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某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
B.身处异国他乡,头顶上那一轮明月,就是你难得的慰藉。
C.她们谁也没有那位最年幼的妹妹愿望得厉害,而她恰恰要等最久
2、下面不是描写夏景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C.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3、禹带领人们治水经过了( )年,终于将大水治理好。
A.10
B.11
C.12
D.13
4、下列不是老舍作品的是( )
A.《骆驼祥子》 B.《白鹅》 C.《猫》
5、《灰尘的旅行》中,灰尘里夹杂着病菌和病毒,为了抵抗它的进攻,我们可以( )
A.戴口罩
B.打针
C.多穿衣
6、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回到乡下,那么我看不到的场景是( )
A.炊烟袅袅
B.车水马龙
C.依山傍水
D.鸡犬相闻
7、下面的句子是拟人句的是( )
A.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
B.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C.向日葵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
D.暮色渐渐降临,彩灯亮起来了,水手们在甲板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8、比一比,再组词。
蹭____ 勃____ 剧____ 啤____
赠____ 脖____ 据____ 脾____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①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②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③了。
溪水因枯涸④见石更清洌⑤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⑥在牧羊女的眼里。
【注释】①乌桕(jiù):落叶乔木,叶子呈菱形,秋天变红。②归泊:诗中指归船。③寥廓:高远空旷。④枯涸:干涸,没有水了。⑤清洌:水清。⑥梦寐:睡梦。
【1】诗人描绘了一组乡村秋景图,每一小节诗都是一幅画。第一小节是( )
A.农人辛劳图
B.农家丰收图
C.霜晨归渔图
D.牧场梦寐图
【2】第二小节中“轻轻摇着”“游戏”说明渔人( )
A.收获少得可怜
B.年幼淘气贪玩
C.忧虑,无心捕鱼
D.心情悠然自得
【3】形容第三小节的氛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寂寥、寂静、寂寞、枯寂
B.寂静、肃静、冷静、平静
C.清静、清远、清甜、清柔
D.冷清、冷淡、梦幻、甜美
【4】诵读这首诗,最恰当的朗读语气是( )
A.伤感低沉
B.急促轻快
C.舒缓优美
D.兴奋高亢
【5】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萧瑟,有人看到的是收获,有人看到的是伤感……诗人看到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选文描写了两个场景,请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
【2】选文提到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哪些景物构成了这幅风景画?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综合训练。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节选)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做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的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梢的身影。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洋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⑥我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__________)
(2)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__________)
【2】“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______”画出“我”吃的苦头。
【3】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______)。(多选)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B.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
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D.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5】短文最后一段中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16分)
(1)这样的水 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弥蒙,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像似走进了 ,真是“ ,
。”用这诗句结尾,即画龙点睛地 ,又与文章的首句
相呼应。(4分)
(2) 虽然生命暂短,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 ,决不让它 ,使自己活得 。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懂得 。(3分)
(3)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 ,靠的不是 ,
它是 。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模仿
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 。(2分)
(4)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精神。
(1)这段话选自课文《 》。(1分)
(2)比一比,再组词。(3分)
建( ) 采( ) 烂( )
健( ) 彩( ) 拦( )
(3)用“ ”勾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3分)
文中把( )比作( )、( )和( )。
这句话还是一个( )句。
13、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16分)
诚实的红石榴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怪怪的,可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人生的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
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
上课铃响过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上摘走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胡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 我那时虽不是特别的懂事,但也马上意识到在此刻举手意味着什么——你动过摘的念头,那么石榴就是你摘的。我敢说,整个班里的同学肯定都意识到了举手的后果。所以,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真的连想都没想过□ 他又追问了一句□
这时,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怯地站了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
出人意料的是,胡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走下讲台,走到她前面伸出手无限(慈爱 慈祥)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并且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个大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
“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老师又望着我们,叹了一口气……
直到今天,那颗诚实的红石榴还在我的记忆深处(收藏 珍藏)。
(1)在课文第5自然段的□里加上标点符号。(2分)
(2)在文中的括号内划去不正确的词语。(2分)
(3)将下面这句话用上“因为……所以”换一种说法。(2分)
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
(4)按短文内容填空。(7分)
石榴本是( )摘的,老师却问( ),同学们( )。后来,老师又问同学们( )当老师看到全班只有( ),老师失望了,所以他( )。老师这么做是( )。
(5)什么是诚实,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一谈。(3分)
14、按要求完成练习。
班主任宣布明天上午举行“六一”文艺汇演,( )的教室( )起来。听了这个消息,我高兴得瑟瑟发抖。小林说:“我都忘了明天是儿童节了。”小华则写了一首诗歌——《我们的“六一”》:
我们的“六一” “六一”的歌声为什么这样动听? 你清楚,他清楚,大家都清楚。 “六一”的舞蹈为什么这样多情? 歌舞故事集会表达儿童的幸福。 “六一”的故事______? 今天的小苗,______。 “六一”的集会______? 我们是出巢的小鹰,______! |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一组反义词。
【2】第二个句子是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画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诗歌《我们的“六一”》补充完整。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2)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描写乡村生活的情景。
炊烟袅袅 夕阳西下 依山傍水 麦浪翻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门溪龙是一种身躯庞大的动物,它抬起头来大致有五层楼房那么高。
用相同的写法介绍一种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能找出下面病句的病因并修改。(病因填序号)
A.语序不当 B.搭配不当 C.成分残缺 D.句式杂糅
E.指代不清 F.不合逻辑 G.重复啰唆 H.用词不当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
(2)桃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桃子。 ________
(3)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________
(5)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小明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增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错别字大大降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带着锅、碗、瓢、盆、蔬菜等炊具到郊外去野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我把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经常奖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用美丽的词语描写一下你最喜欢的植物。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