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把诗词句补充完整。
1.开轩面场圃,把酒________。待到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2.移舟_______,日暮________。
3.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
4.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5.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
2、补充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
(3)__________必寡信。
(4)青枫江上秋帆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_______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_______
3.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_______
4.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______
4、日积月累,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征战疆场,真的是“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不可以________________。”
(4)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他也在心里牢记要忧国忧民,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写词语。
1.倒过来念意思仍然相近或相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表示东西名称的词语,如果把它倒过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少词语是不能随便颠倒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子写词语。
用牙刷刷牙 拉警报报警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___________” 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3】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阅读《约客》,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间是______(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
【2】“黄梅时节”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季节特征( )
A.江南地区
B.东北地区宗
C.华北地区
【3】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写出了诗人当时________的心情。
【4】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所表现的画面。
_____
8、课外阅读。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1)凉月如眉挂柳湾。(_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2)越中山色镜中看。(_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3)兰溪三日桃花雨。(_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1)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对的画“√”,错的画“×”。
(1)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_)
(2)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_)
(3)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_)
(4)“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_)
【4】我们还学过很多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给第一自然段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你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语句。
【4】“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有一条歇后语同这个词语的意思很相近,请你把它写下来:__________。
【5】选文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许多省略号,说说这些省略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心灵折旧费(节选)》,完成练习。
心灵折旧费(节选)
董保纲
一天黄昏,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5毛钱,买了一包低档的香烟。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汉子说,他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大哥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当时的大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汉子很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还回来,之后就匆匆地骑车走了。当嫂子听说这事后,和大哥大闹了一场,说大哥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候在铁皮屋前,然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是没有那位汉子的身影。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大概中午12点半,那位汉子终于骑着车子出现在大哥面前,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他厉声说:“对不起什么!你耽误了我的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点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一直在旁边站着的嫂子,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笑容。汉子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搞懵了,他嗫嚅着说:“行……你说……多少钱?”大哥说:“你拿20块钱吧。”汉子没有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纸币,递给大哥:“谢谢你了,俺走了。”说完,汉子头也不回地融入人群之中。
看着汉子已经走远,大哥才转过身,把那20 元钱狠狠地甩给嫂子。然后,大哥准备把车子往里推一下。忽然,大哥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车铃,用手一拨,发出一阵脆响。大哥再仔细一看,车子确实是自己的“东方红”,但是变化的不仅仅是车铃,还有两只崭新的脚蹬子、刚刚上了油的链条以及擦拭一新的车瓦。
大哥一下子明白了。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但是,那个汉子的身影已经无从寻觅。阳光刺痛了他的眼……
如今,大哥自己开办了一家企业,生意红红火火。大哥多次对我说,那20 元钱,是他一生的心灵折旧费。而在大哥的厂子门口,我看到了四个大宇:诚信为本。
【1】文中第1自然段画“ ”部分,属于对人物的( )描写。
A.心理
B.动作
C.神态
D.外貌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大哥当时( )的心情。
A.无奈、悲痛
B.激动、兴奋
C.后悔、自责
D.害羞、矛盾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那位汉子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来还车,是因为他去修车了。
B.大哥焦急地在铁皮屋前等待,是想拿到汉子的借车“折旧费”
C.嫂子对大哥把自行车借给陌生人这件事情,内心是不赞同的。
D.大哥仔细看汉子还来的车子,愣住了是因为车子焕然一新。
【4】“他一把抢过嫂子手中的20元钱,赶紧跑上街头。”将“抢”换成“拿”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奇异的琥珀》片段,回答问题。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摘录文中描写海浪汹涌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文字,注意加横线的部分,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这样表达的好处的是_____。
A.可以把观点表达得很清楚,便于读者抓住要点。
B.可以把理由表达得很有序,条理分明。
C.只是为了节奏紧凑,便于朗读。
【2】假如你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的理由:一是_____;二是_____。
13、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新鲜——______ 晴朗——______
【2】这段话主要描写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北京鲁迅博物馆有关介绍
中文名称 | 北京鲁迅博物馆 | 目录 | 1基本资料 |
建立时间 | 1956年 | 2展厅 | |
开放时间 | 9:00-16:00(周一闭馆) | 3鲁迅传记 | |
适宜游玩季节 | 四季皆宜 | 4文库工程 |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阜(fù)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 5美食 | |
荣誉 | 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人物传记性博物馆” | 6住宿 | |
级别 | 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 | 7交通 |
【材料二】故乡(节选)
我问问他(中年闰土)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边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背景链接】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平(今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以闰土为代表)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回乡的经历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小说。
【1】下面哪个人去“鲁迅博物馆”的时间不合适?(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张明7月11日(星期六)下午2点去 B.王红6月5日(星期五)上午10点去
C.琳琳8月10日(星期一)上午9点去 D.刘芳5月11日(星期日)中午12点去
【2】平平想了解鲁迅的生平、去博物馆的路线、馆内展品、周边住宿情况,应依次点击目录中的哪几个部分?( )
A.1726
B.3726
C.3716
D.7126
【3】要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需要看到材料____________。
(1)经历了无数的苦难,闰土还和小时候一样。
(2)从片段中,我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愤恨。
【4】下面是鲁迅的作品的是( )
A.《少年闰土》
B.《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C.《有的人》
D.《故乡》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的家乡是湖北武汉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枫叶红透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风轻轻地吹着我的脸颊。(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雷阵雨来了,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像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6、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1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实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盛开,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陈述句。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尼克,过冬的粮食不是都收藏好了吗?你还在忙什么啊?”其他老鼠问道。
(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尼克回答:“我在干活呀!”
(改为转述句)
(3)如果没有严冬,我们未必能觉察到四季的可贵。(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4)你已经表了决心。你应该踏踏实实地去做。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1、表达与交流。
读书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电子产品的入侵,让更多的同学迷恋上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请你写一篇关于读书的倡议书,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手机时间,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看书。
要求:题目自拟,情感真实,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