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I.配制0.50mol/LNaOH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mLNaOH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NaOH固体___________g。
(2)从图1中选择称量NaOH固体所需要的仪器(填序号)___________。
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取50mLNaOH溶液和30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3)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 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平均值 (t2-t1)/℃ | ||
H2SO4 | NaOH | 平均值 | |||
1 | 26.2 | 26.0 | 26.1 | 30.1 | ___________ |
2 | 27.0 | 27.4 | 27.2 | 33.3 | |
3 | 25.9 | 25.9 | 25.9 | 29.8 | |
4 | 26.4 | 26.2 | 26.3 | 30.4 |
(4)近似认为0.50mol/LNaOH溶液和0.50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5)上述实验结果的数值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在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3、有以下10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干冰②氯化钠③蔗糖④稀硫酸⑤NaHSO4溶液⑥碳酸氢钠⑦氢氧化钡溶液⑧醋酸⑨氯化氢⑩NH3
(1)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写符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⑤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物质④和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少量物质⑦和过量的物质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下列物质:①葡萄糖 ②液氯 ③硫酸 ④铁丝 ⑤硫酸钡 ⑥饱和食盐水 ⑦氢氧化钠 ⑧二氧化碳(用编号填写)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能发生多种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填“羟基”或“羧基”)。
(2)乙醇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为乙醛。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_ (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3)乙醇也可与乙酸发生反应: C2H5OH+CH3COOHCH3COOC2H5+H2O
①该反应需要加热并加入浓硫酸,目的是___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反应速率。)
②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____逆反应速率(填“>”“<”或“=”)。
6、一定温度下,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含有NO2、N2O4 两种气体,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表示NO2 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用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 N2O4) =_________,a、b 两点对应状态中,曲线x 代表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对大小为:v(a)____v(b)。
(3)若平衡后改变温度,容器中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变大,则反应向生成_____(填“NO2”或“N2O4”)的方向移动。
7、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对物质的性质进行解释和预测。
(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资料:人们常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可由Cl2和NaOH溶液反应制得,其主要成分为NaClO、NaCl。发挥漂白作用时NaClO与空气中的CO2、H2O反应生成NaHCO3和HClO。 |
①以上画横线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种;其中属于酸式盐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②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2)“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混用会发生如下反应:。
①该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
②若反应中生成了0.0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3)2016年巴西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与双氧水两种消毒剂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一种可能的原因是NaClO将H2O2氧化产生的O2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该反应说明氧化性:NaClO_______H2O2(填“>”或“<”)。
8、新制氯水含有Cl2、H2O、HClO、H+、Cl-等粒子,为检验其成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所做实验,按要求填空。
(1)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现有气泡产生,则说明起作用的成分是HCl,HCl表现出___________性。
(2)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起作用的是___________。
(3)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一块红纸,发现很快褪色,则起作用的是_____。
(4)取少量新制氯水于试管中,加入FeCl2溶液,发现很快变黄,起作用的成分是Cl2,说明氯气具有___________性。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①Na ② CaO ③CO ④CO2 ⑤NH3 ⑥盐酸 ⑦H2SO4 ⑧Ba(OH)2
⑨熔融NaCl ⑩葡萄糖(C6H12O6) ⑾NaCl溶液。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Al(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氧化铁粉末中加入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1)“服用维生素C,可以使食物中的转化为
”。维生素C在其中的作用是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野营爱好者携带氢化钙()固体作生氢剂,则8.4g氢化钙与水反应时能产生标况下的
______L。
(3)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工业上常用
和
溶液混合并加
酸化即可反应制得。回答:
①中Cl元素的化合从是为______。
②工业制备中的氧化剂为______。
③写出制备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④自来水中加入13.5g 气体进行消毒时,转移电子的总数为______个。
11、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
①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Y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②图中所示,关于转化为
的反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若用与
反应制取
,另一种生成物是NO
c.该转化过程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氧化物脱除技术,反应原理如图。
①SCR技术中的氧化剂为___________。
②当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②写出实验室用和
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2、实验室配制100mL 0.5mol/L的Na2CO3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将称量好的Na2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100mL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中并轻轻摇匀;⑤计算所需Na2CO3固体的质量并用托盘天平称取;⑥塞紧容量瓶的塞子,充分摇匀.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
(2)本实验中除用到玻璃棒和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托盘天平实际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是 _______.
(4)在实验中,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未进行操作④,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定容时俯视液面,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______,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在容量瓶外面______.
13、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下列物质:①CO2 ②液态氯化氢 ③CH4 ④熔融NaOH ⑤NH4Cl固体 ⑥氨水
请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能导电的是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2)K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Fe3+的浓度为0.5mol/L,SO42-浓度为0.9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
(3)1.204×1024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共含___个氢原子。将上述H2SO4溶于水配成600mL溶液,再加水稀释到1000m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mol/L。
(4)15.6gNa2R2中含0.4mol的Na+,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
14、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如图)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
该生产纯碱的方法称联合制碱法或侯德榜制碱法联合制碱法或侯德榜制碱法,在制得纯碱的同时,还可得到一种副产品。
(1)上述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实验室分离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_,该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2)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
(3)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___ 的循环(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1、2)。
(4)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还需要的试剂有________。
(5)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_______
A.增大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15、I.无水四氯化锡(SnCl4)用于制作FTO导电玻璃,FTO导电玻璃广泛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催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等领域,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四氯化锡。
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化学式 | Sn | SnCl2 | SnCl4 |
熔点/°C | 232 | 247 | -34 |
沸点/°C | 2602 | 623 | 114 |
其他性质 | 银白色固体 | 无色晶体,Sn2+易被Fe3+、I2等氧化为Sn4+ | 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
(1)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
(2)将装置按图示连接好,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慢慢滴入浓盐酸,待观察到装置丁内充满黄绿色气体后,开始加热装置丁。装置已的作用是_______。
II.FeBr2是一种黄绿色鳞片状的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它的还原性,进行了以下实验:
i.实验需要90mL0.10mol·L-1FeBr2溶液
(3)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4)下列有关配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为2.16g的FeBr2
B.将称量的FeBr2放入容量瓶中,加90mL蒸馏水溶解
C.洗涤溶解FeBr2的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容量瓶贴签存放配好的FeBr2溶液
ii.探究FeBr2的还原性。取10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Br-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
假设2:Fe2+被Cl2氧化成Fe3+。
(5)请你完成下表,验证假设
已知:①Br2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CCl4)且所得溶液呈橙红色;②四氯化碳(CCl4)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 | 结论 |
①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振荡、静置。 现象: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上层呈无色 | 假设1正确 |
②另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 假设2正确 |
(6)若假设2正确,向20L上述浓度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56L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