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义词训练
凝结——______________ 愤怒——______________ 浮现——______________
马上——______________ 便捷——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
难过——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璞归( ) ( )高( )重
( )( )乐道 生机( )( )
(2)学习了《詹天佑》一文,我要学习詹天佑
的精神。
(3)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的地球太 了,同时又太容易 了!”所以我们要 。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3、看拼音写词语。
不知不觉已到六年级,一路走来难免跌跌撞撞,可能有过jīng huāng( ),可能有过失败,但要相信所有挫折都是岁月kāng kǎi( )的馈赠,它将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jīng lì( )。
4、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代表作有《______》《______》《安娜.卡列尼娜》等。高尔基曾这样评价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古诗《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孟浩然眼中的月色“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孤寂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达了辛弃疾________的心情;《过故人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则抒发了孟浩然对故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_________。加点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诗歌片段内容,回答问题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根据诗意,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有的人______活着,______他已经死了;有的人______死了,_______他还活着。
【2】本小节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含义全然不同,请将正确的理解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作者的鄙视和轻蔑 B.作者的肯定和赞美 C.作者的痛恨和咒骂 D.作者的惋惜和怀念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 第二个“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_____________,第二个“死”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7、延伸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1935年10月)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清平乐(lè yuè) 屈指(qū qǔ) 长缨(yīn yīng) 缚住(fù bó)
【2】这首词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清平乐”是(__________),“六盘山”是(___________)。
【3】体会词句的意思,写出所描绘的景象。
(1)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这里的“长城”指( )
A.万里长城。 B.长征的目的地。
【5】“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表达了一定要登上长城的决心。
B.重在抒写革命者从容豪迈、不畏艰难困苦、投身革命的英雄本色。
【6】“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两句词意在说明( )
A.凭中国工农红军保存着的有生力量,一定会打倒蒋介石政权。
B.凭红军的勇气,一定能征服长征中的一切困难。
8、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后两句诗驰骋想象,淘金者表示要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____的气概,同时寄托了淘金者心中对______的向往。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盐”多必失
【材料一】
盐是人们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必需品。如果缺盐,将会引起恶心、腹泻、心律不齐、肌肉痉挛等症状。
【材料二】
一项涉及全国75个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以《中国膳食指南(2016)》中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的推荐摄入量标准计算,有58.2%的居民食盐量偏高。[注:一个啤酒瓶盖,去掉内部胶垫,将盐放满瓶盖,上部与瓶盖齐平,大概就是6克。]
【材料三】
盐吃多了身体会很受伤。吃盐过多,人体感到渴,会多喝水,这些水分子很快进入血液,使血压升高。吃盐会增加尿液中钙元素的排出量,老年人由于味觉减退,吃的饭菜会更咸,而膳食钙摄入不足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吃太咸的食物会让组织脱水,更容易出现咽炎,也会降低黏膜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力。研究证实,盐吃多头痛也会随之而来。盐吃多,多余的钠要从肾脏排出,这就会大大加重肾脏的负担。
【材料四】
除了这些很咸的食物之外,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本身不咸的食物也含高盐:两小勺番茄酱含1克;一根火腿肠含1克;20片薯片含1克;一块披萨含1.5克;10克夹心饼含1.8克;三片切片面包含2克。
【材料五】
烹饪时晚放盐。因为晚放可以比早放用盐量少一些,但同样能达到咸味的感觉。还可以放一点醋,能强化已有的咸味。要限制含盐调料,因为很多调味品和配料都含有盐分,如鸡精、油、豆瓣酱、海鲜汁、虾皮等。另外,使用低钠盐既可以降低摄盐量,又不影响咸味感觉,同时有效增加了钾摄入量。
【1】【材料一】主要讲 __________。【材料二】主要讲 _______________。
【2】想了解“哪些食物是储盐大户”,我们可以阅读【材料 _____】;想了解 _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阅读【材料五】。
【3】由【材料三】可知,吃盐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会使血压升高、_________、容易得咽炎、容易头痛、___________。
【4】判断下面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不咸并不代表它的含盐量就低。 _____
②烧菜时放盐,先放与晚放,咸味的感觉一样。 _____
③为了控制好血压,爷爷已经有两个星期烧菜不放盐且不吃含盐的食物了。 _____
【5】小林明天要去爬山,他为自己准备了一份登山午餐:一袋方便面、三片切片面包、三根火腿肠、两大包薯片、一瓶矿泉水。根据提供的阅读材料,你觉得他的这份午餐是否健康?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品析。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短文出自课文《山中访友》,作者__________。通过默读短文,我知道这段话把 比作“朋友”,描写了 的情景。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运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还有可能跟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模仿课文写法,续写一两句话。
11、阅读理解
走进博物馆
[材料一]
A《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博物奇妙夜》等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节目备受人们的青睐。B除了获得高收视率高点击率之外,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讨论热潮。
[材料二]
C虽然博物馆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它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不少博物馆还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而体验和互动严重不足。D调查发现,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
(1)下面这句话,加在文中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对应字母。( )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札,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已不再是小众需求。
A.A
B.B
C.C
D.D
(2)博物馆面临的“成长的烦恼”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联系所有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博物馆主要是保存、展览文物,不用在意参观者的数量和需求。
B.博物馆中,多样化、互动性强的展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和学习。
C.博物馆的文化节目会导致线下博物馆的参观人数骤减,应取消。
D.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文物的“前世今生”,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 )地娇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握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tā( )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排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填空。选段出自文章《桥》,本文的体裁是_____。文章的标题虚实相生,既指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暗示着_____才是保护他人生命的真正的桥梁。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放肆( )地舔着人们的腰 那木桥轰地tā( )了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如果老汉能喊,喊出的是什么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极静的植物园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xī)窸窣(sū)窣的“走路”声,听见 ……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xuè xiě)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 ……令眼睛望得可远可近。仿佛,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那无尽的脚边——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满溢的阳光到处洒上了金粉,连曲(qū qǔ)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mù xu)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草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芯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hè hé)地弯垂了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dàn tán)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打上“√”。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省略号前的横线上各补写一个句子。
14、读《慢慢告别》,按要求答题。
①每一次回家都像是一次告别。母亲做饭时,我拍照:父亲看电视时,我拍照。母亲问:“拍这么 多做么子?”过去,我觉得时间很长,而现在我却觉得一切我熟悉的,都在衰老和剥落。眼睛能看到的,比如母亲脸上的皮肤不再似过去那般紧致了,父亲看电视看着看着就仰在沙发上睡着了,连呼噜声都没有……每次回家,我都默默地看着他们,看他们走路、说话、吃饭……不注意,我都用手机拍了下来。
②在家的那些天,母亲每顿饭都想着法子做好吃的,忙个不停。隔天要走了,母亲一会儿问我:“要不要喝奶茶?要不要喝参汤?干鱼要不要带一些?”吃饭时,她又说:“在外面脚别架着,要放好,要懂礼貌。”我说:“晓得晓得,我都这么大了。”母亲笑笑:“噢,我忘了。”我不怎么敢看她的眼睛,偶尔碰到了,赶紧闪开。她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对我好了,一直在我身边走动,摸摸这个,看看那个。父亲问我是不是明天走,我说是的。他点点头:“又要去好长时间了。”我喉咙一紧,没有说什么。
③走的那天,父亲开着电动车送我,我拿着手机不停地拍他的背影。他问:“有什么好拍的?”我说:“你不用管。”他又说:“去年我心口疼,吸不过来气,你哥把我送到医院抢教,我又活过来了。”我大吃一惊:“我为什么一点儿都不晓得?”父亲又笑笑:“有什么好说的?都过去了。”我大声地说:“出这样的事情,一定要告诉我!”父亲说:“好、好、好。”
④到了火车站,离发车还有一个小时,父亲和我站在车站广场上。我认真地打量父亲,他身子极瘦,背弓着,前额头发秃掉了,剩下的头发是花白的,脸上蜡黄,一看就是生病很久的样子。我叫他,他疑惑地看着我。我请路人帮我们拍照,我紧紧搂着他的肩头,他乖乖地靠在我身上。“一、二、三,再来一张。”“一、二、三,再来一张。”父亲说:“好了,拍这么多张做么子!”我说:“你不用管。”他又好脾气地陪着我多拍了几张。拍完照,我撵他走。天一点点暗下来了。我担心他回去太晚不安全。他说:“你一个人在这..“我推他走:“没事,没事,你快回去。”他不情愿地走了,上了电动车,转头,往车站外面的大路上开去,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而我一下子像是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坐在地上,像个傻子似的哭得一塌糊涂。
【1】认真阅读第②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可以感悟到“我喉咙一紧,没有说什么”的原因是( )
A.“我”喉咙痛,说不出话。
B.“我”嫌父亲烦,不想跟他说话。
C.我想反驳父亲,没说出口。
D.想到又要离开家了,“我”内心感到难过。
【2】短文第④段写了“我”与父亲车站分别的情景,请根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把下面的具体细节补充完整。(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打量父亲→( )→( )→( )
【3】短文详细描写了___________的内容,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短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如“做么子”等,读起来亲切、有趣味。
B.文中两次写“我”对父亲说“你不用管”,可见“我”不希望父母干涉“我”的生活。
C.母亲“摸摸这个,看看那个”,说明母亲想和“我”多待一会儿。
D.在车站,父亲“不情愿地走了”,是因为他想多与“我”待一会儿“我”却催他快回去,他感到不舍与失落。
【5】读完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被”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把”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把”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把”子句:
改写成“被”子句:
17、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尼尔斯使劲地把马丁拖到湖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当前的不幸处境,难道不是世界上很少有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我不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4.成长路上的关爱、叮咛与教诲,我都将铭记在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艺术,可以说无处不在,贵在发现。音乐、美术、戏剧、影视、工艺品……想一想你喜欢什么,经历过什么,哪些美好的人和事感动了你,将感动你的人或一事一物记叙下来。
文题目自拟。
要求:恰当运用本单元可借鉴的表达方式。如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部分,纪实与想 象结合,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