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戚爷”的历史功绩主要是( )
A. 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 统一了女真各部
C. 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D. 收复了建康失地
2、穿越时空,小明回到了北宋时期的开封。以下对其所见所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逾百万,熙熙攘攘
B. 瓦子勾栏,活动众多
C. 买卖兴隆,“会子”通行
D. 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3、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设置专门的机构加强对台湾、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它们分别是
A.北庭都元帅府;澎湖巡检司
B.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C.北庭都元帅府;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市舶司
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
A.岳飞 秦桧
B.韩世忠 秦桧
C.岳飞 宋高宗
D.王彦 秦桧
5、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
B.唐藩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6、学习中国古代史必须正确掌握朝代更替的顺序。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更替,不正确的是
A.汉→秦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7、“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哄儿谣反映的历史故事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靖难之役
8、“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思想文化上高压政策
③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④重视人才选拨和任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黄巾起义
10、与下面形势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人生自古谁无死”
C.“均田免粮”
D.“满城尽带黄金甲”
11、对以下有关《天工开物》内容介绍,解读正确的是( )
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到制盐、糖、油的方法,从砖瓦、瓷器、纸张的生产到制衣、染色技术,从五金采冶、车船制造到珠玉、宝石工艺等,都做了详细记载,并配有插图。
①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②有助于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
③可用于指导手工业生产
④该书图文并茂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当时(唐朝)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表明唐朝的社会风气是
A.封闭保守
B.风格多变
C.善于模仿
D.开放包容
13、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的根本条件是
A. 隋朝初期人口急剧增长
B. 隋初社会经济繁荣与发展
C. 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
D. 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14、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世界观察中国最重要的风向标。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于5月21日一28日在北京召开。外媒称,两会的举行是中国自信完全控制疫情的标志,是中国实力的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下列哪一城市隆重召开
A.上海
B.北平
C.天津
D.南京
16、清朝时,我国很多地方的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战争破坏
B.人口快速增长
C.自然灾害
D.商业的迅速发展
17、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多于三分之一的人来自平民家庭,如此大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宋朝尽力提高平民地位
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
C.宋朝农村城镇化的发展
D.宋朝的经济高度发达
18、“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A.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不抵抗
19、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 B.元朝时设立澎湖巡检司
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
20、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极盛时期
21、宋词和元曲
(1)宋词:北宋文学家____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_____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达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女词人____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南宋____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____、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代表作是《____》。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后被誉为“_____”。
2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
23、行省制度
(1)具体实施:
①在中央,元朝设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__(负责监察事务)。
②在地方,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在其他地区又设置了10个____,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____”。
(2)影响:在历史上_____。
24、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__”;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实行________,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世行政区划的基础。
25、请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关的著作。
(1)李时珍——
(2)宋应星——
(3)徐光启——
(4)曹雪芹——
26、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______
27、 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内容。
载体 | 案例 | 说明 |
诗歌 | 唐朝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后人称他的诗为“(1)______”。北宋文学家(2)______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 (10)综上所述,归纳历史信息流传方式的特点。 |
戏曲 |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3)______。清朝中后期,北京一些戏剧家在融合多剧种的基础上创新形成了一个新剧(4)______。 | |
绘画 | 唐朝画家(5)______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等。 | |
书法 | 隋唐书法,名家荟萃。《颜氏家庙碑》的作者是(6)______,(7)______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 |
小说 | 曹雪芹的《(8)______》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
地图 |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 (9)______。 |
28、宋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上设置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9、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____,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30、写出与下列史实的叙述相符合对应的历史事件
(1)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2)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从此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动乱﹣﹣________。
(4)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的治世,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1、中国古代文化灿烂,科技成就领先世界。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贡献连起来。
毕昇________ ①编写《资治通鉴》
司马光________ ②发明活字印刷术
李时珍________ ③编写《本草纲目》
徐光启________ ④编写《天工开物》
宋应星________ ⑤编写《农政全书》
32、举出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
33、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同时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具有不同特色。七年级(1)班的同学以“宋元明清文化”为主题制作如下知识竞赛的板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识读图片解答问题)
板块一 宋元科技组 (1)图一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比有何优点? 图二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图三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
图一 泥活字模型 图二 宋代罗盘 图三 元朝铜火铳 | 板块二 明清科技组 (2)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明朝的两部科技著作,分别写出它们的作者。并任选其中一部著作简要介绍。 |
板块三 宋元文学组 (3)写出下面作品的作者及其所代表的文学形式。 | 板块四 明清文学组 (4)下面是对我国四大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评价,你认为它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
任务二(解读材料 论证观点)
(5)请根据上面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下面作者的观点。
任务三(总结归纳阶段特征)
(6)分别概括宋元和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
邮箱: 联系方式: