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山西运城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_________;课文写其他老师的烦恼和邻居的惊讶从侧面烘托出________

  • 2、写字表写汉字。

    _____ zhōu__________ yàn_____ chí_____

    jiǎo_____ chóu_____ zhǒng_____ áo__________

    gāng_____ zāng_____

  • 3、你能写出由数字组成的成语吗?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

    画饼充饥__________   瓜熟蒂落__________

    多此一举__________   管中窥豹__________

    开门见山__________   缘木求鱼__________

  • 5、读古诗《示儿》,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写给儿子们看。________

    ②代指宋代的中国。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送柴侍卿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

    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

    C.出使 D.使用

    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3解释字词。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_

    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 8、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元 宵

    ①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人会一边说说笑笑,一边煮元宵。我站在锅边,耐心地看着白白胖胖的元宵,等着它们在沸水中畅游的那一刻。看着热气腾腾的元宵,我的心里也暖暖的。

    ②元宵是中国人元宵节时的传统小吃,它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先用糯米磨出糯米粉,和面,然后分成一个个剂子,接着将剂子压成一个个小圆饼,再加入黏黏的芝麻、豆沙、枣泥等做馅儿,最后搓成一个个小圆。这黏黏的元宵啊,黏出的是一份对亲人黏得化不开的思念和祝福。

    ③平日里忙忙碌碌的人们,此时可以把肩上的工作重担暂时放下,身心放松地享受家的温暖;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一天跟着家人赏花灯、吃元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老人们看着说说笑笑的满堂儿孙,心里的那种满足感挂上嘴角,也许他们听不懂年轻人在谈论些什么,但只要看到孩子的笑,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急躁( ) 简单( )

    【2】元宵是中国人过______节时的传统小吃,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3】吃元宵表达了____________。(请把文中的话概括)

    【4】文段主要写了等元宵煮好和做元宵两件事,详写的是_____,略写的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______

  • 10、课外阅读。

    美国海关有一批被没收的自行车决定拍卖。拍卖会上,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10岁出头的男孩喊价,而且总是以“5块钱”开始出价,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被别人用30元、40元买去。拍卖员问那个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只有5块钱。

    拍卖会继续进行,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自行车相同的价钱,然后又被别人用较高的价钱买了去。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首先出价的男孩。

    眼看拍卖会就要结束了,只剩一辆最棒的自行车,车身光亮如新,有多种排档,有10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刹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发光装置。

    拍卖员问:“谁出价?”这时站在最前面,几乎已经绝望的小男孩说:“5块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停下来站在那里。所有在场的人都看着这个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喊价,直到拍卖员唱价3次后,他大声地说:“这辆自行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语一出,全场鼓掌。

    小男孩拿出握在手中的5元钱,买了那辆漂亮的自行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去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每个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个世界增添多少美好和欢乐。

    【1】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聚集——( )                  绝望——( )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最后那辆自行车是最棒的?用“ ”画出来。

    【4】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男孩,拍卖会后,你会对在场的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节选)

    贾平凹

    小妹:

    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

    ……

    咱们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书是忌讳富人的。人富则思惰,你现在的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

    ……

    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①(   );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②(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导,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

    ……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哥哥总是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

    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

    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奢侈,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日的困顿。也是因为不忘往昔,才将所得钱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1983年7月初写于静虚村

    【1】选择恰当词语按序号填入文中(   )里。

    A.理解       B.深究       C.享受

    【2】这是一封关于读书的书信。作者在信里谈到_________和精读两种读书方法。关于精读,又提出了第一遍_____读,第二遍______读,第三遍________读,这些具体的读书方法。

    【3】下面符合对第二自然段带横线句子理解的选项是(     

    A.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人品, 让自己的人生不浅薄,不受环境困扰。

    B.读书是为别人、为社会服务,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C.读书可以让我们安于贫穷,忌讳富人。

    【4】根据提示从文中找出词语填写在(       )里。

    文学体裁:诗歌   _____   _____            学科:哲学   _____     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兄妹情深?列举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表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漂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城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式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陇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        的恢宏气度、展现出         的艺术形式和        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材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⑥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

    1第①自然段从________、行政区域、________、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②自然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 ________ ;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________

    3选择下列词语,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处。

    A. 精关绝伦 B. 博大精深 C. 兼收并蓄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自然段中写道: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这段文字中的贫困意味着失去,保留意味着得到。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着这种的辩证关系,往往是相伴相随的。请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四个片段?在你的童年记忆中有过什么趣事?选一件简单的写下来。(4+2=6分)

    四件事:    

    你童年中的趣事:

     

     

  • 14、课外阅读。

    标点符号的争吵

    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一场争吵□一群小伙伴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挑起这场争吵的是感叹号,它得意扬扬地说:“我表示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数我最重要!”

    小问号首先不服气,它尖着嗓子说:“哼,要是没有我,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这一下又惹恼了小逗号和顿号:“是我们把句子断开,表示了句中的停顿。要不然,文章就会像长长的面条。”

    省略号不慌不忙,但是声音也提得很高:“要不是我表示文中的省略部分,那语言该有多啰嗦呀!”

    句号自认为水平最高,不容分地说:“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作总结,话就说得没完没了了。”

    字典公公制止了这场争吵,它说:“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了哪一个,文章的意思都不能清楚明了。我希望你们都不要只强调个人的作用,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选出下列词语在短文中的解释。

    (1)不可开交________

    A.不分胜负   B.无法结束

    (2)停顿________

    A.逗留   B.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短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感叹号和省略号之间的一场争吵。 _________

    (2)短文一共写了五种标点符号。 _________

    (3)标点符号里句号是最重要的。 _________

    4感叹号和省略号各有什么作用呢?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5用“~~~~~~”在短文中画出这篇寓言的寓意。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仿照例句,根据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

    例:(欣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请以下面一段文字作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文,写景、叙事、想象均可。

    要求:(1)自拟题目;(2)文章开头要有描写XX中学校园环境的一段文字;(3)重点内容要具体,想象要合理,详略要得当;(4)字数不少于400;(5)不得抄袭或套作;(6)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走进XX中学的校门,只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