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的是( )
A.南唐
B.吴越
C.北汉
D.后汉
2、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 ②文成公主入吐蕃最终目的地是逻些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3、907年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的政局是
A.百家争鸣的局面 B.三国两晋南北朝局面
C.春秋战国的混战 D.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4、黄巢起义是唐末历史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的一场农民起义。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
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
5、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
B.促进社会发展
C.打击大族势力
D.重用人才
6、关于元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
B.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C.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D.把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7、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①起止地点相同
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
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 )
A.辛弃疾
B.李白
C.文天祥
D.苏轼
9、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君主权力的强化 B.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封建制度的完善
10、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课余时间要排演历史剧《宋代词人苏轼》.若请你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 和休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D.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1、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下列哪些人物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
①马致远 ②王实甫 ③关汉卿 ④白朴 ⑤郑光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2、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许多青少年读者,掀起一股读史热潮,书中的历史人物闯将李自成,自陕西起义后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你认为李自成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
B.崇祯皇帝昏庸腐朽,沉迷享乐,不理朝政
C.李自成推翻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政权
D.和清军遥相呼应打击明王朝
13、“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 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 明朝国力强盛
C. 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 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制度,它是
A. 科举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15、被誉为“国剧”,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的戏剧种类是
A.昆曲 B.皮黄戏 C.京剧 D.徽剧
16、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7、有人说:“唐明皇(唐玄宗)前半辈会做皇帝,后半辈不会做皇帝。”下列不符合唐明皇前半辈的统治史实是( )
A. 重用贤能 B. 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C. 首创殿试制度 D. 史称“开元盛世”
18、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媒体发布会在北京电视台召开,该片讲述了戚继光的抗倭事迹。戚家军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是在( )
A.浙江台州
B.山东登州
C.福建福州
D.广东广州
19、《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
B. 轻徭薄赋
C. 重文轻武
D. 闭关锁国
20、“当时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学习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改变了过去本民族的游牧生活习惯。当然,汉族人民也向少数民族人民学到了很多东西。”材料说明了当时出现的现象是
A.民族交融
B.民族同化
C.少数民族生活水平提高
D.南方经济的发展
21、明朝的建立
1368年,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2、元朝时,________的设置是台湾地区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清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23、《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4、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________。
25、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26、统一团结是福,分裂动乱是祸。
(1)589年,隋朝灭掉_________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少数民族的拥戴。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为“_________”。
(3)农民起义军在_________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7、唐朝都城________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
28、填空题:唐朝商业繁荣,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南宋商业发达,都城 ,繁荣程度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9、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_____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设立_____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大为加强。
30、文成公主和________公主先后嫁到吐蕃,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优好关系。
31、连线题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统一契丹各部并建立契丹政权——
(2)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3)率起义军推翻明朝——
(4)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的高僧——
33、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交通创新)
材料一
(1)A、B两则材料评价的对象是什么?哪则材料对此对象的评价持肯定态度?(填序号即可)主要依据是什么?
(政治创新)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2)结合材料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存在的问题,宋太祖采取了赵普所开出“药方”,即加强中央集权的“三大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制度创新)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4)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什么制度?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太宗皇帝采取什么措施完善了这种制度?武则天是怎样完善这种制度的?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