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四川成都2025届高一化学下册一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1题,共 5分)
  • 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制备少量氧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取决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还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外界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利用Al、Fe、Mg和2mol/L的稀硫酸分别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硫酸于试管中;②分别在____,投入____相同的Al、Fe、Mg

    反应快慢:Mg>Al>Fe

    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①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

    ②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步骤的条件②是____

    (2)乙同学研究用Fe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①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

    ②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

    ③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NO3、K2SO4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

    ④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答两种)。

  • 3、钠、镁、铝是重要的金属。请根据钠、镁、铝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将共0.4molMg、Al的混合物用盐酸完全溶解,放出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该混合物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2)相同质量的钠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产生的氢气最多_______

    A.放在水中                   B.放在足量盐酸中   

    C.放在足量CuSO4溶液中       D.用刺有小孔的铝箔包好放入足量水中

    (3)铝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若两个反应在相同状况下放出等量的气体,则反应中消耗的NaOH和HCl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常温下镁、铝都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主要原因是_______

    (5)将铝片投入到下列溶液中,铝片不溶解的是_______

    A.NaOH溶液       B.NaCl溶液       C.CuSO4溶液      D.HCl溶液

  • 4、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2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一定温度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t1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___________v(填“>”“<”或“=”);

    (2)4分钟内,C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__

    (3)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减少铁粉的质量

    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 5、向蔗糖()中滴入98%的浓硫酸,蔗糖会变成疏松的“炭块”,同时产生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蔗糖的摩尔质量为______。17.1 g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500℃时,34.2 g蔗糖完全燃烧,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______,其中产生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为______L。

    (3)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需要用浓度为3 molL的硫酸酸化,则实验室配制50 mL该浓度的硫酸需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______mL,需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有______

    (4)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 6、完成下列填空

    (1)“民以食为天”。油脂、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纤维素中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_______,能与碘单质反应变蓝色的物质是_______,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化学成分看,纤维素是一种_______(填字母)。

    A.多糖                 B.蛋白质                    C.脂肪

    (2)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化学与健康”这一话题发表的意见,正确的是_______

    A.多食用海产品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B.食物可调节人体细胞中的酸碱平衡

    C.为了减肥,我每天只吃水果、蔬菜

    D.我国应该禁止使用食物防腐剂

    (3)低血糖病症发作时,喝葡萄糖水可快速见效。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填写字母,下同)。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氧化反应

    D.聚合反应

    (4)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毒品的是_______。

    A.冰毒、胃得乐

    B.青霉素、尼古丁

    C.诺氟沙星、阿莫西林

    D.吗啡、海洛因

    (5)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不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的食品,如老坛酸菜和双汇火腿肠。食品和药品关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①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品是_______(填字母):

    A.阿司匹林               B.碳酸氢钠                         C.青霉素

    ②某面包的标签中有以下几种配料:面粉、鸡蛋、白砂糖、黄油、山梨酸钾。其中富含淀粉的是_______,属于防腐剂的是_______

    (6)胃舒平(含氢氧化铝)可防治胃酸分泌过多,其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 7、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除从海水中可制得食盐外,还可以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工产品。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化工流程图如下:

    已知:MgO的熔点为28000C,MgCl2的熔点为1180C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在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生成Mg(OH2的离子方程式

    (2将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煅烧成石灰,并将石灰制成石灰乳石灰制成石灰乳的过程

    反应(填吸热放热

    (3操作A是指

    (4写出电解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  

    (5有同学认为:上述流程过于复杂,可直接加热Mg(OH2得到MgO,再电解熔融的MgO制金属镁,这样可简化实验步骤,体现实验的简约性原则。你同意该同学的想法吗?

      (填同意不同意,请说出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 8、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

    (1)以上8种微粒共有_______种核素,共_______种元素。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

    (3)中子数相等的是_______

    (4)氯有两种天然同位素,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35.5,则自然界中的原子百分比为_______

    (5)标况下2.24L14C18O分子中,中子数为_______

  • 9、现有下列10种物质:①铝,②纯醋酸,③CO2,④H2SO4,⑤Ba(OH)2,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⑦稀盐酸,⑧NaHSO4,⑨碳酸钙,⑩乙醇,请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少量③通入⑤中该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④和⑤混合至中性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 10、等质量的CO和SO2分别装入同温同体积的容器,所含分子数之比,所含氧原子之比,密度之比,压强之比。

     

  • 11、已知是一种弱酸,向中加入强酸可生成不稳定,易分解成NO气体;是一种还原剂,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氧化成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若误食亚硝酸盐如,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在引起中毒过程中表现出_______性;可以服用维生素C解毒,维生素C在解毒的过程中表现出______性。(氧化还原”)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Cl的是________

    A.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B.加入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C.分别在它们的酸性溶液中加入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在用酸性溶液处理CuS(S元素均为-2)的混合物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未配平)

    (未配平)

    .下列关于反应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a.被氧化的元素是CuS

    b.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c.还原性的强弱关系是:

    .配平并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12、某学习小组探究铜与稀、浓的反应。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

    现象

       

    中开始无明显现象,随后有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1)Ⅰ中与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探究

    假设1:___________

    假设2:的浓度较大所致。

    探究如下: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①甲同学取一份溶液于下图所示试管中,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实假设1成立。

       

    ②乙同学向另一份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变为蓝色。乙同学的操作___________(填“能”或“否”)证实假设2成立,结合化学用语说明理由___________

    (4)为了进一步解释Ⅰ和Ⅱ现象不同的原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浓氧化性强于稀。小组同学推测浓能将氧化成,稀不能氧化。并设计如下实验(实验前封闭装置内空气已除净)。

       

    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盛放___________

    ③小组同学若要证实推测成立,预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共1题,共 5分)
  • 13、I.(1)标准状况下VmLCH4气体所含a个氢原子则NA=_________

    2)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COCO2气体的体积之比_____,密度之比_____

    3100mL的硫酸铝溶液中cAl3+)=__________,5mL该溶液中的数目_____。(设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II.乙酸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化学试剂,某乙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利用标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

    2)若该乙酸溶液的密度为,则此乙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为_________

    3)某实验中要用的乙酸溶液200mL,则需用_______量取上述乙酸溶液______mL进行稀释。

五、解答题 (共2题,共 10分)
  • 14、从海水中可以获得淡水、食盐并可提取镁和溴等物质。“吹出法”提溴:空方气吹出法是工业规模提溴的常用法,其流程如图:

    (1)其中步骤②~⑤的目的是___。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除SO2外,步骤④还可以选用Na2CO3溶液吸收溴,主要反应是Br2+Na2CO3+H2O→NaBr+NaBrO3+NaHCO3(未配平),吸收3molBr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2)实验室模拟从海带中提取碘,可能经历如下操作(或过程),请选择必要的操作(或过程不需要的不选),并按实验的先后顺序排列__(填写编号)。

  • 15、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发现和研究经过了化学家们的不懈努力。

    (1)舍勒发现氯气的方法是实验室制取氯气(如图1)的主要方法之一。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

    (2)泰纳将氯气通入石灰水,并进一步改进,制得了我们现在常用的漂白粉。漂白粉溶于水后,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具有漂白、杀菌作用的______(填化学式)。

    (3)贝托莱发现氯气能溶于水。同学们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新制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氯离子浓度和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得到如图2曲线。

    ①解释图2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上述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4)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氯水,当氯水滴到一定量时,溶液红色会褪去。

    ①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氯水中的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另一种是______

    ②设计实验验证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计算题
五、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