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湖北神农架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 )       ( )       ( )     访( )

    ( )       ( )     ( )       ( )

  • 2、根据意思写出诗中词语。

    (1)片刻,一会儿。(   )

    (2)献。( )

     

     

     

  • 3、填写诗句。

    ①轻风扶细柳,________

    ②洛阳城里见秋风,________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

    ④明月松间照,________

  • 4、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1)汹涌澎湃 微波粼粼 水平如镜    微风鼓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 贝多芬 杜牧 老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城街道 福建 新罗 龙岩    北门社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意思与词语。

    (1)神奇而美丽。(______

    (2)指用线条画出轮廓。(______

    (3)柔和美好。(______

    (4)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______

    (5)中国画的一种画法,运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______

    (6)自命清高,自我欣赏。(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浪淘沙》。

    2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

    1)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______

    2)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_____

    3)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崖,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携带泥沙,浪淘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崖生动地表现了黄河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川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 7、课外阅读我能行。

    湖上寓居杂咏①

    [宋]姜夔

    苑墙曲曲柳冥冥②,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①宁宗庆元二、三年之间(1196——1197),诗人定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六年,作《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本诗是第九首。②冥冥:昏暗的样子。

    【1】诗歌一、二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写出荷叶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读句子,按照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读这首诗,我心潮pénɡ pài ( )。面对xiōnɡ yǒnɡ( )的河水、yǎnɡ( )气稀bó     ( )的雪山、páo xiào ( )的子弹,红军没有zhòu   ( )眉,没有qū( )服。

    lónɡ lónɡ( )炮火中,他们tǎnɡ( )着鲜血,挥舞着革命的旗zhì( )

    党领导下的队伍就是yì( )立不倒的diāo ( )像,就是永不xī( )灭的明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               ( )

    ⑵“万水千山”是指红军长征渡过了一万条河,爬过了一千座山。( )

    ⑶“逶迤”“细浪”“磅礴”“泥丸”四个词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

    ⑷“尽开颜”写出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

    【4】读《七律长征》,学长征精神。下列关于长征精神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追求新颖,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D.团结一致,友爱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5】诗人描述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诗中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再现了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通过描写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表现出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6】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请你再写出一句他创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实践。

    开国大典(片段)

    ①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晩的时候。②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③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④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⑤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⑥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⑦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1】根据片段内容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1)这部分描写的群众游行的场面,让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①庄严隆重(         ②喜庆热烈(   

    (2)你从中体会到了人民群众一种怎样的心情?

    ①自豪兴奋(               ②开心快乐(   

    【2】“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最常用的方法。在这段“群众游行”的场面描写中,哪一句是场面中“点”的描写?把文段中该句的标注序号填在括号里。

    在这段“群众游行”的场面描写中,第(______)句是场面中“点”的描写。

    【3】文段中描写天安门广场傍晚景色的语句是哪两句?

    文段中描写天安门广场傍晚景色的语句是第(______)(______)句。

    【4】去掉描写天安门广场傍晚景色的语句,可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

    迟到

    ①我在一年级的时候,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

    ②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③有一天,从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我听到“哗哗哗”的大雨下个不停,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一路走到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④一会儿,妈妈进来看我还没有起来,吓了一跳,催促我赶紧起来,但是我低声向妈哀求说:“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

    ⑤这时爸爸进来了,他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⑥“晚了,我不想去了。”我硬着头皮说。

    ⑦“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⑧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来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我挨打了!

    ⑩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外面的“哗哗哗”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边哭,边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枚铜板坐车去上学。

    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裙子向下拉了拉,想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

    课上,老师教我们先静默再读书。他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外面的雨慢慢小了。渐渐地我的心平静下来。

    正在静默的当中,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顿时我害怕起来。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下来了。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节选林海音《城南旧事》,有改动)

    【1】短文围绕那天“迟到”这件事主要写了三个情景:

    我在雨天赖床不上学,爸爸拿鸡毛掸子打我。→__________

    【2】品读文中相关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生动地写出了“我”的心理变化,请填写出来。

    (2)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可以感受到“我”是一个 的孩子。

    (3)文中画“ ”的两处句子都是对父亲的 描写,第一处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父亲,第二处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 的父亲。

    【3】文中画“﹏﹏”句子三次写到了雨,再联系“我”的表现,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不是好父亲?为什么?

    _____

  • 11、阅读。

    有这样一种爱

    ①我有一位朋友,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虽然算不上太成功,但也有上百万的身家。朋友是个苦孩子,上初中时就没了父亲,母亲靠待弄几亩薄田,打短工供他读书,孤儿寡母的,生活极其艰难。

    ②朋友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又天资聪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保送读研的机会,应聘到一家公司做销售。后来,辞了职自己创业,经过一番打拼后,在当地商界崭露头角。

    ③有一次,我陪他外出办事,返回的途中,他突然说要回老家看看老母亲。朋友是个孝子,我早就听说他几次把母亲接到城里的家中,但老人适应不了城市生活,没几天就嚷着要回去。没有法子,朋友便只得经常往回跑。临走时,他到超市里买了一点肉,两条鱼,还有几包点心,花了不到30元钱……见我满脸的疑惑,他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快到他家时,他突然在路边停下车子,从兜里掏出钱包,将所有的零钱拿了出来,想了想,转向我,轻声说:“借我点零钱。”我一愣,拿出钱包,将所有的零钱掏出来,递给他。他却将10元、20元的还给了我,只留下那些1元和2元面值的,仔细地整理好。我一时不解,问他:“你要这些零钱做什么?”

    ④“给我妈。”他淡淡地说。

    ⑤“给你妈?”我不由瞪大了眼睛,看着他钱包里那厚厚的一沓()百元大钞,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与他平日里出手大方、豪爽的风格相比,竟是大相径庭。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⑥“噢,是这样,”他抬头看了我一眼,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轻声解释说,“以前,我刚有钱的时候,每次回家给我妈钱,顺手扔下的就是千八百块的,可我就从没见她花过。相反,隔一段日子,她就会把攒起来的钱原样不动给送回来,说我在城里生活,用钱的地方多。我买回的那些鱼呀,肉呀什么的,她也舍不得吃,而是送到邻居家冷冻起来,说等我回家的时候再吃。一个人多年来养成的节俭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后来,我逐渐摸出了一些门道,带回家的东西刚好可以吃一两顿,给她很少一点零钱,她才会高兴地接受……”

    ⑦那天,朋友还用一个很旧的塑料袋包了一大包干海参,对母亲说那是为她打听到的偏方,能治她多年的腰腿痛,并告诉她用暖瓶泡发那些虫子的简易方法。朋友偷偷对我说,如果不采用这些瞒和哄的法子,老人是断不会吃他买的这些贵重食品的。离去的时候,我看着坚持将我们送到村口的老人,夕阳的余晖中,老人花白的头发在晚风中飘扬,与村子上空弥漫着的炊烟交相映衬,构成了一副极美极温馨的画面。一时竟让我唏嘘不已。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小时候,年轻的母亲将一分一分的血汗钱攒起来,换成大钞为你交学费;长大以后,儿女将大票换成零钱,只为让母亲花的安心……这样的一种爱,还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吗!

    (选自周衍辉《思维与智慧》2022)

    【1】文中的儿子为什么找“我”换1元和两元面值的零钱?(             

    A.母亲年纪大了保管不好钱财。

    B.老人喜欢用零钱,方便使用。

    C.儿子不舍得给母亲百元大钞。

    D.儿子担心老母亲舍不得花钱。

    【2】文中围绕着“有这样一种爱”这一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请填写下面表格。

    【3】如果想了解文章画线处“难道说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这一问题,应当重点阅读哪一部分内容?(             

    A.朋友艰辛的创业经历。

    B.朋友为看母亲买东西。

    C.朋友对“我”的疑惑的解释。

    D.朋友瞒和哄母亲吃海参。

    【4】文章正面描写的人物是哪一位?(             

    A.母亲

    B.儿子

    C.我

    D.邻居

    【5】“唏嘘不已”可以用来表达对于某些事情非常感慨,叹息。文章第七自然段中,作者唏嘘不已的原因是什么?(             

    A.为儿子没能留下来陪伴母亲感到遗憾。

    B.夕阳下,母子在村口送别的情景极美极温馨。

    C.亲眼看到这对母子一路相互扶持,互相关爱牵挂而感动不已。

    D.看到花白头发的老人依依不舍地送儿子到村口,感到很可怜。

    【6】“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小时候,年轻的母亲将一分一分的血汗钱攒起来,换成大钞为你交学费;长大以后,儿女将大票换成零钱,只为让母亲花的安心……”请仿例写出你心中的爱。

    这个世上,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月光曲》片段,答题。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②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洒满了银光。③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1)仔细阅读这段话,想象贝多芬的《月光曲》音乐的变化。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银光,这时音乐是______。后来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是______。最后风起浪涌,音乐是______

    A.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 B.轻幽、舒缓 C.气势逐渐增强

    (2)“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作者这么写说明了什么?______

    A.这是夸张的写法。

    B.说明贝多芬的音乐很有感染力。

    C.说明盲姑娘真正理解了贝多芬的音乐,她能通过音乐感受到她无法看到的景象。

    【3】文中加序号的语句,分别与下面哪句诗的意境相似,在括号里填句子序号。

    (1)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______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______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______

  • 13、课外阅读

    影子里的父爱

     

    今年夏天,天热得出奇。热得最凶那天,诊所里开着空调似乎也无济于事。小护士不停地向地上洒水,以获得一点清凉。但我仍感觉透不过气来。小护士指着窗外说:“看看那些进城来卖菜的农民吧,他们一直在烈日下晒着呢,你应该满足了。正说话间,几个人抬着一个病人进来了。

    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双目紧闭,面色潮红,完全处于昏迷状态。床边站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边哭边对病人喊着:“,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我为他量了体温,看了看他的舌苔,发现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中暑了,就给他打了一针。看着还在一旁哭泣的小男孩,我说:“别哭别哭,你爸没事,一会儿就好了。

    男孩听我这么说,才放心了。边说着谢谢边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布包,然后从布包里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币。孩子数着钱:五毛、六毛、一块、两块……他把那些毛票递给我说:“医生叔叔,一共七块三,够不够我爸的药费?”孩子的脸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看着他饱含真诚地仰望着我,我忽然对他产生了好感,就问他:“你挺壮实的,你爸中暑了你(    )没事儿。孩子说:“天太热了,街上没有树,我们也没有伞,我爸怕我晒着,就让我蹲在他背后的影子里。后来他就晕倒了……”

    听着孩子的诉说,我的心被震撼了。就在这时,小护士进来了。她告诉我,我父亲刚才来过诊所,见我忙,把东西留下就离开了。我从她手里接过父亲送来的东西:一把遮阳伞,还有一小瓶仁丹。手里握着这些东西,想着父亲,我烦躁的内心蓦地清凉无比……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

    突然 安然 果然 竟然

    我选择的词语是______,选择的理由是______

    2孩子数着钱:五毛、六毛、一块、两块……”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  )

    A. 孩子很仔细,生怕多给我钱

    B. 孩子手中的钱很少,他们挣钱非常困难

    3选文主要写中暑的父亲,后面又写到的父亲是为了(  )

    A. 让读者体会到:无论贫穷与富有,天下所有的父亲都在无声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从而更加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B. 让读者知道自己的父亲也很爱自己

    4对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 炎热的暑气已消退,所以会蓦地感受到清凉无比

    B. 烦躁是因为天气炎热难耐,而父爱使感动,内心如春风拂过般舒畅,所以觉得清凉无比

  • 14、1836年12月,20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的指点、提携。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两个妹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惴惴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选文后,我感觉到诗人骚塞对夏洛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夏洛蒂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夏洛蒂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用“________”画出描写夏洛蒂阅读骚塞回信后的感受和举动的句子。假如你是夏洛蒂,读了回信后,你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我要看日出。我常常早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筑青藏铁路困难很多。我国成功修筑了青藏铁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很狡猾。狐狸逃不过猎人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他不是五年级学生中成绩最好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泪水大颗大颗地涌了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压在肩上。(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丽莎的脸蛋漂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整个大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红不但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主动为同学服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河上的帆了,一张张白帆,像一朵朵白花,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又像一片片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取得好成绩,能不下功夫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虎说:“我要给灾区人民捐款100元。”(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空突然像打翻的墨水一样黑云密布,白亮亮的雨点在水面溅起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里。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诗句)

    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地球。(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喜欢这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分享。

    卢梭说:“学习的乐趣在我的幸福中占据主要的成分。”列夫·托尔斯泰说:“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由此看来,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你是怎么理解幸福的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历,讲述一个幸福的故事。可以以“幸福”命题,如“幸福,在那一刻绽放”“我的幸福故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在身边”……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结合自身经历,自选角度;③中心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