山、竹林的美景。
B.春天,无数春笋破土而出。
C.春天竹山、竹林的美景和春笋顽强欢快生长的情景。
(3)细读文末最后一句,你知道春笋的理想Ⅱ马?试着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爱春笋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竹子”也被文人称为“三君子”之一,诗人、作家是怎样咏颂它的品性的?试写一两句(可以是诗、词,也可以是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圏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着迷,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A.与众不同 B.天高气爽 C.千篇一律 D.独树一帜
①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没有变化。( )
②天空晴朗,气候清爽。( )
③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2】选修辞填空。
A.打比方 B.夸张 C.排比 D.拟人
①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
②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
③秋天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 )
【3】你从这篇短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时,你读书做笔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贝壳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一圈复杂的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块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 )
复杂——( )
一丝不苟——( )
【2】写出四个描写“贝壳里的生命”的形容词:
、
、
【3】古人“用贝壳做钱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一丝不苟”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受、慨叹的一句话,用“___”画出来。
【6】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你又有那些想法?(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搭石》选段,完成练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 )
(2)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乡人常说过桥要快,走搭石要慢。( )
(2)走搭石太快,石头晃动得厉害,人就容易掉进水里。( )
(3)选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4】选文第1自然段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这个短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短语知道的。
14、课外阅读。
一只海鸠妈妈
坑坑洼洼的岩脊一侧栖息着成百上千只海鸠,我们蹑手蹑脚地企图靠近它们的领地,很快我们就被警惕性颇高的海鸠识破了。“呼啦啦”一声响,一大片海鸠飞了起来。
在岩石的边际有一只海鸠,它的喙(yuàn huì)紧张地半张着,灰褐色的眼里充满了恐慌,绷紧的身体上一对翅膀已向外张开,摆出了随时准备飞离的架势。在一只拱起的翅膀下露出了一对移动着的黑色小爪子。这只海鸠妈妈面对着两个庞然大物步步逼近它的巢穴,却依然不愿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我匍匐(pú fú pǔ fú)向前,手指离它只有3英寸距离了。它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光。它扭头看向身后的悬崖,看得出内心激烈地挣扎着,因为只要轻轻一拍翅,它就会有逃生的希望。我停下来,静待着它的行动,可很快它就将头扭回,用长长尖尖的喙与我对峙。
我伸出手,一个指头、两个指头、一只手,最后我用双手慢慢捧住这个“伟大的母亲”。它那颤抖不停的身体在我轻柔的抚摸中逐渐地平息了下来。这只长期生活在海边悬岩上远离人类的鸟,此刻安详地在我手中扭着它的脑袋,放松地左右环顾着,只是它的翅膀依然紧紧地拢着,护着下面藏着的幼仔。当我和同伴准备离去时,一大群海鸠在我们头顶的上空欢快地鸣叫着,仿佛在庆祝它们的转危为安。我默默地望着它们的身影,脑子里浮现出那只海鸠妈妈的样子。事实上,我们并没能俘获它,它已用强烈的母爱将我们俘虏了。
【1】给文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蹑手蹑脚:_________________
对峙: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句话概括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鸠妈妈为什么不离开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鸠妈妈开始的表现是___________;当“我”靠近它时,它眼睛里流露出___________;最后当“我”抚摸它时,它__________。海鸠妈妈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松鼠(节选)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他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权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 )些小木片,错杂着( )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 )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 ),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故、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根据课文内容,从以下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编扎 B.踏平 C.搬 D.放
【2】第①段从_______、眼睛、______、四肢和______等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3】梳理第③段松鼠其它习性的有关信息,用简练词句分条记录下来。
搭窝 | ①搭在树枝分权的地方,干净、暖和;②用小木片、干苔藓搭建,结实、安全;③搭窝有技巧,窝口朝上,并且有个圆锥形的盖。 |
其它习性 | ______________ |
【4】选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
【5】把下面的句子和选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进行比较,你认为文中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多选)
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A.例句语句风格比较平实,选文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
B.选文除了描述准确、清楚、有条理外,还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更加生动。
C.选文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简洁、直白、明了的特点。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武牧羊
西汉大臣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君主单(chán)于多次wēi xié( )利诱,许以丰厚的fènɡ lù( )和高官,劝其投降,苏武严词拒绝了。
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kù xínɡ( )。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qū fú( )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它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直到19年后,苏武才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写出词语。
【2】“严词拒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面对单于一次又一次的wēi xié利诱,苏武会这样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根据问题提示标画句子,再完成第(3)小题的填空。
(1)“单于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这里的”酷刑”指的是什么?(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2)面对酷刑,苏武是怎么做的?(用“____”标出有关句子)
(3)单于先许以高官厚禄,后又施以酷刑,他前后的做法可以用“__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苏武的信念是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教我怎样做人
我七岁的时候,才回到父母身边。在这以前,我一直住在慈爱的姥爷家里。因为我是他唯一的孙女,他将他全部的爱和关怀都给了我。最让我由衷感激的是他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姥爷虽然是退休工人,但是他的身上无不渗透着标准式农民那种辛勤劳动、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虽已年过七旬,但仍然在自家后院开辟的园地里种菜。我经常跟着他去拔草啦,浇水啦,治虫子啦。等我再大一点的时候,姥爷就教我扎棵了。记得有一次,我干活累了,就停下了手,抬头看着姥爷,见他也在淌汗、喘气,就小声问:“姥爷,你不是累了吗?歇会儿吧。”“姥爷不歇,干活都得流汗哪!”“姥爷,咱们家的菜不够吃吗?”“够吃,你妈和舅舅都寄钱。我是不想闲着呀。”“我长大了也要种菜,流好多汗吗?”“当然,人都要用劲干活,要不怎么会有舒坦日子过?”
这一段话,还有姥爷说话时那滴下的颗颗汗珠,那坚定而和蔼的面容,现在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在工作和劳动中拈(niān zhān)轻怕重的时候,姥爷的话就会给我以启发。 “人都要用劲干活,要不怎么会有舒坦日子过?”这可是做人的起码道理呀。
姥爷( )爱劳动,他( )注意节约,凡是他的家什,都有八成破旧,照小舅的话说,是“古董店里的新货”。他的拖鞋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庐山真面目”,上面全是胶皮;他的小马扎用旧布缠了一层又一层;他的茶缸也被逝去的年月卷去了白瓷漆。
我不用再问他老人家这是为什么,看他那多年不改的倔劲,我就知道了,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呀。
现在,我长大了,姥爷却永远去了。但是,姥爷的古铜色的面容和谆谆(zhūn hēng)教诲(huì huǐ),连同他劳动时佝偻的背,破旧的茶缸,都一并会重现在我心头。
因为,姥爷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1)在文中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上画“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分别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
(4)将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当然,人都要用劲干活,要不怎么会有舒坦日子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姥爷教给我哪些做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湿地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支力气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 、 。
【3】)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
【4】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脊”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
(1)
(2)
【6】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7】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西风胡杨
①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②胡杨,是最坚韧的树。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③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⑤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⑥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⑦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
【1】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胡杨的了解是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四点)
【2】第②段的三个数字说明了胡杨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3】对第⑦段中画“__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用三个“祈求”深切地表达了希望胡杨存活下去的强烈感情
B.第三个“祈求”是希望人们能关注胡杨,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C.“哪怕几十年”的意思是希望胡杨给人们一些改变这里的环境,改善胡杨生存现状的时间
D.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迷信的人
【4】第⑦段中提到的“那些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胡杨这一形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到后来,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越来越大。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鹊退了出去。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请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公园的草丛里蹲着一只小猫。
_______
(2)寒假即将来临,阅读作业尤为重要,请设计一条能打动人的宣传语,让大家都能积极阅读吧!
_______
22、请你按要求写句子。
(1)彩旗飘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里的书吸引着我。(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个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要求:
①请你选择一位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突出特点的人,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通过你的介绍,让这位有特点的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写:幽默风趣的体育老师、我们班的热心肠、顽童爷爷、我家厨王、小区健身达人、陌生的垃圾桶守护者……
②自拟题目,先在第2页试卷的背面列出写作提纲,注意分段叙述,写有重点。再根据提纲完成作文,限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